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1100000004

第4章 草料场·旧学校

顺着马路从东往西行走,要途径一个废弃的草料场。我每次见到这个场子,都会陷入寂静和回忆,它仿佛是我生命中留下的一个印记,牵动着我的情感——怅惘而断裂。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曾经那扇因紧掩而让我倍感神秘的柴门还在(虽然被风雨剥蚀得残缺);堆放草堆的那些长短不一的木桩还在;为保护草堆被偷而筑的石基还在……这里的任何一样物景,都收藏着我童年的影子。草料场——见证了我童年成长的心灵史——它是我人生最初的家园——精神上一个深邃的世界。

曾记得,有一年秋天,不知因为什么事而跟母亲吵了嘴,当时,我和母亲的关系闹得特别僵,伤心的母亲掴了我一记耳光,那是母亲第一次打我,自己觉得很受委屈。便独自一人于愤怒下跑离了家,偷偷躲进草料场中藏匿起来,默默地流泪。直到日头偏西,倦鸟归巢,才听见母亲在四周呼唤我名字的惊慌声,而我却故意装着没听见。后来,当母亲为找不着我的嚎啕哭声在外面长久地响起时,我的悲伤完全被她的哭声溶解了。也许是缘于心疼或者忏悔,当我终于从草料场中冲出来扶起瘫在地上痛哭的母亲时,一种深刻的忧伤充塞了我的胸腔。令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多年来,这种深刻的忧伤竟形成了一种比疼痛本身更深刻的东西,在我的心间驻扎了下来——成了我永久无法治愈的病。

同样是这个草料场,夏天,暑气燠热,我曾无数次躲进它的草堆里,想一个女人。热量催生着我的渴望,汗液蒸发着我的幻想。我将草堆上的柴草一根根扯下,结出一个个草结,而每一个结都隐藏着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的心事和秘密。每天,我看见那些草结的颜色慢慢地由青转黄,直至干枯,心里就会升起莫名的伤痛,如河水将我覆盖。后来,那些代表我心结的草绳不幸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我对女人的思念也由此成为了一堆残骸。

偶尔,即使任何因由也没有,我也习惯一个人跑去草料场静坐,手里拿本书,其实也不看,只是胡乱地翻,目光却盯在草堆上一只睡觉的猫身上,或者不远处木桩上正发呆的一只鸟身上,不觉间,我的心便在这种宁谧中走向了一条通往永恒的路,而眼中流动的是整个宇宙的秩序。

我是在那次事件发生之后不再去草料场的。

初春,阳光静好,气温和暖,繁茂的野草疯了似的在草料场周遭猛长,密匝匝将整个草料场遮掩。谁也未曾想到,就在这被荒草覆盖的草料场的深处,一个可怕的阴谋正在悄悄滋生——一个妇女被人恶意杀害。一时间,草料场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焦点,生活的恐慌之地。舆论四起,谣传纷纷,谋杀、劫财、劫色、情杀……猜测中纷纭的结论像阡陌间飞舞的蜜蜂,在人群中嗡嗡鹊起。如果事件的结论正如人们所猜测的那样,倒也不足为奇,可偏偏该事件的蹊跷之处,却又是在人们的猜度之外的。杀死那个妇女的凶手竟是她的丈夫,而导致其丈夫杀死她的直接诱因,却是他们的女儿——一个刚满五岁的小姑娘。

那是异常平静的一天,小姑娘突然跟刚从外面回家的父亲说,自己亲眼看见母亲跟一个陌生男人走进了草料场,许久未曾出来……没等小姑娘的话说完,性急的父亲早已提起家中生锈的斧头,气冲冲地冲进了草料场。阳光依旧明媚,野草依旧繁茂,当男人手握钝斧拨开野草窜入草料场时,的确看见了自己的女人,斜躺在草堆上,偷偷地哭。男人没问那么多,高举斧头,朝着女人的头部,一斧子下去,一股艳红的液体在阳光的映照下迸溅飞出,给四围的杂草染上了些许红艳。风徐徐地无声息地吹过。当男人意识清醒后瘫软在地上时,发现自己的妻子已经血肉模糊地横躺在草地上,而整个草料场里却始终没有发现陌生男人的身影。瞬间,嚎啕的哭声从男人的胸腔内吼出,如狼嘶。此时,天上的太阳越来越明亮。

事后,女人的坟堆就垒在草料场的左侧,像一个荒废许久的丘壑,又像一个魂灵的黑眼珠,突兀,幽冥,使我们从此再不敢向那个草料场靠近。

续着草料场的方向继续向西慢走,入眼的是一所早已废弃的乡村学校,学校始建于何时,无据可考。我只知道,这所旧学校是这块城乡接合部的一个文化表征。因为它曾负载了不少乡村人的美好憧憬和愿想,而使它焕发出灿烂的光环,这种光环自始至终被作为一种荣耀,受到乡村人的崇仰和敬畏。

可于我而言,这所简朴的学校却别有一番意味,它与我人生中的某一个端点相关联,模糊而明朗。1998——1999年,我曾被作为一个乡村代课教师,在那里与那些和我有着同样血质的贫困少年,度过了一段难忘且厚实的生活。在那期间,我以自己有限的知识,略比他们宽阔的视野,给他们灌输人生的意义或生活的苦闷。与孩子们一起观窗外的春色,望蓝天上的云朵,访青石巷道上祖先留下的脚印,在黄昏里共同察看跟随农夫归家的耕牛、山羊,绕树而栖的暮鸦……然后,一同坐在学校后坡的山巅上,沉默,静坐,胡乱地想一些事情。那时,孩子们都习惯地称我为老师,而我却不习惯视他们为学生,我更愿意将他们看作是我的弟兄、姊妹,因为——我从他们那一双双充满忧郁的眼神里,看见的是我自己的软弱,孤独,无助,以及那摸不着命运方向的彷徨和忧伤。

在那所学校里,永令我不可忘怀的,是一个姑娘。人长得精瘦,面容黎黑,性格有些矜持,平常少言寡语,显得不那么合群。因此,她在同学中较少有玩伴,其他同学也不大愿意跟她玩。在课堂上,她喜欢抬头望着窗外,看似学习不够用心,但又略有所思,顿有所悟。他仿佛对生活中的一切人事都深感惊恐。当时,对于同样尚未到弱冠之年的我来说,我不敢妄加揣测这样一个少年的秘密心事——稚嫩中的沧桑,谨慎中的顾虑。而只将她的忧戚视为任何一个农家少年都会有的,那来自人生背景中的创痛而已。只不过她比之其他孩子的创痛更甚罢了。直到后来的某一天,当这个女孩突然就不来上课了,至少是不完整地来学校上课时,我才感觉到在她那忧戚神情的背后,或许将有更深刻的东西存在。刚开始时,在校园里是整天见不着她的人影,再后来,有时是上午看见,而下午不见,像一只兔子在跟它的主人捉迷藏似的,西藏东躲,行踪不定。学校领导曾多次委派我前去女孩的家里调查此事,结果从她家人处得到的答案总是:“孩子来学校了呀,每天都很守时!”女孩在受到学校多次批评后,我也曾私下里询问过她逃学的原委,可她就是缄口不答,任你刨根挖底,怒气相威,她总还是一副相安无事的样子。检讨书写过了,保证书也写过了,可女孩照旧逃学,三天两头地闪现着人影。无奈之下,为查究竟,我索性剥下身为教师的师道,对女孩来了一次彻底的跟踪。

下午的天气略显微寒,记得还下着细雨。我蹑手蹑脚地紧跟在女孩的身后,像一个贼似的忽左忽右。女孩在前面不曾觉察到我,一个人低着头走路,手里拿着一束新采的野花。细雨濛濛中,原本就瘦小的她越显单薄。渐渐地,女孩走到了一片杂草蓬勃的草料场(也就是我在前面提及的那片草料场),转身瞅了瞅,见四下无人,一闪便钻了进去。我还来不及猜测她行为的古怪,便急切地紧跟其后,尾随她也进入了草料场(那刻,童年的往事重又在我脑海中闪现)。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女孩跪在曾经被自己丈夫用斧子劈死的妇人坟前,恭敬地将手中的野花放置在坟头,默默地似在哀悼。而就在她低头虔诚地祭拜的时候,隔着细雨,我看清了在那束鲜活野花的旁边,散乱地堆放着一些早已干枯的花杆。看样子,经常有人来坟前献花。我站在女孩的身后,没有作声。随后,我又看见女孩从地上站起,从书包里掏出一朵小白花,挂在坟旁的树枝上。这时,我才注意到在那些高矮陪衬的树枝上,密密地挂满了洁白的花朵,像一只只晃动的蝴蝶,绕着妇女的坟冢翩翩飞舞。也不知过了多久,女孩转身发现了我,我们相互凝视着,未置一言,四只眼睛却同时盈满了泪花。

接下去的日子,女孩依旧旷课逃学,校方照样逼着我追查此事因果,可我自此再没问过女孩逃学的原因,我甚至还帮着她撒谎蒙骗学校。当时,我没去考虑自己行为的对错,我只知道,那个女孩的行为价值,是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一个老师,都教授不了也解决不了的难题——它已经超出了教育的意义。

从1999年我离开那所学校到现在,已经八年过去了。光阴荏苒,时间使人忘记了许多的事。现在,当我沿着曾经生活过的地图,重新梳理往事的脉络时,睹物而思情,记忆中触电般使我记起上文中所记述的事,不仅唏嘘喟叹!在这喟叹中,更使我感念并珍藏的,是我在前不久收到的一封既无地址,也无落款的简短信札,洁白的素笺上只有几行用黑色钢笔写下的纤秀字迹:

XX先生:

我感谢您,因为您,我心存感激。曾经,是您让我母亲坟头的鲜花永未凋零,一直都鲜活着。而在那永远鲜活着的花束里,却隐藏着一个女孩最为真诚的救赎!

同类推荐
  • 独坐小品

    独坐小品

    这二年我写小说较少,散文写得较多。写散文比写小说总要轻松一些,不要那样苦思得直眉瞪眼。但我还是习惯在沙发里坐着,把全文想得成熟了,然后伏案著笔。这些散文大都是独坐所得,因此此集取名为《独坐小品》。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守望绿洲

    守望绿洲

    书中写的都是关于野马非常动人的故事,笔触细腻。在书中,几乎每一匹野马都有名字:“秀秀”、“黑豹”、“小浪荡”……这个家族有悲欢离合,也有生死之恋,其中有不少片断是对野马感情纠葛的人性化的呈现。让我们一同来倾听这荒原野马的动人故事,体味戈壁女孩的内心情感,阅读这潜心原创的生态文学!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诗歌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诗歌精粹

    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 《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热门推荐
  • 当爱情只剩残骸:婚战

    当爱情只剩残骸:婚战

    “我们结婚吧,你娶我吧,我都跟你三年多了,你得对我负责。你要是不跟我结婚那我就做饭投毒,毒死你们全家,要是你娶了我,我妈还会给你二十万块钱呢,娶吧,我们结婚吧。”<br/>??这是丁香在自己二十二岁生日的晚上对丁子高说的话,在丁香的威逼利诱下这婚总算是结了,丁香以为她最终赢得了这同居三年抗战的最终胜利,战胜了那个嫌弃她是农村户口势利眼的婆婆,可是当她真正走进婚姻后不但丢失了她最珍视的爱情,还陷入了无休止的婚姻战争中,她迷失了...<br/>??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婚姻丁香隐忍承受......????
  • 桃丽丝的幻梦

    桃丽丝的幻梦

    桃丽丝是驱灵师家族的未来掌舵人。身为家族的希望,可是她没有天赋异能,无奈之下,父母只能让她和弟弟颜夜前往伦敦寻找传说中的“天才驱灵师”。在她和弟弟费尽心思寻找那个人的时候,她的同桌霍华德总是对她冷嘲热讽!什么?他就是她要寻找的人?每天“互怼”的两个人,在小吵小闹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有一天,弟弟颜夜离奇失踪了……如果你够有勇气,就跳进喵哆哆精心打造的少女幻梦吧!精彩的校园悬疑魔幻大戏正在拉开序幕……
  • 风筝

    风筝

    孙学军,男,1970年出生,吉林四平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写作,相继在《作家》《诗刊》《星星》《诗歌》等国内刊物上发表诗歌、评论三百余篇(首)。近年致力于小说创作,有部分小说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选载。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供职于吉林省四平市公安局宣传处。每个周日的下午,彭宇的姥姥都要到小姨家去照顾小表弟木木。小姨是市中心医院的护士,平时倒班,赶上周日不倒班的时候,还要到社区诊所去做兼职。小姨父是交通局下属的道桥施工公司的技术员,一年四季跟着工程跑,很少有在家的时候,照顾孩子的事根本指不上。
  • 极品修真强少

    极品修真强少

    我要这寿命有何用?我有这时间又如何?春宵一刻,能换千秋!一世荣华便是我的所在!
  • 蜀殇

    蜀殇

    他,本是当世武林第一高手,在邻国五十万大军即将灭亡自己的家国之时,他会怎样选择?他,本是一个国家的大将军,在同样是家国危亡的时候,在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又会怎样选择?他,本是俊才少年,可是却因为一场不该有的爱恋而深深的卷入无尽的仇恨当中。
  • 血仍未冷

    血仍未冷

    这本故事集由著名悬念故事家於全军先生亲自挑选,从近作中挑出最精彩最满意的故事以飨读者。篇幅中篇短篇都有,情节曲折离奇,悬念紧张刺激,时代跨度大,地域涵盖广,能让读者享用到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 鬼马小青梅,竹马你别逃

    鬼马小青梅,竹马你别逃

    某日,风和日丽,“小月儿快过来”一位女子拉着一个帅气无比的男孩子“快叫哥哥”“哦,哥哥好”
  • 特级教师教你写作文:考场作文专用

    特级教师教你写作文:考场作文专用

    在作文课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素材,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们,没有注意它们。在这本书里,用14个专题,告诉你如何“抓住特征写出‘爱’”,如何“情景交融绘春色”,如何“学会把握文章结构”,如何“学会捕捉爱的细节”,如何“饱含深情书别意”,等等。方法实用,范文经典,点评中肯,还有推荐给你看的课外书,帮你全方面提高作文水平。有了它,作文提分不再难!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倚楼听雨待君归

    倚楼听雨待君归

    父亲战死,兄长被诬陷,皇后之位被废,仿佛一夕之间,她的整个天都塌了下来。看着当初对她说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男子抱着别的女人在她面前恩爱有加,她只求与他,再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