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8400000004

第4章 创业是更充实的生活方式(2)

可以说,在2005年下半年前,这三人处于创业蜜月期,每月拿着1000元做生活费就过得很开心,生活充满幻想。到2005年下半年,这个创业团队士气低落。夜深人静的时候,赖斌强躺在床上想着创业的事,有点儿着急。他们陷入了迷茫,脑子里有隐隐约约的前进方向,但怎么试都没有什么反应,明明知道前面有一个金矿,这里挖挖,那里挖挖,都没挖出金子来。

2005年,对于王慧文来说,家里还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家里人眼巴巴地指望出一个博士,结果王慧文回家说自己退学了,这对家里人打击很大,爷爷气病了,查出得了癌症,却不让他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又要给爷爷治病,经济压力大。王慧文创业两年,手里一分钱没有,亲人治病需要钱,这是现实的问题。他借了一笔钱帮爷爷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这事对王慧文影响很大,觉得自己不太靠谱:幸亏手术做得及时,治病不需要太多钱,如果需要很多钱的话,就完蛋了。王慧文有点儿危机感了。这时候,团队也开始有点儿动摇了。

2004年起步的SNS,当时国内有二三十家,发展都不理想,2005年网上有一股反思SNS的思潮:是不是SNS不适合中国人?美国人开放,才会把照片贴到网上去。中国人保守,注重隐私,把自己照片贴到网上,让别人指指点点,多不像话啊。这个东西可能在中国没有前途。

到底SNS有没有前途,王兴他们不怀疑这件事。

第一,他们本身就是铁杆的社区用户。读书的时候就热衷于在BBS上吵架。BBS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例如一个人吵不过另一个人,就注册一个马甲帮自己吵。后来演变成,注册马甲伪装成敌人跟自己吵,水平表现得很差,把敌人的形象拉低。这些经历帮助他们了解互联网上的社区是怎么样的,对他们做社交网站帮助很大。

第二,他们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只开发产品,没有市场推广。他们看到美国很多产品一下子火起来了,认为产品本身做好了就会火,不需要推广。反思的时候,他们形成认知:再好的产品也得去推广。在此之前,他们一直觉得应该做出一款尽善尽美的产品,一推出来就是杀手级应用,人见人爱。事实上,没有必要做出杀手级应用,先做出满足用户核心需求的功能,其他的可以在用户使用中快速迭代、改善。使用的人多了,应用就好用了。

第三,用户定位不清晰。他们做的网站是给所有人做的,结果导致所有人认为这个网站跟自己没关系。他们应该为一部分人做一个网站。

2013年的王兴决定做一件事,是把所有东西考虑清楚再去讨论能不能做。但在2005年不是这样的,他还是很稚嫩的创业者,生活经验不丰富,当时只懂校园,就做针对校园用户的网站。

1999年陈一舟创办的ChinaRen在学校进行推广,那时王兴他们正在上大学,因此他们对网站推广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亲身体会。如果有人告诉刚上大学的学生,有个网站很多人在用,学生是不会无动于衷的。

王兴他们翻看多多友的数据,发现用户以一周一次的频率访问网站。他们开始琢磨这个问题:多多友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为什么用户还一周来一次?他们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因为这些用户是被自己朋友邀请来的,或者邀请自己朋友来这个网站,每周登录网站看看自己真实生活中的朋友在做什么,互相留个言,发个私信。

在互联网反思SNS的思潮里,很多人也讨论SNS到底是陌生人社交还是熟人社交。很多人觉得是陌生人社交,上网是为了认识不认识的人。但王兴他们觉得应该做一个熟人社交的网站。这就是他们做出的最重要的决策:做一个基于真实关系的社交网站。

今天看来,这是顺其自然的决定,但在当时是不同寻常的。当时有一句话很流行,在互联网上你不知道跟你聊天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只狗。那时候,中国互联网用户还没养成在互联网上留下真实信息的习惯。

王兴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不仅仅是自己观察到的数据,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已经有一个基于真实信息的社区网站了,只是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一个点。那就是前文提到的陈一舟的ChinaRen。这家网站让他们意识到,在网上留真实姓名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有没有什么东西让用户觉得留下真实姓名是有价值的。ChinaRen是基于班级同学关系做出的网站,这个环境让大家主动自觉地留下真名实姓。只是ChinaRen做产品的人并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这个主张。

如何让大家觉得该留下真实信息,王兴他们在做校内网的时候始终围绕着这个问题来做。

还有,这次要进行推广,别瞎改产品,能用就行。

从时间线上来说,是这样的:2004年2月4日,Facebook成立,仅向哈佛学生开放注册。2005年上半年,王兴三人开始讨论要不要做校园SNS,年中发现Facebook的存在,看起来还不错。不过,那个时候最火的社交网站还是Myspace。谁也没有预料到Myspace的没落,以及Facebook席卷全球的火爆。2005年下半年,他们决定试着模仿Facebook做一个校园SNS网站。他们在多多友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改版。

2005年12月8日,校内网正式上线。这一次,他们挖到了金矿。

推广大战

做校内网的时候,王兴的创业团队开始扩大。第四名员工是杨俊,他是王兴和王慧文在清华大学的师弟,休学加入校内网。杨俊第一次去海丰园,第一个反应是,这是做公司的吗?他也是第一次接触在民宅里创业。然而他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可以呀?关键是能干活儿。

杨俊也是创业爱好者,他先跟另一个清华的创业团队参加清华大学创业大赛,获得了投资,但因为团队内讧而解散。后来他经人介绍,结识了王兴。

他觉得王兴有极客范儿,是典型的工科男,当时就拥有人体工程学键盘,不擅长交流,在意图标设计是圆角还是方形的,纠结校内网页面大小,而当时很多电脑还是600像素×800像素的分辨率,1024像素的很少。

杨俊后来跟随王兴参与了饭否网、美团网。他说:“王兴对创业非常执着,不轻言放弃,是创业团队的主心骨,抵御了很多风浪。他受西方思想影响比较深,一个是相信民主自由,一个是注重逻辑分析,凡事要想得清楚才动手。我想得没那么多,做事执行力强。现在回想起来,校内网是这样,美团网也是这样。”王慧文认为杨俊的加入是这个团队的一个重大转折,为这个团队注入了强大的线下执行力,这一点不论在校内还是在美团都至关重要。

在杨俊眼里,赖斌强成熟稳重,气质不像编程的;王慧文则挺像程序员,黑白颠倒地过日子。就像上一节提到的,他们把王兴解放出来,专注外部世界。当时的分工是这样的:王兴负责产品设计和研究,以及外联的工作;王慧文负责后端代码;赖斌强负责前端代码、工商税务以及校内网早期的推广。

海丰园离学校远,不好做推广,这个创业团队搬到了五道口华清嘉园20号楼1806室。这里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

这是一个纯工科的团队,之前一直致力于研发产品而逃避推广,当认定要走推广路线的时候,他们反而迸发出了强大的营销创造力和执行力,他们的推广创意既非常接地气,又跟产品本身结合紧密。

校内网的推广,全来自这些人朴素的生活经验。第一次推广的创意来自王兴——清华电子系学生节门票抽奖活动。电子系是王兴和王慧文的专业,是拥有上千人的大系,由于礼堂只能容纳几百人,每逢学生节,一票难求,通常一个6人寝室只能分得两张票。校内网赞助电子系学生节活动,1000元换来100张票,拿着这些票在校内网上做抽奖。他们不仅做了个抽奖,为了吻合他们要做真实关系社区的定位,在抽奖中要求注册者必须填写邮箱、姓名、专业,上传头像,信息必须都是真实的。这一下,拉来了800多个真实用户,都是清华电子系的学生。

可是,电子系学生有自己的BBS板块,为什么要来你这里交流呢?他们启动了第二轮推广,这个创意来自赖斌强。王兴他们拉了三十来位朋友,在晚自习的时候冲进教室,迅速在黑板上写上校内网的宣传语“大学四年你有几个朋友?”和校内网域名,趁着自习的学生未反应过来的时候赶紧闪掉。这样,吸引了两三百人,网站用户有了1000人,发展陷入停顿。

这里需要插入一件事。校内网推出的时候,没钱请设计师,直接复制了Facebook的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抄袭是校内网的一个污点,毫无疑问。有人在网上写文章骂他们抄袭Facebook,结果这篇文章被红杉资本的人看到了。

一天早晨8点,王兴敲响王慧文卧室的门。王慧文睡眼惺忪地问王兴,什么事。王兴告诉他和赖斌强,红杉资本打电话来找他们,让他们准备一下商业计划书,去红杉办公室谈一谈。红杉资本是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投过Google、苹果、雅虎。

这三位愣得一塌糊涂的年轻人,匆匆写了一页纸的商业计划书,但在出租车上给丢了,于是又在红杉会议室临时写了一份。红杉的投资人问他们,你们怎么做推广。事实上,他们也没有任何思路,但也不能回答没思路做推广,就回答:学生快放假了,准备搞个活动。

回来之后,王兴他们就开始研究推广。总不能跟投资商说说就没下文了吧?执行力是必须有的。

他们憋在屋子里想了好些天,没想出什么好主意。干脆去清华西门吃烤翅,这时王慧文想到了第三个创意:赖斌强常常租一辆大巴,组织朋友爬山,这次他们可以租大巴将学生从学校送到火车站。当时北京没有那么多地铁,火车时间点也不方便,很多学生需要半夜去火车站,等到凌晨3点上火车。

校内网发起了这场活动:清华、北大、人大三所学校的学生,在校内网注册账号,为了安全起见,必须上传真实头像,填写真实资料,名字、学校、专业,填写哪一天哪个时刻到哪个火车站,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的,凑够50人就发车。为了早点儿凑满50人,学生主动到处宣传,拉老乡注册。报名同一趟大巴的,还没上大巴就知道同车的有谁,有些男生为了跟一位女生认识,哪怕不坐火车也坐大巴去火车站。

大巴租金500元一天,花了1.4万元,校内网弄来8000名新用户。这些种子用户,跨学校、跨专业,男女都有,同学们逐渐开始在这个网站上互动起来。后来,校内网的推广宣传词就变了,改为宣称网站有多少清华用户、北大用户、人大用户。当时学生市场有金字塔向下辐射的现象,对顶尖学校大家有趋同心理。

为了推广,他们还想出种种点子,例如印上54个大学校徽的扑克牌。他们觉得学生在回家途中要打牌,在宿舍也要打牌,可以一拖四地推广宣传。当时已经找到做扑克牌的厂家,要么在廊坊做,要么在山东做。后来盘算从设计到印刷再到把它拉过来,成本太高了,便放弃了这个点子。

赖斌强负责组织大巴活动,杨俊负责贴海报。学校是非常适合做营销的地方,人员高度集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成本也低。因为打印彩色海报很贵,几元一张,校内网找来阿目眼镜赞助,在海报上留下阿目眼镜的广告。杨俊在清华北大人大校园里四处贴海报。煎饼摊上的玻璃、自习室的黑板、宿舍楼的宣传栏,到处都留下校内网的痕迹。

2006年1月,校内网加入第四所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时的海报是主题营销,针对每个学校的特点进行设计,北航管理严格,接近半军事化管理,生活比较枯燥,因此海报主题就是:你考完试了,是不是该找个地方放松放松?在北航贴海报的是杨俊和王兴,结果被楼管给抓住了,没收了海报。他们跟楼管说了好多好话都不管用,又郁闷地返回公司重新拿海报。

校内网还采用校园大使的办法进行线下推广,在学校里寻找喜欢校内网的学生,任命他为校内网校园大使,给一些经费,负责校内网在该校的推广。杨俊负责校园大使的招聘,在每个学校的BBS上借同学的账号发帖,招徕校园大使。校园大使负责该校园的海报招贴、BBS发帖、QQ群里发言推广,每个新用户注册可以让校园大使获得五六毛钱的收入。

2006年春节后,编程的量越来越大,王慧文和赖斌强干不过来了。公司增加第六位员工:付栋平。他是王兴、王慧文的清华同班同学,1981年出生,比他们小两三岁,总是跟着王慧文打游戏,成绩在班上吊车尾。他原来也不是做互联网的,就跟着王慧文学开发。

大一开班会,大家聊对大学生活有什么想法,王兴的回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给付栋平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付栋平再跟王兴聊起这件事,后者却没有任何印象。

付栋平用几个月的工资抵了入股资金,成了校内网的一个小股东。校内网每个人都有工资,刚好够基本生活开支。有些创业公司的合伙人和员工不拿工资做事,希望在短时间内解决当前的问题,很快出成绩。王兴不是,他希望解决一个长期的问题,公司可能需要花费更长久的时间,不希望大家在创业过程中生活太过有压力。

2006年3月,清华大学电机系的一个小社团找到校内网。他们以为校内网很有钱,想拉赞助3000元拍DV,可以在片尾打出校内网赞助。大家看了这么多年的片子,谁会看片尾的赞助商名单?因此,王慧文提出要求做植入广告。

学生想出来的创意是,男主角打开电脑,在校内网上点来点去,女主角打电话来:“你在干吗呢?”男主角回答:“我在做作业呢。”女主角说:“别骗我了,你在校内网看美眉吧?”

同类推荐
  • 小吃店,大学问

    小吃店,大学问

    《小吃店大学问》就开“小吃店,大学问”这一话题展开,就特色小吃店的开店调研、店铺选址、店铺装修、人员聘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且详细的阐述,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创业的大戏已经开锣,谁甘寂寞?行动起来。开一家小吃店,让它成为我们梦想的起点!在众多经营项目中,小吃店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吃店投资不多,只要有特色,赚钱很快。基本不存在赊账欠款。为了帮助那些想开或正在开小吃店的人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不入歧途,作者编写了本书。
  • 投资自己的梦想:孙正义的人生哲学

    投资自己的梦想:孙正义的人生哲学

    软银成立三十余年,孙正义首度袒露沉浮经历,倾心讲述创业来路,逐一分享“人生五十年传奇规划”、经营千亿级公司的“孙孙兵法”、超常规的工作法;解密互联网思维下的投资趋势,大数据时代的高科技产品方向;公开300年愿景下的接班人如何实现世代进化、团队开放式建设、培育完整的企业群生态等重磅内容。字里行间闪耀诚恳的人生智慧,处处是原汁原味的血汗经验。世界商业思想史白金之作,只言片语,价值千万。
  • 店员培训必备手册

    店员培训必备手册

    通常来讲,顾客到你的店铺去购买产品或者去享受服务,他们首先关注的往往并不是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本身,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你的人,也就是你这个店铺的店员,随后他们才会决定是否要消费。这是因为顾客只有先对店员产生了好感,然后才会去喜欢你的产品和服务。而店员的专业服务水准,是能否在这个环节上打动顾客的关键点所在。
  • 商用心理学

    商用心理学

    站在客户的角度,洞察客户的行为;摸透客户的心理,激活商家的大脑。古人云:“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而在如今的商场中,“商事之最难在于知心”,几乎每销售出一种商品、每签下一笔订单、每推出一种新产品,都是一次商家与顾客心理的较量。且看《商用心理学》如何教你在这场利益的争夺战与心理的较量中获得优势,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为无往而不利的强者!
  •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
热门推荐
  • 刀破虚空

    刀破虚空

    我若化仙,必当引导世人,步路正途。我若化魔,必当屠戮苍生,绝杀天下。化仙,却招世人妒忌与坑害,化魔,又招世人唾弃与记恨。仙路渺渺,魔路坎坷,何路能让我踏足。悠悠岁月,天道难寻,我路艰难,时间不曾陨落,我路便不曾消散,世人的妒忌,世人的唾弃,都将凐灭在时间的长河中,唯我独存。傲视天下,谁能与我一战?
  • 变身王爷

    变身王爷

    古有七岁校书郎,今有七岁少年将。你家王爷来自现代!看好了,本王给你等办个现代军营!某女得瑟滴说。打江山,定乾坤;创帝国,开盛世。N年后……什么?王爷是女人?!一直六宫无妃的皇上惊震中凌乱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死灵与道成寺钟

    死灵与道成寺钟

    “为这点事就死去吗?”“为这点事就活着吗?”快停下,快停下,不要再问答了!只要有爱不就好了吗?“落脚地呢?”重兵卫问道。让吉冈带路就是个失误,他说自己识路,却常绕远路,最后偏离大路,让他们无处落脚。重兵卫第一次让吉冈带路,迷路是吉冈的错。第二次还让吉冈带路,那就只能怪重兵卫自己了。
  • 最强修真狂医

    最强修真狂医

    行医修武,纵横天下,极品美女,愿赋予我,超级爽文,与您一起欣赏!
  • 空台

    空台

    林依寒的女友悄然消失,失魂落魄的他终日沉浸在伤痛中。工作不顺,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日复一日,形如枯木。来应聘的andy如他消失女友的克隆版,枯木终于逢春。西饼屋的生意在他的努力下快速发展。anby很爱他,但她不愿只是一种替代,最后也离开了他。再次受伤的他没有颓废,努力的寻找。比他小一点的老板欧阳若语,一直爱着他,只是没有表白,陪着他找她。终寻不见,两人修成正果。而andy离开前已经……
  • 妇科秘方

    妇科秘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间何处问多情:纳兰容若的性灵人生

    人间何处问多情:纳兰容若的性灵人生

    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一个多情的翩翩公子,天生超逸脱俗。善骑射,精搏击,是满族正黄旗御前一品侍卫,他武将的骨子里装着一个多情的文人。他曾说:“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金阶华殿,钟鸣鼎食没有让他感到快乐,反而成了他此生的负累。他一生以风雅为性命,落拓无羁,结交于世落落不合的布衣文人。他笔墨函砚,吹花嚼蕊,以真心之字,诉衷情之心。红颜知己,初恋情人,恩爱娇妻……他经历过许多刻骨铭心的女人,然而,她们又渐次离他而去。他始终还是一个惆怅寂寞的人。
  •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空花无卦

    空花无卦

    机关算尽,逆天改命,终不过一场空花,万事皆休。无卦啊无卦,你能看穿这世间百态,因果循环,可为何偏偏就看不穿情之一字。
  • 翠娱阁评选十六名家小品

    翠娱阁评选十六名家小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