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7800000003

第3章 序言(二)海德格尔批判(2)

遗憾的是我们的诗人在对诗语言进行思考时,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片面性。倡导诗语言纯净也好,提倡诗语言口语化也好,反对语言功能化、追寻本原意义也好,都或多或少地否定形容词性语言,而能比较系统地论述此类语言观念的,也或多或少地受到维特根斯坦这一路语言观的影响。不是说这些思考和所受影响没有积极意义,而是想说应该少一些片面性。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从逻辑哲学到语言哲学,从单一性的命题语言到多样性的日常语言,从逻辑回到语言的用法本身,其实质仍是一种基于形式逻辑的语法哲学,因此,本来已深入语言思维的“P说P”停留在了逻辑形式上,他自以为他的诗意性的哲学离诗并没有海德格尔那么近。其实,语言有词性分工,但绝无词性真假好坏,语言表现得怎样,关键在表达而不在词性本身。诗语言是一种情感语言,带有感性元素;诗语言又是一种意象语言,诗的谓词领域中形容词性语言是从词性来界定的,但这个谓词领域可以呈现出名词性的意象语言。如果说形容词性语言的滥用在哲学上产生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在诗上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曾有人鼓吹过汉语新诗的第二次语言解放,但鼓吹者要解放的不过是外在语言。白话诗取代文言诗是一种外在语言的解放,因为文言此时已无法同化有外来新思想内质的外在语言,内在语言不断生成的新质也难以再由文言来表达,文言成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障碍,汉语新诗的第一次语言解放就理所当然的了。而现今现代汉语的外在语言还没有这样的大弊,如果说汉语新诗有必要进行第二次语言解放的话,那么要解放的应该是内在语言,也就是把目前盲从西方理性的艺术逻辑思维,转回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感性的艺术逻辑思维上来,用更感性的元素激活诗语言,这才是汉语新诗语言再解放的正确方向。

那么,汉语新诗的语言应该是怎样呢?有没有规律可循,有没有逻辑可讲?含蓄、通俗、陌生化……实际上多是从效果来讲,这真不好说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新自由体”诗观认为,汉语新诗的语言应该去掉口语随意的部分和炼掉书面白话文白的部分。这说法似乎让人有点晕,但的确是一语中的,与古典诗歌去掉口语随意的部分和炼掉文言文“文”的部分是相通的。从口语来看,去掉了随意的部分还剩下什么呢?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情景,非常了解或者相互熟悉的两个人或几个人凑在一起交谈闲聊,对很有趣味的话题往往不是长篇大论,而是一个词半句话就能让听者心领神会,也可以说不完全表述却能相互理解,实在富有诗意。诗人与读者就是应该建立起这样的一种关系,可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很小,许多诗人与读者之间只是在文字上进行交流,相互间有时甚至很陌生,用口语的一个词半句话自然难以沟通。而日常生活中的这种交流建立在相互熟悉的基础上,加上有现场的对话、神态及使用常用的口语,自然容易领会,如果把话说满了,意味反而显得淡了。诗人要通过这种不完全表述的口语达到与读者交流,当然不能照搬日常生活中的那种表达,最佳的方法就是通过人所共通的感性通道,用简洁的口语把具有形态、色彩、气味等等感性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来,也就是说用简单的口语营构出新颖入心的意象。再从书面语来看,白是什么?大致有这么几个层面:一是散文的白,装模作样的分行,但一览无余且缺乏散文的余韵,还不如不会写的信有味;二是表层结构的白,基本上停留在习惯用语、规范用语及语词基本义素的表意上,没有个性体味;三是语法上的白,虽然是事理表述的概念用语,但语法完全停留在准确性上,语句通顺却没有深层结构,缺少精神境界。这几个层面可以从不是诗的“诗”或乏味的诗上解剖下来,虽不是一个平面,但具体分析会发现诗语言的位置、表现、意味,甚至音乐性总是给人有一种缺位感。

解决这个白的问题,当然少不了要运用多样的表现手法,最重要的是看这些表现手法的目标要弄出怎样的表现载体,这涉及到了语法逻辑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中西诗有着不同的偏向。语法逻辑有形式逻辑与艺术逻辑之分,形式逻辑就是语句命题基本上等于后设命题,也就是能指基本上等于所指;艺术逻辑则是语句命题与后设命题不一致。而诗的“不一致”,关键是从可说的内到不可说的外,再怎样回到可说的内。早期的西语诗不怎么重视艺术逻辑,它工于叙事,热衷于戏剧化和符合生活逻辑的情节,创造了诗的辉煌;现代西语诗相对较为重视艺术逻辑,但又无法摆脱基于形式逻辑的精密语法,因此,无论是意象诗、象征诗,还是其他各种思潮的诗,都没有解决好语句命题与后设命题的逻辑连接,以致一些重要的代表作品,就是诗家也读得支支吾吾,有的干脆说现代诗必然是难懂的。很荒唐!当然,西语诗的发展是由摆动发展的西语思维偏向所决定的。汉语诗的主流一直遵循着艺术逻辑发展,意象语言很好地解决了语句命题与后设命题的逻辑连接。郑敏先生认为中国诗最擅长的、最为独特的还是它的境界,也就是“意境”。这可以说是白话诗之后诗观混乱中的一种比较正确的认识。当然,汉语诗人能够写好意象诗,客观上应归功于汉语思维偏向。汉语思维偏向让我们看到了艺术逻辑中还有理性逻辑与感性逻辑之别。“风摇动草”、“雪染白麦田”是理性逻辑,也可说是有语法;“草摇动风”、“雪染绿麦田”是感性逻辑,也可称为高于语法,是有限语言无限运用的辩证法。前者后者都可以入诗,但后者离诗的核更近。“远道而来的胜利女神举着无声的花环/东方的祥云之上腾龙口吐无形的丹心”,如果不能感性地把握西语文字和汉语文字不同的特征,就很难理解“无声的花环”、“无形的丹心”这样的意象。但就是感性逻辑仍然需要理性的控制。有一首诗写南方的蚊子都去观看北京奥运会了,而且对外国的蚊子说北京欢迎您。这已毫无逻辑可讲了,完全丧失了理性。山东一位作协副主席写了一首震灾诗,虽然用意是颂扬党和国家的功德,颂扬全国人民倾全力抗震救灾的精神,并从亡者的角度抒发一种对生者抚慰的情感,这还是有一定的艺术逻辑的,但它缺少了时间上的理性,生者还没有从灾难的阴影里走出来,难以从艺术上来鉴赏。不过当人们用澄明的诗心读它,也许感受会有所不同。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海德格尔的“诗、思”和我国历史上的“神思”等等,汲取艺术逻辑的营养。不过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今汉语诗不仅有共同的语言学、超语言学基础,同样有逻辑语言哲学基础。由上述还可以看出,汉语诗无论运用口语还是书面语,都需要寻找最佳的概念用语深层结构的感性通道,而这一最佳的通道历史或实践都证明就是意象或意象组合。可以说自古至今汉语诗的意象化,是汉语思维偏向下汉语向文化具体转化的必然结果。因此,汉语新诗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强意象创新,比如更多地重视抽象意象的营构。实践逐步证明,抽象意象不仅能够增强意象的时空感,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地消除意象语言的歧义,使超越自我的情感体验有更清晰的指向,这样的诗才有可能到达深入浅出的佳境。

汉语诗两大精髓是意象化与音乐性,这从“神韵”两字中就可以体会到。意象化有共同的语言学、超语言学、逻辑语言哲学基础,音乐性的资源更是储藏在丰富的汉语自身,汉语新诗完全可以传承古典诗歌传统,让传统在汉语新诗崭新的形式里发扬光大。记得去年的青歌赛上,原生态土苗组合高音的展示,令专家们不得不产生了这样的质疑:难道唯有西洋唱法才是高音发音的科学方法吗?我们的民族唱法教学是否可以从本民族原生态唱法中找到自己的另一条路子?这个质疑在我听来更像是对汉语新诗的质疑。的确,汉语新诗要站成世界的高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继承与创新,因此,既要吸收异质又不能丢掉自我,既要有非凡的智慧,还要有更多“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作一句空”的人共同努力。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会白费。

已丑年一叶知秋时节于武鸣

同类推荐
  • 故人西辞

    故人西辞

    我从小喜爱文学。《一捆教科书》中的指导员,遭敌机轰炸,为保护教科书而血染书页,令我声哑泪流。《"钉子"精神》中,雷锋钻挤时间学习的劲头,深深地扎入我幼小的心。而我家里很穷。寒风蛇一样钻进空荡的裤管,冰刀似地割腿划心。用草绳扎紧裤管口,寒气还是针一样刺进肉。多年后,我买条绒裤,暖得冒汗,才惊喜世间有保暖物,惊奇地发觉,小时的棉裤早被哥姐们穿得徒剩其名了。读高中时的菜钱,急得父亲屋里屋外反复撞。白发祖父捏五块钱来,祖孙三代共坐一条板凳。
  • 老牛犁痕

    老牛犁痕

    我同牛增慧同志相识已有半个世纪,我们是老同事、老朋友。近年来,增慧在周围同志的鼓励支持下,把他从1956年当唐山农民报通讯员以来所写的分类文章搜罗起来,准备汇印成集。
  • 今日出门昨夜归

    今日出门昨夜归

    这是一个巨大的超赵人类文明能力的石窟群。但在厂窟周围却生活着群几乎被现代文明摒弃的穷孩子。一个名叫路云天的奇人在这里自筹资金办起了一座初级中学。路云天突然被害而且遗体不翼而飞。同学们在追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扑朔为离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怪异事件,使大家的探秘过程,变成了对宇宙、对人性、对生命的寻觅和领悟……二十多年前,著名作家竹林曾以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轰动全国,并得到了茅盾、冰心、萧乾等前辈的激赏;二十多年后,她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再度出发,以优雅的、意气风发的姿态行走在科幻、魔幻与现实主义之间,为当代中学生讲述了一个奇妙诡异、大气磅礴而又充满了诗怀画意的故事。
  • 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

    2002年的“五一”假期里,当城市里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欢笑,忙碌着去那些风光名胜之地旅游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中共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告诉我,他必须去处理一件“特殊事件”,而且这事“不能再拖了,每拖一天我的心就发揪”。他用这词形容内心的急切与愤慨。
  • 蜜蜂手记

    蜜蜂手记

    据我所知,没有人见过蜜蜂在树林中搜寻居所。然而,它们无疑在分群之前或者分群当天便开始寻找新的居所。所有蜜蜂都是野蜜蜂,无法驯养,意思是说,回归自然和再次占据它们在树林中的野外住宅的本能,从来也不曾消退。养蜂场上年复一年的生活,对于它们永久的最后的驯化,似乎没有可观效果。每个新蜂群都打算迁移到树林中去,这似乎是以下事实确定了的:它们只会在有利于它们这样一个群体的好天气里才出来,并且,在蜜蜂升空之后,一片驰过的云或一阵骤然的风,都通常会把它们赶回那作为母体的巢穴。
热门推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处世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处世精粹

    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末日不正经

    末日不正经

    末世是末世,正不正经我不知道!(就是想写一部自己的末世文,纯属虚构!)
  • 态度的神奇力量:今日态度成功口诀

    态度的神奇力量:今日态度成功口诀

    好好地活用你的天赋吧!好好地发挥你的想像力吧!挖掘你具有创造力的源泉吧!因为如果你这么做,总有一天一定会迈向成功的巅峰,是的,指的就是你——顶尖人物。作者给我们分享的一切都是经过他多年来深沉的思索、痛苦的历练所凝聚浓缩的人生真谛,成功定律。所以阅读本书,不想改变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改变你于无形。观察成功者的所作所为,并且重复不断地做与他同样的事情,你就会出现与他同样的结果,这就是成功最快速的方法,这叫因果定律,去寻找达成成功的因,然后再一次种下成功的因,你自然而然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 钱玄同思想研究

    钱玄同思想研究

    本书叙述钱玄同一生思想之形成、发展、演变、特色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有五章:第一章从家庭及时代因素探讨钱玄同早年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第二章论述辛亥革命前后钱玄同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保存国粹思想和经学思想。第三章论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关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主张。第四章论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的自由主义思想、疑古思想、学习西方思想和汉字革命思想。第五章论述钱玄同的晚年思想。附录部分是对一些在正文中没有展开的内容所做的进一步的研究。
  • 无限福利神豪

    无限福利神豪

    重生回上戏一年级的沈栗,绑定到一款“无限福利神豪”游戏。从此走到哪,都有意想不到的福利惊喜!叮!获得“金钱福利光环”+1,本月工资收入暴击3倍!叮!获得“返利福利光环”+1,本次花费返利暴击2倍!叮!获得“好运福利光环”+1,本次抽奖幸运暴击5倍!……福利群:229757439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嫡长公主

    嫡长公主

    她是嫡长公主,位比亲王,她的弟弟刚满周岁就被封为太子。然而这些都是他们母后的死换来的。太子年幼,皇子众多,皇帝年富力强,后宫波澜诡橘。她能否在步步惊心的宫廷中生存下来,护住幼弟周全?又能否在这充满心机暗算的地方找到与子偕行的良人?从宫斗到宅斗,从宫闱到朝堂,这一切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 双节堂庸训

    双节堂庸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租房诡事

    租房诡事

    房东老太太一直嘱咐我,睡觉时要把门关好,加上卫生纸,可是我没听,自从房间门口出现黄纸之后,我的人生便发生了改变。好友毛子从网上约了个姑娘叫小影,可小影说要救我性命……从此之后,我的人生一片昏暗,不停的经历种种怪事,更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徘徊在生死间,我曾见过道门之巅,也曾看过鬼门阴棺,一个又一个的惊天阴谋接踵而至,当我就快解开真相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阴谋!廉价房千万不要住,尤其是死过人的楼,很容易出事,就知道你们不信,接下来,我说说我租房遇到的那些怪事!
  • 帝心难测之公主想逃

    帝心难测之公主想逃

    作为从小失去母妃的长公主,被其他姐妹陷害失去了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面对父皇的不闻不问,她只能被迫去斗争去保护她身后代表的那个大家族,其实她最想做的还是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