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赐还答,知不以前书为差谬;幸甚!幸甚!然奖借逾分,又有未甚喻意之处。故复进以相开。惟足下照察。足下谓“圣道即王道;研究世务;擘画精详,则道已寓于文;故更无道可言”,固非世臣所任;而亦非世臣意也。世臣生乾隆中;比及成童,见百为废弛,贿赂公行,吏治污而民气郁,殆将有变;思所以禁暴除乱;于是学兵家。又见民生日蹙;一被水旱,则道殣相望;思所以劝本厚生;于是学农家。又见齐民跬步,即陷非辜;奸民趋死如鹜而常得自全;思所以饬邪禁非;于是学法家。既已求三家之学于古,而饥驱奔走者数十年;验以人情地势,殊不相远;斟古酌今,时与当事论说所宜;虽补偏救弊之术,偶蒙采纳;皆有所效,然极世臣学识之所至,尚未知其能为富强否耶?民富则重犯法。政强则令必行。故过富强者为霸。过霸者为王。诗人之颂王业曰“如茨如梁”;又曰“莫不震迭”;未有既贫且弱而可言王道者也!故谓富强非王道之一事者,陋儒也!若遂以富强为王道,古先其可诬乎?荀子曰:“学,始于诵诗,终于安礼。学至于礼而止。”孟子曰:“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孔子曰:“齐之以礼”,“有礼则安”,“以礼为国乎何有!”世臣溯自有识,迄于中身,非礼之念,时生于心;非礼之行,时见于事;惟不敢荡检逾闲,窃自附于乡党自好之末而已!而足下乃取文以载道之卮言,致其推崇。前书方以言道自张为前哲之病!而足下更为此说!是重吾过也!足下又谓“苦学彦升季友而不能近,以致词气生涩,非能入汉”。夫太白俯首宣城而不珍建安;子美诗亲子建而苦学阴何;智过其师,事有天授。故足下之近汉也,得于天;而好彦升季友由于学。然彦升季友独到之处,亦汉人所无;足下好之,无庸更疑也。至询及晋卿往复论文之旨。足下疑世臣之别有秘密乎?晋卿古文之学,出于其舅氏张皋文先生;皋文受于刘才甫之弟子王悔生;盖即熙甫望溪相承之法;而晋卿才力桀骜;下笔辄能自拔,然世臣识晋卿时,晋卿未弱冠;迄今二十年,每论文,则判然无一语相合;而读其文,则必叹赏无与比方。晋卿亦以世臣一览,便见其深;每有所作,必以相示;不以论议殊途为意。是殆所谓能行者未必能言也。又询及选学与八家优劣,及国朝名人孰为近古?夫文选所载,自周秦以及齐梁,本非一体,八家工力至厚,莫不沉酣于周秦两汉子史百家;而得体势于韩公子《吕览》者为尤深;徒以薄其为人,不欲形诸论说;然后世有识,饮水辨源,其可掩耶!自前明诸君,泥子瞻“文起八代”之言;遂斥选学为别裁伪体!良以应德顺甫熙甫诸君,心力悴于八股;一切诵读,皆为制举之资!遂取八家下乘横空起议照应钩勒之篇,以为准的。小儒目眯,前邪后许;而精深闳茂,反在屏弃!于是有反其道以求之者,至谓八家浅薄;务为藻饰之词,称为选学!格塞之语,诩为先秦!夫六朝虽尚文采;然其健者,则缓急疾徐,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至于秦汉之文,莫不洞达骀宕,刿目怵心;间有语不能通,则由传写讹误,及当时方言;以此为师,岂为善择!退之酷嗜子云,碑板或至不可读;而书说健举浑厚,宜为宗匠。子厚劲厉无前,然时有摹拟之迹,气伤缜密。永叔奏议怵怛明畅,得大臣之体;翰札纡徐易直,真有德之言;而序记则为庸调。明允长于推勘,辨驳一任峻急。介甫词完气健,饶有远势。子固茂密安和而雄强不足。子瞻机神敏妙;比及暮年,心手相忘,独立千载。子由差弱;然其委婉敦缛,一节独到,亦非父兄所能掩。足下试各取其全集读之,凡为三百年来选家所遗者,大抵皆出入秦汉而为古人真脉所寄也;其与《选》学,殊途同归。贵乡汪容甫颇有真解;惜其骛逐时誉,耗心饾饤!然有至者,固足为后来先路矣!国初名集,所见甚鲜;就中可指数者:侯朝宗随人俯仰,致近俳优。汪钝翁简点瞻顾,仅足自守。魏叔子颇有才力,而学无原本,尤伤拉杂。方望溪视三子为胜,而气仍寒怯。储画山典实可尚,度涉市井。刘才甫极力修饰,略无菁华。姚姬传风度秀整,边幅急促。张皋文规形抚势,惟说经之文为善。恽子居力能自振,而破碎已甚;碑志小文,乃有完璧。凡此九贤,莫不具标能擅美,独映当时之志;而盖棺论定,曾不足以塞后人之望!白驹过隙,来者难诬。足下齿方弱冠,秀出时流;然生材非难,成材为难。惟望以世臣之荒落为鉴,及时自勉;则斯文之幸也。
同类推荐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现代卷
本书着重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传统道德生活向社会主义道德生活转变的历史过程和历史必然性,主要论述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生活的发展、演变——新的道德观念的产生,新的道德关系的形成,新的道德生活风俗的兴起等等。
热门推荐
爱憎得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特宠萌妃:废柴杀手一等妃
百里宸曦是个杀手,有一天她和所有杀手前辈们一样穿越了。她表示穿越没关系,穿成亡国公主也不要紧,日子总是要过的。上辈子过的太辛苦,这辈子从来。还有妖孽美男,快到碗里来!!!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解读,无效的自我愚弄比比皆是。肤浅的对话、豪华的多媒体包装充斥课堂。最令人悲观的是,权威的理论与生动丰富的阅读经验长期为敌。原因在于:第一,权威理论未及与中国阅读经验结合,尚待完善;盲目迷信,生搬硬套,窒息了阅读的灵性。第二,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目前任务的迫切性在于把文化哲学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比较”这样可操作的方法,从而把阅读的鲜活的体悟上升到理性的层次。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戴宏才博士将他的文集《耕砚窗稿——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窗稿》)的文稿早就寄给我了,并嘱咐为其作序,我却迟迟未能动笔。这不仅仅是因为需要花一点时间对这本跨学科的文集进行全面阅读,还因为有些文章的观点引起了我特别的兴趣和更深刻的思考。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我尚缺乏“与时俱进”的良心;二是对政治、哲学、法律、教育多种学科的“跨越性”研究也不熟悉,加上对法律这门学科又不太感兴趣(这又是不与时俱进的劣根性)等。这些原因使我视为其作序为畏途,延时至今,勉为其难。不过作为读后感而已,实难为序,故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