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人比,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用处心积虑地算计别人,懂得知足,那么你就会拥有真正而长久的快乐。
——于丹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现实中总是听见人喊累,整日要为房子、票子去奔波,要为名誉、地位去打拼。他们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理,因为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实在太多。
人心不足蛇吞象。难以被满足的欲望,一方面刺激着人们一些合理欲望,成就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箴言;但是另一方面也诠释了“有了千田想万田,当了皇帝想成仙”的人性弱点。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那么将永远得不到满足,从而陷入“苦求”的轮回。
放下时,你才能够腾出手来,
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
清空时,你才能够腾出空间,
装下真正属于你的幸福。
虎狼虽然贪婪,可只争取一餐之食;蝼蚁虽然愚昧,也懂得知足而止。可是我们的心,却总在物欲的驱使下贪求生命需求以外的东西,永远不会满足。别总想“抓住”,要学会“放下”,不要让自己的心过于疲惫!应该学着想开,看淡,学会不去强求。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个人得到了一张藏宝图,图上指出在密林深处有足以让所有人心动的宝藏。这个人立刻准备好了一切旅行用具,甚至不忘带上四个大口袋来装那些“即将到手”的宝物。
一切就绪后,他进入那片密林,一路上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他先找到了第一份宝藏,在看到那些金子的时候,他被眼前的金光灿烂震撼到了。他马上掏出袋子,把看到的所有金币都装进了口袋。等他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看见门上写着一行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知足常乐”的警示并没有让这个人警醒,他想:没有一个人能看着这么多金子无动于衷的?于是,他没留下一枚金币,扛着大袋子来到了第二个宝藏处,里面储藏的是堆积如山的金条。这个人依旧把所有的金条放进了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条时,上面刻着:“贪心让人步入深渊。”但是一心想发财的他,完全忽视了这个警告,迫不及待地走向了第三个藏宝的地方。
第三个藏宝的地方有一块磐石般大小的钻石。这个人的眼睛马上就亮了,他贪婪地拿起钻石,放入了袋子。等拿到钻石之后,他发现这块钻石下面有一扇小门。他心想:这个门的下面一定有非常多的财宝。于是,他一点也没有犹豫,就打开门跳了下去,谁知,下面并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这个人在流沙中越陷越深,最终与金币、金条和钻石一起长埋在流沙下了。
如果这个人在看了警示后懂得适可而止,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么他就会平安地返回,成为一个真正的富翁。对物质永不知足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权力、地位、金钱都是发病的诱因。这种病如果发展下去,就会使人贪得无厌。
世间一切我们能抓住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又何苦为了抓住更多而失去更多呢?
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都属于死亡,人生是这样短暂,如果我们无限度追求物质的话,将脱离生活的轨道,走上歧路。”
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因为追求的太多。过度的追求会让人迷失自我,陷入欲望的深渊。
人若没有知足心,就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容易满足、懂得知足才是获得幸福的捷径。幸福就好像一座金字塔,我们常常会被自己的欲望引导着向金字塔的顶端走去,殊不知,越往上,幸福越少。
人,往往是矛盾的结合体,难免被纠缠在犹豫和憧憬的困惑之中,夹在世俗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这是因为人想要得到的太多,而能够得到的又太少。如果我们能放下一些包袱,或许会过得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