登陆注册
214700000002

第2章 不可思议的远古文明

第一节 不可思议的远古文明

1965年,在湖北江陵发掘的一号楚墓中发现了越王勾践剑,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剑身一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此剑埋藏2000多年,依然锋利无比,当时有记载说:“拔剑出鞘,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二十余层一划而破。”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为什么不锈呢?

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的专家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一道,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无损科学检测,做出了剑身青铜合金分配比的准确数据表。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

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比如说宝剑的尾部是圆锥体底座,座内内空,有极其规整的11个同心圆刻纹,间隔只有 0.2毫米,圆圈中间还有细绳纹,这是现代的车床技术都无法实现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硫化处理”这个结论,简单地说,“硫化处理”就是将一些物质稀释后包裹在物体表面。学者们认为,越王勾践剑是经过硫化铜的处理,这样就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花纹的艳丽。但后来许多仿制“越王勾践剑”的商家和个人,在经过无数次的对比后发现,最接近“越王勾践剑”原始“包浆”的只有硫化铬,而非硫化铜。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春秋时期的中国人是否掌握“硫化处理”技术?据说“硫化铬”是德国于1937年、美国于1950年才发明的,并列为专利。

其实像这样不可思议的技术成果,在中国并非孤证。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号兵马俑坑T2第十一过洞的一把青铜剑,出土时因被陶俑碎片压住而弯曲,当把陶俑碎片拿掉后,剑立刻反弹恢复平直。”这其中涉及一个名词“记忆金属”,又叫形状记忆合金,此项技术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世界材料科学中。

由于原文中没有细节描述,人们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把秦代的青铜剑被陶俑的碎片压弯了几千年,当把碎片移开后,剑身立刻反弹恢复平直。因为一号坑在建成的初期发生大火,发掘中多处发现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如此算来,此剑可能被压了2200多年。

或者有人说:可能只是发掘时不小心掉落的碎片砸中了宝剑。但这样一个小意外会被郑重其事地写在研究报告中吗?

1929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塞拉伊图书馆,人们发现了一张用羊皮纸绘制的航海地图,当然这不是原图,而是精美的复制品。地图上有土耳其海军上将皮里 ·赖斯的签名,日期是公元1513年。据查,赖斯确有其人,他是著名海盗马尔 ·赖斯的侄子。一生以大海为生的人,拥有一张航海图本来算不了什么,但他这张海图却与众不同。这张地图上准确地画着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北美和南美的地理位置也准确无误,特别是将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委内瑞拉湾的合恩角等地也标注得十分精确。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这张地图上竟然十分清楚地画出了整个南极洲的轮廓,而且还画出了现在已经被几千米厚的冰层覆盖下的南极大陆两侧的海岸线和南极山脉,其中尤以魁莫朗德地区最为清晰。

南极洲现在公认是1818年发现的,比赖斯的地图晚了300多年,而且南极大陆被冰层覆盖也是1.5万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这幅地图的存在说明,在南极大陆还没有被冰雪覆盖以前,曾经有人画出过当时的地理面貌。但是,人类在1.5万年以前还处于原始石器时代,当时既到不了四周环海的南极地区,也不可能达到绘制地图的先进水平。那么这幅地图的原作者又是谁呢?

1531年,奥隆丘斯 ·弗纳尤斯也有一张古地图,上面标出的南极洲大小和形状与现代人绘制的地图基本一样。这张地图显示,南极大陆的西部已经被冰雪覆盖,而东部依然还有陆地存在。根据地球物理学家的研究,大约在6000年以前,南极洲的东部还比较温暖,这与弗纳尤斯的地图所反映的情况十分吻合。

1559年,另一张土耳其地图也精确地画出了南极大陆和北美的太平洋海岸线,使人惊讶的是,在这张地图上有一条狭窄的地带,像桥梁一样把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连在了一起,地图上所表示的无疑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地区。但是,白令海峡形成已经有1万多年了,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中间的这条地带就是在那时消失在碧波万顷之下的。这张地图的作者竟对 1万多年以前的地球地貌了如指掌,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还有一桩怪事发生在古希腊一些普托利迈斯年代的地图上。人们从这张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瑞典还被埋在厚厚的冰层下,而这个地质变动的年代已经距今很远很远了。

这些地图是否正确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1952年,美国海军利用先进的回声探测技术,发现了南极冰层覆盖下的山脉,与皮里 ·赖斯的地图对照,两者基本相同。这发现无异于在科学家的头顶上炸响了一枚巨型炸弹,在震惊之余产生了一系列疑问:是谁在1万多年以前绘制了如此精确的地图和后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俞跗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医,但他究竟生活在什么年代,目前还不清楚,只知道他是一位很古很古的医师。此人医术极高,“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简直无所不能,其中“搦髓脑”就是做开颅手术。其实,中国古代做开颅手术的不止这一例,据记载太仓公就曾打开人的颅骨将大脑重新安排,时间大约是公元前 150年。

1865年在法国发现一片圆形头盖骨,属于石器时代,后经解剖学家保罗 ·白洛嘉教授鉴定,得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结论: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进行脑外科手术。后来世界各地又发现了数百件颅骨证据。

1995年,在山东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 392号墓中,发现一成年男性,死时年龄在 35岁至 45岁之间,距今 5000年以上。当人们把标本上的泥土清理干净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墓主颅骨的右侧顶骨靠后部有一个圆洞……

2001年 4月初,山东省文化厅邀请了省内考古学界、医学界部分专家对广饶傅家 392号墓墓主开颅手术进行了初步认定。最后的结论是:此人做过开颅手术,而且手术是成功的,手术后病人至少又存活了两年时间。

同样,世界上许多不解之谜至今还静静躺在一些古老的图书馆里,从这些图书馆保留的上古文献中,我们读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文明社会。

大约在公元前 306年的时候,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继承人托勒密一世开始修建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图书馆的规模越来越大。它搜集天下所有的文字抄本,无论是买来的、偷来的,还是复制过来的,统统都要。而且马其顿国王还给“所有的主权国家”写过信,要求借用它们的书籍。与此同时,天下学者云集于此,使西方的研究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了亚历山大里亚。欧几里得、埃拉托斯特尼、赫罗菲拉斯、卡利马楚斯,这些历史上光芒四射的人物,都曾经在这里学习过。

那么这座图书馆里有多少藏书呢?没有人确切知道。不过据后来人研究,估计至少有 20万卷的图书,还有人估计可能达到了 70万卷,流行的说法通常称 50万卷。这些书籍绝大多数是东方文献,包括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有没有中国文献就不清楚了。

那么这座图书馆里究竟有什么呢?有一位名叫阿利斯塔克的古希腊天文学家,曾经出任过该图书馆的馆长,在他留下的文件中人们发现,他是第一个提出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的人,比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早了 1800年。其实这并不是他的发现,而是他从馆藏书籍中读到的。

犹太人的经典《卡巴拉》也写道:“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像球一样旋转着。当其居民有的在下面时,其他的人就在上面。当地球的某一地区是黑夜时,其他地区是白昼。还有,当某一地区人在迎接黎明时,其他地区正笼罩在夜幕之下。”奇怪的是,《卡巴拉》显然不是这一观点的首创者,它也是在转述更古远的文献。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中世纪的哥白尼第一次主张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是围绕太阳在旋转。布鲁诺为了坚持这一科学的发现,竟被意大利教会以异端邪说的罪名烧死在百花广场。而上面我们提到的几种文献都比哥白尼早了几百年,有的甚至几千年,如此说来,布鲁诺的死简直是命运开的一个恶意的玩笑。

18世纪,有一位名叫斯维伏特的著名作家,他非常留心上古的文献。他在研究一些古代文献的时候,知道了火星有两颗卫星,并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 150多年以后,天文学家果然在火星的周围发现了两颗卫星,一颗名叫弗波斯,一颗名叫蒂摩斯,时间是 1877年。而且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两颗卫星运转的规律与周期,竟然与斯维伏特从上古文献中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

实际上,欧洲中世纪天文学家的许多科学发现,与其说是从观测天空中得来的,还不如说是从古代人的书中得到的。然而,这些记载于古文献中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知识的主人又到哪里去了呢?

同类推荐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热门推荐
  • 大牌校花:高校痞丫头

    大牌校花:高校痞丫头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开学前,她遇上了一个不知怜香惜玉的混蛋小子;在家里,老妈还给她找了一个吃软饭的小白脸当爹地;更可气的是,转学的第一天,竟然有绯闻说自己‘不喜欢男人’!一时间,她风靡全校,成为本年度最受欢迎的搞基对象……
  • 至尊侍女

    至尊侍女

    女人会仙术,谁都挡不住!一朝穿越到青楼,改头换面,身份很尴尬!我被卖了一万亿?肉体偿还?黑墓涯遇险,激情始动。一切刚刚开始~~~~大陆女人地位低微,我偏要逆世而行,立于男人之上。打破这诅咒,创造属于我的不败传奇。终有一天,当纵横千载无双,男人?我会让你们俯首称臣!这是一段属于柳芙宁的专属神话
  • 我是月老他女儿

    我是月老他女儿

    月老夫妇一直想游览天地灵山,好不容易盼到儿子长大,终于可以如愿了,谁知却被司命星君家的小儿子给拐跑了,交给女儿吧,可500年过去了,形貌还如女童一般,是半分长进也没有,这可把老月老给愁坏了
  •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史学巨著。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止,即“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354卷,约300多万字。其中尤以隋唐五代为重心,占了全书内容的五分之二,是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 美人泪:薄情郎君请转身

    美人泪:薄情郎君请转身

    人言一见南侠误终身,朱衣宝马,巨剑长啸卫青天,骤雨初歇,冷落清秋时,梦转流年,刹那芳华逝,问苍天,此生何必!
  • 永世沉沦

    永世沉沦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用纸给糊了个风筝,从天上下来的时候风筝却带着血……从那以后各种诡异无解的麻烦降临到我的头上,为了解决这一切,我走遍大江南北,踏入一个个那无人知晓的生命禁区,多年后我才明白,真正的可怕其实是人心,当汹涌的欲望与人性的丑恶交织在一起的时候。阴魂不散,永世沉沦。
  • 盛世为妃

    盛世为妃

    沐惜颜是现代双色眼眸的混血美女,和朋友谷小麦去逛街没有注意把一个老头地上放着几块白玉石头,上面缠着乱七八糟的红线的东西勾了一下,差点摔倒,老头很惊讶沐惜颜能看到这些东西,而沐惜颜道歉并给老人整理好,结果老人发现沐惜颜不小心摆出了一个帝王命格,紧接着便和好朋友一起穿越到了架空的南煜国。南煜国有个说法,得双色眸者的天下。太后知情便分外看重她,让皇帝娶她做了贞妃,且看沐惜颜如何寻找自己的真命天子,如何逆天做后宫第一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后的烟火

    最后的烟火

    进入隆冬时节,夜晚也随之拉长了。东京阴沉的天空下,已经连续飘了几天的小雪,电视节目里罕见地出现了零下的低温预报。街角的中华饺子馆里映出橘红的灯光,玻璃拉门被里面热腾腾的空气蒸得一片模糊。“好了,你们的四份水饺外加两份煎饺。”老板娘笑眯眯地看着眼前四个年轻人。“Thank you!”发色染成亚麻金的少年接过盘子,他是几人中最活泼的一个,从进门开始就闹个不停,刚喝过酒的脸有些红彤彤的,清秀的轮廓给人感觉还是个高中生。
  • 大自然的困惑(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大自然的困惑(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大自然的困惑》编排体例合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满足青少年读者的求知欲,激发其探索“谜底”的兴趣。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进行科普教育的参考书,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素质与思想素质。
  • 法学思与辩

    法学思与辩

    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特殊的科学,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法学肯定法律对于社会的制约和调整。从而,法学成为教育全体人民遵纪守法,具有特殊的价值。现代的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学。但是关于法学与科学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涉及价值论的研究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法学思辨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