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5400000007

第7章 废墟上的新崛起(1)

——访德纪行

一、重温“冬天的童话”

联邦德国(西德)新闻情报局每年邀请中国新闻界四位知名人士到德国进行考察访问。1985年,我有幸得此良机,参加以上海文汇报社长马达同志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德国。

我们是在一个美好的季节去德国的。初夏的北京,艳阳高照,花木葱茏,首都显得格外美丽。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开始了我们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旅行。停在北京机场上的西德汉莎公司巨型波音747客机昂首待发。三百多位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旅客,经过查验出境护照和安全检查,鱼贯入港。我向前来送行的联邦德国驻华使馆的官员以及我的朋友家属挥手告别,向飞机的舷梯走去。飞机在万里高空飞行。浓烈的咖啡和丰盛的餐点令人们兴奋不已。飞机经停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我们在空中度过了漫长的一夜。

清晨,法兰克福雨后放晴,灰蒙蒙的天空射出了阳光。我们走出汉莎公司的客机,踏上德国的土地,开始了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国家的访问考察。当我踏上这片曾经是废墟的国土时,立刻浮现了一个问号:我来这里考察什么?我在旅行中能得到什么呢?对于资本主义国家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活,数以千百万计的汽车,巨大的商品市场,以及那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我在一些国家,比如在日本已看到过了。但是,德国对我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德国是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初来乍到,立刻使我想起十九世纪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写的一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这首诗记录了诗人长期流亡巴黎,于1843年冬和1844年秋两次短暂回国旅行的见闻。诗人一踏上故土,就禁不住强烈的心跳。弹竖琴姑娘所弹唱的悦耳的《断念歌》和《催眠曲》,与德国腐朽、丑恶的现实对比,使这位具有朦胧社会主义政治理想的诗人感到格格不入。于是,他写下这部长诗,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愤慨和对教会的憎恨,告诉人们“不能用玫瑰油和麝香治疗人们的重病沉疴”,期望着“伪善的老一代的消逝”和“完全没有矫饰和罪孽”的新的时代的诞生。

这是海涅的梦想?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涅的梦有没有变成现实呢?人们只记得,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它给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欧洲人民留下了许多痛苦的回忆;希特勒的**帝国给人类造成了沉重的灾难;它的罪孽毁灭了许多美好的理想,多少楼台尽付烽火中,也使德国成了一片废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处于分裂状态,人民生活在两个不同制度的国家里,造成民族心理上的巨大创伤,直到现在德国还处在外国军队的占领状态。在歌德、海涅的祖国,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乡,所发生的这幕悲剧,这种复杂的情况,对于一个来去匆匆的国外旅行者来说,一时很难说清楚,应该留给历史学家们去深入探讨。

我没有专门研究过德国的历史,但对它却有很浓厚的兴趣。我读过一些德国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资料,我从那些文学作品中,从一些新闻和历史资料中,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对德国有过一些印象,但没有理出什么头绪。我搞不懂,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素养和高度思辨能力的国度;一个曾经产生过费尔巴哈、黑格尔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产生过歌德、席勒、莱辛、海涅、托马斯·曼兄弟等这样伟大的文学家;产生过巴赫、斯特劳斯这样伟大的音乐家;产生过丢勒这样伟大的画家;还产生过许多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的伟大国度,为什么会产生像希特勒这样的***,为什么会策动世界大战?对于这样一个产生过巨人的伟大民族和富有巨大创造力的人民,对于曾经给给苦难,自己也经受苦难的国度,我渴望有机会去了解它。我多么想去看一看啊!

我渴望了解德国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希特勒的罪孽在战争中成了一片废墟的德国,为什么战后短短的时间内在经济上那么快复兴起来?这个日耳曼民族有什么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的品格呢?现在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全球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中,仅占二十四万八千一百七十一平方公里的联邦德国这块“弹丸之地”,在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国际交往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在经济、科技方面发展的程度是惊人的。这里面有什么值得我们研究的经验呢?我国有许多人在研究这个问题,各有各的回答。自从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联邦德国恢复邦交以来,两国的交往与日俱增。这些年来,我国到联邦德国参观、访问的团体和个人难计其数,从国家总理、政府部长到各企业公司的经理和业务人员,从著名学者、教授、作家、演员、记者到留学生、进修生。他们从这个离我们万里之遥的国度带回了各种观感和信息。有说好的,说它好得不得了,简直“遍地是黄金”;有说坏的,说它坏得不得了,到处是垃圾。众说纷纭,却也难怪。因为各人有各人的视角,各人有各人的理想和追求,因而对同一个事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得出不同的结论。

我们在法兰克福国际机场很快办完了入境手续,缓缓进入候机大厅。早就听说法兰克福是国际航空交通枢纽,但对其规模之大毕竟没有感性认识,这次身临其境才真正感到如误入“迷宫”。纵横交错的通道,近百个各国航空公司的办事处,各条航线的入港口和五光十色的机场商铺,令人眼花缭乱。此次初到德国,在没有翻译又不懂德语的情况下,我们都有点忐忑不安,殷切盼望着前来迎接的德国主人的到来。我们的目光投向守候在门口迎候客人的人群。正在这时,一位身材苗条金发披肩的小姐迎上前来,用很不流利但仍能分辨的中国话问我们:是不是新闻情报局邀请的中国客人。我们立即意识到这是来迎接我们的德国主人了。可是仅仅一人,不像中国那样有一批官员等候在那里。她问明我们的身份以后,热情地伸出纤纤细手,自我介绍说:“我叫巴巴拉·施密特,受政府新闻情报局和‘国际接待中心’的委托,来迎接并陪同各位在德国访问旅行。欢迎你们!”并随手给我们送来印有德文和英文的名片。我们同她握手。她那纤弱的样子,使我们不敢使劲。我们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下飞机后第一个结识的德国人,竟是这样一位轻声细语、谦和文静的姑娘,而且还懂中文,由她陪同我们这次旅行也许会合作得好,会令人愉快的。我们的脸上浮现出愉快的微笑。

二、歌德纪念馆漫步

我们在法兰克福机场没有停留,当即转机去了汉堡。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的访问要从汉堡开始。而且在汉堡呆了整整一个星期。不过,我们在这里饱览了这个海港城市的风光获益良多。

一个星期后的星期六中午,我们又乘巨型“空中客车”回到法兰克福。法兰克福是莱茵河畔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它是国际交通枢纽,又是联邦德国的金融中心。这个城市从1949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国际书籍博览会,因而也以书市著称。但是,这个城市对我具有吸引力,还是因为它是伟大诗人歌德的故乡。当我第二次进入法兰克福时,歌德的形象常常在我的脑海中闪动。我非常兴奋,因为有机会去瞻仰这位大作家生活和居住过的地方。

在德国文学家中,我对歌德印象最深刻。早年曾读过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激起过感情的共鸣。后来又读过他的《谈话录》。我几乎能背诵恩格斯对这位伟大诗人所作的评价:“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这个评价对理解歌德有重要启示。我这次到德国并有机会在法兰克福参观歌德纪念馆,实地去体察一下这座中世纪古城怎样培育了伟大作家歌德,真可谓“如愿以偿”了。

在参观歌德故居之前,我们首先游览了法兰克福市容。这个城市虽不算大,但很美且有特色。它古色古香,有许多古建筑、城墙、壁垒、堑壕、了望台、宫殿,耀人眼目。我边看街景,油然想起歌德作品中许多风俗画般的描写,那些场景描写与这个城市都不无关系。但是,当今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又使这个古城显示出新的生机。比如我们下榻的汉斯霍夫旅馆外表像个古建筑,但内部设施很豪华,主人热情而好客,很有现代气息。德国人不喜欢送礼,也不接受礼品,除了一包包宣传资料,我们在德国没有收到过主人任何馈赠。但汉斯霍夫旅馆是个例外。我们打开房门,见桌子上放着一个非常精致的小礼品盒。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问陪同人员。她告诉我,这是老板送给客人的礼品,表示欢迎的意思。我打开一看,见是个精制的瓷碟子,印着德文的产地。虽然它质地比不上我家乡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但这是来自歌德故乡的礼品,我还是带回国内留作纪念。

我到法兰克福以后,由于“人生地不熟”,没法单独上街散步,就在房间里看书,翻看有关歌德的材料。星期天早餐后,施密特小姐和她的朋友(也就是中国人说的爱人)恩勒特博士兴致勃勃地陪同我们去参观“歌德纪念馆”。恩勒特博士是从海德堡远道赶来的。因为他曾在中国留学,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由他当“义务导游”,使我们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

歌德纪念馆坐落在市中心的一条大街上,这是一座五层楼高的楼房,原来是歌德的故居,现在作为纪念馆。听说歌德的故居在战争中已炸成废墟,怎么我们又看到了这座旧楼呢?后来才了解到,这是模仿原建筑重新建造的,从外貌到内部设备几乎与原貌无异。在恢复旧建筑方面,德国人确有高超的“修旧如旧”的艺术。这座被恢复的建筑就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这里已作为纪念馆常年开放,供人参观。大多到法兰克福的人都要来这里,从而成了这个城市的重要的景观。

我们到达歌德纪念馆的时间不算晚,但大楼门前已停满了小车,还有几辆旅游大巴,已有相当多人到那里参观了。我们买了票进去从前庭的小院开始,前院后院、楼上楼下通通走了一遍。我们走到二楼第一个展室,有图片介绍歌德的生平,也有歌德及其家族使用过的实物,还有他的著作的各种版本。它把我们带回到歌德生活的年代,印证了我在书本上所认识的歌德:1749年8月28日,法兰克福城“皇家顾问官”的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就是后来成为大作家、大诗人的约翰·沃尔夫冈·歌德。他父亲是法学博士、查理十二的皇家顾问、法兰克福市的参议员。歌德的孩提时代是在父亲的严厉管教和母亲的柔情抚爱中度过的。十六岁进入莱比锡大学研究法律和语言,后来又进特拉斯堡大学。他一生大部分时间研习绘画、文学、科学。……一幅幅挂图、一件件展品,都可以看到,他的文学艺术成就与他的生活经历、他的时代有着血肉的联系。歌德自己说,他是得天独厚的人。因为他生在一个大时代,他目睹了德国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这些事件都赋予他的文学以新的内容,他的作品正是他丰富生活经历的写照。

我们来到歌德著作展室,就像来到了一个图书博物馆,各种版本的著作和大量的手稿,展示了歌德像海洋一般的诗情和巨大的成就。我们看到了他最初的作品。他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时期,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早期的抒情诗还带着“宫廷文学”的痕迹。极为有趣的是歌德进入莱比锡这个“小巴黎”之后,淘汰了从家里带来的衣服,染上了逍遥放纵的恶习,与酒店、剧院结下了姻缘。他曾经与一个比他大三岁的酒店女郎安娜恋爱,后来失恋了。以后还经历过十几次恋爱,这些经历几乎都写进了他的文学作品。例如《同犯》写一个酒店女郎爱上了一个少年,后来又变了心的故事,反映了歌德当时的思想感情。《五月小调》、《暴风雨中的浪人之歌》、《欢会与别离》、《野蔷薇之歌》等都是他的经历的写照。1772年夏天,歌德在威刺勒高等法院实习期间,在舞会上认识了法官亨利·布朗的大女儿夏绿蒂,一见倾心。但恋爱没有成功,夏绿蒂同歌德的朋友克司妥纳结了婚。歌德陷入极度痛苦,一度想自杀,将一把磨好的匕首放在枕头底下,不过最后还是解脱出来,没有这样做。恰好在此时他莱比锡大学的一位同学因失恋自杀了。……种种素材凑在一起,加上他这几年来压抑的心情,便成了他写作《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素材。177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不仅使歌德一跃而为享有全国盛誉的作家,而且使德国文学在世界上占了一席地位。小说中那位感情脆弱、不能与生活中的苦恼作斗争、而在守旧环境里找不到出路的“反叛的受难者”维特的形象,激起过多少读者感情的共鸣!……展室里展出了许多国家对这本书的译本,无不感叹……。

我们参观展览时,不时看到有些参观者在认真地记录什么,因为歌德的经历太丰富了。在另一个展室里,我们还看到他家庭生活的部分照片和物品。歌德成名之后,魏玛公国的公爵邀请他担任枢秘院顾问,后来又做了宰相。这个时期是他现实妥协的时期,后来他发现自己的文学天才被庸俗所埋没,于1786年悄悄离开魏玛,到意大利旅游,过了两年又回到魏玛。1806年,歌德与一个比他小许多的年轻美貌的姑娘克丽斯青结婚。不到十年,这位少妻去世,给歌德留下一个儿子和许多悲哀。但歌德完成了长篇小说《亲与力》、《威廉·麦斯特》等作品。在他逝世的前几天,《浮士德》脱稿,这是他在文学道路上奋斗了一生的硕果,被称为歌德文学创作的顶峰,也是他赢得世界声誉的杰作。……在歌德生平的展室中,我们看到的正是恩格斯所描述的一位天才诗人与法兰克福市议员谨慎的儿子充满着矛盾的形象。

歌德纪念馆里还收藏了《浮士德》的手稿和外国译本。这是他经营了将近六十年的一部巨著。歌德从儿童时代开始,通过民间传说就熟悉了浮士德的故事和这个人物。经过他的加工创造,把这一民间传说提高到哲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使一个平凡的魔术家的故事成为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史诗性的杰作。看着这些手稿和译本,使我增加了许多感性的知识,增加了我对歌德的崇敬的心情。

同类推荐
  • 35岁单身女子的沙发客之旅

    35岁单身女子的沙发客之旅

    本书的沙发游是她8年来运用自驾游、背包游等各种穷游方式游历生活后的新探索。书中不仅包括了她旅游中的经历、风景,也讲诉了她与宿主间的友谊、交流,还有面对孤独、伤感时调整、面对的过程……欢迎大家与猫猫一起体验她的旅行过程,陪伴她经历各种我们平常生活之外的传奇。
  • 咖啡苦不苦

    咖啡苦不苦

    旅行中用来遮风避雨排解孤独的咖啡馆,其实也是人生中散发着清洌苦味的教室。一杯甜若爱情、苦若生命、黑若死亡的热咖啡里,其实盛着人生。
  •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本书为中国篇,编者在中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也有祖国的人文奇景。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本书是父母朋友与孩子外出必备的旅游指南书,也适合孩子单独阅读,以增长他的人文知识,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 落花生

    落花生

    许地山,民国最富盛名、也最有特色的才子之一,以佛的空灵思辨的笔墨,展示出散文的美与光、诗歌的色与香。 他早年受佛教思想影响,文笔风格绮丽空灵。作品往往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
  • 一个王国的行者

    一个王国的行者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旅行中的记事,它是用心灵拨动出来的文字,或者说是记录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因而游记有其鲜明的载体,即山水之间的情物,否则便失去了游记的本意。客观地讲,游记承载了作者的思想,记载了作者的行踪,表达了作者的心声。即用游记这种形式,去推销作者的精神、观念和思想,以此传递主流声音和时代文化。可以这么说,游记又是一种行为的艺术、思想的激荡、文化的文化过程。
热门推荐
  • 仙界代购员

    仙界代购员

    “悟空给你,这是你用猴儿酒换的中华香烟;哪吒给你,这是你用龙筋换的辣条;老君您拿好,这是您用仙丹换的全套广场舞光碟。哟,王母您来啦,您的性感泳衣已经给您准备好了,哎哎哎,嫦娥你别揪我耳朵呀.......”普通大学生叶悠阴差阳错下被玉兔带到了仙界,成为了仙界采购员,专门负责给众仙采购人间的物品,从此以后叶悠就做起了人界与仙界物品的倒买倒卖的工作,他走上了人生巅峰。 欢迎加入《仙界》书友群,群聊号码:849119588
  • 推销要懂心理学

    推销要懂心理学

    《推销要懂心理学》推销这个工作,进门容易生存难,所有的公司对推销员实行的都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就不得的工资制度。如果你没有学会相应的推销技能,就很难完成公司的考核,如果没有业绩,就拿不到佣金,离被辞退也就不远了!
  • 一本书畅游世界顶级景点

    一本书畅游世界顶级景点

    在亚洲篇里,北京天安门、日本京都、韩国济州岛、度假天堂马尔代夫、世界第一庙宇吴哥窟、印度泰姬陵等等,领略东方的神秘;在欧洲篇里,大英博物馆、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艺术家的殿堂卢浮宫、古老的艺术之城巴塞罗那,享受西方的繁华;在北美篇里,自由女神像、电影之城好莱坞、玛雅古迹、夏威夷以及郁金香之城渥太华等,相约北美的风情;在南美篇里,科隆大剧院、葡萄酒王国门多萨、云中之城马丘比丘……追寻冒险的畅快;在非洲篇里,太阳城、好望角、金字塔、肯尼亚树顶旅馆……体味原始美的淳朴;在大洋洲篇里,新西兰皇后镇、墨尔本、悉尼歌剧院、汤加宫……爱上精致的生态美。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当今世界范围内,民主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劣质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独到的分析视角,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以上问题给予了理性、审慎而富有洞见的解读。
  • 遇见愚人节

    遇见愚人节

    韩淮以为这辈子从搬出周先生那里就会孤独终老了,只是后来遇见了那个变数余仁杰。他像是特地为了来告诉她,你这辈子还是会有个贵人许你温暖,但不陪你终老。
  • 广黄帝本行记

    广黄帝本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宝石转经筒

    宝石转经筒

    灰白色的毡包外,僵立着一个状如蒙古包似的钢丝牢笼。笼子里的小白狐突然蹦了起来。它后肢着地,两只前爪死死地抓着冰冷的钢丝网,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似乎被胸膛里的心火灼烧得痛苦不堪。它那宝石般的、黄红相间的眼睛,疾速地扫视着被寒风捆绑的四周,目光中迸溅着惊喜和惊慌,如电光石火,恨不能将四周剪成碎片,立刻显露出隐藏的妈妈。虽然是在深夜,可四周围并不黑暗,那几乎触手可及的星空中,银灰色的寒光闪烁着、流溢着、穿梭着,将牢笼的周边辉映得如同月夜里的雪地——寂静的清晰中,缭绕着淡蓝色的、薄薄的朦胧。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套装合卷本)(译文名著精选)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套装合卷本)(译文名著精选)

    《伊利亚特》全诗分24卷,15693行,主要叙述的是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希腊英雄阿基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五十天发生的事情。希腊英雄阿基琉斯因女俘为主帅阿伽门农所夺,盛怒之下拒绝作战,希腊联军因此受挫。后因好友帕特罗克洛斯战死,阿基琉斯再度披挂上阵,终于杀死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使希腊联军转败为胜。《奥德赛》全诗共24卷,12110行,叙述特洛伊战争后,希腊联军英雄、伊萨卡王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十年,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返回故国,夫妻团圆的故事。
  • 五灯严统解惑编

    五灯严统解惑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誓2

    末誓2

    一不小心败北大冒险、原来伤心是句号。我心爱亲爱的真心话、妄想开心逗你笑。摸摸头,擦擦眼,我看不见。重要的,事情的,要说三遍。时光飞逝,转眼十年。她走了,去往了那妄想异世界,抛下我独自在人间,“我恨,我哭,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