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5700000002

第2章 桐城派的起源

首先,桐城派的兴起与当时大的政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清王朝入主中原,统治全国二百多年,长期的征服战争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同时它也创造了空前的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使清代成为封建文化大融合、大总结、大繁荣、大成熟的时期。

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地位,清朝统治者在文化政策上实施了严密的控制,其间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残暴镇压汉族知识分子,又千方百计笼络人才为其服务,表现出了对各方面人才颇为宽松的包容性。同时,统治者为了表明其治国策略与汉族历代王朝在政治思想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达到收服人心的目的,也力推程朱理学,同时也非常注重实用和言行一致,反对空谈义理,这为桐城派的发展兴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清王朝的文化政策最根本的是强调文章要为政治服务,而桐城派则坚持文学家和文学本身的主体性,通过艰苦的创作实践,创立了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这是桐城派之所以兴盛、发展的最根本性因素。

其次,桐城派的兴起也与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气息有着直接的关联。

秀丽的风景、宜人的生态环境,熏陶净化了桐城派作家的身心,他们一改文坛“以华靡相尚”“连篇累牍,皆属浮词”之陋习,把古文引向了自然淳朴、清正雅洁的正途。戴名世曾说:“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甲于他县。”他认为为文要“率其自然而行其所无事”,又说:“窃以谓天下之景物,可喜可愕者不可胜穷也……至于用之于文则自余始。”“四封之内,田土沃,民殷富,家崇礼让,人习诗书,风俗醇厚,号为礼仪之邦。”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到,桐城具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淳朴的社会风气,养成了桐城派作家专心致志于古人的道德、文章而不懈探求的独特性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对桐城派作家形成清正雅洁的文风产生了积极影响。

桐城是一个文化气息浓重的地方,有着“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风俗,《没有先生名不成》《劝学》等民歌,也都反映了民间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桐城在明清两代有进士265人,举人589人,比同属安庆府的怀、潜、太、宿、望五县进士和举人的总和还要超出数倍以上。“宋画第一”李公麟、明代进步政治家左光斗、明末清初唯物主义哲学家方以智、著名诗人钱澄之以及清代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等,都出自桐城,为桐城派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才的辈出,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再次,桐城派内在血缘、姻亲和师生关系的特殊纽结,促进了桐城文派的兴起。

桐城文派作为中国古文第一流派,绵延二百余年,名作家达一千二百余人,留下传世之作两千多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历时最长、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文派。近代国学大家马厚文有诗为赞:“黄舒山水古今奇,释氏衰微儒士追。何意高文归一县,遂令天下号宗师。”细观之下,桐城文派有别于其他文派的一个重要的非文学因素就是它建立在血缘、姻亲和师生等亲密关系之上,这种特殊纽结使其内部结构十分稳定。

由于桐城“成学治古文者综千百计”,形成了同辈之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的群体效应。例如戴名世十七八岁时,就喜欢同乡里的学子“相与砥砺以名行,商榷文章之事”,而方苞常同开山祖师戴名世切磋古文、深受教益,最后成为桐城派创始人;刘大櫆在古文上的显赫名声和在桐城派中的崇高地位,又离不开方苞的赏识和帮助;姚鼐的成才和出名,又直接得力于刘大櫆的谆谆教诲。这种名师出高徒、代代相传的连锁效应,使得桐城派人才辈出,群英荟萃。

同类推荐
  • 君子如玉

    君子如玉

    民国的星空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那个年代涌现出一批或迂或痴或狂的“民国先生”,他们以“士”为守,以“雅”为基,他们迥然于当今的风度、胸襟、学识和情趣,穿越历史,透过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扑面而来。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回忆同时代恩师故交的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君子隆师而亲友;第二辑,留得枯荷听雨声;第三辑,平生风义兼师友。
  • 文苑撷英

    文苑撷英

    大学的功能内涵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元11世纪,在博洛尼亚大学等世界最早的大学建立之初,大学没有今天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功能,它似乎仅仅是一个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的地方,人才培养的目的很微弱。
  •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

    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的也是散文大家。他在70余年的时间里,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的优秀散文。这些散文,淳朴、隽永、评议、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本书精选季先生的62篇散文精品,都由季先生生前亲自选定。这些散文,无论咏物、忆旧,还是叙事、写景,均表现出了作者观察事物、认识世事的独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给人以深刻启迪。
  • 日本作家三题

    日本作家三题

    春名先生文质彬彬,不苟言笑,就像一个听话而腼腆的大孩子。但他的夫人、作家入江曜子女士却与他相反,开朗而健谈。她告诉我,去年发表了一部以(伪)满洲国皇后婉容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我的名字叫伊丽莎白——(伪)满洲国皇帝之妻的生涯》,不到两年,再版十次,并获得了第八届新田次郎文学奖。现在正着手准备写一部关于溥仪的第四个妻子李玉琴的长篇,计划到长春实地采访,希望能得到中国作家协会的协助。
  • 怒砸官箴碑

    怒砸官箴碑

    宋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的一天,当朝宰相秦桧以“不服诏命”和“蓄意谋反”的罪名,在朝庭上弹劾率兵抗金的名将岳飞。文武大臣有的惧怕秦桧的势力,不敢为岳飞保本;有的想保本,却又不清楚岳飞率兵在外的详情。就在秦桧奏请皇上削夺岳飞兵权的时候,一名从七品的小吏竟出面诤谏起来。这位小吏名叫辛次膺,官居规谏讽谕的右正言之职。
热门推荐
  • 神战乾坤

    神战乾坤

    实力之下,一切渺小。战意傲然,可定乾坤。看一代战神的陨落重生,战神能否在人界再创辉煌?能否回到巅峰?
  • 重生之医女当家

    重生之医女当家

    前世的诸葛圆圆因为尝了一点古墓发掘出来的药丸,就此一命呜呼!本以为就此长辞于世,却不想小说中描述的穿越情节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了她的身上,自此,她成了农家小妹齐圆圆。?太平屯青山沃土,小桥流水,庄户人家。虽没有父母庇护,却有兄长疼宠,小弟陪伴。虽没有良田千顷,却又空间随身,土屋三间。本以为是无忧田园生活,却不想极品当道,处处为难。这边闹吧那边吵,都说人善被人欺,我就做个心善狠厉女,清除障碍来致富。“圆圆,嫁给我吧?”某男温柔的望着某女,再次求娶。“不嫁。”某女拨着算盘珠子,斩钉截铁的拒绝。“既是这样,那我嫁你可好?”某男说着伸手抱起某女出了书房,未见某女脸上得意的笑。
  • 故事会(2017年4月上)

    故事会(2017年4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5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万物黄泉

    万物黄泉

    即日开始,成就绝世强者!
  • 快穿逆袭美男别追我

    快穿逆袭美男别追我

    沈缘溪死了,死后只记得自己学过的东西,为了找回其他的记忆,她不得不跟着系统穿越位面。……【灵魂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
  • 倾国红颜:大燕女皇

    倾国红颜:大燕女皇

    “朕,已不再需要你……”当初,他是心比天高的亡国王子,逃亡之中不惜利用她这个水乡落魄女。而她跟着他历经千险,冲破道道屏障,助他登临帝位。如今,当她含笑举樽,他却翻脸无情:“殷玉瑶,知道朕为什么选你吗?因为你够聪明,够大胆,是朕精心打造的挡箭牌,也是朕手中所向无敌的利刃,而如今天下归心,四海承平,朕,已不再需要你……她震惊,她心碎,她惨笑着撕碎凤冠,昂然而去……
  • 在某个冬天

    在某个冬天

    拼命的追赶,然而距离却未曾消失,直到无法靠近。
  • 正法华经

    正法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公馆魅影

    公馆魅影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公馆魅影》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惊悚恐怖系列之五,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惊悚恐怖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气氛紧张刺激,让热爱惊悚恐怖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红绡帐内:香妃不承宠

    红绡帐内:香妃不承宠

    传说中,她死而复生,便异香附体;传说中,她是红颜祸水。传说中,她是处子,然而带着守宫砂的她却神奇般的有了身孕,也惹来…他是西夏至高无上的君王,她是他手中的一枚棋子。夜夜恩宠,他许她今生今世不离首,到头来,换得的却是他送她的一把铡刀,让魂飞魄去,再难聚首。可再相见,一碗孟婆汤,她不识君,他亦不识她,只如何再续前缘……题记:十世的轮回,许你千回百转,悬棺起,红绡帐内:香妃不承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