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我也学会了品茶。
小时候,我只喜欢喝那种野李樟子树叶和老茶叶做的“粗茶”,喝起来解渴、过瘾。“嫩茶”总觉得有点“苦”。每当我看到村里人称为“茶精”的猴老爷喝“嫩茶”那种“咝”得很长、“啧!啧!”很响的神态时,常常产生一种神秘感。
我生在茶乡,孩提时喜欢在茶山中捉迷藏、抓蝴蝶也喜欢跟妈妈去釆茶,从小就学会了采茶,晓得摘嫩茶芽时须留1—2片叶子,这样,芽根上就会长出更多嫩芽来。稍为懂事后,妈妈还教我做茶叶,第一次做茶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先是杀青、揉搓,把涇水搓去,尔后在火锅里烘焙、揉卷,娇嫩的小手在热烫的锅壁上卷揉,火辣辣地痛,额头上的汗像豆子一样地冒出来,太苦了,我真不想做了。“不吃苦,哪有茶叶香?”妈妈说,“茶香就因为它经过了杀青、搓揉、火烤、开水泡,人也是这样。”当时我似懂非懂,后来慢慢长大,经过生活经历的实践体验,越来越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含意。于是,我不仅学会了喝茶,而且茶也越做越好,对茶有了特别我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独行山野,聚众论茶”的茶圣陆羽,是公认的茶界祖师,他的《茶径》一书世代相传。江西民间有釆茶歌、釆茶舞,在民间广为流传。
著名散文家杨朔著有《茶花赋》,把祖国的儿童比作茶花;老舍的名著《茶馆》,形象地表现了北京的风俗人情;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名噪世界;宋朝赣州的曾文清,号称“茶山居士”……所有这些都与茶有密切的关系。
茶具,有江西景德镇的瓷茶具、福建的瓦茶具、湖南的陶茶具、现代工业的玻璃茶具,有茶壶、茶杯、茶盘、茶几……
烟、酒、茶相比较,茶为上。烟是消遣,但含有尼古丁,会毒害人的性命;酒能助兴致,但又会麻醉人的神志,“借酒消愁愁更愁”;只有茶百利而无一害,它不仅能解渴、提神,而且清香甘醇,令人爽心舒旷、幽雅高尚。
茶,博大精深,应有尽有,它是物质与精神的自然结合。无怪乎中国和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研究茶文化。茶孕育的人,更是淳朴、善良、千锤百炼、无私奉献。这就是茶的风格,茶的深刻内涵。
(栽11年8月1日《赣南文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