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5000000002

第2章 百万大裁军(2)

1986年9月2日,中国官方的新华社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今天上午在中南海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

“邓小平回答了华莱士提出的有关中国经济改革、中国统一、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这一消息,并配上了一幅邓小平接受华莱士采访的照片。

这份简短的报道在当时十分引人注目,又令人颇费猜侧。邓小平接见美国记者的情形如何?具体谈了些什么?有没有新的、惊人的东西出台?官方消息没有透露任何细节。

职业的敏感使在京的外国记者纷纷出动,千方百计想早日搞到邓小平的谈话,无奈中国方面除了上述的报道外,不愿再披露更多一点的东西。不仅如此,有幸受到邓小平接见的华莱士,在完成了这次着名的采访后也守口如瓶。他遗憾地告诉记者们:“在这次与记者的谈话播出之前,我们不会透露任何内容。我相信你们能理解。”

华莱士主持的“六十分钟”节目固定在每星期天晚上播出,而邓小平接见美国记者这一天还是星期二,即使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最快的速度把节目制作好,也只能在四天后9月7日晚与观众见面。在这之前,该公司自然不会泄露自己的独家新闻,而使星期天的节目失色几分。造成轰动效应,是新闻界苦心追求的目标。

但是,守口如瓶的华莱士难以抑制成功带来的冲动,他喜形于色地告诉同行们:邓小平在谈话时非常幽默,看起来“在休假后很健壮。”他还得意地透露说:邓小平在接受他的采访时,非常乐于提供消息。

中国方面沉默,美国方面的封锁消息,使这次采访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期待着星期天的来临。

果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不负众望。9月7日晚,电视台播放了邓小平接受华莱士采访的全过程。当人们看到那张熟悉的东方人的面容在美国电视屏幕上谈笑风声时,都深深地叹服这位时代风云人物卓越的才能、超人的智慧。

美国轰动了。

世界轰动了。

一时间,几乎全球所有的新闻机构都以最快速度报道了邓小平同华莱士的谈话。许多电视台纷纷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要求购买谈话的播放权。中国《人民日报》在9月8日和9月15日分两次刊登了邓小平谈话的详细内容。

在电视录像播放后的一周多时间里,邓小平谈话一直是世界舆论评论的中心话题。

华莱士在全球又制造了一股“邓小平热”。

一对一

现年68岁的华莱士出生在波士顿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他身材高大魁梧,仪表堂堂,有一种典型的西方记者的派头。青年的华莱士爱好广泛且多才多艺,但他最热爱的却要数新闻事业。他那英俊的相貌、翩翩的风度、漂亮的嗓音,也使他具备一个新闻工作者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大学二年级起,他便与新闻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他先后就职于密执安大学广播中心和底特律广播电台。1968年起,他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在他主持下,这个节目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界享有极高的收视率,多次获得大奖。华莱士这个名字,也象“60分钟”一样,在美国家喻户晓,他也因此而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新闻记者。

18年来,华莱士倍尝了事业的艰辛与成功的欢乐。作为新闻节目的特派记者,他采访过“水门事件”、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他单独采访过的国际风云人物就有十多个:约翰逊、尼克松、里根、霍梅尼、萨达特、贝京、巴列维国王、指挥越南战争的威斯特摩兰将军……但是,无论是在逆境还是顺境,他始终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向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攀登。这一次,他把镜头对准了邓小平,决议要在他成功的道路上,再留下一个辉煌的足迹。

为了这次采访的成功,华莱士煞费苦心,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仔细阅读了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有关邓小平的文字材料,其中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写的《在江西的日子里》一文,描述了邓小平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请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提供一些有关邓小平的革命经历和工作、生活方面的影视资料,如邓小平与刘伯承在解放战争中指挥战斗、邓小平在十二大等场面。根据电视的特点,他要求中国方面把采访地点定在中南海,而不是邓小平通常会见外宾的人民大会堂,以便让观众欣赏到富于中国传统的古建筑,也借此机会让人们一睹中国领导人日常办公的所在地。

9月2日清晨,秋高气爽、阳光明媚。10时许,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来到中南海岸边的紫光阁。

这位刚刚过了82岁生日的老人,依然步履稳健、精神饱满,双目炯炯有神。由于刚从北戴河度假归来,他脸上的皮肤被夏季的日光晒得黝黑——这是他经常在海边游泳的结果。也许是因为要拍电视的缘故,今天,他特意穿上了一套新制的十分合体的黑色中山服,脚上的皮鞋也被刷得锃亮显得整洁而朴素。

这位举世闻名的传奇人物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他在政治生活中的三蹶三起,经常成为作家笔下的题材。由他倡导、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短短的几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使人们为之轰动、喝采。今年第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在包括苏联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的当代知名人士中,选出邓小平作为1985年新闻人物,从而使邓小平继1979年后,再度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这充分说明了邓小平从事的改革开放事业对中国乃至世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作为推进中国现阶段变革的主要人物,邓小平是许多中外记者渴望采访的对象。邓小平的所思所想所为,不仅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而且对研究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在要求邓小平接见的新闻记者名单上,早已排上了长长的队伍。这一次,邓小平终于接受了美国记者华莱士的采访要求,按他的说法,是想借这个机会同美国人民见见面,使美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他,了解中国。

此前,在邓小平所接见的无数外国记者中,谈话最长的是作风泼辣、提问尖锐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对那次着名的谈话,世界舆论反应极好,认为邓小平向记者交了一份水平很高的答卷。事隔六年后的今天,他又将面对另一位不易对付的名记者的采访,而且是他从未经历过的一对一的电视采访。这无疑是对这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智慧和精力的又一次更严格的考试。

邓小平同早早等候在阁内的华莱士握了握手。华莱士兴奋地说:“我把今天同你的交谈看成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象你这样的人物,我们记者不太容易得到专访的机会。”

邓小平微笑道:“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语调平缓稳重。

“我希望我们在一起的一个小时对您是有趣的。”华莱士又道。

“我这个人讲话比较随便。因为我讲的都是我愿意说的,也都是真实的。我在我们国内提倡少讲空话。”

邓小平坦率质朴的言语、平易近人的风度,使他同记者在正式提问开始前的谈话,就象老熟人之间的聊天,娓娓道来。

华莱士:“您有没有接受过一对一的电视采访?”

邓小平:“电视记者还没有。与外国记者谈得比较长的是意大利的法拉奇。”

华莱士:“我读了那篇谈话,感到非常有趣,法拉奇问了您不少很难答的问题。”

邓小平坦率地承认:“她考了我。我不知道她给我打了多少分。她是一个很不容易对付的人。”

华莱士不无自负地说:“是的。我采访过法拉奇。但我也问了一些她很难答的问题”。

把球踢给戈尔巴乔夫寒暄过后,华莱士拿出预备好的提问提纲,开始正式提问。三台摄像机在六名美国电视技术人员的操纵下开始转动。

华莱士首先从中苏关系人手:“你对最近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的讲话有何看法?”

这是指当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中国大门口的海参崴就苏联的亚洲太平洋政策发表的讲话。戈尔巴乔夫表示愿与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和日本改善关系。对于中国,他说,苏联愿意从阿富汗撤出八千军队,安排从中苏边界撤军,依照中国的意见谈判黑龙江边界。他还表示,苏联准备同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级别上举行最严肃认真的会谈。当时,中国的反应是“有新意,将仔细研究”。现在,华莱士开门见山提出这一问题,实际上是要邓小平对戈尔巴乔夫的倡议作出中国的正式答复。

邓小平答道:“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的讲话有点新东西,所以我们对他的新的带积极性的东西表示了谨慎的欢迎。但戈尔巴乔夫的讲话也表明,他的步子迈得并不大。在戈尔巴乔夫发表讲话后不久,苏联外交部官员了也讲了一篇话,调子同戈尔巴乔夫的不一样。这样说明,苏联内部对中国政策究竟怎么样,我们还要观察。”

华莱士问:“您以前有没有见过戈尔巴乔夫?”

“没有。”

“您是否想见见他?因为他说过,他愿意同你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级别上谈任何问题。您愿意同他进行最高级会晤吗?”

“如果戈尔巴乔夫在消除中苏三大障碍,特别是在促进越南停止侵略柬埔寨和从柬埔寨撤军问题上走出扎扎实实的一步,我本人愿意跟他见面。”

谈到这里,华莱士犯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差一点与这次采访中最有价值的新闻失之交臂。他本来应该接过邓小平的话。追问对方准备怎么与戈尔巴乔夫见面,在什么地方见面,可他却转而去谈:“越南人在今天发表讲话,表示愿意和中国谈判,以便结束中越之间的困难局面。”

这时,在电视监视器屏幕前“督战”的节目制作人,站起来皱了下眉头,对这一败笔感到焦虑。谈话在继续。邓小平说:“越南人这种表示至少有一百次了。我们也明确告诉他,前提是越南从柬埔寨撤出全部军队。柬埔寨问题由柬埔寨四方面商量解决。”

华莱士说。“所以,就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举行最高级会晤来说,球在戈尔巴乔夫一边。”

“要越南从柬埔寨全部撤军”,邓小平强调,“对这个问题,苏联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因为如果苏联不帮助越南,越南一天仗都打不了。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讲话一直回避这个问题。所以我说,苏联在消除三大障碍上迈的步子并不大。”

华莱士说:“看来,中国同资本主义的美国的关系比同苏联共产党人的关系更好一些,这是为什么?”

邓小平说:“中国观察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中美关系是看中国同美国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中苏关系是看中国和苏联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幸好这时摄像机内的第一盘录相带用完了,在停机换带的间歇,节目制作人赶紧上前向华莱士献策。

第二盘相带开始转动后,华莱士立即补问道:“邓主任,刚才我的节目制作人要我再问一下邓主任是否愿意会见戈尔巴乔夫。”

这一问,引出了邓小平在这次采访中最精彩、后来被新闻界评述最多的一段谈话:

“我刚才说了,主要的是如果苏联能够帮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这就消除了中苏关系的主要障碍。我再说一次,越南入侵柬埔寨问题是中苏关系的主要障碍。越南在柬埔寨驻军也是中苏关系实际上处于热点的问题。只要这个问题消除了,我愿意跟戈尔巴乔夫见面,我可以告诉你,我现在年龄不小了,过了82了,我老早已经完成了出国访问的历史任务。我是决心不出国的了。但如果消除了这个障碍,我愿意破例地到苏联任何地方同戈尔巴乔夫见面。我相信这样的见面对改善中苏关系,使中苏国家关系正常化很有意义。”

“三大障碍主要是越南侵柬,因为中苏实际上处于热点和对峙,不过方式是通过越南军队同中国对峙。”

邓小平关于中苏关系的谈话,显示了他作为一个老练的战略家所具备的机敏和胆识。中国最高领导人愿意前往苏联举行两国首脑会晤,这在双方关系破裂20多年来还是第一次。但邓小平在作这种表示时,并没有放弃中国一贯坚持的立场,即中苏关系正常化必须排除三大障碍:苏联在中苏边境驻扎重兵、出兵阿富汗、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苏向来对排除三大障碍表示拒绝,戈尔巴乔夫最近的讲话虽然在其中两大障碍上作了让步的姿态,但丝毫未提及柬埔寨问题,这表明苏联的亚洲战略并未改变,它决不会轻易放弃几经辛苦才在越南建立的海空军基地。而在中国看来,只要越南搞霸权,亚洲就永无宁日。所以,邓小平在谈话中紧紧抓住这一要害问题。强调把苏联敦促越南撤军作为中苏首脑会晤的先决条件,这在两国关系正常化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促使苏联在改善两国关系上拿出新的东西来。

法新社评论说:“戈尔巴乔夫通过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发表讲话取得了重要的几分,但是,80多岁的邓小平这次讲话却已把球挡了回去。”

同类推荐
  • 黄天乱世

    黄天乱世

    轻剑倚少年,马背望黄天;扭转星月间,回首妇人颜。
  • 天启之年术士

    天启之年术士

    一本从上古流出下来的秘术古籍,因此书造成了纷纷乱世,但到了后世此书一分为三。引发各朝由繁荣到覆灭、人心由纯真到复杂。看此古籍是如何成就太监中的‘王者’,蛊惑世人挥剑中原。
  •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坐看高富帅们尔虞我诈,利用矮矬穷们出谋献计,哪怕你年岁不在,只要有才,照样功高盖主,定会有你一片天地。最终渔翁得利者,才是笑到最后的霸主!
  • 帝子扶苏

    帝子扶苏

    上古先秦时代,帝王建立帝制,开创历史帝制先河。帝王突然逝世,帝子遭遇陷害,他面对一纸诏令,轻笑,“不愿北礼”。
  • 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热门推荐
  • 救疾经

    救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想在你心里买栋房

    想在你心里买栋房

    又名《视妻如宝:帝少的亿万宠婚》电视访谈节目的现场。“雷小姐,听说你从10岁起就开始辍学环游世界?请问你看过最美的风景是什么?”雷宝焙凝思,“最美的风景?那应该是个男人吧。”“啊?男人!”雷宝焙一笑:“是我的王。”她的王,就是她眼中最美的风景。那个桀骜不驯的黑帮世子,12岁辍学,用六年韶光,陪她环游世界;18岁消失,用四年争夺,让她成为魅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后。23岁回归,亲自将后冠戴在她的头上,并在全世界的媒体面前宣誓:“这辈子最想做的事,就是以整个有生之年,许你一世纵容。”如此视她如宝的男人,她不知道,天底下还有什么风景,能够比他更美!但是……
  • 你在高原6:我的田园

    你在高原6:我的田园

    《你在高原(共10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系列之一。《你在高原(共10册)》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人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枢纽式人物。整个汴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景致尽收眼底,气韵宏阔;而就局部细节上,哪怕是一个人物的眉眼表情,又都纤毫毕现。这特点在这部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错综复杂的历史、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展现了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某一地域的面貌,而在具体的细节刻画和人物摹写上,又细致入微、生动感人。
  • 靠创意赚钱

    靠创意赚钱

    在当今社会,赚钱仅靠双手是不够的,更需要一颗智慧的大脑。要拥有智慧的头脑,首先要摒弃强调精神富有、鄙视物质富有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观念,没钱不光荣,有钱不可耻;还要了解自己的个性与长处,以便在赚钱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还要学习赚钱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对于金钱的正确使用。本书通过大量事例,生动地展示了靠创意赚钱的每一个步骤,告诉你怎样打造一颗智慧型头脑。
  • 你在为谁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

    本书正是以“你在为谁工作”为切入点,从员工的角度,逐层分析“工作是为了自己”这一简单的工作哲理,并且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如何去“为自己工作”的工作方案。希望能对所有读者,尤其是陷入工作泥潭、正在寻找工作意义的读者带来帮助,找到自己的职场位置,拥有一个快乐、充实、成功的职业生涯。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一宠成瘾:早安,小甜妻

    一宠成瘾:早安,小甜妻

    新婚三月,她终于看到在婚礼上不见踪影的丈夫。她忍,谁让她欠他一条人命,是她活该。她收起所有的性子,却被他一步步逼着原形毕露,沉沦在他编织的爱网里。直到父亲被绑架,公司被收购。“要如何你才会答应”“求我!”“求你……”颤抖着身体,她咬紧牙,一步步走近他。……“我们结婚吧。”舞池中央,深情告白。她逃不开,每个角落都清晰的印着他们共舞的画面。单膝下跪,他做出最真挚的姿态,“欢迎来到,墨郗决的世界。”让我许你一场因为爱情的婚姻。如果不曾遇见你,那我这一生又有何所依——墨郗决
  • 假太监老公太无赖

    假太监老公太无赖

    她被那对N度蜜月的老爸老妈抛弃,没办法住表哥家,谁知表哥房子已租借给他人。好在表哥有良心,介绍她到一朋友家住,谁知去了才知道,表哥的朋友竟然就是昨天在诊所门前被她撞倒的登徒子,不明所以的她把他当成了表哥的病人,一直以为他男性方面有问题。出于同情,她竟然扬言要帮他‘重振雄风’。他是丁氏企业的继承人,在未继承祖业之前,18岁就创造出了自己的商业王国——欧洲最大的雄略财团。28岁的他,却为了得到她,自毁形象挖下陷进,为了将她‘捕获’,竟然自甘堕落成‘不举’的男人。本文温馨+宠溺+搞笑+阴谋,附赠搞怪的婆婆一枚...
  • 邪帝追逃妃:天才大小姐

    邪帝追逃妃:天才大小姐

    当特工大姐大穿越到奇幻的古代,会发呆,会装傻,会卖萌,会打架,会整人,也会指点江山。身份是废弃太子妃,一转眼,却成了众星捧月的大美人。她的锋芒再也掩盖不住。江山,美男,江湖,战场,都是她的囊中之物。且看强大腹黑的女主,如何一步步收服美男的心,令众美男臣服。这年头,有实力不是主要。咱不拼实力,拼人品!真正的实力是,不花一点精力,勾勾小手,抛个媚眼,美男滚滚来!
  • 竹马好像又生气了

    竹马好像又生气了

    这部小说主要写的是夏梓雨和李俊霖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