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4000000004

第4章 “石光荣”一家背后的故事

随着《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军歌嘹亮》的热播,很多人都提出这样的问题:电视剧中的主人公石光荣、高大山和我本人是一种什么关系?有人更直截了当地问,石光荣的原型是不是就是我父亲。

艺术创作永远都有虚构的成分,但虚构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之上,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胡编乱造。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有我父亲生活原型的影子,当然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影子,而是那一代人共同的经历。真实生活中的父亲,和电视剧中的“石光荣”是有差距的,但也有许多可以吻合的地方。这里我就说一说,真实的父亲以及我们真实的子女。

父母大人

父亲13岁参加革命,那时参加的是“抗联”,父亲是因为吃不饱饭才参加革命的,他的觉悟、他的认识是在参加革命队伍后才提高的。一直到全国解放,部队进城,父亲才结婚,父亲结婚那一年已经36岁了。我们的家庭组成,也是那个时代的标志。父亲是身经百战,为革命作出贡献的首长,母亲则是知识分子投奔革命队伍中的年轻女性,那时母亲对婚姻的看法是奉献。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已经是组织上的人了,自己的事自然是组织上说了算。这样,母亲就嫁给了父亲。可以说,父母的感情是婚后这么多年磨砺出来的。两个不相干的人,出身经历有着那么大差异的两个人,最后能走到一起,完全是出于对革命的热情。因为他们是同志,这就是他们走到一起最坚实的基础。

这样原本不相干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就有了许多故事。正如电视剧中表现的那样,父亲有许多毛病,比如每次上厕所都没有洗手的习惯,晚上睡觉不洗脚不刷牙等等。母亲是医生,讲究卫生成了她的习惯,于是两个人就为了这种生活习惯斗争了一辈子。弄得两个人都很累,本来很小的问题,结果是整日里家庭危机四伏,充满了争吵的阴影。按照父亲的话说:打仗那会儿几天都不洗脸,现在日子好了,穷讲究个啥?这是吃饱了撑的。每当父亲这么回击母亲时,母亲都是气得瞪大眼睛,理屈词穷地望着父亲,半晌才气哼哼地说:老石,你永远都是狗改不了吃屎的。父亲听了母亲的话,并不说什么,只是得意地笑一笑,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过一段时间,母亲又会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和父亲争执起来,结果是父亲住进了办公室,家里留下母亲和我们这些孩子们。父亲母亲的矛盾从不用外人来调解,每次都是父亲主动和好,这一点显示出了父亲的不计前嫌和男人的大度。每次他从办公室到家里后,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乐呵呵的,仿佛他这几天是出差了。但这次他也长了记性,睡觉前主动洗脚刷牙了,只是坚持不了两天,过后就又忘了。

父亲也一直在想改变母亲小知识分子身上的臭毛病。母亲的毛病体现在看小说上,母亲是个感情很丰富的人,她读《红楼梦》时经常被黛玉、宝玉这对男女缠绵的感情所打动,经常泪水涟涟地唉声叹气。父亲看不惯母亲这一点,父亲说母亲这是小资产阶级,矫情。父亲一回到家里,熄灯号一吹响,他就要睡觉;母亲则要看书,两个人就矛盾,就争执。父亲关了灯,母亲又打开,母亲就说:老石你是猪啊,就知道睡。父亲说:熄灯号就是命令,睡不着也要关灯。吵到最后,父亲粗暴地从母亲手里抢过书,很用力地摔在一旁。不一会儿,父亲没事人似的鼾声大作了。母亲睡不着,就在一边暗自垂泪。母亲曾多次地冲我们几个孩子说:当年是妈瞎了眼,嫁给你们的父亲这个老东西。母亲一直说父亲是个“东西”。

两个老人就这么争争吵吵了一辈子,他们都试图改变对方,结果谁也没有改变谁。在争吵矛盾中,就有了别样的日子。

孩子们

父亲从小到大应该说是最喜欢我姐了,电视剧里她叫石晶,真实的她也叫石晶。石晶的性格最像父亲了,从小到大都是不怕天不怕地的,像个假小子。

她是我们部队大院里的孩子头儿,领着一帮男孩子在院里打游击,钻防空洞,玩抓特务等等。她树立了许多假想敌,然后和这些“敌人”进行战斗,经常把一些男孩子打得鬼哭狼嚎,不是鼻子打破了,就是脑袋开了一个口子。那一阵子,经常会有孩子的家长领着孩子来我家告石晶的状。母亲总是好言相慰,有时还要领着被打的孩子去医院上药、缝针。回来后,母亲就满院子追打石晶。这时,父亲就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保护石晶,父亲经常说:我家的丫头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母亲听了这话,气得眼泪在眼圈里转。石晶再在外面闯祸了,母亲就索性不再出面,她想让父亲收拾局面。父亲处理这事时,果然和母亲不同。他拉过被打男孩的手说:你是个男人,咋打不过个丫头呢。你长大以后,肯定不是个好兵。他说这话的时候,是瞧不起人家的意思,仿佛自己的丫头把人家打伤了,是天经地义的事。几次之后,母亲又亲自出面了,她怕父亲把院子里的都得罪遍了。

父亲、母亲为了石晶没少吵架。每次母亲总是说:你们俩简直是一个德性。母亲说完,父亲就说:这丫头我喜欢,咋的吧。难道她不是你的孩子?父亲这么一说,母亲就无话可说了。

石晶高中毕业后,她提出要去当兵。那会儿还没有高考一说,通常高中毕业后要么当兵,要么下乡。石晶要去当兵,正合父亲的心意。石晶去了部队后,又来信说要去当骑兵,并威胁父亲说,要是不让她当骑兵,她就跑回来。这可难住了父亲,父亲那个部队是有骑兵的,可骑兵团没有女兵。父亲为了石晶绞尽脑汁,后来还是让石晶去了骑兵团,成了骑兵中唯一的女兵。

石晶在练骑马的过程中曾经摔断过腿,她伤好后,用军刺把那匹摔伤她的军马给捅了,这下子石晶就违反了部队的条例,她受了处分,并被调离骑兵团。不久,石晶就复员回来了。这件事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意思是想让石晶在部队里百炼成钢,当个女将军什么的。结果是,她当了三年兵后,就那么灰溜溜地回来了。当时母亲为石晶找了一份工作,她没兴趣,只在工厂里干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回来了。那时,正好高考恢复了,母亲又为石晶找了一堆复习资料,经过摔打过的石晶明白了,她知道这么混下去不会有什么出息。她复习的时候很用功,全不见了假小子的作派。

石晶在填高考志愿时,听从母亲的规劝报考了医学院。没想到,石晶果然考上了。毕业后石晶就出国了,现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开了一家中医诊所,外国人和当地的华人经常排着队去她的诊所看病。

石晶也算是有出息了,父亲经常在人前人后很骄傲地说:咋样,我家丫头行吧,小时候我就看她行。母亲就说:得了吧,要是没有我对她的改造,她能有今天?在石晶出息的问题上,父亲母亲互不相让,经常抬杠,这成了他们晚年生活中争吵的又一个话题。

父亲喜欢石晶,可石晶在父亲的晚年远走他乡,很是让父亲失落。石晶有时打电话,父亲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丫头,咋样啊?石晶自然是报喜不报忧,父亲放下电话前的最后一句总是问:丫头,啥时候回来呀?爸想你。父亲说到这时,眼睛就有些潮湿了。

石晶三年两年的总会回来一次,每次她回来都是父亲最高兴的日子。吃饭时父亲总是不停地给石晶夹菜,他说:丫头,多吃点儿,这是咱正宗的中国菜。父亲一直认为吃西餐是件受罪的事情。每次石晶走后,父亲就跟丢了魂似的没着没落,没处发泄就找茬儿和母亲吵架,摔东西砸碗,然后一遍遍地回忆石晶小时候的事,眉宇透着骄傲和慈爱。

晚年的父亲仍然保留着军人的作风,晚上10点准时上床睡觉,早晨5点一过就出去跑步。刚离休那两年,父亲的身体还硬朗,跑步能跑上很久,现在年龄大了跑不动了,但仍端出一副跑的架势,两拳放在腰间,腿上却是走了。年老的父亲仍用跑步的姿势过着属于他的生活。

年老的母亲已经和父亲分室而居,于是母亲就有了许多自己的空间。晚上没什么好看的电视,就躺在床上看书或翻翻年轻时的影集。年老的母亲不再经常流泪了,她靠回忆重温着青春的岁月。有时半夜里,父亲起床去卫生间,见母亲房间的灯仍亮着,就过去敲门。母亲头也不抬地说:你睡你的吧,不用管我。父亲就摇着头走了。

父与子

关于我自己的故事,应该体会更深一些。虽然在家里我不是老大,孩子中我是最小的一个,但情感经历应该更像电视剧中的石林。可以说,在石林的身上能够找到我的影子。

我20世纪80年代初入伍,那一年我刚满16岁。当兵的地点在内蒙古的赤峰,是空军的雷达兵部队,条件比较艰苦。那时父亲还没有退居二线,我一直希望父亲在我的问题上能给予一定的关照,把我调到条件稍好一点的部队去,以便更利于自己的成长。我深知父亲是不会同意的,便只能给母亲写信,诉说自己的想法和苦楚,母亲毕竟是母亲,一封又一封信终于打动了母亲。母亲就拐弯抹角地找好了人,同意把我调走,调动即将办成时让父亲发现了,一个电话使母亲的努力化为泡影。我当时想不通,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于是便很少再和家里来往了,当时的心情很悲壮。那时我就想: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了。那时的战士都希望找机会回家看一看,我则不愿意回家,更不愿意面对冷酷的父亲,有几次甚至出差路过家里都没有回去过。当时的心情很复杂,一直对父亲的做法不理解,甚至在心里怨恨过他。

这么多年过去了,自然已不再恨父亲,也算明白了一个父亲对儿女的良苦用心。父亲跟我们几个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13岁参加革命,靠谁了?靠的是自己和组织,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现在想父亲那样做是对的,但当时却不那么想。想得最多的就是和父亲治气,用治气来激励自己,那时我就暗中发誓:你等着,我干出个人样来让你看看。

同类推荐
  • 不老的北大荒

    不老的北大荒

    尽管知青返城已成往事,但北大荒有说不尽的知青故事。北大荒的精神残疾知青,这个独特群体中的独特群落,这个精神残疾的弱势群体,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依然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命运。他们有痛苦的过去,却迎来了幸福安详的今天,来自五洲四海的善良的人们在关怀着他们。一群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可怜人,终于得到了人间的真情,其间的故事令人动容。本期推出的报告文学《不老的北大荒》,以作者的亲身见闻,带您进入北大荒精神残疾知青非同寻常的生活世界。
  •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花有荣枯开落,词有喜怒哀乐,此事古难全。千古爱恨总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故事中变换的“主角”。大概每个人的心底都曾开过一朵情花,为着一个人或一段爱。点点滴滴心事,丝丝缕缕柔情,都镌刻在飘摇尘世的情花上,镂空的是花瓣,饱满的是深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流连必是多情处。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恐怕也是因为逃不出这个“情”字。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灵魂得到涤荡,让情感得以升华,让智慧得以延伸。漫步最经典的散文,你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人生……。美丽的东西都值得珍藏,值得耐心地去细细品评。感性的文字、睿智的语言、美丽的心情勾勒出了经典散文。隽永婉约的散文,音韵优美发人深省的散文,经典传诵的名篇,一篇篇散文都是滋养心灵的鸡汤。每日给人生注入新的力量与智慧。朝阳初映,手捧散文,诵读默念,令人久久难忘……。
  • 湘行散记 湘西

    湘行散记 湘西

    《湘行散记·湘西》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含两种沈从文关于湘西的单行本《湘行散记》和《湘西》,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后的对于故乡的书写,其中的篇目,既能各自独立成篇,又从总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体性。本书文笔自然淳朴,展现了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同时也充满了作者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主要内容分为话本小说概述、宋代话本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章节。“话”在古代有一层含义是“故事”,这种释意在隋代就已经通行了,唐、宋、元、明都沿用这一意义。
热门推荐
  •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记录的是毛泽东在1936年至1946年之间的外交活动。严格地讲,毛泽东在此期间的外交活动只能算是一种“民间外交”。
  • 人生哲理枕边书1

    人生哲理枕边书1

    书中充满了智慧、温暖人心和震撼心灵的故事和哲理。能够激发我们的灵感,涤荡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经验,升华我们的人生。 谨以本书献给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愿意通过学习和自己的努力迅速改善人生境遇的人。 要想让人生充实一点,让生活质量高一点,让职场生活丰富一点,为人处世潇洒一点,就要时刻把本书放在枕边,不断从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
  • 我的老婆住厢房

    我的老婆住厢房

    小时候爷爷是村长,他满足我所有的要求,唯独那个房子不让进,后来发现房子里竟然有....
  • 婚心荡漾:前夫,请止步

    婚心荡漾:前夫,请止步

    新婚夜,素未谋面的他递给她一份离婚协议书,只因他要相守一生的女人,不是她。貌合神离多年之后,她最终选择离开。“你逃到哪我都要追回你。”他为了另一个女人,让她意外吃了四年的避孕药,却用十年才追回她。若知当初会这样爱你,我一定会对你一见钟情。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猫苑

    猫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迷城璃光寂哀殇

    迷城璃光寂哀殇

    一场意外她闯入了他的生命一次邂逅她得到了他全部宠爱前世今生命运齿轮已错位转动左顾右盼等待着他们的又是什么
  • 寻仙少年

    寻仙少年

    杨通莫名从地球来到一处修仙的世界,这里有未知的旋律,音符,要想修炼竟然要靠杨通带着的那块螺形助听器,且看他是如何用这块东西吸收那些音符,成为一代人祖!
  • 生藏

    生藏

    一张神秘的名片,一个二手交易市场,一具尸体,隐藏在背后一栋神秘古老的组织凤凰楼,牵扯出二十多年前的一桩血案,十位主人各怀心思,都有自己的目的,而凤凰楼外还有一个更为强大的组织想要探究凤凰楼的秘密,引出一系列是非因果,而这一切都是由一个女人开始。
  • 肾病用药配餐指南

    肾病用药配餐指南

    《肾病用药配餐指南》是一本关于肾病的用药配餐指南,共分为三部分,包括肾病的基本常识、肾病的用药常识以及肾病的药膳食疗,为肾病患者的用药、保健提供全面的解析,是肾病患者的良师益友、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