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3200000013

第13章 槐花的味道

在花叶上,在思绪里;在自然中,在灵魂处,香,其实是一种语言,表情生动而含蓄。香,其实是一阵风,走在徐徐伸展的阳光里。

一种植物,当它与你的灵魂相握的时候,它所有的味道都只是一种味道,那就是——爱的味道。

一位在上海打拼多年的乡人,有一天在网上遇见,问我故乡哪里有槐树。我问:“怎么突然想起槐树来了?”他略顿片刻说:“突然很想家。很想念槐树,还有满树的槐花。”他打算在槐花盛开的季节回家乡一趟,想到槐树下面走一走。

他这一问,我才恍然意识到,自己也是好久好久没有见到槐树,没有闻到槐花香了。

跳过一段时光,回到童年。似乎,那时候街前街后到处都有槐树。每年槐花盛开的季节,街巷、行人、店铺、小路上的石板都沐浴在花香里。

你无法想象,槐花是一堆怎样的絮语,娓娓倾吐,表情生动而含蓄。

风在耳朵里搅闹,鸟啼从瓦楞上滚离,一茬一茬的香,密集地淌过细雨。

我家院子里就有两棵槐树,好高,高得叫我们仰望,脖颈在脑后拗成锐角。槐树长在篱笆院门的两侧,让我即使坐在房间里也可以和春天面对,让我整个五月都沐浴在洁白的梦里,让我童年就拥有了一部香水诗集。

从第一枚苞粒萌发开始,我几乎每天读它:一点一点冒出叶芽,一天一天打出花蕾,终于在某一日清晨,赫然开出第一串花来,吟出第一行惊人的诗句,然后疯狂地吐雪堆白,满枝满丫银装妙语。

槐花的香,很独特:六分清、三分粉、一分甜味儿!初夏阳光里,少男少女的心扉怦怦欲动,嗅着悠然醉人的花香,生命中美妙的事儿都会不经不由地想起。尤其子夜梦醒,雪白的月光从窗户透进来,槐花香裹在月色里,安安静静挤满半室,芬芳稠得似乎可以把人托起来,把魂抽离出去,变成一团有香味的空气,从肉身脱离,飘在且白且香的渺茫里……

也有三五成群的少年,举着长长的竹竿,竿头系一小段横木,钩槐花下来。一串一串钩下来,有抱在怀里的,有拿在手里的,钩下来的花已经浓香满怀,而树上的花并不见少。一阵“洗劫”,槐树依然,槐花依然,丝毫不伤其美。槐树以它的雍容和大度,宽宥淘气的孩子,不与之计较,几簇花的坠落,槐树经得起。而小孩们怀中的“雪团”映着红红的脸庞,倒是夏日里一道媚人的风景。有孩子说槐花能吃,摘下几朵来,扔进嘴里咂摸咂摸,甜甜的。并不真吃,呷几粒尝尝味道而已。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从淮北的同学那里知道,槐花是真的可以吃的,而且是一道美食。再回家的时候,我就跟母亲转述了槐花的吃法,要母亲尝试着做。取下槐花串,捋掉爆米花一样的花粒,淘净,撒上盐和佐料,拌上面粉和猪油,上屉蒸熟。

不知道是手艺不精,还是同学传授的方法不对,我觉得槐花饼不如想象的那么好吃,打包带到学校分给同学们品尝,他们皆盛赞其美。毕业后多年,一次同学聚会,还提到那次做槐花面饼的事。很奇怪,世间许多东西,一旦变成回忆就格外美好。提起槐花饼,就想起那些青葱岁月,瞬间,槐花的香气溢满口齿,青春的味道弥漫心田。

上海的这位老乡突然向我打听家乡哪里有槐树,我一时还真答不上来。原来大街小巷的槐树,现在都躲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楼越来越高,树越来越少了呢?

于是,在QQ空间里发了一个帖子,向网友征询信息。不久便有了回复:有人说,孙岗中学附近有槐树;有人说中学女生寝室这里有一棵大槐树;有人说,叶集北关村花园路上有槐树。

到了槐花盛开的时节,我决定去看看槐花,也是给上海的朋友探探路。网友们给出的地址,第一处较远,第二处在女生寝室这内不便逗留,我便把第三处定为寻访目标。出校门沿一条小路蜿蜒北行,穿过一条街道,走上去花园的“村村通”公路,果然在花园路中段找到了一溜槐树。

这是些年轻的槐,树干上还没有纵深感,沧桑还没有写到脸上,冠盖也不够浓郁。但是一串一串的花却毫不含糊,挨挨挤挤,一点不显得疏离。枝叶是那么清俊,花朵是那么秀丽!槐花的朵儿很小,它开的矜持而慎重,对路那头一群玉兰树上夸张而喧哗的花朵,它视而不见,只专注于自己的绽放,淡定而沉默。

早已习惯了一种沉默

一切言辞都有空隙

一切仰望都有距离

不如淡漠自己的韶华和秀靥

把五月的痴迷

放在徐徐伸展的阳光里

槐花看懂了我的痴迷,它俏皮了一把,用手里看不见的浮尘扫了扫我的鼻翼,一刹那,万千小手伸过来,把我从渐行渐远的岁月拉回……

妈妈喊道:“丫头,别爬那洋槐树,上面的刺不长眼睛,会划破你手爪子。”见我不理会,又试图上树,她叹道:“你那衣服和皮肉又在算命才(意思是:你衣服和皮肉的命都交给不长眼的刺丛了)!”我说:“老贤刚才还上树了呢,他怎么没有挂花?”

老贤是我小哥。他一听我讲话捎带他,赶紧插嘴:“我上的那棵树和这棵不一样的!”

“怎么不一样,明明都是槐树!”

“那棵是国槐,国槐没有刺,这棵是洋槐,浑身长刺的!”

我不知道哥哥讲的是不是道理,只认定是忽悠我。那个年纪是不怕刺的年纪,没什么危险的概念可以让我心存畏惧。

晚上老贤拉我去看露天电影,电影名字叫《槐树庄》。电影在电影院的大院子里放,有自带小板凳的,有席地而坐的。我们小孩在场内跑前跑后,跑东跑西。玩累了就坐下,蜻蜓点水地看一会。《槐树庄》的情节都忘了,印象里只有那么几点感觉:村里有槐树,演员衣服很土,家家都很穷,不怕斗地主。从那时起,槐树的味道里多了“英雄”和“沧桑”的元素。

当我在花园路这一带槐树林流连徘徊的时候,我想起的还不止《槐树庄》,很多记忆中落定的尘埃,又被槐花的香气轻轻拂起。我还想到了一棵著名的槐树,它矗立在时光久远的那头,与眼前世界隔着很多道屏风。一拨一拨的人,路过这棵槐走向天国,这棵槐千年长青。它从明朝一直长到文革前,它因曾吊死过一位君王而著名。但这个“名”出得很不好,因为这个臭名,它被作为“四旧”被斩杀。

据说那个崇祯皇帝,在吊死之前情绪极为恶劣。他举刀挥向自己的女儿,一边砍一边说:奈何生我家中?一个公主被砍死,一个公主被砍掉一只胳膊。公主生在王室,本是生对了地方,但亡国的公主生在王室,就是生错了地方。槐树也一样,生在槐树庄它生对了地方,见证了革命群众的斗争和坚持,成了英雄树。生在景山它生错了地方,枝丫迎春风送秋雨本来好好的,却赶上有人要上吊。上吊也就罢了,却碰上上吊的人臭名昭著,无辜的槐树成了罪槐,为此送了命。不知道崇祯上吊的时候,老槐上是不是开满一树伤心的花,也不是知道槐树被砍的时候,是不是蓄满一树惨白的泪。槐树无语,槐花缄默。

而今,在花园路旁看到年轻的槐树,沧桑感没有,英雄气没有,风霜和血腥更没有,只有一串串、一堆堆雪白的花,一阵阵扑鼻的香,它是那么朝气蓬勃,像它生活着的这个时代。

“村村通”是党中央惠民政策,为了让乡村生活更美好,村村之间修了水泥路。路两边栽满了树,花园村选择了刺槐。春来一景,秋来一景,美好乡村,老百姓生活得像花儿一样!你瞅瞅路边那些除草的老人,正面上含笑!槐花的意象里此时全都是幸福和快乐的味道。

我赶紧发短信给上海的朋友,告诉他槐树的位置和芬芳,并加以渲染。果然,我的渲染让他思乡的步履跑得格外快,一个星期以后,他就回到了家乡。

赏了家乡的槐花,他跟我叙起了自己的故事:

门前有条弯弯的小河,河边有三棵老槐树,那是他童年的村庄。槐花盛开的时节,三棵老槐树像三把白玉的伞,罩着整个村庄。闻着槐花的清香,听着清脆的鸟鸣,伴着奶奶的故事,他长大了。长大的他在父母沉甸甸的目光中,依依惜别。二十年了,羁旅在外常常想家,想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和槐花。在异地的食品店,看见了槐花糕,就高兴地买,买了一次又一次,就是吃不出家乡的味道。我懂:槐花情就是乡情,槐花味就是思乡的味道。

今年槐花季,我又去了花园路。一场细雨刚过,濡湿的槐花在风中慢慢地坠落,像一场槐花雨,落得人满头满身都是,如诗如画。小路,仿佛铺了一层洁白淡绿的毯子,美丽而柔软,不用触摸就能体会到它的质感。落蕊静静卧在那里,让你思,让你想,让你流连,让你徘徊,让你心动或安宁,让你坐拥现实和梦想。一种植物,当它与你的灵魂相握的时候,它所有的味道都只是一种味道,那就是——爱的味道。

昨宵,一个梦幻,簌簌飘逝的花朵,唱着不让人厌倦的歌,盘旋着,盘旋着,永不失落。

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

——爱迪生

同类推荐
  • 华尔街精英财富课

    华尔街精英财富课

    华尔街聚集了全球的财富精英,这些精英的创富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特质,人们很难想象那么多钱是怎样在短时间内就赚到手的。如此巨大的财富王国到底是如何建立的呢?本书主要从立志、时务、贪念、借贷、人脉、潜能等九个方面对华尔街财富精英的案例和投资者关注的话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读者带来启示。
  •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

    不可以背着沉重的历史上路,而是需要汲取前人的经验;不可以复制他人的成功方法,而是需要学习成功人士的奋斗精神;不可以接受单一的价值标准,而是需要认同那些有益于人生的观念;不可以热衷于某些处事计谋,而是需要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 狼性七绝

    狼性七绝

    狼的生存环境比人的生存环境不知要恶劣多少倍,而狼仍然笑傲丛林,不屈不挠,顽强求生,可见,狼的生存能力比人的生存能力也不知要强多少倍。狼性中隐含着一种永不言败的强者哲学,面对日益加剧的生存竞争,我们人类确实应该从狼性中找到生存与竞争的永恒启示。
  • 感悟父爱母爱(下)

    感悟父爱母爱(下)

    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 心情好,一切都好

    心情好,一切都好

    陈丽荣编著的《心情好一切都好》从各方面揭示了保持好心情的准则,如遇事不要钻牛角尖,以平常心看待得失,善待和宽容他人,懂得知足常乐,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等。如果把《心情好一切都好》中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就会时时保持好心情,就会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升华。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不如心情好。心情好,一切都好。
热门推荐
  • 恩怨情深只为你

    恩怨情深只为你

    “离开我的视线,很烦”邢仲冰冷的看着魏心语“你放过我,也放过你自己,我们本就有缘无分”魏心语本文纯属虚构,不要代入
  • 重生男神:玥爷很霸气

    重生男神:玥爷很霸气

    他是一个女生,只是有一个系统,掩盖了他是女生的事实。从此他靠一身才华和容貌,走了了娱乐圈的顶端。他是富可敌国的总裁,传闻是gay,他不信。可是他遇到他,他信了。从此他一直骚扰他,他生气了“我是直的!”“没事,我把你扳弯就成!”过后,他发现他是女生。“我不用扳弯你了,干脆直接上吧!”“喂……”他欺身而上。
  • 王牌锋卫

    王牌锋卫

    锋卫上的王牌,应该像一把利剑,进可杀人退可御敌,杀,要杀得好看,用十八般武艺极尽华丽;防,也要防得漂亮,让对手仰天长叹,徒呼奈何;第二名就是头号输家,从来没有什么虽败犹荣;有的……只有胜与负,征服与被征服;而本书,就是一个来自东方,天资卓越的篮球少年用变态般的努力征服异国他乡,征服世界的故事。
  • 黎明挂在树梢

    黎明挂在树梢

    我叫王响亮,我喜欢叫这个名字。村里人却不叫我王响亮,而叫我王哑巴。是的,我生来就不会说话。我父母亲曾带我四处求医,结果一无所获。这使他们感到悲伤而恼怒,总是提高音量叫喊着我王哑巴。村里人也跟着叫,连三岁小孩都那样叫。后来,我们南山村只剩下一个人叫我王响亮。那个人是王三公。他是个老光棍,八十九岁,嘴里已经找不到半颗残牙。然而那张风烛残年的嘴却时不时地叫唤着我的名字,使我始终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也能响响亮亮地说话,因此我打心底喜欢这个老光棍。所以,我路过王三公的屋旁,总把手中握着的鞭子、石块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击打路边的树木,弄出叭叭的响声。
  • 晨露

    晨露

    有一种情感轻轻撩拨我,像羽毛飘拂,又似音乐缠绕。这种情感是从十多年前的那一天开始的,慢慢地,它由陌生变得熟悉,由轻微变得强烈,甚至在我每天由忙忙碌碌烦烦杂杂走向一丝宁静时,它也会从我身边的任何一个地方悄然出现。当我凝眸面对什么时,它犹如一股轻烟似地氤氲而起,游丝般飘出,又杳无声息地消失。而我竟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情丝牵扯着,有时莫名其妙地失望,莫名其妙地默哀,莫名其妙地忧愁,甚至莫名其妙地陷入一种长久的孤独之中。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我现在这样认为。那时我十岁,想一想该是一九七四年的那个夏天了。
  • 蛇蝎毒女复仇千金

    蛇蝎毒女复仇千金

    她的重生,只为复仇!被同父异母的姐姐在手术台上活生生地挖心取肺而死。临死才知,原来她存在的意义,就只是她姐姐的移动血库,活生生的器官捐献人!订婚宴上,未婚夫变成姐夫。就连她的孩子,生来也只是为了剜出心脏移植给姐姐的孩子……无边的恨意让她死不瞑目!她的幸福已断送,她的心已成灰,所支撑她的,唯有仇恨的力量。一朝重生,她身怀异能誓要报仇,要把他们加诸在她身上的痛苦一一讨还,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冯其庸传

    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冯其庸传

    冯其庸是我国著名的红学研究学家、著名艺术家、著名考证学家。他出身于贫寒之家,从童年起他就饱受苦难,历尽艰辛,由于家境贫寒和时世动荡,小学和中学曾经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可以说,他主要是凭着不懈的个人奋斗完成学业,并最终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代学术、艺苑大家。
  • 婚恋一百分:爱妻宠不停

    婚恋一百分:爱妻宠不停

    “你救了我,我决定以身相许。”一个帅的人神共愤的男人突然出现在方晓依的面前,死皮赖脸的要让她做老婆。这让她很为难的!本来以为这只是一句报答恩情的交易而已,谁成想,婚后顾航瑞对方晓依竟然百依百顺,虐起狗来让周围的人都不要不要的,一言不合就扛走……
  • 半缕疏烟,一世轻安

    半缕疏烟,一世轻安

    她用八年时间成长蜕变,平步青云,一剑登阁从此江湖少了一位苏家小姐,多出一位少年侠客疏烟公子浮生萦云,韶光无情,却从不曾忘记心灵深处一抹温柔初入昆仑,两败俱伤,却因此重逢最美的那一朵笑靥金针封印,前尘隔海,她却将最重要的人遗落在彼岸曾经为你一眼万年,如今便许你一同归去重返中原,举步维艰,中原武林一潭混沌死水风云动荡,沧海横流,江湖又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寒夜漫漫,燃灯前行,运筹帷幄后发制人潜龙在渊过后,便是凤兮归来引吭九州江左试剑,南疆拜月,西域昆仑玉龙离凰执手相牵,扫清重重迷雾爱与责任与牺牲,江湖儿女不断蜕变曾经与你一诺情短,如今我伴你一世轻安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香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香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传统文化的许多部类都可溯至先秦,香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可以一直追溯到殷商以至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