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0300000006

第6章 特稿(5)

社会人生,如霜天万类,各奔前程。大致说来,可分为三大类,即从事政治行业,从事经济行业和从事文化行业。政治行业的目标在权力,经济行业的目标在物质,而文化行业的目标则在精神。中国数千年的社会体制和民族意识,人生的主要追求是从政,以权力为枢机。从孔夫子的所谓“学而优则仕”,到时下风行的“官本位”的观念,无不以权力为主要追求目标。权力集中于一身,就是“王”

(“皇”)。《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近时流传的所谓“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然而,历史的创造,社会的进步,并非全靠“权力”,从根本上说,乃是靠物质生产,从陶器、铜器、铁器,到蒸气、电气、电脑与网络,都证明了物质生产创造了人类历史,推动了社会进步。这就是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物质生产,又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包括科学发明和学术研究等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促进了历史的创造和社会的进步。这是三大行业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看一看中国的历史进程,便可以明白从事科技探索和学术研究的文化人,其作用究竟有多大,确实“知识就是力量”。但是,世俗的观念并不作如是观,常常把精神置于物质之下,把物质置于权力之下。所以文化人,经常被边缘化,如社会主流之两岸,靠边站,然而却有护卫主流滚滚向东的作用。古人有所谓“文穷而后工”(宋欧阳修语),左丘明、屈原、司马迁、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等文人的遭际和成就,印证了这种说法。

这些人在所生活的年代,无不被主流社会边缘化,却都在文化史上作出很大的贡献。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钱先生的影子。区别在于,他们是实逼处此,而钱先生则是主动选择。他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格在文化人:又从历史得到启示,主动避开“漩涡”,走到边上,即杨绛先生取为新着书名的“走在人生边上”。钱先生一生都在人生这部大书的空白上批阅评点,都在边上审视人生,晚年被封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也是把“乌纱帽”搁置一边,不抓实权,即所谓“旁行而观”(秦惠田《五礼通考》)。读他的小说《围城》,一定能体会到他这种冷眼旁观的处世态度。这部小说没有塑造一心为公的革命英雄,也没有塑造十恶不赦的反面人物,写的是文化教育界的芸芸众生。作者以冷峻的目光对这众生相的弱点、缺点乃至污点,用幽默的笔触加以评点。小说中写到方鸿渐等向湘西内地转移,是因为上海被日寇占领;方鸿渐被解聘,是因为有赵辛楣留下的一本拉斯基(英国费边主义政治学家)所着《共产主义论》,这些都只是一笔带过,并不渲染,因而我们只能从字里行间看到民族战争的硝烟,嗅到国共斗争的血腥,时代风云成了众生相画面淡淡的背景。人生是一场戏,钱先生只想做一个看戏的人。他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这“素心人”,语本晋陶渊明《移居》

诗:“闻有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是指心地纯洁,世情淡泊的人。可见他是以淡泊的心态,有意靠边走的。正因为如此,在那一切都政治化的年代,他不仅耐得寂寞,而且忍得批判:在那一切都商业化的年代,他咬得菜根,忍得困蹇,真正行如其“字”,达到形不动而神游的“默存”境界,只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享受人生乐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终于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乃至被推尊为“文化昆仑”。

钱先生那写在边上的文笔、写在边上的学术和写在边上的人生,没有投入主流社会,没有卷进时代漩涡,也没有唱出主题歌的主旋律,何以会被推尊为“文化昆仑”呢?

这也是值得深思的中国特有文化现象。

古人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这是指人造山,也就“九仞”之高而已:那些天然高山,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即《诗经》所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陵谷变迁运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是发生在新生代的喜玛拉雅运动造成的,地球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剧烈撞击,地层褶皱,隆起青藏高原和喜玛拉雅山。在这最新的褶皱带,活动性仍很强烈,今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褶皱带,给我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也造出了一些新山,第一高峰可能也因此又上升一些。人类社会也像地壳一样,处于变动之中:这种变动也会像造山那样,造出高大的伟人。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剧烈变动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出了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按顾颉刚先生的说法,中国历史是“层累地造成的”(《秦汉方士与儒生》),所以孔子和老子也在儒道两种思潮的发展过程中,“层累地”被造得越来越高大,也越来越被神化。杜甫《梦李白》诗云:“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说李白寂寞之身亡没以后,必有不朽的声名。这两句几同诗谶,李白在寂寞身后,赢得满世界的声名:杜甫自己也在潦倒身后,赢得“诗圣”的美名。中唐至北宋,诗风一变,不崇“奇”而尊“正”,杜甫也就被推为诗坛高峰,甚至大有压倒李白之势。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层累地”造出入文大山,是常见的现象。明白这个道理,所谓“文化昆仑”

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舒展先生首先尊称钱先生为“文化昆仑”,据说遭到先生的“抗议”。这抗议当是出自内心的真情,而不会是古代皇权篡夺者对部下“劝进”的虚假“辞让”。作为文化人,钱先生是很守本分的,正如他所说,“读书人如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见马尔沁夫《走出“围城”的钱锺书》)这很能说明他的治学态度。钱先生自称是“狷”者,而不是“狂”者。《论语·子路》云:“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显然,他赏识道家的主张无为,更欣赏道家的尊崇率真,也明白老子祸福倚伏的警语,所以常说“福满祸临,誉溢谤至”,在反对把人鬼化的同时,也反对把人神化。可见,他拒绝“文化昆仑”的桂冠,并非谦让。然而,世间万事,常有一些当事人所不能自主的,这从另一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一种“时势造英雄”,社会思潮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进化论主导文坛时,钱先生不被注意:在反映论主导文坛时,钱先生也不被注意,他的着作被淹没在书的海洋之中。在一切都政治化的年代里,这位不热心于政治的学者,甚至还受到猜疑和排挤,很难想象他有出头之日。经历了“文革”的大动荡以后,社会变了,人心变了,许多人从政治的狂热中冷静下来,沉思取代了冲动:文化学术方面,主体论冲击了典型说,反映论失去独尊的地位,而立足于鉴赏主体的审美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备受青睐。与之相关的“钱学”,也就出现了热潮。一九七九年五月,钱先生访美期间,在回答现今中国文艺批评方法和法则的问题时,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式的治学方法,也就是从训诂、资料的搜集,版本比较,和作者生平方面着手。

第二种是从社会政治经济,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来批判文学作品。至于欧美的批评法则,像形式主义派Formalism,结构主义派Struc-turism,或佛洛伊德派Freudianism,中国的文艺批评者,都有观摩和研究的兴趣,并不一味地鄙夷排斥。”(水晶《侍钱“抛书”杂记》)所谓“钱学”,实际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借鉴上述欧美各派的批评法则,从而形成融化中西于一炉的一种审美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文艺界所关注的热点。

“文化昆仑”也就在这种思潮卷来之时,从地下隆起,横空出世,引入瞩目。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心雕龙·时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钱学”热潮似乎有所降温,“文化昆仑”也并非“公认”的高峰。钱先生是以睿智着称的,他深知“显学”

会变成“俗学”,捧得愈高,摔得愈重,所以始终抱持一种平常心态,泰然处之。在他弥留之际,还清醒地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不留骨灰。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当他告别人世时,果真只有二三亲友为他送行,默默地、悄悄地、无牵无挂地走向泉台,把“文化昆仑”这顶桂冠留在人间,听任后人评说。先生平生喜爱李长吉诗歌,长吉《浩歌》有云:“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高山会降为平地,也会沉为沧海。“文化昆仑”似乎还没有被夷为平地,即便被南风吹为平地,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钱先生一生就在边上的平地踽踽独行,在另一个世界,想必也是如此,默默地耕耘。他字“默存”,即古人所谓“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周易·系辞》)。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他的着作将长久沾溉文林。钱先生辞世即将十年啦,我写下这篇文章,以为纪念,祝愿这颗文坛的智慧之星,永放光芒12008年5月26日于清风馆

蒋介石日记中的高宗武和陶希圣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蒋氏后人蒋孝勇遗孀蒋方智怡女士决定将两蒋(蒋介石、蒋经国)日记暂存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并授权开放。海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闻讯纷纷前往阅读或抄录。蒋介石日记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七三年,即蒋离世前两年。其日记涉及无数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如着名“高陶事件”中的两位主角高宗武、陶希圣便是一例。

在中国现代史上,陶希圣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在某些正统史家眼中,他是一个“汉奸”,一九四九年后被列为第四十一名国民党高级战犯:在蒋介石眼中,陶一度追随汪精卫推动所谓对日和谈的“和平运动”,一九三八年底随汪等人出走河内,无疑是一个背叛。然而一九四〇年初“高陶事件”的发生,不仅未受任何处罚,仍受到重庆政府重用,在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眼中,陶希圣、高宗武一夜之间脱离其组织,并在香港《大公报》上披露汪日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

及附件,使其内部大乱,周佛海在日记中恨之甚切:“……高、陶两动物,今后誓当杀之也。”(1940年1月22日)而在一些学者眼中,如顾颉刚等,陶希圣则是中国社会史派始祖、大师级人物。

高宗武当年为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他是“赫赫有名的日本通……虽然不在高位,却肩负国家对日外交重任,当道倚为股肱左右之臣,春风得意之时不过而立之年……”(周谷语)一九四〇年四月,高宗武化名“高其昌”,持重庆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参事官员护照,偕夫人沈惟瑜经欧洲抵达美国。初在驻美大使胡适身边协助工作,不久便销声匿迹,隐于异邦,其从政生涯提前画上句号。

二〇〇七年七月至九月间,陶希圣之子陶恒生先生三次前往胡佛研究所,摘抄蒋介石日记中有关高宗武、陶希圣的内容片断。

陶先生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机械系,国际知名水泥工程专家,一九七七年退休后定居旧金山,以其十年之力写出《“高陶事件”始末》

一书,先后在台湾与内地出版。着名史学家唐德刚作序,评价甚高,认为“可以发掘的史料,除蒋公大溪一档,尚待大量开采之外,也所余无多。恒生之书,应该可说,也是接近结论阶段的一家之言了”。不过,陶先生当年写“高陶事件”,尚无法见到蒋介石日记,在印证其父的某些回忆,尤其是当年蒋对待汪等人发起“和平运动”的真实态度,大都引征其他史料,说起来,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遗憾。

陶先生所摘抄的蒋介石日记,自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至一九四〇年二月十七日,也就是从“卢沟桥事件”爆发,抗战甫始,到两年多后高宗武、陶希圣二人在杜月笙秘密安排下脱离汪组织,从上海逃到香港这段时间。

从其内容看,涉及高、陶二人似不甚多,但对蒋在抗战初期顺应民心与时势、下决心抗倭的内心世界则多有揭示。

一、卢沟桥事变:

祈和平而不求苟安,应战而不求战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晚,日军(驻屯军第一联队一木大队)在北平郊外卢沟桥演习攻战,夜十一时借口搜查失踪哨兵,突攻宛平县城:国民党宋哲元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吉星文团奋起抵抗。此战成为中日战争的发端,史称“卢沟桥事变”。

从相关史料看,针对这一严重事件,日军内部有“扩大派”与“不扩大派”之争。“扩大派”主张,中国反日情绪高涨,若不加以制裁,势必引起全面冲突,而未来日本与苏联或开战,中国必支持苏联,所以应“对华一击”:“不扩大派”则强调,一旦大举出兵中国,将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淖而无法自拔,不如专心经营“满州”,准备将来对苏一战。

实际上,中国人反日情绪自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与“五四”运动以来,可说愈演愈烈:加上一九二七年“济南惨案”、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制造伪满州国),以及入侵华北,逼签《塘沽协定》等,更成燎原之势。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推行所谓“大陆政策”,“跨入了妄图征服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独占殖民地的新阶段”。

蒋介石对此有自己的认识,七月八日日记云:

注意:一,倭寇在卢沟桥挑衅……甲彼将来乘我准备未完之时俾我屈服乎?

二,与宋哲元为难乎?三,俾华北独立化乎?……三,决心应战,此其时乎?四,此时倭寇无与我开战之利。

预定:一,为中倭冲突案通令各省。

注意:一,乘此次冲突之机,对倭可否进一步要求撤退丰台之倭兵?或取消冀东伪组织?二,归宋负责解决。三,倭对宋有否进一步之要求?四,令宋乘机与倭折冲见面。五,积极运兵北进备战。

(陶先生抄录如是,或有省略,照录不误。

蒋日记本无标点,均为后加。本文作者注)七月十日,蒋介石电令各军仍切实准备,并令宋哲元星夜赶筑防线工事。

这一天,北大教授陶希圣奉召离开北平,经天津过南京,乘长江轮船达九江,再坐轿上庐山,出席蒋介石在牯岭召开的茶话会。

七月十六日,蒋介石向出席茶话会的全国知名之士发表谈话,表明中国“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的立场。当天蒋介石日记:上午在庐山图书馆开谈话会,正午宴客。

这篇讲话就是后来发表的《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系程沧波起草、陈布雷修改。其中有几段未见于发表的内容。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二日,陶希圣接受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员陈存恭等人访问时回忆,蒋当时说“什么是何梅协定,我把它撕了:我已经命令关、黄两师进驻保定,并且命令宋哲元回北平,他现在已经过天津回北平。现在除非不打,否则战端一开,即无中途妥协,中途妥协就是投降”。

关、黄两师,即中央军关麟征部第二十五师、黄杰部第二师。

七月十七日日记:约宴马寅初、陶希圣谈话。

蒋单独召见陶希圣,是要他回北平指导国民党的言论。

陶希圣在接受陈存恭等人第五次访问说:“陈布雷来找我去见委员长。布雷说:‘在会中,你是客人,现在则是以党员的身份见主席。’蒋委员长见了我,说:‘你在北平做得很好,你还是回去指导他们继续努力。’我说:‘总裁,国民党有四个单位四个组织,我指导谁?’委员长起身说:‘我叫他们听你的话。’出来后,我问布雷:‘这是怎么回事?’布雷说:‘这是命令。’我很惶恐……”

同类推荐
  •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翻开本书,仿佛走进一座国学图书馆,因此,当孩子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对卷帙浩繁的古籍望洋兴叹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埋头在历代著作中寻章索句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为翻译句子而苦恼时,也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本书实为一部写作宝典,一位良师益友。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本书主要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产生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些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其中在阶层矛盾中深入剖析了贫富矛盾。通过考察这些矛盾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并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视角提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藉此希望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 犯罪妇女访谈实录

    犯罪妇女访谈实录

    这是一群服刑妇女。她们被判有罪,她们自己也已认罪。她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她们又为何和如何走上犯罪之路?且听她们自己的讲述……
热门推荐
  • 游霸的灵气复苏

    游霸的灵气复苏

    当游戏投影现实,是否还能够保持单纯游玩的初心?当副本改变世界走向,是否还能够无悔地做出选择?游戏与现实的碰撞,神话和新生的交锋,黑暗之中更有着魑魅魍魉垂涎着人间...我熬夜爆肝,只为探索出人类的未来...新书《我真不是第一》已经发布了,仙侠世界的真实游戏,欢迎品读~
  • 三人同行

    三人同行

    在这本书中,当年在泰晤士河上“同舟共济”的三位主人公,在德国开始了一场自行车之旅。书中仍是以幽默的笔调记述了这段Bummel的旅程。因为书中对当时德国风土人情有趣的介绍,此书还常年被用作德国学校的教材。本书出版于1900年,当时自行车流行于伦敦中产阶级中。书中介绍了当时自行车品牌竞争、广告宣传,还有自行车爱好者对于设备的热衷,今日读来,仍有共鸣。
  • 弃女之田园风华

    弃女之田园风华

    【种田,一对一。】一朝穿越,她父母被杀,被叔叔赶出家门,成了依靠外祖母的弃女。外祖母过世之际,舅舅们放火烧了自己的院子,好一个狼子野心。既然如此?她又怎么会让他们失望呢?烧了主院给外祖母陪葬。潇潇洒洒离开镇国将军府,带着丫鬟婆子开始自己的守财发家创富带着大家奔小康的田园生涯。——————两年后,被赶出家门,被舅舅迫害的弃女被尊为素衣城主,主仆三人共创田园风华,五色土,五色果,五色鱼,良田水塘,奴仆长工,坐享一方地主。啥?这是贱民村?开玩笑吧?瞧一个个妇女穿金戴银的,瞧一个个男人的绫罗绸缎,再不济的长工都穿上丝绸了,这简直就是京都第一富城。啥?你们要见我们城主?那做啥来了?求亲!这个震撼的消息让贱民村的村民又开始兴奋,这一年又一度的城主‘夫人’考核开始了。吹拉弹奏,不行,城主最喜欢金灿灿的!黄金万两,不行,城主说太少就太俗了!无上地位,不行,城主说爬的太高要跌!世袭爵位,不行,城主说当官要交钱穷!圣旨赐婚,好吧,城主说关门断粮谁狠!可是,这眼前又是什么情况,某只妖孽正在床上风情万种的看着她,“来人那,救命那~我不活了,城主非礼了!”某男笑的妖娆,城主‘夫人’已被拿下。但是,洞房之夜,跟他过的是鸽子。认亲那天,跟他去的是母鸡。每天吃饭,上桌的是大花狗。每天睡觉,抱着的是黄鼠狼。某男仰天长叹,他要重振夫纲!
  • 法家高徒

    法家高徒

    新书《风水黑科技系统》已经过审,这是继《回到过去当术士》后的第二部风水作品,幼苗,求呵护!百家争鸣,神道显圣。儒家可以出口成章,笔伐口诛。道家通阴阳,明造化,修成阳神,逍遥万世。墨家造傀儡,做机关,一城可以抵御百万雄兵。兵家修身,力拔山兮气盖世,有万夫不当之勇。法家位列三教九流之一,又有何神通?读者群招兵买马:430212465
  • 三辅決录

    三辅決录

    本书所收二十三种书都是对三辅地区即金关中地区之都邑、人物山川、形胜等的记载,因性质相类,收为一集,对研究关中地区的地理等有一定意义。
  • 那些年遇见的你们

    那些年遇见的你们

    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相遇是很奇妙的事。请一定做好准备,人生旅途中你很可能会突然遇见这么一个人。他扰乱你心湖,打破你平淡的生活,让你的世界从此变得不同。我们会遇见,会错过,会失去,也许会重逢。继续走,继续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负自己,也不负遇见。烟雨朦胧夏季时,故事在这么一个江南的小城镇上演。三年前,她刚刚进入湖乡二中,与他们相遇。三年后,又是雨季,她告别了他们,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段时光,被称为,青春。那些年遇见的你们,是我的永生不悔。请支持青春成长文!本文虚构!切勿当真!
  • 穿越位面万界

    穿越位面万界

    穿越斗罗大陆,开启诸天万界能量系统。从星斗大森林开始,操控诸天万界,成为幕后杀神。小说世界:斗罗大陆,斗破苍穹,遮天,完美世界,圣墟……现实世界:盗墓笔记,爱情公寓,铠甲勇士……动漫世界:超神学院,天行九歌,成龙历险记……仙侠世界:仙剑一三,轩辕剑,古剑,诛仙……神话世界:西游记,封神,洪荒…… 幽默型文风,不正经,喷子勿入。 企鹅读者群,群聊号码:537349552
  • 重生俏公主

    重生俏公主

    一世昏然,最后一杯毒酒了残生,却有幸重回到十四岁那年。彼时家族还在,幼妹尚存,一切的悲剧和灾难都还没有发生。凤薇想,今生她一定不要再重蹈前世的覆辙,她要挽回家族倾颓的命运,护下幼妹性命,还要为家国的父老,谋一个平稳安定的未来!未来的道路荆棘满地,她愿手持利剑,一人喁喁独行,只为谋取一个温暖的锦绣明天!凤有翎羽,命之所系,触之者死!然而漫漫长路,她却遇见了一个愿一心一意护持她的人,是顺从心意还是坚定意志?家国身份,恩怨纠葛,她满目苍茫,又该何去何从?新书《纨绔乐妃:至尊鬼帝霸宠妻》发布,欢迎围观收藏~~~
  • 桃花睑美人妖

    桃花睑美人妖

    穿越,一次不平凡的穿越,让一个平凡女孩的人生,变得不再平凡,她已不再是那个丑小三,她的美已是无人能及,世人都道她是桃花睑美人妖,只是没有人知道她的寂寞,她的苦楚,她早已喜欢上那个放荡不羁的萧漠,认定了非他不嫁,只是这一份穿越时空的爱里,更多的是劫难……天的飞雪下了一夜,天亮后停止。太阳从半山腰升上来,将温暖的光洒向大地。沉积的雪虽然有融化的迹象,但严寒未褪。冷冰晨望着周围的阳光,露出淡雅如兰的笑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国民校草:顾少,放心撩

    国民校草:顾少,放心撩

    一间昏暗的屋子里,只听见“噼里啪啦”敲打键盘的声音,以及浴室里“嘀嗒,嘀嗒……”的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