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0900000001

第1章 阅览室的脚印

个人简介:

卡尔·马克思(Carl Marx,1818—1883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经济学家,他建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世界经济学说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1818年5月1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中学毕业后,先入波恩大学,后又入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同时又对历史和哲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期间,参加了青年黑格尔运动,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兴趣。大学毕业后,参加了《莱茵报》的撰稿工作,不久出任主编。《莱茵报》因大量刊登揭露和抨击封建势力的文章,引起了当局的不满,被查封。1843年马克思迁居巴黎,写作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国家观进行了批判。1844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相继创作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年又发表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从此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了。《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是马克思毕生的事业。

1843年底1844年初,马克思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直到1883年辞世。在这40年里,他广泛涉猎了经济、哲学、历史、法学等科学领域,研究了国民经济史和各国特别是英国的经济。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直到1865年底,马克思才完成了《资本论》

的全部草稿。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在德国正式出版。遗憾的是,其他各卷还没来得及整理,马克思就逝世了。恩格斯通过大量艰苦的工作,于1885年出版了第二卷,1894年出版了第三卷。余下的第四卷由考茨基来完成,但考茨基违背了马克思的原意,对第四卷手稿作了许多删改和变动,取名《剩余价值理论》。

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里除了收藏有许多珍贵文物以外,还有一间收藏着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一间阅览室。阅览室是结构别致、宽敞而又明亮的大型锥体建筑,四周有环形的大书架,正中是环形的图书目录柜,从目录柜向四周伸展出一排排长桌和座椅。马克思经常到那里去学习和写作。他每天早上9点钟就到阅览室里借阅书籍,又做摘录,又写笔记,一直到晚上7点钟才回家。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前后学习了10年多,他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地用脚在座位下来回擦地,经过长年累月的磨擦,水泥地面竟被磨去了一块,那块地方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一天早晨,一位读者借了一本书,正想到D行第2号座位来阅读,图书馆的值班人员走过来说:“先生,这是马克思博士的座位,请您不要占用,他马上就来。”那个读者怔了一下,问:“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那个工人领袖吗?”“是的。”“他每天都来吗?你确信他今天会来吗?”“请放心,多少年来,马克思博士每天都到这儿足足工作10个小时,我在这里已经20年了,我很了解这里的读者。”那位读者听了这一番话,以敬佩的目光看着马克思座位上那一堆书,然后慢慢地走开了。马克思读书的兴趣非常广泛,除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外,他还研究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农学、农业化学、实用工艺学、实用经济学等。曾经有一位图书馆管理人员问他:“博士先生,一个人可以同时研究50种科学吗?我们的教授通常只能攻读一种专业。”马克思说:“亲爱的朋友,所以也有很多教授戴着‘遮眼罩’呀!如果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就不要只在一块草原上去赏花。”也就是说,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阅读,广泛涉猎,从各个不同学科去研究一个问题,才能把问题研究透彻,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曾经阅读了1500种以上的书籍。《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发行后,马克思因病暂时停止了研究工作,但仍坚持不懈地阅读,并写下了大量笔记。他的读书摘录足足有3万多页。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他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大多能记得异常准确,但他读书时仍要做笔记。马克思的笔记本不少是自己制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折为二,然后在中间缝上一道线。在原封面上写明做笔记本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本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处有用铅笔、钢笔画的粗细不同的实线、虚线以及“×”、“ ”等各种记号。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将许多笔记本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手就能抽出来。有时马克思还在书上直接做笔记。

同类推荐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美不胜收:九寨沟(文化之美)

    美不胜收:九寨沟(文化之美)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选录了参会论文中的五十二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类;学术、史学类;教育、艺术类;社会文化及文化事业类;中外文化类等六部分,作为《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
  • 中国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开发

    中国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开发

    本书以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主要门类如海洋节庆产业、海洋休闲产业、海洋影视产业、海洋文艺产业、海洋工艺美术品产业等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并结合各沿海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进行论述,试图对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概括和总结。
  • 三天读懂国学

    三天读懂国学

    本书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热门推荐
  • 失去家园

    失去家园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傲噬苍穹

    傲噬苍穹

    玄天大陆,妖孽柳辰,冥界圣斗士,星座情缘,揭开不一样的帷幕,强者一念洞天地,执神兵掌戮器,少年绝境逢生,热血狂飙征沙场,少看吾年幼,他日定饮血,终救娘牵红颜,傲然挺立伫逐浪,成神之路,岂敢妄想,惜伴苍穹,揭开重重谜团。
  • 天下粮田

    天下粮田

    本书为《天下粮仓》的姊妹篇,作者著名编剧高锋10年磨一剑的作品。作者以大气洗练的笔触写出乾隆八年一场“金殿验鸟”引出匿灾不报、贪绩婪财的巨案,暴露了大清国粮田、粮仓的空前危机。因病归乡的刘统勋奉命出山,带领谷山、杜霄等新上任的年轻干臣,冲出重围,以颅为典,执行乾隆的开荒增田大策。苦干两年后,粮田转危为安,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元气。然而,以铁公南、宋五楼为首的贪腐势力,公然挑战新修的“禁丈”法律,借开荒之名,升科收税,残酷盘剥垦民,致使垦殖大业功亏一篑。此时,全国十八省中,逾半遭遇百年未遇天灾,饿殍遍地,百姓流离失所,全国性粮食危机再度爆发,国本动摇,引发朝野激烈动荡,十几位朝廷重臣因贪腐人头落地。
  • All Roads Lead to Calvary

    All Roads Lead to Calva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神低语

    龙神低语

    普通版简介:一不留神,就穿越了。等等,这不是我玩了十年的全息虚拟网游《诸神黄昏》吗?骨灰级玩家叶杭一脸懵逼:圣元历1093年,这好像是公测前500年吧?难道说,五百年后会有玩家降临这个世界?传说版简介:祂是天空的主宰,海洋的宠儿,更是矗立在卡诺尔食物链顶端的存在。狂风是祂的羽翼,雷霆是祂的权柄。无知的凡人害怕祂,迷途的求知者崇拜祂,专制的神祗厌恶祂,吟游诗人们敬畏地呼唤着祂的名:桑德?死亡凝视
  • 能源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能源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本套丛书的编辑对知识的尊重还主要表现在不断追随科学和人类发展的步伐以及青少年对知识的新的渴求。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激发学科学的热情,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
  • 今献备遗

    今献备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笔尖情

    笔尖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书信方式交流,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笔友……
  • 废材痞妃有点猛

    废材痞妃有点猛

    她努力修炼,废材崛起,一袭红衣横扫异世大陆!
  • 如此幸运遇见你让我嫁给你

    如此幸运遇见你让我嫁给你

    “王漪雅。”“干嘛?”“没有,叫你一下。”“袁若寒。”“嗯?”“我也就叫你一下而已。”一个是集学业画画小提琴厨艺且话少于一身的袁若寒;一个是集爱吃爱玩爱笑爱说话且学渣渣于一身的王漪雅。他们从小认识,还住对门,从青葱校园到领红本本,跨越七年的相知相守,一个成为大学教授,一个成为人气作家。充满爱情、亲情、友情的点点滴滴,会让你相信爱情、懂得亲情、珍惜友情。作者:本文选材于作者的真实生活并进行改编、续写,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