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2400000002

第2章 塔的传入与中国化

佛教相传于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由净饭王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创立。大约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中国内地,在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和后秦时代,长安(今西安)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隋、唐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长安作为隋、唐京城,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处于重要的地位。当时的长安,佛寺林立,以玄奘和义净为代表的名僧辈出,佛经翻译超越了前代,教理的研究各有主张,并且形成了陕西境内留存的佛教遗迹、文物碑石和经卷造像,十分丰富。大雁塔和小雁塔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大雁塔和小雁塔历经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城市)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它们不仅是西安古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总之,走近大、小雁塔,我们如同历经了古都西安风风雨雨的千年岁月,如同探知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与交融,如同站在了丝绸之路的起点,看尽世间沉浮,瞭望美好未来!

(一)“印”塔东来

中国本无佛塔,正如本来并无佛教一样。大约在西汉末年,佛教由印度的小亚西亚地区经中国西域传入中土,作为佛教文化的载体之一的佛寺与佛塔随之也出现于中华大地上。

佛教的传播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利用佛经进行说教,二是用形象化的实物或图画进行宣传。塔就是最突出的形象之一。梵文称塔为Stupa,汉文佛经译为“窣堵波”“浮图”等。印度窣堵波原意是坟墓,早在释迦牟尼以前就已存在。释迦牟尼圆寂后,弟子们火化遗体,遗骨在火光之中凝结成了五彩斑斓、击之不碎的结晶物,名为舍利。诸弟子将舍利分散埋葬,在地面筑成一个窣堵波,从此窣堵波就具有了宗教纪念意义。窣堵波是一座半球状的坟堆,上面以方箱形的祭坛和层层伞盖组成坟顶。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为“累积”之意,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如同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佛教一样,印度佛塔这种建筑形态和宗教符号传入中原大地后,它原始的样式并没有在中国流行,塔的主体亦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实心坟墓变为空心楼阁。建筑结构的巨大变化,实际蕴涵着文化内涵的微妙差别。坟墓是用来埋葬死者的,而楼阁则是居住或观光之所,二者对比,表明印度佛教这种印度的文化载体之一,在进入中国之后就被中国的入世文化所改造。

我国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讲究社会伦理的尊卑有序,祠祀是礼制规范中的重要一环,有着儒家严肃的理性精神。所以,当塔传入时,人们很自然地把它和祭祠的场所——祠庙一体看待了。当时人们把佛寺称作“浮屠祠”,《魏书·释老志》上说:“塔,犹言宗庙也,故世称塔庙。”

东汉后期,中国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已经形成,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艺术经验,建造过迎候仙人的重楼,当时人们又常以神仙的概念来理解佛。所以,佛塔很早就开始了以传统重楼为基础的中国化过程。汉明帝时修建的第一个佛塔——洛阳白马寺浮屠,就采取了这种方式。

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67年),往西域求法的蔡愔、秦景等人偕天竺大月氏国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僧来华,用白马驮带经卷回归洛阳。汉明帝命人在洛阳西雍门外建白马寺,是为中华佛寺之首。佛塔也同时建成,据称白马寺塔是“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魏书·释老志》),已经显露了中印建筑融合的迹象;浮屠祠的塔是“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后汉书·陶谦传》),中国的重楼成了塔的主体。所谓“重楼”,就是多层木结构的高楼,这也成为后来楼阁式塔的雏形。

(二)佛塔的基本结构

佛塔构造主要分为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

基座是塔的下部基础,不仅保证上层建筑物坚固稳定,而且也收到艺术上庄严雄伟的效果。常见的基座为须弥座,以示佛塔的崇高伟大,寓意神圣。在基座之下,有不少佛塔都建有地宫。地宫是我国佛塔特有的结构,与古代帝王陵寝的地下宫殿相似。地宫是用砖石砌成的不同形状的地穴,大都建在地面之下,主要用来埋葬佛舍利,还常埋有佛经、珍宝及其他器物。

塔身是佛塔的主体结构,塔的各种类型就是按塔身来划分的。塔身内部还分中空和实心两种,中空的一般能登临远眺。塔身的层数绝大多数都是阳性数目的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等,而以二、四、六、八等偶数为层数的极其少见。塔身一般为白色或绿色,形状多为瓶状或半圆的覆钵状。塔身上常饰以佛盒、佛像以及门窗、柱子、斗拱等雕塑和装饰,造型优美,形象逼真。

塔刹俗称塔顶,就是安设在塔身上的顶子。我国的古塔很多,各座古塔塔刹的形状和建筑材料都不相同。但是,不管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塔刹,也不论其形式如何,它们都是古塔重要的、位置最高的组成部分。在古印度,塔刹只是作为“窣堵波”的表象而存在,结构简单,装饰也不复杂。但到了中国,就和我国原有的楼阁式建筑结合在一起,塔刹的建造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结构、形式也变得更为复杂、精细、美观了。从建筑结构上看,塔刹是作为收结顶盖用的。既要固定椽子、望板、瓦陇等部分,又要防止雨水下漏,塔刹发挥了重大作用。从建筑艺术上看,塔刹往往玲珑奇巧直插云霄,给人以超脱、崇高的审美快感。“刹”是梵文的音译,它含有土田、国土、佛国的意思。因此,人们把塔刹的“刹”也作为佛寺的别称,寺也被称为刹,古寺也就被称为古刹了。就塔刹的结构而言,它本身就是一座完整的古塔。

塔刹由刹座、刹身、刹顶等部分组成。刹座一般由基座和仰覆莲组成,刹身则由刹杆、相轮和伞盖等组成,刹座的上面竖立着刹杆,而刹杆之上又套贯着相轮。相轮的形象很像上下相叠的圆环,它是表现佛塔崇高、受人景仰的标志,中国古代传统的俗名又叫做“金盘”和“承露盘”。相轮的层数是多少不等的,少的三五个,多的可达数十个,都是奇数的。有的塔还用相轮的多少来表示该塔的等级与高低大小,而一般来讲,大塔的相轮多而大,小塔的相轮少而小;在相轮的上面,仍然是穿套在刹杆之上安置圆光、仰月、宝珠等,共同组成了刹顶部分。

(三)佛塔的中国化改造

任何形式的文化艺术都没有固定模式,作为佛教信仰的重要标志之一的佛塔也是这样的。当建造佛塔的思想从印度传播向四面八方之后,各地区的佛教信徒们在接受印度佛塔建筑样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结合着本民族的固有文化,创造出自己所喜爱的佛塔样式。于是在佛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佛塔不断涌现,成为了古代信仰佛教的各民族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古塔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它们的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楼阁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佛塔建筑样式。楼阁式塔的建筑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适应中国的传统习惯,利用人们对多层楼阁通天的寄托,以楼阁形式作为礼佛的纪念性建筑物。这种塔的每层间距相近且比较大,一般每层都设有券门(拱门)或假门,一眼望去就像一座高层的楼阁。塔身内部一般是空心的,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供攀登。很多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在每一层塔身外部都设有环形走廊平台及栏杆,可供人们登临远眺。另外有的楼阁式塔在第一层有外廊(也叫“副阶”),外廊加强了塔的稳定性,也使其更为壮观,并且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被雨水冲刷,延长了塔的寿命。楼阁式塔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的古塔,大雁塔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

2.亭阁式塔:在楼阁式塔出现以后衍生的一种塔形,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一般都是单层塔,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建造方便,因此多见于民间小型寺院,也被许多高僧所采用作为墓塔。

3.密檐式塔:从南北朝到宋金时期,密檐式塔在我国也曾经广为流行,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的,多为砖石结构。这种塔的第一层(底层)很高大,设有门窗,有的雕刻佛像或佛经故事,富丽的仿木构建筑装饰大部分集中在塔身的第一层;而第一层以上各层之间的距离则大幅度缩短,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檐与檐之间不设门窗,因而叫做“密檐”,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曲线。塔身内部多为实心,也有空心的,但大多不能攀登,即使在塔内设有楼梯可以攀登,而内部实际的楼层数也要远远少于外表所表现出的塔檐层数。现存密檐式塔的数量仅次于楼阁式塔,且二者数量总和占我国现存古塔的绝大多数。与大雁塔交相辉映的小雁塔是密檐式塔的典型代表。

4.花塔:花塔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装饰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花束,可能是从装饰亭阁式塔的顶部和楼阁式、密檐式塔的塔身发展而来的,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它的数量虽然不多,造型却独具一格。

5.覆钵式塔:是印度古老的传统佛塔形制,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建造了,主要流行于元代以后。它的塔身部分是一个平面圆形的覆钵体,上面安置着高大的塔刹,下面有须弥座承托着。这种塔由于被西藏的藏传佛教使用较多,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喇嘛塔”。又因为它的形状很像一个瓶子,还被人们俗称为“宝瓶式塔”。

6.金刚宝座式塔:这种名称是针对它的自身组合情况而言的,而具体形制则是多样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下面有一个高大的基座,座上建有五塔,位于中间的一塔比较高大,而位于四角的四塔相对比较矮小。基座上五塔的形制并没有一定的规定,有的是密檐式的,有的则是覆钵式的。这种塔是供奉佛教中密教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宝塔,在中国流行于明朝以后。

7.过街塔和塔门:过街塔是修建在街道中或大路上的塔,下有门洞可以使车马行人通过;塔门就是把塔的下部修成门洞的形式,一般只容行人经过,不行车马。这两种塔都是在元朝开始出现的,所以门洞上所建的塔一般都是覆钵式的,有的是一塔式,有的则是三塔并列或五塔并列式。门洞上的塔就是佛祖的象征,那么凡是从塔下门洞经过的人,就算是向佛进行了一次顶礼膜拜。这就是建造过街塔和塔门的意义所在。

塔在流传过程中,其本身附着的宗教意义逐渐淡化,其功能也逐渐变得世俗化,譬如说为报父母恩情而修建的报恩塔,只作风景点缀或供游人登高远眺的风水塔,借以瞭望敌情的料敌塔等等。

(四)中国式佛塔的建筑材料

中国古塔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大体可以分为木、砖石、金属、琉璃等几种。

木塔主要流行在东汉、魏晋与南北朝时期,是用汉民族传统的木结构方法建造成的。在建筑技术上仍保留仿传统楼阁的手法,工艺单调,造型质朴,几乎所有的塔都保留着宗教意义。由于木塔极易损毁,所以这些塔都已不存在了。大雁塔的前身即为木结构。

自唐代以后,出现了仿木结构的塔,建塔的材料不再是木材或不全是木材,取而代之以砖石。用垒砌、发券、叠涩等方法建造而成的,中国现存的大部分古塔都是属于这种建筑类型。大雁塔和小雁塔也不例外。它们的主要建筑材料都是砖石,再加上它们都有巨大的船型塔基,呈不倒翁的形式,所以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遭遇了西安地区大小七十余次地震,多少庙宇、楼台覆灭,而它们却安然无恙。

宋代以后,人们有时候喜欢用雕模制范的方法来铸造金属塔。匠师们大胆地使用了坚固而又昂贵的金属铁作为铸塔材料。浙江义乌的铁塔就是北宋的早期作品。到了北宋中晚期,用铁铸塔已蔚然成风,在铸制技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由于金属的优越性,较砖石仿木结构更为逼真,只要把模子雕刻出来,任何复杂的结构和纹饰都可以表现出来。主要代表作有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江苏镇江甘露寺铁塔、山东济宁铁塔等。

除了铁塔以外,宋代还出现了琉璃塔。但是,由于当时琉璃生产量很小,琉璃塔并不多见。明代以后琉璃大量生产,琉璃宝塔的数量大大增加。露天的琉璃塔,现存不下百处。如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北京香山琉璃塔、承德须弥福寿寺琉璃塔等。

此后,还出现了铜塔以及更加昂贵的金银塔和其他材料的塔,不过由于材料昂贵,塔的规模都很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塔的体量形制,平面、立体布置,整体造型以及方向经略、环境定位等方面,与其母体已经大相径庭。儒道精神的浸染,特定时代社会和心理内容的熔铸,中华民族大文化氛围的熏陶,中国古典建筑美学思想、哲学理论和伦理精神的滋养,使中国佛塔建筑超越其母体,显现出地道的中国作风。

同类推荐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中国绘画溯源美术面面观我国绘画的最初表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最早绘画形式有岩画和刻绘、彩陶纹饰、地画、壁画与帛画等。
  •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本书选取了民国时期九个颇具代表性的名人爱情故事,以三男三女以及三对夫妻作为本书的主角,力求把故事讲得精彩透彻,而又删繁就简。“何事秋风悲画扇”部分的三个男主角分别是胡兰成、郁达夫、李叔同;“恨君不似江楼月”的三名女子为萧红、苏青和吕碧城,“那年花好月正圆”部分,选取了三对夫妻,分别是溥杰与嵯峨浩,徐悲鸿与蒋碧微,胡适与江冬秀。
热门推荐
  • 龙胖子历险记

    龙胖子历险记

    三流写手龙胖子穿越到了自己写的网文。本该一路发达成为主角,结果却是别人家的老爷爷?昔日三流写手笔下的原著主角龙傲天又将何去何从。写手PK逆天主角。将会是谁的胜利?看了你们就知道了。
  • 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教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用一生去培养。有教养的人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言谈,与他人和谐共存;无教养的人则以自我为中心,蔑视仪与规范。教养的人会在不经意间展示良好的风落;无教养的人则虚伪、做作、为人表里不一。有教养的人对待金钱、生活、娱乐有着正确而成熟的态度;无教养的人则虚荣、放纵而媚俗。
  • 首罗比丘经

    首罗比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野望——涅磐之凤翔

    野望——涅磐之凤翔

    人的野心究竟有多大?****老天爷给了我超凡的头脑,代价是我的生命和活力。曾经,我的希望是能够用自己的双脚走向世界,亲身去感受天地的脉搏,然而当这一切成为现实,我却开始奢望着更多,更多……人的野心,究竟有多大?======================================================================================野望,亦可译作欲望,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男人的欲望、女人的欲望。涅磐,是死而复生的代名词,这是一个重生的灵魂,寻求自我的故事。凤翔,凤凰的展翅,一飞冲天,无可抵挡!这是一只浴火凤凰的腾飞故事。从一无所有到权倾天下,她凭借的是什么?在重生的世界,她要留下自己曾经存在的印记。然而在这过程中,她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 害羞的小蜜蜂

    害羞的小蜜蜂

    《害羞的小蜜蜂》讲述了:有一只小蜜蜂,太害羞了。不论见了谁,她的脸都羞得像苹果一般红,而飞起来也是东躲西~藏的。小蜜蜂妈妈很着急,想让她到人多的地方去,多和大家接触接触。但小蜜蜂总是不肯,这可把蜜蜂妈妈愁坏了。蜜蜂妈妈终于说服小蜜蜂跟着自己一起去采蜜了。后,小蜜蜂变得开朗了。
  • 农民们(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农民们(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青岛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九星杀神

    九星杀神

    变异体质,能吞食一切,逆天功法,弑天武技,伴随着他走上掠夺之路,以杀神之名,登峰绝顶,一路伏尸百万!诸国林立,万宗驰骋,看主角笑傲群雄,荣登大道之巅,这里残酷而令人战栗!
  • 他的初恋不是我

    他的初恋不是我

    我是我老公的初恋,我老公的初恋不是我
  • 穿越诸天从武庚纪开始

    穿越诸天从武庚纪开始

    大商国,血石,神族,等等相关耳熟能详的信息充斥着大脑。这一看就不是新手村的世界,许峰感觉到深深的绝望,以及来自某个老流氓深深的恶意。因为他完全了解自己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没错,就是在华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国漫,武庚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