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9600000005

第5章 少年天才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

——贝多芬

(一)

父亲约翰发现,他已经越来越不能控制贝多芬的行为了,因此,他决定将贝多芬送到宫廷乐队里去演奏。

当时的乐队指挥是一名名叫路奇雪的富有经验而出色的音乐家,但他也是一个傲慢狂妄的人,根本就没有将年幼的贝多芬放在眼里,认为贝多芬只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而已。

后来,贝多芬的演奏技巧大为提高,他依然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这让父亲更加大失所望,心中的空中楼阁彻底坍塌了。

看到父亲失望,贝多芬也觉得很难过。他并不讨厌自己的工作,在他看来,音乐仍然是美好的东西。有时,他也恨父亲。父亲给他上课,对贝多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他十分不愿意接受那些不合理的谴责。但是,酗酒的父亲却毫不留情地扼杀他的想法,可怜的贝多芬只能在内心深处藐视这位不公正、不受尊敬的老师。

贝多芬对父亲的每一个挖苦的字眼都无能为力,对他来说,遭受不公正的际遇简直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事情。而父亲对他的眼泪和哀求则根本无动于衷,他不允许儿子有任何出格的思想渗入到器乐演奏当中去。

事实上,此时的贝多芬最需要的就是真正的指导和详细的解释,而这些,贝多芬的父亲却根本给不了,结果两人自然是格格不入,经常发生冲突。贝多芬却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职业音乐家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这给他日后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8岁时,贝多芬开始跟随宫廷风琴家艾登学习。艾登是一位年过花甲的音乐家,他启发了贝多芬对乐器奥妙的理解。

当贝多芬长到能够用手触摸到琴键并能用脚踩到风琴踏板时,他就转到波恩的一家修道院中,接受科学的音乐指导。另外,他还接受修道院中另一位风琴师的指导。这里的风琴比他以前用过的风琴都要大,这让贝多芬感到十分新奇和充满兴趣。

这时,贝多芬才刚刚10岁。

在这期间,贝多芬的学习是十分刻苦的,但他对音乐学习的欲望似乎永远都没有衰减,有些课程他甚至早早就学完了。

在乐器方面,贝多芬并不是很喜欢独奏乐器,而是钟情于钢琴、配器及和声等复杂的东西。在对各门功课都有了了解之后,贝多芬就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爱好和创作当中。

在这个过渡期,有一个影响贝多芬至深的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日耳曼作曲家兼风琴师与指挥的克里斯·歌·尼法。他在1779年来到波恩,加入格罗斯曼与海尔默彩剧团,并于1781年被任命为宫廷凤琴师。在艾登去世后,尼法便成为贝多芬唯一的作曲指导老师,一直到贝多芬离开波恩为止。他对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影响很大。

尼法青春焕发、朝气蓬勃、才思敏捷,有着严谨、详尽的教学方法。他的性格和教育方法也令性格暴躁、学识尚浅的贝多芬有所克制和收敛。因此,他也成为贝多芬所渴望和急切需要的那类老师。在与尼法相处过程中,贝多芬的眼界得到了扩展,知识也得到了完善和充实。

尼法很早就看出了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并加以指导,又将自己的专业经验传授给他。他训练贝多芬成为宫廷主力风琴师,并在1782年6月让他暂时代理职位。没多久,尼法就将“键盘音乐师”的职位交给了这个年仅12岁的学生来接替。

尼法教给了贝多芬很多宫廷中学不到的东西,如依·巴赫的奏鸣曲、萨·巴赫的序曲和随想曲等,并对这个幼小儿童读谱识奏的才能大为赞赏。为了奖励他,尼法还额外地为贝多芬增加了一些课程,而贝多芬也都能轻松地吸收、消化。

后来,尼法还鼓励贝多芬创作了三首钢琴奏鸣曲,是献给皇帝的。当时的贝多芬年仅10岁。

一年后,尼法受皇帝之托,创作一幕歌剧。在这段时间当中,贝多芬就协助尼法进行歌剧的创作。

(二)

就在贝多芬全力学习音乐期间,老皇帝驾崩,新王位成为各派政治力量争夺的目标。早在4年前,皇妃玛丽亚·茜丽莎就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她最宠爱的儿子马克雪比林·弗朗兹的身上。

1780年,弗朗兹在他母亲的策动下,被选为科隆的公爵。他首先进入科隆的一所教会学校,仅仅经过3个星期的短暂培训,就堂而皇之地成为了一位虔诚的教士。

1784年的圣诞之夜,弗朗兹在波恩的法格林教堂里披上了庄严的礼服,正式接受洗礼,然后名正言顺地登上了皇位。

新皇帝是仁慈而宽宏大量的,他对艺术十分重视,而且喜欢参加私人宴会,却不大喜欢在众人面前发号施令、行使自己的权力。

弗朗兹登基后不久,就将维也纳的流行音乐带到了波恩,令波恩从此成为一所世界闻名的音乐之城。

在执政期间,为了扩展艺术事业,他还倾尽全力收集所有的音乐书籍,创办了一所国立图书馆。在他的倡导之下,整个波恩都被音乐陶醉了。在这种音乐氛围的影响下,贝多芬也汲取了丰富的音乐营养。

弗朗兹皇帝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了解宫廷中的每一位乐师的才干,并调查他们各方面的情况。

在男中音歌手约翰·贝多芬的档案中,如此写着:

“他的声音能持续很久,并已在宫廷中服务多年;家境困苦,但其为人正直、举止端庄。”

当时,贝多芬已经在宫廷乐队中任第二风琴师了。在他的档案中,有如下的记载:

路德维希·贝多芬,年龄13岁,生于波恩,在宫廷中已服务两年,尚无薪金;在乐队指挥缺席时,由该人顶替,很有才干,乐队中数他年龄最小,举止文雅,但是家境比较贫困。

后来,尼法被辞退了,辞退的缘由是:

“此人并不熟悉风琴的演奏。”

事实上,尼法并不是不熟悉风琴的演奏,而是因为他是个外国人,还是偏激份子,所以被当局认为是个不必要的人物,才设法想让贝多芬取代他的位置,以节省宫廷的开支。

弗朗兹皇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挽留了尼法,并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与他情况相似的乐师。同时,皇帝还特意将贝多芬父亲的薪金拨了三分之一给贝多芬。

当时的贝多芬虽然只有13岁,但他在音乐上所表现出来的才华却十分惊人。在风琴和钢琴独奏中,他表现得十分潇洒而流畅,很少会出现失误。因此,他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他认为,自己的才干要远远超过他目前所担任的职位。而目前的所为,也只是屈尊而就,这让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因此在演奏当中,他有时也会擅自修改曲谱,即兴变奏,将自己的创作渗入到作品当中去。

在这一年的圣诞礼拜演奏时,贝多芬大胆地将弗·海勒的《依里米亚之悲哀》的旋律进行了修改。在演奏时,从他稚嫩的手指下,流泻出了优美动听的旋律;他弹奏得太美、太流畅了。

然而事后,海勒很不高兴,他去觐见了皇帝,对贝多芬的随意修改提出了抗议,讥讽这种修改为“小聪明”。

后来,贝多芬的学生兼朋友安东尼·辛德勒在贝多芬的传记中是这样记述的:

“皇帝颇为宽宏地指责了贝多芬,不允许他今后再玩这种即兴演奏的把戏。”

然而,也就是在这一次,贝多芬的创作才华如初发芙蓉,艳丽异常;他的伙伴们也都开始支持他、鼓励他、钦佩他。

(三)

1787年的春天,贝多芬离开波恩,沿着莱茵河到荷兰旅行。在这之后,他又独自前往维也纳,去拜访伟大的音乐天才莫扎特,想把自己的演奏展示(或说是呈献)给莫扎特。这也是贝多芬生命旅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页,但是,关于这次重要拜见,却只有简单寥寥数行的记述。

对于贝多芬去拜访莫扎特这件事,父亲约翰是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的,他希望莫扎特能将贝多芬当作一个少年音乐家来接待。

莫扎特接见了贝多芬,并请他随便弹奏几支曲子听一听。

贝多芬弹奏完后,充满期待地请莫扎特给予点评,而莫扎特的反应却很冷淡。贝多芬也明显地感受到了对方的冷漠,这让他很难过。

随后,贝多芬又提出请莫扎特给一个主题,他自己即兴作曲演奏。因为贝多芬在受到外界的刺激后,往往可以演奏得更加出色。现在,他被自己敬仰的大师轻视了,自尊心受到伤害,心里倍受刺激。

于是,莫扎特给了贝多芬一个主题,贝多芬的手指开始流畅而快速地在琴键上跳跃飞舞起来。他的即兴演奏也让莫扎特的面部表情逐渐明朗起来……

琴声戛然而止,演奏完毕,四周静寂无声。

莫扎特对在场的几位朋友脱口而出:

“注意!这个孩子日后将震撼整个世界。”

然而,贝多芬在维也纳没住多久,就收到了父亲的来信,说母亲病倒了。贝多芬只好匆匆茫茫地赶回波恩。

母亲得的是肺病,而且病情的确已经十分严重了,终日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而家中的费用根本就不够开支,所剩不多的几样家具也都典当出去了。

贝多芬回到家中后,看到母亲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年仅1岁的妹妹玛格丽斯病得像母亲一样厉害,正在摇篮中细声地啼哭着。房间里肮脏昏暗,没人打扫。两个弟弟呆呆地坐在父亲身边,不知所措。

贝多芬母亲的一生都是在操劳、穷困和抑郁中度过的。严重的营养不良、过度的操劳以及多次生育对身体的伤害,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健康。

1787年7月17日,肺病残酷地夺去了贝多芬母亲的生命;同年的11月25日,他的小妹妹也在贫病中死去。

母亲去世后,家中的全部重担都落在了贝多芬的身上,这也让年仅17岁的贝多芬深感沉重。

由于父亲约翰的余生都是在酗酒中度过的,而母亲死后,约翰又开始利用贝多芬的怜悯和内疚更进一步地控制贝多芬的生活。正因为如此,他对父亲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

在母亲去世的一年当中,贝多芬的心中也有了更加强烈的愿望,他的即兴演奏能力也让人感到吃惊。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将自己对音乐的灵感和追求完全表现在纸上。没多久,他就获得了比宫廷副琴师更好的职位。这样一来,贝多芬就有了更多的经济来源来支撑家庭的生活。

当然,贝多芬也是十分幸运的。由于弗朗兹皇帝对音乐的痴迷,整个皇宫似乎快速地变成了一个艺术中心,许多资金也都被用在音乐艺术上。

凭着出色的音乐天赋,贝多芬在宫廷中俨然成为一名宫廷钢琴家、音乐家。由于弗朗兹皇帝十分喜欢莫扎特的歌剧,如《费加罗的婚礼》、《茜拉尔的私奔》等,而贝多芬在歌剧院和乐队中由又担任中提琴手,与乐队的演奏人员之间相处十分融洽,因而也从一些各具特长的朋友那里学到了更多有关乐器方面的知识,从而让自己在音乐方面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当贝多芬的音乐知识积累得日益丰富后,他便创作了两首歌谣,又创作了一首芭蕾舞曲《骑士舞曲》。

事实上,这首《爵士舞曲》是受华尔特斯坦公爵之托秘密创作的,也是贝多芬为数不多的舞台音乐作品之一。只可惜,这首曲子后来遗失了。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李鸿章全传》的作者之一梁启超曾经说过“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而李鸿章在许多略知历史的人眼中肯定是“谤满天下”,果真应该如此吗?
  • 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内山完造1913年首次来华,以后在中国长期居住。内山完造是鲁迅先生的挚友,中国人民老朋友。自起汉名邬其山。在中国期间,内山完造与鲁迅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体会。鲁迅先生曾在给内山完造的赠诗中提到,内山完造是“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由于广泛接触大江南北多阶层的中国人,内山完造得以对中国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开书店,使内山完造得以博览群书;“漫谈会”的交流探讨,又使内山完造逐渐形成自己的中国观。本书反映了内山完造的中国观,它不是系统阐述性的论文,却通过中日日常生活的比较,相当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颇有大家风范。
  •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曾国藩的人物传记,而是节选曾国藩一生中给他带来启发和成长的事件,结合现实中人们种种人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我们一起跟随曾国藩的成长轨迹,透过他的成长故事,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生存大师。
  •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公关策略术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公关策略术

    20几岁,初涉世事,没背景,没经验,没银子,没平台……如何成功?本书是一部求生、求胜的公关必备心法,是为你迎接辉煌30岁而准备的人际战略。
热门推荐
  • 月球姓氏

    月球姓氏

    乡关何处,如果历史将你遗弃?骆以军开启新世纪台湾家族史写作浪潮的经典之作。《月球姓氏》是小说家骆以军关于家族史的经典之作,曾入选2000年台湾联合报《读书人》、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十大好书”。不同于一般台湾家族故事中对于父辈历史的沉重追忆,《月球姓氏》以戏谑和轻松的叙事口吻,在一个又一个犹如舞台设置的场景中,让压抑的男人不断想象、甚至重演那历史发生时刻的荒谬一幕。繁枝错杂、华丽又认命的家国情怀里,总有一人被置于度外。
  • 读懂顾客

    读懂顾客

    《读懂顾客:写给市场一线人员的消费者心理学》主要讲述什么是高超的销售技巧?找准顾客的需求,了解顾客的想法,并且从这方面入手,才是最高超的销售技巧!没有什么比从顾客角度出发的建议更具吸引力,没有什么比研究顾客更具挑战性,更需要智慧!努力工作只是成功的前提,聪明地工作才是成功的关键,不管你的工作如何的繁杂,读懂顾客,最终的成功将会属于你!
  • 基督山伯爵(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基督山伯爵(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思文大纪

    思文大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战拾遗

    七战拾遗

    不生不死,怎样的悲凉?幼年有机缘,有天资,获得了太多的荣耀,然而人心难测,面对血海深仇,他变了。离开熟悉的大陆,一步步艰难的行走,跌跌撞撞,却始终不能停下,他有太多的执念。然而。当他接触到更强的层次,一个巨大的疑惑浮现。那些至强着为什么甘愿不生不死的活着?他们不敢生,用尽办法隐藏自己,封印镇压自己。他们不敢死,那样就会变成罪人。到底是怎样的悲楚。五行练体第一步。修灵第二步。修魂第三步。而之后登临道之极境的七境。心中一丝清明,抛却凡尘往事,对吗?心魔?不,那不是阻挡我摒弃执念的理由。打碎它,还我本来面目!
  • 大脚印儿

    大脚印儿

    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奥运的主题已让2008年足够厚重了,没想到这会是如此跌宕的、无与伦比的年份。这一年,更像是一个过分迷信戏剧冲突的编剧的剧本,而不像一段真实的生活。人们为八卦疯狂,为灾难哀伤,为危机焦虑,为道德缺失恐慌,为奥运紧绷神经然后极度释放……其中的每一例,都可以说是达到了几十年里相关体验的极致。作者推崇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认为一种真实的历史隐藏于细节中,隐藏于具体的人的故事中。出现在这本书中的,更多出现的是一些看上去无关宏旨的小人物和小故事。他们是这段大历史的切片。
  • 南城探案录

    南城探案录

    女主人公霁颜因为一场梦穿越到古代,开始了为期百日的异途之旅,在探寻她真身的过程中,她不但融入了这个家,而且认识了高奕、田子启等一群人。她随高奕破解了一桩又一桩的奇案,经历了许多生死大关,两人渐渐产生情愫,但与此同时,在他们背后,还有一双邪恶的眼睛虎视眈眈……他们的爱情该何去何从?真正的幕后黑手会是谁?霁颜最终的命运又是什么?而这一切和二十多年前威慑朝野的玖龙钗失踪又有何联系?
  • 嫡女惊华之倾世小魔妃

    嫡女惊华之倾世小魔妃

    相府有女,惊世绝华,得此女者,得天下!一朝穿越,成为相府嫡长女,却是个痴傻受气包,姨娘庶妹当道,受尽欺压!惨遭退婚,抢婚者正是庶妹?拿去,她不屑要。异能在手,她乐得逍遥,装傻充愣的外表下藏着聪慧狡黠之心;什么?送异能,附赠光荣使命一项,她正是那预言中的唯一女主?只是,谁能告诉她,周遭的美男,你是要她?还是要天下?
  • 人蛊

    人蛊

    “说说看你进去后看到了什么。”“血……很多血……”“有血吗?”“是的!”“你为什么要朝嫌疑人开枪。”“……他不是人……他不是人……”“请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要向嫌疑人开枪。”“我说过他根本不是人!!他的脸是个黑洞!他是个怪物!他是个怪物!怪物!!怪物!!!”李真疯了,因为一件被废在档案室十七年之久的案子,一件原本同他根本毫无关系的案子。这案子让他几乎成了个废人。现在想起来,如果不是那天自己多此一举地去把这个案子告诉李真,李真就不会出这种事了吧?为什么一切会演变到现今这个地步,廖娟怎么都想不明白。
  •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