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英】
熊尧老伯年过八旬却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对生活充满激情,对文学一往情深。他花费一年多的时间,不辞辛苦地四处奔走调查,实地采访,收集资料,甚至熬过许多不眠之夜,对湖北襄阳、谷城一带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进行整理、加工和二度创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带有地方民间文化遗产性质的《南河古话》。这部书可以说是老人一生痴爱文学的“爱情结晶”,本书的结集出版也是老人的公子熊振宇兄一家献给父亲八旬大寿的珍贵礼物。作为一个文学从业者,我对熊老伯这种执着的精神和创造力感到由衷的敬佩和感动。
我国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各地先民在自己生生不息的这块土地上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演绎、传播着很多优美的传说、故事,它们寄予着人们对于生命、爱情、正义、善良等的美好愿望,也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民间文学早期由民间艺人代代口口相传,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改造,使得这些传说和故事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文化人在传承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南河古话》中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特征。表现在:
一、作品故事内容的传奇性。如《罗大人的亲家》中的“亲家”原来却是一块大礁石,而且这是一块会说话、有感情、讲义气的石头。《大雁往南飞》中大雁与恶人何缺德斗智斗勇,并且能与人对话,大雁被赋予了人的感情,这样的作品读来亦真亦幻,兼具寓言与童话的艺术效果。《刺猬告状》里,张黑子被四百多只刺猬围住,哀求:“张大哥,救救我们吧!”在这里,动物和人之间的界限消除了,它们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情感的生灵,它们被黑乌梢蛇欺负时会伤心哭泣,当它们得到土地爷的帮助后又高兴地载歌载舞。这些故事的传奇性大大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二、人物形象的寓意性。这部集子中的大部分作品体现的是传统的伦理道德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美德的赞美和褒扬。其中寄予着抑恶扬善、仁义忠诚、扶贫济弱等美好的思想感情。如《牯牛坟》中的牯牛形象就表现了牛对主人的忠诚,《大雁往南飞》表达了对伤害动物的恶人的鞭笞和对美好人性的呼唤。《罗大人的亲家》中通过罗大人断案,表现了罗大人为官的公正严明和勤勉敬业,也表现了“亲家”的忠义之举。
三、语言的民间性。语言借用民间方言、俗语,读来朴实亲切,生动有趣。《牯牛坟》中牯牛被冤死,大伯知道真情之后自责地说:“也怪我老昏君了,犯人问斩也要审个青红皂白才推上法场。唉,我们太鲁莽呀!”又如《罗大人的亲家》中道士为胜吾开光灌顶时口中所念:“天皇皇,地皇皇,朱家有个好儿郎。穷家孩子少读书,积善人家常敬香。道行天下多济贫,老君到处富一方。富一方,带一帮,胜吾心怀百姓利,广为他人嫁衣装。”这些语言形象生动,读来朗朗上口,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风物民俗的地域性。本集作品中的故事都发生在谷城南河一带。罗大人的亲家是南河洪流中的一柱礁石,也是谷城的一个景观,故事就发生在南河岸边。刺猬告状的故事发生在谷城南山脚下,猴王抢亲的故事发生在南河上游的歇马河,牯牛的故事发生在南河的北岸。《蜘蛛精深潭捞金船》的故事在谷城县城附近演绎。还有《驴头狼》的故事地点在附近的神农架,即鄂西北地区,有显著的地域特征。通过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传说,让读者进一步了解鄂西北地区丰富的物产、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情感、精神面貌,这是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有人热爱打麻将,有人喜欢太极拳,有人擅长跳舞唱歌,也有人喜欢书法绘画和灯下漫笔。多样的生活造就了多彩的人生,也体现了各人不同的精神追求。熊尧老伯已八十高龄尚笔耕不辍,我想,写作对于他,一定是一件让自己充实和快乐的雅事,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和价值体现。这样的人生是美好的,更值得我们晚生后辈奉为学习的榜样。
承蒙熊尧老伯和振宇兄信任,不揣浅陋,写下这点阅读感想,也借此机会表达我对老人家的钦敬之情。祝福老人家生命常青,激情常在,以生花妙笔再续华章。
2011年 8月1日
爷爷,我为您祝寿——《南河古话》序趣
【熊燃】
64岁,他斥资一年多的退休金买了一台586联想品牌电脑。记五笔、聊QQ、织博客,追求信息技术,紧跟时代步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70岁,他花掉八千二百元,买了两架索尼数码相机。耕耘于鄂西北的青山绿水,穿梭于城市乡间。晨钟暮鼓,青灯黄卷。
80岁,他在耄耋之年,不知老之将至,笔耕不辍,挑灯夜战,历时一年又七个月,完成了民间故事集《南河古话》的素材收集与创作。
他是我的爷爷,这个家族中的长老。睿智、弘毅这些辞藻镶嵌在这位普通老人身上未免显得过于华丽,因为,他毕竟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林科技工作者,但是他长年奔波忙碌在基层生产第一线,勤劳的汗水和农民、工人挥洒在一起。成堆的奖状,来自各方的赞美,不是老人所有的一切,只有《南河古话》,才是他所真正拥有的财富。作家托宾曾说过:“写作者永远‘贫穷’, 一本书写完就失去了他所有的灵感。”故事集《南河古话》不仅沉淀、凝结、消耗了老人所有的灵气和感悟,对年过八旬的身体状况来说也是一次非同小可的考验,难怪奶奶隔三差五就向两位儿子抱怨:“老爷爷晚上都不睡觉了,醒了又继续写,作息时间黑白颠倒,我管也管不了。” 在写作中,爷爷常常上网与我交流,每写完一篇小说,都会发给我们品读,并强调多挑毛病。爷爷如此高龄,仍虚心求教,这种精益求精的完美态度令晚辈在惊叹之余,充满感动。
爷爷很时髦,也很文艺,而这都是建立在坚韧的毅力上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在《湖北日报》头版和《农业科技报》上多次发表过摄影作品,并自学掌握了冲洗放大整套暗室操作技术。晚年生活中,老人更是相机不离手,罔顾高年腿脚不便,为拍到好的作品而跋山涉水,乐此不疲。爷爷在退休后便在老年大学学了三年书法,阳台的拐角搭起的简陋写字台便成了老人生活中的“主战场”。不管是数九寒冬,还是酷暑盛夏,老人每天都要与笔墨纸砚“亲密接触”,早晨定时练习还嫌不够,就在做饭的间隙也要画上几笔。而在提及练习书法的初衷时,老人平和淡定地吐出八个字,“洒墨养性,挥毫健身”。
近日喜闻爷爷《南河古话》完稿,作为孙辈,我当然要向爷爷表示最诚挚的祝贺。以何种方式祝贺呢?正当本人犯愁时,爷爷在我身边耳语道:“我想请孙子为我作序,如何?”秦汉以降,虽无从考究,孙子为爷爷作序恐寥若晨星。尽管自己才疏学浅,但老人对晚辈格外看重与厚爱,这里由衷感谢爷爷给予我一个向他致敬的机会。
2009年秋,刚刚步入武汉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我,同父母一道回十堰为爷爷祝贺八十大寿。寿宴间,宾客们献上各自精心创作的生日礼物,类涉书法、国画、摄影作品集、诗歌集等。觥筹交错间,我得知爷爷创作了颇多佳作。其中有一块二十六年前就已经装裱好的“浪淘沙”条幅,现在就放在家中的书架上。玻璃表面蒙满了历史的尘埃,却蒙蔽不了老人智慧的结晶,而这正是即将赠予老友的寿礼。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我上小学一年级,爷爷为我写的一首儿歌“我有两个家”:
我有两个家,
一个在城市,
一个在乡下;
三代五口人,
互相都牵挂。
我有两个家,
乡下是爷爷,
城里是爸爸;
不管在谁家,
我都算老大。
我有两个家,
上学在城里,
假期回乡下;
奶奶忙做饭,
爷爷讲古话。
两个家,
一个家,
故事出在这个家;
我有两个亲奶奶,
爸爸不叫妈。
一个家,
两个家,
心里装个大疙瘩。
爸爸叫我问爷爷,
爷爷两眼闪泪花。
今年大年初一晚上,一家人照旧谈论着一些往事。我打开爷爷的电脑,浏览了老人的摄影作品和为他同学杨光耀爷爷和王启福奶奶七十华诞编撰的藏字对联:
上联:光照王土脚踏山川汗水浇灌五谷丰登荣耀在人间
下联:启明杨家手擎蓝天含辛养育四朵金花幸福颐天年
还有赠送初中同学胡玉生、万家英老夫妇金婚的条幅底稿:
家有英贤
玉洁生辉
同时我还拜读了他早期创作的电视剧本《汾水湾湾》,而这些作品正是老人长期以来对生活充满积极态度的沉淀。难怪大家看了《猴王抢亲》、《大雁往南飞》后,一致对爷爷的写作水准表示认可和赞许。父亲平日公务繁忙,为此专程赶回十堰鼓励他坚持写下去,提议出一本书,作为老人一生的礼物和诠释。谈笑风生间,爷爷在自酿老黄酒的催化下,创作的积极性一发不可收拾。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条山间小路,多少篇改了又改,哪里是鹤发老人?简直是不知疲倦的小伙子,“夜以继日不辞劳,焚膏继晷不怨悔”,是为老人写作过程的真实写照。妈妈总说,爷爷的血管里涌动着年轻人的血液,总是充满创业、创新和创造的欲望……而爷爷则把这“永动机”般的一股绵延不绝之力归功于两个孙子和孙女。大孙子熊欣,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后就职于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目前已是年轻的技术骨干;小孙子熊燃,目前就读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即将毕业;孙女徐柳,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就职于东风轻型车研发院。按老人家的意思,是晚辈们勤奋用功、积极向上取得优秀业绩的精神,给了他无穷力量和希望。儿孙们则感激老人为晚辈树立的好榜样。教育孩子方面,深谙园艺的他有其独特的呵护之道,我们的成长之路就好比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每长高一点,都离不开老人的精心栽培。
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总是结伴到爷爷家玩,老人饱含童心,和我们一起嬉笑玩乐非常开心。随着我们一年年长大,在一起玩的内容也不断变化。从猜谜语、接尾字组句到田间捉昆虫、辨别庄稼和蔬菜品种,再到鼓励我们提问题、谈自己身边的新鲜事,爷爷对待孩子总是和蔼可亲。记得爷爷曾送过我一对雏雕,那时幼小的我,只是把它们当做一份礼物,殊不知那是老人对我的殷切希望,希冀日后孙子能有远大景程。爷爷感慨道:“我是中专,你爸爸是大专,你要更加努力,将来一定超过父辈。”这么多年过去了,爷爷的这句话言犹在耳,时刻鞭策着我。
十五万的文字,散发着纯洁的质朴、老者的智慧,传承的是地方民间文化,而这恰恰是正在我们身边悄然消失的宝贵财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民间文化和历史的继承现状令人堪忧。当前,寻根问祖式的编撰在民间涌动发酵。尽管爷爷的《南河古话》并非直指宗祖家谱之事,但其内容却是对家乡一带民间文化的深入发掘、整理、加工和二度创作,通过他本人的历史与空间镜头,透视出极强的地域性、民俗性以及趣味性,为后辈能够生动且深刻地了解祖上的这片沃土提供一条时光隧道。《南河古话》不失为一卷厚重的“宗祖记录”,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智慧爷爷” (“智慧爷爷”来自我的表姐程卓对爷爷的评价。程卓,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现就职于瑞典爱立信公司,小时候曾探望过老人,并对老人的智慧留下深刻印象)。
立秋后的江城,“火炉天”非但没有降温,反而越烧越旺。前几天动笔写这个序的时候,心情已经不太平静,喜悦之余不免忐忑,想到爷爷如此信任孙儿,而孙儿本身才疏学浅,黄豆般大的汗珠淋漓而下。今天要收尾了,窗外的温度依旧炙热,内心的激动达到了沸点,或许此时我已经领悟到了老人的精神世界,两颗心在产生碰撞的同时完成了心灵的接力;或许我永远都无法降落在老人的内心平台,因为那里有太多的宝藏,需要我们沿着弯弯的南河,逆流而上,慢慢求索。
序之尾,附上孙儿在爷爷八十大寿宴会上的祝酒词,祝老人家在晚年生活中精神矍铄,快乐祥和,幸福至永久!
2011年8月20日于东湖之滨珞珈山
作者为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
附祝酒词:
各位长辈,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中午好!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在百忙之中欢聚一堂,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今天的主角祝寿,主角是谁呢?他是活跃在鄂西北的一只老熊,虽年过八十,身体依然健硕,目前仍穿梭于秦岭一线的山间水中,爱好摄影、书法、写作。他就是我的爷爷,今天的寿星,熊尧老先生,大家鼓掌有请鄂西北老熊出场。
风风雨雨八十年,老寿星阅尽人间沧桑,往日博爱高风,今日慈颜依旧。嘉宾旨酒,笑指青山来献寿。百岁平安,人共梅花老岁寒。老爷爷虽已步入耄耋之年,腿脚灵活度大不如前,但他的心非但没有老,而且永远停留在青葱岁月,如此和谐的心态让他看上去总是精神焕发,活像个老小孩。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诸位,让我们共同举杯,向这位老小孩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恭祝老寿星福如东海、松鹤长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欢乐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