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2000000007

第7章 科甲巷今昔

一、传奇的科甲巷

今天的科甲巷已非旧时的科甲巷,旧时的科甲巷紧靠繁华的春熙路,房舍破旧,多为木质结构的瓦房,虽与春熙路一街之隔,但街背巷窄,并不起眼。春熙路仿佛是一位贵妇,而科甲巷只能算是一位村姑。两条街紧邻,却仿佛隔世。科甲巷在改造之前就是这种格局。改造后的科甲巷犹如村姑化了妆,摇身一变成为了成都时尚的代名词。而且,历史上的科甲巷经历过多次火灾,木质瓦房哪里经得起大火的摧残,小小的巷子给人衰败的印象。一条小街烧了修,修了烧,自然不会留下兴旺庄重的景象。但就是这么一条仅有315米长的小街却在成都全城36条大街、72条小巷中声名显赫。

科甲巷的出名还得从明清时说起。科甲巷不大、不宽、不长,房屋破败,修修补补,就是这么一条瘦巷,却还可以细分成正科甲巷、大科甲巷和小科甲巷。它的得名源于当年的科举。这里曾有许多私人小花园和民房,尤其旅馆众多,当然是那种收费低廉的小旅馆,被戏称为城市鸡毛店。来自全省各地的考生齐聚成都,大多在此投宿,经年形成惯例,为图吉利,科甲巷和附近的联升巷由此得名。对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最出名的街道不是那种商业街,而是文化街,譬如文庙前街(文翁在此办学)、状元街(杨升庵在此居住)、岳府街和天祥寺街等。科甲巷之所以出名除了因为参加科举的考生在此投宿而声名显赫之外,更重要的是当时四川总督衙门,即主管全省刑法的衙门(案察司)的监狱设在科甲巷内,其具体的位置就在今天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当然,这家医院现在也已搬迁,其地移做他用。当年在这座监狱内关押着一些重要犯人,最为重要的就是1863年6月25日被清军诱俘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关于成都的监狱,这里顺便提一下,科甲巷的监狱算是有记载的监狱中较早的一座。成都宁夏街、状元街、九如村等地也都曾经建过不同性质的监狱或看守所,包括科甲巷的这座监狱如今都已废弃或迁往别处。这些市内的监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小。这些带有临时性质的监狱都不是犯人长期关押之所,所以修得都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结实坚固。这些小监狱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阴森恐怖。它们都建在僻静的小街小巷深处,砖墙很高,长满了青苔,像科甲巷的案察司监狱只能通行人力车,连马车走过也很吃力,两辆四轮马车并排通过都错不开。其实,科甲巷的监狱现在已无人见过,它早已被摩天大楼所取代,它的旧貌我们只能参照别的古代遗址进行想象,或通过一些文字记录加以复原。当年参加科举的考生住在大、小科甲巷的小旅店中苦读,在他们的近旁不时传来犯人被殴打时发出的惨叫。考生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残暴。这些考生中有人中举,有人落选,中举的人不断地被补充到统治者的机器中,落选之人只能发出被凶残统治压榨下的号叫,此情此景可以看做是一种预习或排练。人生中有许多偶然,仔细想来又都是一些必然,所谓偶然寓于必然之中。满怀着科举理想的热血青年在迎接人生第一次转折之前感受的是“夜半歌声”似的人生洗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和打击。

科甲巷监狱虽然阴森恐怖,但并不牢固,成都也不是一座重兵把守、固若金汤之城,有人安心要劫狱或营救他们的领袖石达开并非一件难事,所以石达开被关押进科甲巷之后很快就被秘密处决,这正是因为清廷担心发生什么不测或变故。封建统治者的心是虚的,越是如此越要虚张声势,做出唬人的架势,可惜的是有许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而被其淫威所慑。

翼王石达开(1830-1863),是太平天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16岁便出山,19岁时已经统率千军万马,20岁封王,遇害时年仅33岁。许多早年成名有所成就之人往往英年早逝或落魄,这似乎成了一种惯例。譬如神童方仲永成人后反而“泯然众人矣”,又譬如三国时的周瑜,居然经不住诸葛亮的“三气”。很早出道的翼王石达开注定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的悲剧仿佛与他的少年得志有脱不开的联系。在南京的石达开本来与远在深山之中川西平原上的成都风马牛不相及,但成都居然成了他人生的终点。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身为翼王的石达开,连同他的小儿子在被关押地科甲巷臬台监狱内被处以极刑——凌迟。凌迟是古代最为惨烈的酷刑,被剥光的犯人被捆在木桩上,先将双眼皮割下盖住眼睛,再一刀刀活剐。中国古代的酷刑有五马分尸、宫刑、点天灯等,其中凌迟无疑是最惨无人道的。清王朝用如此残酷的手段来对付石达开,可见其对他的恐惧和仇恨。四川总督骆秉璋本想“献俘阙下”邀功,可清廷却怕押解途中被劫生变,关在科甲巷大牢之内,又怕劫牢,去法场行刑,更怕有人打劫法场,算来算去都不可靠,只好在监狱内就地正法。由此可见石达开到了如此境地还令清廷头痛万分。其实石达开并非被抓,而是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被清军包围,为了保存十万太平军将士(里面有很多家眷,包括妇女和儿童)石达开便毅然牵着他的小儿子独自到清营议和罢战。清军一方面答应了石达开的条件,骗其缴械,另一方面却失信地将其部下全部戮杀。历史上无数反动统治者都是采取这种手段镇压起义将士。对于石达开来说,他率众背水一战历史或可改写,起码不会落得如此窝囊而显得更加悲壮,从这一点来说,石达开对清朝统治者所抱的幻想未免显得天真。正是在这一悲剧中石达开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格使他在太平天国人物中成为最博得人们尊敬和同情的英雄。在石达开被行刑多年后老百姓仍不相信他的遇害,而相信被处死的是他的替身,是石达开的义女婿马文书,两人相貌相似,此人又知书达理,遂冒名顶替石达开前往清营议和。马文书被清兵当成翼王逮捕,装进囚笼,押解到成都科甲巷,而真正的石达开却金蝉脱壳,混在乱军之中远走高飞。当然,这只是翼王众多传说中的一种,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在后来许多的戏剧中演绎了各种大渡河悲剧的版本,这更使成都科甲巷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关于翼王石达开的遇难还得从太平天国说起。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辅佐天王洪秀全,立下汗马功劳,但这种功臣往往会遭到统治者本人的猜忌。清朝咸丰六年,天京(南京)之变,天朝内部发生了血腥的屠杀,石达开也遭到洪秀全和洪氏集团的怀疑挟制。石达开被迫于1857年离京出走,带走了十几万精锐之师。石达开的离开可以说是一种逃离和避乱,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地,更缺少战略考虑和战术思想,东躲西藏,最终西征四川,准备发展天国势力。但江南之师对千万里之外的四川西部荒天野地缺少了解,加上清廷用高价买通了石达开的全部向导,把他和他的部队引向偏远的大渡河边,以致全军陷入绝境。滔滔的大渡河挡住了大军的去路,没有舟船可以渡河脱险,包围大军的清兵断绝了粮草,部队中又出现了恐慌的情绪,石达开只得组织木筏抢渡,大渡河水汹涌翻滚,无法渡过大军。石达开认为大势已去,只要能保全将士的生命他甘愿受死,于是,父子二人手牵着手走向了清营,这是1863年5月的一天。1863年6月25日石达开被处死,时年33岁。

石达开死后连尸首也没有找到,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于成都一条名叫科甲巷的小巷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谁也无法判明。在石达开当年转战过的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也没有留下石达开及其大军的痕迹,毕竟时间已过去一百多年,在今天科甲巷中立有一石碑,有石达开的“入川题壁”诗一首:

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后人认为这首诗其实是后人伪托,并非出自石达开本人,但不管怎么说这亦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力作,也是对石达开这个人的一种评价。真正的领袖都是儒将,那种只会武功缺少文采的人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人。能够传世的英雄都是能文能武之人,人们记住某位历史人物首先记住的是他的某句名言或名句,譬如岳飞的“怒发冲冠”之类。石达开无疑正是这样一位英雄,像他这种英雄不可能只是草莽,后人哪怕伪托也要给他贴金,这种民间文人本来就怀才不遇,就有许多怨恨需要通过某个历史人物宣泄出来,石达开正好是这种悲剧英雄,可以给人以巨大的发挥空间。今天的成都很少有了解石达开这段历史的市民,对石达开的研究也仅限于学术机构。许多人知道科甲巷的这段历史也是通过这块立于锦华馆口的汉白玉石碑上刻的诗。在清末“残山剩水楼主人”所作的《石达开遗诗》中收录了据说是石达开本人亲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这首被学术界公认的真作比起上面那首所谓伪托之作无论在艺术上和气势上都相差很远,可见伪托之作之所以能够传世并博得比真作更甚的诗名是有其原因的。

二、最古老的变成最时尚的

上面一节写到科甲巷曾是一条又窄又破的小街,但现在再去这条街早已鸟枪换炮,变成成都最时尚的一条街道。它已是春熙路的副街,是春熙路的B面或翻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科甲巷就是与草市街齐名的服装一条街,街上家家都是时装店,房屋虽破旧,但装修却很时尚,三百多米的小街上挤了四十多家品牌店,红男绿女在街上淘金,满街流淌着最时尚的色彩。街道越是窄小越是寸土寸金,越是掩映着万种风情。

在服装街之前科甲巷还曾是玩具一条街,什么变形金刚和遥控汽车吸引得大人带着孩子挤满了街巷。玩具卖不动了才卖服装,这一切都是沾春熙路的光。处于春熙路商圈的科甲巷想不繁荣都不可能,它处于市中心地带,连接着太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伊藤洋华堂,自然就成为时髦的代名词,成为带有小资情调的少男少女们最爱涉足的时尚高地。

今天的科甲巷已经过拆除和彻底改造,连一些老建筑也装饰一新,与昔日科举考生们住店的那条小巷不能同日而语。街上的店铺高举着时髦女郎的大旗,成为美女之都的美眉们美食美饰的时尚地标。单看那些店名店招就可想象它的美艳和溢彩:花之友、香居坊、瑞蝶、恩曼琳、海盗船……成都女孩子大多是好吃嘴,连男人也可以在大街上大啃兔脑壳和鸭翅膀,科甲巷就是美食的集散地,什么果茶、奶茶、咖啡、肉饼、炒货、川菜和法国大餐,应有尽有,简直使人胃口大开,可以说从穿到吃通通在这条背街上会合。享受生活本来就是成都人的最大追求,他们在春熙路上饱够了眼福就来到科甲巷中驻足饱一饱口福,猛不丁就可以碰见某位大明星或文豪,趁机索要一个签名或留下一张合影。成都人本来又有爱显摆的脾性,有了这些签名和合影可以作为多年的谈资,这正是成都人热爱这条街道的理由,在这里成都人想象的空间可以发挥到极致,何况你站着的地方或许就是某位科举之人的住宿地,抑或正是石达开父子遇难的场所,最古老的变成了最时尚的,何人不为之心动?

同类推荐
  •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的今天似乎有一种让许多人困惑不解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综合实力达到了新的高点,中国在全球的种种危机和困局之中虽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但中国的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力量还是正在凸显,这也是为人们所充分了解的事实。
  •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 雅言与俗语

    雅言与俗语

    我们的语言文字都是传统的馈赠,丧失了文化传统,我们就会“无话可说”。从秦汉到今天,我们有两千多年的汉字文化积累,其中许多聪明才智的展现、悲欢离合的体会,都能丰富我们自身的生命追求。郑培凯是香港著名学者,多年在香港组织学术活动、策划通识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承变有深入的认识。在本书中,他从文字、诗词、绘画、昆曲入手,在语言、艺术的细微之处,让读者了解中国的文史传统,旨在唤回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内容也许庞杂,但真要追索起来,这本书只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即古往今来的“雅言”与“俗语”。如果说文字真的有“雅”“俗”之分,追根结底,也都是仓颉惹的祸。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 山河小岁月

    山河小岁月

    在这山河岁月中,林徽因是如何成为“女神”和“妇女公敌”的?金岳霖真的是“痴情男二号”吗?沈从文和丁玲究竟有怎样的爱恨情仇?胡适真的是“妻管严”吗?张爱玲的梦想是什么?还有还有,你知道吗?连鲁迅和郁达夫也曾经和我们一样,拼命做房奴!
热门推荐
  • 中学就去加拿大

    中学就去加拿大

    为什么要留学加拿大?什么年龄留学最合适?选读私立学校好还是公立学校好……面对想要送孩子远赴异国他乡的父母们层出不穷的疑问,作为一位老海归、两个留学加拿大名校的女儿的父亲、长期致力于中西教育研究的专家,本书作者朱凡现身说法,以自己送两个女儿留学加拿大名校的亲身经历,事无巨细地讲解了如何规划留学的全过程。从教育特色、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宏观层面,到课程设置、课外安排、生活环境、升学情况、工作前景等微观角度,均有真实案例供家长参考,帮助家长全方位地规划好孩子的留学。
  • 原来我们都错了

    原来我们都错了

    不要让那些对你有致命影响的谬误像寄生虫似地附着在你的头脑深处,使你生活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本书就是在深层透析人生的各种思想谬误的基础上归纳出了65个我们常常选入其中或即将陷入其中的误区编写而成的。正被各种谬误或观念折腾得屡做屡败的朋友们,相信本书一定能帮助你从困境中走出,继而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真正发现并切实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 南越第一妃

    南越第一妃

    这是一部根据史实改编的爱情传奇小说,它以汉武帝平定南越为背景,演义出一段樛太后和安国少季之间牺牲小我爱情,樛氏远嫁给南越国王子赵婴齐,后成为南越国太后。讴歌为国家统一大业做出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弘扬纯洁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今天维护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 陆少重生之追妻日常

    陆少重生之追妻日常

    蓝若重生前是陆寒圈养的宠物,替他生儿育女,失去自由,只因他答应过她,会保住她父亲的公司,谁知道谋夺父亲公司,与继母狼狈为奸的人就是他。知道真相,她在逃离陆寒身边时,走投无路纵身跳崖扎入大海,宁死也不愿意回到他的身边。老天垂怜,竟然让她重生回到七年前,父亲与弟弟还在,一切都还来得及挽救。这一生,她本不想依赖他人,可是前世她恨极的男人,今生提前闯入她的世界,对她千依百顺,死缠烂打……(陆总的追妻心术)第一条:不要脸。第二条:不要脸第三条:还是不要脸(记者采访)记者:陆总,请你用一句话形容你结婚时的心情。陆寒:激动万分,欣喜若狂,喜极而泣,兴高采烈,兴奋不已……记者:(陆总,词语有点多了)请问你最爱的是谁?陆寒:我太太。记者:陆总,请问你最喜欢吃的是什么?陆寒:(一时嘴快)我太太记者:……(儿童不宜的画面)记者:陆总,如果你惹你太太生气了,你太太会怎么对你?陆寒:不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我绝对不会惹我太太生气的,我非常遵守男士的三从四得。记者:……
  • 重生之嫡女毒医

    重生之嫡女毒医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她的生命中总是离不开“宝物”。一本《药王神篇》让她遭遇挚爱的背叛,以及——满门灭绝。一把“钥匙”让她卷入错综复杂的谜局。倾世容颜、神医妙手……步步为营之中,她是否能够一报前世之仇,一雪今生之恨?
  • 浮沉一叹

    浮沉一叹

    岐山一见,他惊艳了那年的大雪。后来时光翩然,她全家惨死,为复仇她毅然拜入太虚观门下,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天下最终会如何?
  • 二十个站台

    二十个站台

    《二十个站台》是青年诗人、评论人江汀的散文集。这批文章按照写作主题分为三辑,第一辑是关于自己生活和写作的散文,第二辑是为作者身边的诗人、小说家、画家而写的随笔,第三辑是对外国文学所写的阅读札记。它们中的大部分曾刊登于在国内颇具影响的《经济观察报》书评版,其余篇目则散见于《北京青年报》《诗刊》《诗建设》《中西诗歌》《旅行家》等报刊。
  • 原来时光也倾城

    原来时光也倾城

    倾城的不是时光,而是你,指尖流淌的岁月,因为有你一切都有意义了。【剧场版】很多年以后,其华问萧然:“当年为什么你求娶的人是我?”萧然放下手中的奏折,左手轻叩着桌面:“我首次听到你的名字时,说了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你还记得当时你回了我一句什么吗?”其华很认真的想了想,蹙眉问道:“忘了,宜其家室?室家?家人?”萧然轻笑声再次响起:“是宜家宜室,家室合为夫妻,即为夫妻和顺又美满之意。”其华惊愕的看着萧然:“我那是......”“我认真了”萧然的眼中倒映着其华的轮廓,深深的看着她。PS.这是宠文,暖文,一对一,身心健康
  •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本卷包括中文版主编车文博所著的《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以及由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三部分。《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是中文版主编车文博研究弗洛伊德的精髓所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癔症研究》最初于1895年在德国出版,书中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
  • 何故千寻彼岸花

    何故千寻彼岸花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