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2700000001

第1章 序

近年来,我似乎一直处于“两栖”状态:一方面从事所谓“学院派”的、“学术型”的研究和教学,是为“专业”;另一方面则不断应约受邀为各类报刊和媒体写作评论、散议和随笔,属于“业余”。按照惯例,前者一般比较“正襟危坐”,而后者应该相对轻松和灵动。就写作而论,这当然是两种相当不同的行文感觉,所谓“两栖”,指的即是这个意思。

笔者自忖,保持这种“专业”和“业余”同步进行的“两栖”状态,一方面是顺应学院教师身份和社会音乐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我对自身定位的某种“有意为之”。我曾在自己的一本学术文集《音乐的人文诠释》的后记中坦承:“音乐学和音乐学家,在中国的音乐生活和知识生活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扮演何种角色,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当时的自己,而且时至今日,依然还是一个不断困扰自己的问题。”从这番话中可以看出,我近些年来念兹在兹的一个关切是,音乐学术应该介入、参与甚至干预音乐生活。这一关切或许来源于我的音乐—文化信念:音乐虽是一种具有鲜明独立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但它从来都没有、也不可能在真空中运行——任何音乐都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它的鸣响和运动一定承载着时代的脉搏、民族的基因、地域的风俗、历史的遗存和个人的创意。然而,在一般音乐听众甚至是专业音乐家的脑海里,对音乐的聆听、接受和理解是否需要涉及上述的那些复杂的,有时是深奥的历史文化维度?就国人的音乐意识而论,我觉得情况并不乐观。就此而论,我认为音乐学家有责任、有义务为广大的音乐听众(包括专业的音乐家)牵线搭桥——牵文化之线,搭历史之桥,解读音乐的文化内涵,诠释音乐的历史意蕴。因此,学院派音乐学家的“专业”就其根本而言,其实与普通听者的“业余”喜好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接轨。具体到我自己,以“专业”为倚靠的“业余”写作也就顺理成章。

那么,就普通音乐听者和读者而言,他(她)们如果喜爱音乐并渴望了解音乐,从什么方面入手最为有效也最为有趣?我的看法是,不妨从人文角度切入音乐。所谓“人文”,可以有各种各样学理性的定义和解释,在此暂且悬置不论。但总体说来,我以为“人文”即是与我们的“心灵”“精神”和“情感”最具关联的那些范畴与话题——真善美,假恶丑,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喜怒哀乐……所有这些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人性课题和文化范畴,正是“人文”的要义所在,也是音乐永恒的表达母题。之所以特别强调音乐中的“人文”层面,是因为音乐本是一门高度技术化和极为感官性的艺术品种,这非常容易导致人们忘记和忽略音乐的人文性质。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中,音乐往往被当作专门化的技术训练,对此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以至于熟视无睹;而在一般人眼中,音乐基本被等同于消遣性的放松娱乐,这当然也无可厚非——因为音乐确乎具有这方面的功用。然而,在我看来,仅仅从技术的角度看待音乐,那是对音乐的歪曲(尽管如要真正理解音乐,没有技术的支撑绝无可能);而仅仅从娱乐的层面感受音乐,那是对音乐的降格(尽管对音乐的感性体验是一切音乐经验的基石)。仅就我个人切身的音乐体验而论,音乐当然从来不可能脱离技术肌理和感官直觉而存在,但音乐确乎又远远超越技术和感官,在最好的时候,它能以音响的方式(但并不排斥来自其他媒介包括各姊妹艺术的帮忙)呈现世界的真髓、表达人性的真谛。音乐之所以令人陶醉、让人神往,其根本缘由正在于此——它与每个人的生命体验紧密相连,并在最深刻的意义上让听者重新洞察世界和自己。故此,我有些偏好“音乐人文”这一概念,以至于我的博客名称便是“音乐人文笔录”,后来索性就以此名在《文汇报·笔会》上开了专栏……收在这三本文丛里的篇什,即是十多年来我在“专业”的研究和教学之外进行“业余”写作的部分汇总,其中没有收录所谓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我的部分学术论文已收入另两本文集——《音乐的人文诠释》和《音乐解读与文化批评》)。谈到“专业”与“业余”之间的纠葛和关系,我倒想起巴勒斯坦裔的美国著名文化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一书中曾有过非常尖锐的阐述。萨义德认为,当今学院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挑战中,首当其冲便是“专业化”的压力。虽然萨义德所指的“专业化”压力与我们具体国情中的问题并非完全一回事,但他的立场和态度却值得注意——萨义德希望用所谓的“业余性”(amateurism)来对抗学院派和学术圈中过分的“专业化”:“专业化意味着愈来愈多技术上的形式主义,以及愈来愈少的历史意识。专业化意味着昧于建构艺术或知识的原初努力,结果是无法把知识和艺术视为抉择和决定、献身和联合,而只以冷漠的理论或方法论来看待……专业化也戕害了兴奋感和发现感,而这两种感受都是知识分子性格中不可或缺的。”在我看来,萨义德所抨击的“专业化”中最致命的问题,正在于“专业化”的盛行导致艺术和知识中本应有的人文性和生命感的丧失。那么,如何应对?萨义德的策略是刻意为之的“业余性”——“所谓的业余性就是,不为利益或奖赏所动,只是为了喜爱和不可抹杀的兴趣,而这些喜爱与兴趣在于更远大的景象,越过界线和障碍达成联系,拒绝被某个专长所束缚,不顾一个行业的限制而喜好众多的观念与价值。”

或许中国的情况和西方并不完全相同,我个人并不完全同意萨义德将“专业”和“业余”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看法。就我所在的音乐学领域而言,“专业”和“业余”的统合,或者说,具有专业深度的“业余”和具备业余兴味的“专业”,那是我理想中的愿景。就此而论,我希望自己的“业余”写作并没有背离“专业”的知识要求,甚至这其中有相当成色的专业含量在。另一方面,我完全赞同萨义德的这一看法:“业余性”的关键在于喜爱和兴趣的驱动。从事这些评论、散议和随笔的写作,当然不可能是所谓研究课题的要求,也绝不属于任何科研项目,它们的产生和产出确乎根源于我对音乐、对音乐人文性的体验以及对文字如何表达这些体验的喜爱和兴趣。我想,既然自己不会脱离“专业”,也不会摒弃“业余”,在可预见的将来,大约还是会继续处于“两栖”状态。而保持“两栖”的动态平衡,并协调其中的关系张力,这对于我个人将会是特别的考验,当然也会是有趣的经验。

本文丛中《何谓懂音乐》一辑,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我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我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我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本辑中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我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我尽己之力,但做得如何,敬请读者与行家批评指正。

这些文章原先大都发表在《音乐爱好者》《文汇报》《新民晚报》《读书》等相关报刊上。承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热心好意,编辑出版我的这套音乐文丛。在此谨表诚挚谢意!我的妻子赵小红和女儿杨丹赫很多时候是这些文章的第一(或第二)读者,往往在家人间常见的玩笑打趣中对我的写作提出尖锐的修改意见。对这些意见,我有时虚心采纳,有时也置之不理。但对她们多年来陪伴这些文字诞生过程中的耐心和亲情,我愿表达发自内心的真诚感谢。

杨燕迪

2013年11月于沪上书乐斋

同类推荐
  • 评剧

    评剧

    《评剧》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

    摄影技术最初应用于纪实,摄影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摄影成了一种艺术表达手段,摄影的手法也越加多样,在现代社会摄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当代中国译制

    当代中国译制

    有人说如果没有翻译,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传到中国;如果没有翻译,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说译制是电影在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译制工作者就是世界电影的普罗米修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译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配音,因为诸多的译制生产元素,再加上生产之外的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译制文化。显然,当代的译制文化不仅仅涉及外来作品的引进,而且包括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产影视作品的对外输出,由此才能说明译制的全部意义。希望通过此书,把我们对译制工作的热爱、体验和认识奉献给广大读者。
热门推荐
  • 寄修睦上人

    寄修睦上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天暮雪

    江天暮雪

    室内暖气融融,伊人满怀心事,鹅蛋脸却扑扑地泛出桃红。她叫慕容雪,天生一副能与百灵鸟比歌喉的好嗓子,不过也难怪,她娘家在湘西古丈,那一方山水不但养美人,还养歌唱家。慕容雪就是湘西音乐学院毕业的,如今在长沙开福区的清水塘附小当音乐教师。她原本天真无邪,就如她的名字一样,有雪一般的纯洁。然而命运却捉弄人,年纪轻轻就被当老板的丈夫给抛弃,也给她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但正如这季节与气候的变化,慕容雪也又有了新的生活和新的期待。
  • 我的冒牌少爷

    我的冒牌少爷

    夏季是适合恋爱的季节,而他们的故事,就是盛开在这个夏季。尚冰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那次意外的忘记锁门,让自己的家里进了贼。长的倒是人模人样的。对自己拿刀相向不说,还说她粗鲁?难道要她对不请自来的危险分子端茶相待,热脸相迎吗?没有报警赶走这个家伙,让那个家伙在她家里蹭了一夜,是尚冰香犯的第一个错误。让这个家伙对她指手划脚,是她犯的第二个错误。而爱上他,是她犯的最不可饶恕的错误。自从遇到尹少,她的世界就混乱了。原来的自己怎么也想不到会碰到自己的顶头上司。而那次的相遇,却把她吓了一跳。遇到长的一模一样的家伙,机率是多少?50%还是5%?如果是后者,那么她真的中彩了。三个人的纠缠,两个人的感情,一次秘密的交易,让花心小偷变成多金老总,让平凡导购变成贴身秘书。一个个女人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可爱纯真的山灵,多情抚媚的夜美,虚伪狡诈的唐兰……她该如何接招,捍卫她的爱情?
  • 品味的记忆

    品味的记忆

    香港著名教授,穿行欧美亚三大洲,在旅游和美食中寻找故乡。郑培凯在台湾生活了二十年,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年,现在又在香港生活了十五年,何处是他乡,何处是故乡?对他而言,既暧昧又吊诡,既真实又虚幻。这将近一百篇文章,多半是作者过去十年到处游览的经历,以及品尝饮食佳肴,记载各地风土特色。在他乡与美食中,作者在有意无意间寻找着家乡的记忆。
  • 雪姬之几生几世只为你

    雪姬之几生几世只为你

    根据韩国人气动漫《雪姬》改编。雪姬继承了富豪乔先生几十亿家产,名义上是他的女儿,实际却是被隐藏多年的情人,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秘密?乔先生离世后,雪姬低调回到霓虹市,却同时陷入两个当红男明星的绯闻中,这究竟是预谋还是巧合?雪姬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她回来的目的又是什么?
  • 烈炎药皇

    烈炎药皇

    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燕北城,筋脉寸断,机缘巧合之下获得碎脉炎王舞。冥海邪宗、叶兰神医、苍雪天才、西域少女,群雄并起。一条药与炎交织的封王道路在少年的眼前展开,一代天骄横空出世。一怒群雄惧,安居天下息。前路茫茫,逆天修行。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仙魔祭坛

    仙魔祭坛

    一个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离奇的来历会怎样?我们的主人公陈开,在他十七岁这年,发现自己居然是被人从一座远古祭坛发现的。内心的彷徨与纠结,一度让他陷入自卑的深渊,不想被人当成异类,但又渴望弄清自己的身世。布满荆棘的前路,隐藏在阴暗角落的杀机,陈开能否闯过这些关卡,去揭开那些尘封久远岁月的秘密呢?
  • 玩的就是心跳

    玩的就是心跳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玩的就是心跳》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社会写真系列之五,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社会写真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严肃深刻,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鞭辟入里,让热爱社会写真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党委中心组学习参考(2018版)

    党委中心组学习参考(2018版)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收录了对2018年党委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收录了2017年各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的内容;中南海讲座,收录了2017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并用主讲专家的一些论述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透视;2018政策热点解读,收录了一些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对2017年及2018年一些新的政策热点的阐释和解读;国际形势与对外开放,收录了一些领导干部和专家对2017年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和对外开放事业的阐述及对2018年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和对外开放事业的展望,有助于读者了解世界大势、把握世情。
  • 梦境直播

    梦境直播

    再回到全网直播那一晚。这场盛大的直播因为死了人而草草收场,姜轶洋起初有些沮丧,不过转念一想,这个事件肯定能成为热门话题,给自己带来更多人气,于是又精神大振,开始在心里飞快地计算着将来能捞到多少好处。这时他并不知道,今晚还有个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他。走出直播大厅后,迎接他的不是疯狂的粉丝,而是两位警察。“你们小区的保安恰好也在看这场梦境直播,并且看到了很久没有露面的一位住户。对方曾到保安室调看过监控录像,说你踩死了她的宠物狗,要找你理论。如今这位失踪的住户在你的梦境中出现,并指控你是‘杀人狂’,而你却说不认识对方。保安察觉不对便报了警,现在请你跟我们回警局接受调查,在那里你将接受最先进的‘神经审讯’,让‘读脑仪’找出你隐藏在大脑中的所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