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1700000002

第2章 生存:活下去,才有机会活得好(1)

1.残酷是历史的常态,忍耐是人生的必需

有的人自杀了,就是因为觉得爱情没有了。其实没有必要,爱情的寿命只有大半年,何必如此较真?功名利禄也是这样的,有固然好,没有你也可以生存。

——王博(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史充满残酷,往往不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

项羽破釜沉舟,一战亡秦,但也残忍地坑杀了20万降卒;成吉思汗马踏欧亚,却动辄不留一个活口;清廷前脚还在为崇祯发丧,后脚便导演了“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这是群体的悲哀、时代的残酷;而秦相范雎的早年遭遇,则是个人命运不确定性的残酷。

公元前283年,燕国大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攻破齐都临淄,齐国70余城皆入燕国版图,仅剩即墨与莒两座城池。不久,在联军的强大攻势下,齐湣王(也就是喜欢听独奏导致南郭先生无法滥竽充数的那位)逃亡并死在了逃亡路上,齐襄王于内外交困之际仓促登基。后齐将田单力挽狂澜,用火牛阵大败联军,力复70余城,齐国侥幸得以存继。齐国本是大国,不死便不难复兴。齐国蒸蒸日上的国势,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当初随联军破齐的近邻魏昭王的担忧,为恐齐襄王将来寻机报复,他先行一步,遣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希望“化干戈为玉帛”。这两者岂是那么好“化”的?齐襄王对须贾很不礼貌,他指责魏国反复无常,并说正是因为魏国的反复,才导致先王死于非命。须贾自知理亏,不能应对,这时他身后及时站出一个年轻人,与齐襄王针锋相对道:“齐湣王骄暴不仁,自取其祸!五国同仇,岂独魏国?今大王英明神武,应考虑重振恒公之霸业、威王之余烈,怎能斤斤计较于恩怨,且只知责人不知责己?”这番话不卑不亢、鞭辟入里,齐襄王听在耳里,思在心上,不由暗自赞叹。

这个年轻人便是范雎,当时的身份是须贾的门客兼中书舍人,说白了就是因为跟随主人出使,才临时当了个小官。他的雄辩维护了魏国与主人的尊严,但也为他带来了灾祸。因为齐襄王直接把对范雎的欣赏化为了实际行动,他支使左右找到范雎,表示非常希望范雎加盟齐国,并许以客卿之职,赠以黄金、牛、酒等礼物。但范雎很不“识相”,当场谢绝不说,还把这件事报告了须贾。如今看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高风亮节,可这种高风亮节在须贾看来却另有隐情:肯定是范雎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了齐国!为坐实这一想法,他指示范雎退回黄金,只收下牛、酒等。回到魏国,须贾便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魏国宰相魏齐。魏齐当时正在宴饮宾客,喝得七荤八素的他也不辨真假,当即命人把范雎拿住,推出门外,板子猛打,荆条狠抽,不一会儿,范雎便血肉模糊,肋折齿断。范雎想申诉,没人听;想硬扛,没准会被打死……为了保命,范雎只好惨叫一声,然后直挺挺地躺在血泊中,假装已被打死。打手们也没检查,就直接报告魏齐,魏齐便命人将范雎卷在苇席中扔到厕所里。不一会儿,魏齐又心血来潮,带着一帮喝醉了的宾客,轮流往范雎身上撒尿,以戒后人。范雎咬牙强挺,一动不动。待魏齐等人离去后,范雎悄悄从苇席中偷看,见旁边只有一个小卒,便悄悄对他说:“我伤得这么重,绝对挺不了多久。你如果能让我死在自己家里,我定当重谢。”小卒见他说的可怜,又贪小便宜,便请示魏齐说干脆把范雎的尸体扔到荒郊野外,魏齐已喝得酩酊大醉,随口就答应了,范雎这才侥幸捡了条性命。

之后,范雎化名张禄,在好友郑安平等人的帮助下,历尽惊险,终于来到了秦国都城咸阳,成功地说服秦昭王并以功劳赢得了信任,秦昭王将应城这个地方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此时的范雎,虽说声名远播,但对外仍称张禄。公元前266,魏国打听到日益强大的秦国有向东攻打韩、魏的计划,派须贾出使秦国,打探虚实。范雎得到消息后,便隐蔽身份,化妆成一个落魄的差役,故意在须贾下榻的客馆门前走来走去,得以“偶遇”须贾。初见范雎,须贾不禁非常惊愕,但见范雎混得并不如意,也便放下了心,假作关心道:“范叔原来没有灾祸啊!您这次是来秦国游说的吧?”范雎答道:“不。我是流落至此,哪敢游说?”须贾又问:“那你现在如何营生?”范雎说:“我给人家当差役。”须贾听后竟有些怜悯范雎,不仅留范雎一同吃饭,还把自己的一件袍子送给了范雎。

这个难能可贵的举动救了他一命。不久,范雎见火候已到,把须贾诳骗到自己的相府,亮明身份,吓得须贾当场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向范雎认罪。范雎将他“适当”羞辱后,本想将他处死,以报当年之仇。但想到须贾虽是小人,但一不是直接加害自己的人,二来也不是大恶之人——前者见自己落魄赠衣赠食便是明证,便将须贾放回了魏国,只是让他带信给魏王,让他把魏齐的脑袋送至秦国,不然便要屠平大梁!

须贾犹如惊弓之鸟般逃回魏国,及时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大为惊恐,便逃到了赵国平原君家中。还没等范雎有所动作,秦昭王便打着交好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平原君,邀他来咸阳。平原君一来畏惧秦国,二来又觉得秦昭王是真心交好,便来了秦国。但当秦昭王向平原君提出必须送魏齐的脑袋来秦国,不答应就不让他出函谷关的强硬条件时,平原君却说什么也不答应。秦昭王倒也没有过多难为平原君,而是给他的哥哥即赵国国君赵孝成王写了一封信,让他派人拿着魏齐的脑袋来换自己的弟弟。赵孝成王看完信立即派人包围了平原君的府第,“时刻准备着”的魏齐连夜逃出平原君家,奔回大梁,打算逃亡到楚国的信陵君那里,但信陵君担心因此招惹秦国,便有些犹豫不决,等到他下定决心,派人去接魏齐时,走投无路的魏齐早已刎颈自杀了。赵王得知魏齐身亡,便高价买来他的人头,送到秦国,平原君这才安然返回赵国。

关于范雎的历史还很长,但仅凭范雎放过仇人须贾这件事,就可看出他是个宽厚的人。关于范雎当年遭受到的残酷待遇,司马迁曾评价道,像范雎这样贤能的人,如果不遭到困厄,怎么能奋发有为呢?颇有些“苦难即是赐予”的意味。然而站在范雎的立场上想一想,好端端地谁愿意遭遇类似的困厄呢?那可是生死一线啊!而且以范雎的才华,正常发展未必差到哪里。不过话又说回来,残酷本是历史的常态,既然残酷难以避免,那么除了像范雎一样,咬牙硬挺,强自忍耐,仓促之间,谁又有更好的办法?从这一点来看,忍耐实在是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残酷是历史的常态,且不以人性善恶为分水岭,对宽厚如范雎者如此,对凶暴如魏齐者也如此。试想一下,如果魏齐能在春申君到来之前多忍耐片刻,他的结局又当如何?

忍耐是人生的必需。不忍耐,一切皆无可能。

2.有一种智慧叫做“装”

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作伪的水平都堪称大师,不过有的人动机不纯,如王莽、完颜亮;有的人则纯属自保,如王羲之、唐伯虎。

——梅桑榆(著名作家,现居北京,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外国人与中国人打交道,往往摸不着边际。用专业的话说,西方人是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如果外国人想要一件东西,一般情况下会直接表示;中国人则是曲线思维,即使心里特别想要一件东西,往往也会假装一下,推辞一下。

这种思维与我们的历史有关。比如前面提到的范雎,不装死,就得死,而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又很多,一来二去,为了活命,“装”自然会遗传到我们的基因里。

在古代朝政中,不仅涉身其中的人步步惊心,就连他身边的人也往往受牵连。大书法家王羲之就险些受了这样的牵连。

王羲之是时任大将军王敦的侄子。他少年时聪明颖达,王敦非常喜欢他,经常带在身边。有一次,王羲之到王敦的军营中玩,晚上和王敦一起睡在军帐中。是夜,王羲之朦胧中发现伯父起身下床,不一会儿,其心腹钱凤走进帐中。王敦立即屏退左右,与钱凤一起密谋叛乱之事,两人谈得非常投机,全然忘了帐中还有一个王羲之。王羲之本来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说话,并不在意,侧耳细听,竟是伯父在与人密谋叛乱,这可是绝对不能泄漏的事情,王羲之料定一旦被发现自己听到了谈话,小命肯定难保,于是他灵机一动,当即大吐一通,吐得脸上嘴角都是唾沫,然后又装出一副熟睡的模样。这时,王敦才想起王羲之还睡在床上,他惊恐地叫道:“啊呀,这下只能把这孩子除掉了!”但走到床前,掀开帐子见到王羲之嘴角挂着唾液,睡得正熟,便认定他一直没有醒过来,遂打消了杀害他的念头,王羲之才保全下一条小命。

王羲之是装醉,下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则是装笨。

南北朝时,有个叫崔巨伦的大才子,他曾经在殷州(今河北隆尧县附近)担任过别将。后来,殷州被起义将领葛荣率军攻克,葛荣听说过崔巨伦的才华和名望,想延揽他,崔巨伦却想脱身南下。当时恰好逢着端午佳节,葛荣大摆筵席,荟萃精英,并命崔巨伦即席赋诗。

崔巨伦也不推辞,当即写道:“五月五日时,天气已大热,狗便呀(张口吐舌之意)欲死,牛复吐出舌。”大家听了他这狗屁不通的大作哄堂大笑,都认为他是浪得虚名,葛荣也大有见面不如闻名之感。

同类推荐
  • 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提供了中国人生智慧的一种现代版本,它的努力在于参悟人生,吕读人生,进而获得人生。本书对每个人的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的条件与理想人生作了详细的论述。
  • 感恩成就高度: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成就高度: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的人性具有照亮宇宙的魔光,感恩的品质铸就职场永久的丰碑,感恩的处世具有海阔天空的舞台。这就是感恩成就高度的意义之所在。当你学会感恩的时候,就会明白工作的初衷是为公司提供结果,最终成就的却是自己。
  • 工作重在到位

    工作重在到位

    由墨墨编著的《工作重在到位》一书的特色之一,就是对工作到位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纵向、横向比较,正反面比照。一书在手,囊括企业工作中的诸多重要版块,既适合员工品读,也可供管理者参考。《工作重在到位》在阐述道理的同时,还精选了大量著名企事业单位、商界领袖以及生活中具有警醒意义的经典案例,成功的、失败的、到位的、不到位的、概述型的、深度分析型的,甚至还有同一个案例的反向拓展等,让人闭目深思、豁然开朗。
  • 做事与做人

    做事与做人

    做事与做人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如何做好事、做好人,以及如何处理好做事与做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获得成功人生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做人是做事的根本,做好了人,做事才不误入歧途,才能为做事赢得良好的人际支持。做事是我们立身成人的必要技能,不做事,做人就没有内涵,我们生活资料的获得、能力与价值的体现等都要通过做事来实现。本书详尽阐述了关于做事与做人的重要规则,帮助读者掌握做人的准则和做事的艺术,把“能做事”与“会做人”有机统一起来,凭借人格魅力为事业创造左右逢源的环境,从而成就事业,成就人生。
  • 励志羊皮卷(中)

    励志羊皮卷(中)

    她把爱藏在虚假的剧情里,独自承受,只希望那个人拥有与她无关的幸福。牵手是两人在一起的盟誓,是爱情的开始,是一种美丽宣誓。由于牵手缘分变为爱情,爱情变为亲情。这是最痛苦的告别,当生命只剩下倒数的时间,真爱才会突然显现,只可惜,一切已经太晚太晚……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震撼心灵的世间真情,刻骨铭心的温馨感动!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斩首死神

    网游之斩首死神

    伍月,三大家族的少爷~~却因为自身太为优秀,从而使得自己的家庭遭到破坏……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看主角如何在现实世界与游戏世界之间梦幻式的历练~获得力量……将仇人手刃~~~~
  • 灵田空间,重回五零来种田

    灵田空间,重回五零来种田

    一个变成阿飘的女人,穿越到五十年代,重塑身体顺便找到另一半走上人生顶峰的故事
  • 第三只眼睛看教育:5位海外华人学者的教育省察

    第三只眼睛看教育:5位海外华人学者的教育省察

    本书除主编外,另邀请4位海外学者(薛涌等),立足中国教育的现况,以国际的视野,对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解释,旨在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此书5位作者皆博览群书,但不书生意气,目光锐利,但笔端温情理性。
  •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郝敬堂报告文学集(大暑卷)

    郝敬堂报告文学集(大暑卷)

    该作品集共24集,分卷以农历24节气命名,连缀起来是一部风景如画的悦目长卷,铺展开来是一条催人奋进的漫漫长路。
  • 看那咸鱼翻身了

    看那咸鱼翻身了

    一条咸鱼,到底会成咸鱼呢还是咸鱼呢。(本人是新人,随便写的,各位不愉快的请随便意)
  • 想与你一起的时光

    想与你一起的时光

    主角:林慧慧,薛景轩文案:五年前他给了她一场盛大的婚礼。五年后他终于结束了这段可笑的婚姻。他说:“我从来没有喜欢过你。”薛景轩终于得偿所愿离婚后,却发现他后悔了……
  • 往事不如风

    往事不如风

    昨天晚上,我收到习影发给我的一条短信:我明天要走了,本来想和你告个别的,想了想,还是算了,这些年来,我想对你说声发自内心的谢谢,谢谢你有形无形的陪伴。现在,我要重新面对自己的人生,去整理我那破碎的生活了。一一个月前,习影说要我请她喝咖啡,她说她想好好的跟我聊聊,有些事情在她心里藏得太久了,有些疑问一直到今天也想不明白。时值酷热的夏季,妻子正好外出学习,我一个人在家带着五岁大的儿子,把闲暇时间都耗在了孩子身上。这样的处境,导致我曾经答应要请习影吃饭或者喝茶之类的诺言一拖再拖,从春天一直拖到夏天都没有兑现。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格局

    格局

    一个2.5亿的工程被看成“一点破事”,任凭站长如何坚持原则,代表群众心声却也扭转不了工程招标的结局。看似荒唐的故事包含着严酷的真实,甚至有些悲壮……上篇上午快十点的时候,叶草然正在办公室跟党委书记何玉成絮叨,办公室主任莫根峰打着手机匆匆忙忙走了进来,“叶站长,卢处长他们已经过了省界了,你看咱们是不是该动身了?”叶草然看看何玉成:“怎么着,书记,出发?”“出发吧。”何玉成跟莫根峰说:“家里的那几辆车都派去,通知在家的站领导也都跟着去。另外,跟车站派出所的姜所长说一下,请他们给派一辆最好的警车,返回的时候在前边鸣笛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