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8300000003

第3章 认识糖尿病了解它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战胜它(1)

糖尿病作为三大常见病之一,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显著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糖尿病虽然无法被治愈,但得病并不意味着被判死刑,只要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将血糖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就不会有太大影响,我们也照样可以和生病前一样享受幸福无忧的生活。

糖尿病:生命的隐形杀手

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危害不容忽视

身为医生,我非常清楚,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威胁生命健康的杀手,其中最可怕的是那些悄无声息的“隐形杀手”,比如糖尿病。为什么说它是隐形杀手呢?这可是有道理的。

因为它既不像癌症那样,听起来就让我们恐惧,和癌症相比,糖尿病是很温和的,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它的存在;它也不像急性传染病那样片刻便可“风靡”大江南北,我们谁也没听说过糖尿病像前些年的禽流感、SARS一样吧?它只是悄悄地侵入我们的生活,慢慢地腐蚀我们的身体,然后我们就有可能被这个没有在意的疾病夺去生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你还抱持怀疑的态度,那么,我们就一起看一下下面的几组数据吧。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全球已有3.82亿人患上糖尿病,相当于成年人的8.4%。仅仅在2013年这一年,就有510万人死于糖尿病。也就是说,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而死。

·在全球范围内,每隔10秒钟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而死,同时,在这10秒内又有两个人患上糖尿病。

·全球每30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而截肢。这并不是最遗憾的,最遗憾的是其中至少85%的截肢手术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每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新增700万,而且大多数集中在亚洲。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是造成成年人失明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在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35~64岁的年龄段中,每10个人中至少有一人死于糖尿病。

……

我们都知道艾滋病的可怕,可是每年死于糖尿病的人数却远远高于死于艾滋病的人数。而且,临床上我也明显感受到了,糖尿病发病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直接导致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增加,进而导致过早死亡。糖尿病死亡人群中约50%的人年龄在70岁以下,其中55%是女性。要知道,中国目前的预期平均寿命为75周岁,而且女性的平均寿命更长。可是,因为糖尿病,很多人不得不过早离开人世。

不仅如此,糖尿病还对社会及家庭产生重大的影响。2012年,全世界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已经超过4710亿美元,大多数费用均发生在发达国家。

在发展中国家,患有糖尿病的贫困人群25%的年收入用于治疗糖尿病,这就造成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又用于疾病的治疗,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在接下来的10年间,中国因心脏病、中风及糖尿病导致早死而减少的国民收入总值估计为5580亿美元。

我不知道当你看到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之后会作何感想,是庆幸自己并没有得糖尿病,还是为自己的将来感到无奈?可是不管如何,我们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糖尿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如此高,它的危害性绝对不容小觑。

如我一开始所说的,糖尿病的症状在初期并不明显,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掉。但是一旦有一阵子你总是感觉吃不饱,每次都吃很多,非但没有饱腹感,反而出现无力困乏等情况,很可能表示你已经患上糖尿病了。因为这个时候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已经出现紊乱,从而导致血糖、尿糖的升高,也就会出现我们刚才所说到的症状。而有的糖尿病患者甚至没有一点症状,只是在偶然的检查中才发现自己的血糖、尿糖很高,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特别是不能按照医生为你制定的治疗方案实施准确而有效的治疗,依然我行我素,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糖尿病并发症。

并发症比糖尿病本身更可怕,治疗刻不容缓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要靠注射胰岛素度过生命的每一天,可怕的是糖尿病所引起的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我们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脑血管病变、肾病、眼病、神经性病变、糖尿病足病、性欲减退、月经失调、糖尿病皮肤病变等。要知道,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死亡率在糖尿病患者中占到80%;糖尿病出现肾脏病变的概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倍,治疗一旦不及时,糖尿病在几年内就会合并肾病,危及患者生命,所以,糖尿病肾病也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样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特殊血管并发症,它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的闭塞和漏出,最终出现视网膜病变,造成患者彻底失明……

这些并发症的危害并非是我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诉我们的。总之,糖尿病的每一种并发症都是极其严重的,并发症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患者没有及早发现,或发现后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所以一旦你得了糖尿病,而又没有优秀的糖尿病专家为你诊断治疗,并根据病情制订适合你的、行之有效的“糖尿病康复计划”,那么你的病情往往就会越来越严重。一旦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即使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费用,也很可能只是我们对自己一个“自欺欺人”的安慰罢了。

八大因素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每当看到糖尿病患者用无比绝望无助的神情痛苦地问我“为什么我会得上这种病”的时候,我的心情总是非常沉重。有一个小姑娘,跟妈妈相依为命,看起来非常坚强,可是当听到我说她妈妈确定无疑患了糖尿病之后,她再也忍不住了,号啕大哭起来:“为什么?为什么我妈妈会得这种病?为什么我妈妈要受到这样的折磨?”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她的妈妈已经因为糖尿病并发症痛苦不堪了。

是啊,可能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得糖尿病?”简单来说,糖尿病的产生是因为机体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造成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超过人们身体过滤的极限,从而让糖分也作为尿液的一部分排出体外。当然,这只是从医学原理的角度来看的。不过我相信大家并不关心这些知识,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为什么在自己身上会出现这种病变,糖尿病是由哪些因素诱发的。目前已经有一些因素被证实与糖尿病发病紧密相关,我们先一起来看看都是哪些因素。

遗传。现在,医学界公认的是,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大量的遗传学研究证明,糖尿病发病率在直系亲属与非直系亲属中是有显著差异的,前者是后者的5倍之多。在1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占到一半之重,而在2型糖尿病中竟然达到90%以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引起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

不良的精神状态。近十年来,较多的中外学者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与实验,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肥胖。肥胖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现代社会,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现象。

通过我们科室接诊的病例统计得知,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体形都比较肥胖,而且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饮食越来越精,运动量越来越少,于是,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和运动量的日益减少让我们身边的肥胖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小胖墩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小小年纪体重就严重超标,这个时候家长们就要格外注意了。饮食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得具有降低机体血糖作用的胰岛β细胞的负担过重,从而诱发糖尿病。所以,我们还是管住自己的嘴巴,饮食有点节制吧。

感染。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1型糖尿病来说,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我们在动物实验的研究中发现,许多病毒(包括脑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萨奇B4病毒等)都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对于隐性糖尿病来说,尽管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但是可以使隐性糖尿病得以表现出来。

体力活动少。在一次和对口乡镇医院的帮扶交流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农民的糖尿病发病率要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后来我们就问乡镇医生,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当时也没有找出明确的原因,毕竟可能的因素太多了。后来一个医生的玩笑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她说:“农村人天天下地干活呗。”后来我们对市里几所医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的职业进行了一个大致的统计,发现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比如民工,他们患糖尿病的概率远远低于白领阶层。我们推测这可能真的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较少有关。要知道,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充分被利用,从而避免被糖尿病盯上。相反,如果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从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利用受阻,最终引起糖尿病。

多次妊娠。对于广大的女性来说,当你怀孕的时候,可能比较容易患上糖尿病。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容易使遗传因素转弱从而诱发糖尿病。这是因为,妊娠期间女性机体分泌的雌激素会增多。一方面,雌激素可诱发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另一方面,雌激素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所以我们说,多次妊娠,诱发糖尿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不良的环境因素。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环境因素在导致糖尿病发病的诱因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种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竞争等,如果长期处于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中,就很有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突变基因随着上述因素的严重程度的加重和持续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多,当突变基因达到一定程度(医学上所谓的“阈值”)时,也就是你发生糖尿病的时候。

营养不足。我们大家都知道营养过剩会造成肥胖从而诱发糖尿病,但是你一定想不到,营养不足其实也是会导致糖尿病的。很多医学家们已经注意到了,某些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得此病,不是因为肥胖,而是因为营养不足,这些患者大部分都很消瘦。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通过减少营养物质造成动物慢性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不足。喂养一段时间之后,通过测定发现能够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首先分泌增多,随后功能衰退,分泌减少,其减少的数目与营养不足持续的时间成正比。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影响了胰岛β细胞的新生和复制,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衰竭从而诱发糖尿病。这个实验已经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对营养不足,应该像营养过剩一样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才会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通过上面的讲述,我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哪些因素很可能引起糖尿病的发生。大家也应该看到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多注意,很多糖尿病的发生还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大家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些诱因,为了自己的健康生活,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

糖尿病不能被根治,不要让虚假广告给病情雪上加霜

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来说,大家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这个病究竟能不能被治愈,能不能彻底康复。一次晚饭后在公园散步,碰到了一位患者的家属,他的妈妈患了糖尿病,现在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稳定体内的血糖浓度。他跟我说,看过那么多医生,没有谁说可以治好妈妈的病,但他真的希望妈妈能痊愈,因为她现在出远门都不方便,而他想等今后挣钱了带她环游世界……尽管一片孝心可嘉,但是我跟他说很抱歉,糖尿病目前真的是尚不能根除。

我之所以在前面费那么多笔墨讲述糖尿病的可能发病原因,就是想告诉读者,糖尿病是一个目前我们还没有确切掌握其发病机制,因而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根除的疾病,所以目前还不要对完全治愈抱有希望。同时,我们也绝对不要相信某些医药广告中的“治愈”“根除”“根治”等等诱人的字眼。对于在病痛里挣扎着的糖尿病患者,某些美丽的说辞如“中医中药根治糖尿病”“糖尿病不再终身服药”“彻底摆脱糖魔困扰”“引起国际糖尿病研究界的巨大轰动”“治愈糖尿病又有重大突破”等医药广告非常具有诱惑力,但是这些都是真的吗?这些广告可靠吗?其实,大家如果能记得我现在讲的这些常识,就不会再轻易相信那些广告。

很多网友或者患者都会问我:“社会上一些糖尿病医药广告让我不知所措,到底有没有根治糖尿病的药物?”还有患者会问:“一些广告说他们可以让糖尿病患者免去终身服药的痛苦,这是真的吗?”这两个问题颇具代表性,在这里我就统一给大家解答一下。

老实说,目前即便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也不敢声称他能治愈糖尿病,因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产生能够根治糖尿病的药物。所以,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下,关于“到底有没有可以根治糖尿病的药物?”“糖尿病究竟能否根治呢?”这些问题,我可以很干脆地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新的胰岛移植方法被认为可以接近根治1型糖尿病,但医学界人士认为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再下“根治”结论。胰岛移植在未来有可能治愈1型糖尿病,但在现阶段,1型糖尿病还被认为是一种由先天基因缺陷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共同导致的、以高血糖为共同表现的终身性疾病。糖尿病一旦发生,在目前的医学条件下还没有根治的方法。虽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患库兴氏病、甲亢等代谢疾病和妊娠时所导致的糖尿病,在疾病得到纠正或分娩后糖尿病便可以消失。但曾经得过糖尿病的人,以后再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同类推荐
  • 慢性肾炎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慢性肾炎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慢性肾炎的诊与治、慢性肾炎患者的起居要求、如何科学照料慢性肾炎患者、肾病的饮食治疗、肾病的药茶治疗、肾病的针灸治疗、肾病的刮痧拔罐贴敷治疗、肾病的心理和沐浴治疗、肾病的起居治疗、肾病的药膳治疗、肾病的运动治疗、肾病的按摩治疗等内容,旨在全面普及防治慢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充分调动患者自我调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和能力。本书既可作为患者自我调理的家庭指导医生,又可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参考书。
  • 糖尿病非药物疗法

    糖尿病非药物疗法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终身性疾病,祖国医学称之为“消渴病”。据统计,全世界有1.2亿糖尿病患者,我国已近两千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表明,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癌症这后的第三大疾病,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 24节气与保健之道

    24节气与保健之道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就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可以通过适宜的活动、娱乐来调剂,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抽烟喝酒防癌书

    抽烟喝酒防癌书

    本书教您最科学的防癌查癌方法,送您长寿金牌,助您长命百岁。声音嘶哑、胸痛、干咳、胸闷、气喘、咳嗽……每个抽烟、喝酒的人都可能遇到过这些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不会特别在意,只是去药店配点药了事。其实,这种做法是对健康的极度不负责。要知道,癌症危机往往就隐藏在这些漫不经心的生活习惯背后。据研究,长期抽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抽烟者高10~12倍,喉癌高6~8倍,食管癌高4~6倍……本书作者医学博士柳垂亮、教授李万瑶,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遇到了无数由忽视不良习惯而引发癌症的病例。在本书中,他们从多年临床经验中提炼出71个典型病例,为您讲述最科学、最权威、最有效的防癌、查癌方法。
  • 小细节决定大健康

    小细节决定大健康

    本书从实际生活出发,列举了平时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对健康有很大影响的小细节,以此保证身体的健康。
热门推荐
  • 我名邪帝

    我名邪帝

    神秘的玉佩,传说中的故事,难道那北陵古帝,仙尊,魔尊都是真的?看怂货男主如何变强,把他们都超越吧!不过话说郝阡辰那么怂,怎么可能做到。不试试怎么会知道?让我没来见证他的成长吧……
  • 恋恋如卿

    恋恋如卿

    他心甘情愿被她算计,任由她夺走了顾太太的位置纵容她作天作地没底线,肆无忌惮的欺负他的前任直到她触怒了他,他将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顾太太*“先生,太太从楼先生家里衣衫不整的出来,被媒体拍到了。”顾先生冷哼一声,并未作答晚间回到家,她被顾先生拖进了房,好几个小时没有出来“我们说好的,是形婚。”她揉着腰,不满道“男人的鬼话,你也信,你是有多蠢。”顾先生嗤笑了一声*她借刀杀人,把所有人都推进了万丈深渊“孩子有错吗?”他扼着她,眦目欲裂昔日他宠入骨子的女人,为了别人弄没了他的孩子他们从此,两不相欠大名鼎鼎的顾太太自此消失在了顾先生的世界里杳无音信——我好想见你一面,我可以站的很远……
  • 龙在飞

    龙在飞

    这是一个只有魔法的世界,这里没有所谓的剑士骑士,一切都是魔法,龙的踪迹还在,他们未曾灭绝,龙骑士不是拿着龙枪在战斗,而是拿着魔法杖的魔法师。这里即将迎来巨龙满天飞的时代……
  •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侠盗鲁平:鬼手

    侠盗鲁平:鬼手

    为侠盗鲁平全集之一本,选取了《鬼手》、《紫色游泳衣》、《木偶的戏剧》、《三十三号屋》、《真假之间》五篇故事,讲述了孙了红创作的鲁平劫富济贫、锄强扶弱的探案故事,主角鲁平类似莫理斯·卢布朗笔下的亚森·罗宾,侠盗一个。故事的描写强调强调悬念性,往往有神秘恐怖的气氛。比如说半夜摸人颈项,冰冷而僵硬的带着锋利指甲的鬼手(《鬼手》)……读来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 乡愁里的广东

    乡愁里的广东

    乡村隐藏着大美,她往往是一个地方本土特色文化的最直接载体,也是理解一个地方的过往和未来的入口。在这本书里,我们从靠近海岸线的渔村,到城市周边的乡村,再到深藏在大山里的山村;从岭南水乡,到瑶族山寨,到海岛村落;一路走访,一路记录广东乡村的山水、建筑、故事和人情,追寻乡村才有的安静与美好,为你呈现一个你可能不甚了解的广东世界。
  • 孤家

    孤家

    一个成熟的灵魂,一睁眼,看见了两轮明月,周围古香古色,他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稚嫩的孩童身体。自己成了一国公子,可悲的是,他正作为质子,被质往敌国。周围的人皆不怀好意,他隐忍八年,终于等到了一个回国的机会。这一天,他的父君领军在外,突然驾薨。这一天,他得知他能回国继承君位,但一路上危机重重。这一天,他年方舞象。(纯历史架空文,世界背景有类似附魔的武器打造技术,但没有修炼,只有普通人,有点强壮的普通人,以及非常强壮的普通人)
  • 炮灰修仙当自强

    炮灰修仙当自强

    车祸身亡胎穿到修仙世界,居然这个世界还是看过的一本女强文小说。冷血特工女主就算了,这个重生恶毒女配是怎么回事?!我特么穿成个炮灰,谁说炮灰一定要翻身?我只是想好好活下去避开所有的死亡flag有这么难吗?!看她这个炮灰如何在修仙界立足。本书又名【身为炮灰的我该何去何从】
  • 魔路相逢

    魔路相逢

    说来可笑,想她堂堂一世神医,却死在了自己的毒之下。谁知,命不该绝,她,重获新生。无颜废材?天生弱智?呵!看本姑娘如何亮瞎你们的眼睛!一手银针,展现医毒无双。虐渣渣,闯六界,一不小心……惹上了个大麻烦。“国师,你有空吗?小女子有个情爱想与你谈谈。”……某日,某绝色美男笑看着怀里想要逃跑的家伙说道:“小家伙,我答应与你谈情说爱了。”“可我不想了……”“是你先招惹我的,现在可由不得你了。了……”某美男脸上露出得意的笑。
  • 卿卿为你

    卿卿为你

    那一年,他落魄街头,被她带回了家。那一年,他有了另一个名字,是她为他取的。他天生就是天之骄子,修炼难不倒他,他不怕苦,不怕累,就怕保护不了她。所以,他暗中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努力为她铺平之后的道路。他是一个过客,来到她的身边,最后又不得不离开,穷极一生最后却还是成全了别人。他只不过是比他晚几个小时认识她而已,他和她的这一生,就这样错过了吗?她是被命运选中之人,一出生便不能掌握自己的命,她有她的使命,注定不能与人携手一生,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她努力为了自己的爱人而活着,一个契机,她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只是,这一生,他们却成为了师徒。一场师徒恋,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