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8800000006

第6章 茗余琐记

我记得刚从南京来到北京的时候,那是一九四九年的秋天。

北京的秋天有点凉,凉也挡不住外乡人对它的兴趣,因为这是一座浓缩着历史的城市,街道、胡同、店铺、人家,都像一本厚厚的古籍,耐人仔细寻味。那一份怎么也拂拭不去的陈旧感、古老感,使人觉得苍凉,更觉得沉重。也许那时的北京没有如今人多,走在小巷子里,除了鸽哨,除了飘落的树叶,除了你的脚步声的回响,连个人影也见不着的,好像时间的钟摆,已经凝滞在那里似的。

北京就是这样的吗?我在纳闷。有一天,走在东单牌楼那条街上,一家茶叶店的楼上,忽听一班洋鼓洋号的管乐队,吹吹打打做广告,使我吃惊得站住了。茶,和萨克管,和架子鼓,应该是很不搭界的。然而,这份浅薄的喧噪,令我对沧桑感的古城,有了不同的认识。在我记忆中,上海的茶庄,虽在十里洋场,置身闹市,但惟恐其不古色古香,尽量斯文礼貌,端庄儒雅,尽量商人气少,书卷气浓。而古城的茶叶店,却如此摩登、趋时、市俗化,实在有些不解。

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北京人的茶趣。后来,才渐渐明白,老北京人对于饮茶之道,和茶叶主产地的南方人,那舌尖味蕾的微妙感觉,有着难以调和的差别。“大碗茶”出于北京,就凭这三个字,便大致概括了京城百姓的茶品味。

这一年的冬天,我参加京郊的土地改革运动,就在海淀蓝靛厂一带,第一次喝到了地道的北京花茶。那时,蓝靛厂是真正意义的郊区,进得偏远一点的村庄,往往见土墙上,用石灰水画的大圆圈。初不明何义,后经老乡解释,方知那是吓唬狼的。因为狼性多疑,一见白圈,不知深浅,便多掉头而去。如今,若将当时土改工作组有人受到狼的狙击事,讲给那一带的人听,一定以为是天方夜谭。

所以,分到各村去的工作人员,一路灌足了挟带着沙尘的西北风,再加之对狼的提心吊胆,到了老乡家,坐在热炕上,喝一盏香得扑鼻的花茶,是多么滋润安逸的享受了。

蓝靛厂周围村庄,多为旗人聚居地。他们大都不从事农业劳动,因而不能分田分地,但有关政策还是要向他们宣传的。旗人由盛而衰,虽衰,可还保留着一点盛时余韵。譬如礼数周到,譬如待客殷勤,客至必沏茶,必敬烟,古风依然。水壶就坐在屋中央的火炉上,整日嘶嘶作响,阳光透过略有水蒸气的窗户,有一种朦胧温馨的感觉。我第一次喝到北京的花茶,就是一位穿着长大棉袍(即使当时也不多见)的旗人老太太,亲手沏的。

递在我的手里,眼为之一亮,杯子里还浮着一朵鲜茉 莉 花,那在数九寒天里,可真是稀罕物。以前在上海家中,只知绿茶和红茶,也仅识得绿茶的炒青、瓜片、毛尖和红茶的祁门、英德、宁红种种。不知花茶为何物?四十年代在南京读书时,随着当地同学去泡茶馆,南京人讲究“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泡茶、泡澡,视为人生两大乐事,这才听跑堂问先生阿要香片?”

香片者,即花茶也。这位曾经进过宫,给太后娘娘(我估计为光绪的瑾妃,后来的隆裕皇太后)磕过头,请过安的老太太,不说花茶,而说香片,这是一种派,一种过过好日子,见过大世面,轻易不肯改口随俗的自尊。前几年,到台湾,与那边的朋友谈北京,有人很留恋北京香片,说那一股沁人心脾的气味,至今难以忘怀。看他年纪,不用问,三四十年代肯定在北平呆过,属于在旗老太太那一类的香片茶友。现在,几乎没有人说香片了,文革期间,到茶叶店里,连花茶也不说,招呼声“来一两‘高碎’(即高级茉莉花茶碎末的简称)”,服务员也就明白了。花八毛钱,捧回家来,挨批遭斗之余,喝上一杯,也是无言的自我安慰了。

在什么都凭票凭证的年代里,只有茶叶和中国老百姓在一起,真不易。

不过,说实在的,我对这种花非花、茶非茶的香片,不是十分热衷。我更喜爱喝闽北的武夷岩茶,闽南的安溪铁观音,台湾的洞顶乌龙,粵东的凤凰单枞。记得有一年坐长途大巴,行驶在闽粤交界处的山区公路上,路况不佳、颠簸困顿、饥渴难忍,加之烈日当头、骄阳似火、酷热难熬,众人遂要求在路旁的小镇歇脚。就在热得不可开交的那一刻,一小盅烫得不可开交的功夫茶,浇入喉间,顿觉暑热全消,心旷神怡,如苏东坡诗中所写“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那样,竟有飘飘欲仙之感。

古人喝茶,是要煮的,现代人喝茶,通常都是冲泡。古人煮茶,还要放进别的什么东西的,也许花茶是更古老的一种喝法呢?“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晓一瓯茶”,唐人李郢这首《酬友人暮春寄枳花茶》诗,或可一证。但是,要想喝到茶的全自然品味,当数绿茶,因为它最接近原生态。其实,能喝到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或者阳羡、婺源这些有名气的绿茶,自是口福不浅。其实,“天涯何处无芳草”,有一年,在皖南黄山脚下,逛徽式古建筑村落,走得累了,在一农家院落里大影壁下歇凉,自然要讨口水喝。主人颇知趣,忙汲井水,着小妮子烧开,抓两把新茶,投入硕大的茶壶中。连连说无好茶招待,但斟上来一盏盏新绿,同样也喝得齿颊生香,余甘不尽。其实,得自然,得本色,得野趣,便是佳茗。有茶助兴,便雌黄文坛,嘲笑众生,海阔天空,心驰神往起来。

茶,能醉人,我想,那一天,我是醉茶了。

苏轼诗云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如果允许说两句醉话,绿茶似童稚少女,红茶似成熟少妇,乌龙似介乎两者之间的邻家女孩,更妩媚可爱些。那么,北京人钟爱的花茶呢?就是打扮得过头,甚至有点张狂的女郎,倒遮住了本来的应该是率真的美。

然而,茶是好东西,在人的一生中,它或许是可能陪伴到你最后的朋友。

一般而言,抽烟,是二十、三十岁时的风头,驾二郎腿,喷云吐雾,含淡巴菰,快活神仙;喝酒,是四十、五十岁时的应酬,杯盏碰撞,酒浅情深,觥筹交错,你我不分;可到了六十、七十岁以后,医生会谆谆劝你戒烟,家人会苦苦求你禁酒,到了与烟告别、与酒分手之后,百无聊赖之际,口干舌燥之时,恐怕只有茶,陪你度过夕阳西下的余生。

我在剧团呆过,团里的那些老艺人,都是老北京,都是花茶爱好者,一上班,先到开水房排队沏茶。然后你就听吧,他们喝起茶来,所发出吃面条的吸溜之声,此起彼伏,压倒了政治学习读报纸社论的声音。由于他们茶叶的消耗量大,所费不赀,所以,他们都喝那种不是很贵的花茶。如果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末尾,对老艺人来讲,这最后一位的茶,却是第一位的需求。

旧时,京剧演员在台上唱着唱着,跟班会送上去一盏茶,戏停下来,让他润润嗓子,这叫“饮场”,艺人离不开茶的程度,可想而知。我在的那个剧团,说唱曲艺的,通常都携有一个半公升大小的搪瓷茶缸,茶缸上挂着的茶锈,至少有好几微米厚,足以说明其茶龄之悠久。他们从做徒弟时捧这个茶缸,捧到当师傅,捧到退休养老,捧到赋闲晒太阳,看样子,一直要捧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撒手。

人之一生,说起来,是一个加和减的过程,先是力口,加到一定年龄段以后,就开始减了,最后减到一无所有为止。每个人都会遇上这样一个渐渐淡出的局面:烟,会离你而去,酒,会离你而去,甚至老婆、情人、朋友、相好,都有可能离你而去,只有这一盏茶,不会把你抛弃。

茶好,好在有不嚣张生事、不惹人讨厌、平平和和、清清淡淡的风格,好在有温厚宜人、随遇而安、怡情悦性而又矜持自爱的品德。在外国人的眼里,茶和中国是同义词,你懂得了茶,也就懂得了中国。

西洋人好喝咖啡,中国人爱喝茶。咖啡是在亚热带阳光充分的肥沃土地里生长出来,咖啡豆成熟了以后,红得十分鲜艳,因为它凝缩了太多的阳光;而茶叶通常都种植在云雾迷漫、空气湿润的高山之巅,茶树的每个叶片,云蒸霞蔚,雨露滋润,汇聚着大自然的精灵之气。如果说,阳光是热量的总汇,那么,精灵则是智慧的结晶。所以,喝咖啡的西方人和喝茶的中国人,在感情上,便有外在和内向之别;在性格上,便有冲动和敛约之分;在行为上,便有意气用事和谨言慎行的不同;在待人接物上,西洋人讲实际,讲率直,重在眼前,中国人讲礼貌,讲敦厚,意在将来。所以,喝茶的中国人,喝出了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喝咖啡的西方人,也有过历史很辉煌,很漫长的国家,但现在有的已经消亡,有的也不很振作了。

所以说,茶之可贵,因为它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终身之友,它那一股冲淡的精神,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尽量禅悟的根蒂。

一杯在手,在缕缕茶香中,你会暂时把生活的烦恼,日子的艰窘,工作中的不愉快,事业上的阻难,家庭里的纠葛,妻子儿女丈夫情人之间的矛盾,上级的白眼,小人的不可得罪等等头疼事,放在一边;这就只有一盏清茶能起到的功效了。我记得1949年的冬天,在京西蓝靛厂,记不得是火器营还是镶黄旗,一位旗人老太太给我端过来的茶,那漂浮着一朵茉莉的杯子真像在沙漠中跋涉的旅行家,得到一片歇脚的绿洲,几乎等于上帝向我展开了笑脸。

学会冲淡,这是茶给我的启迪,虽然觉悟得太晚了一点,如果按古人所言,“朝闻道,夕死可也”的话,悟得晚比不悟,终归要好一些。

一般来说,琴弦绷得太紧,就有断的危险,陡冷陡热,杯子就会爆裂,一个人,神经要是总处于紧张的竞争状态之中——你多,我没有你多,想方设法要比你多;你名,我没有你名,不择手段要比你名——总是没完没了地折腾,没准会生出毛病。我认识的好几位同行,就这样把自己折腾没了。

所以,要学会饮中国茶,要懂得饮茶的宽容放松之道。君不见茶馆里何其熙熙攘攘,又何其气氛融洽?高谈阔论与充耳不闻并存;驴吸鲸饮与徐徐品味同在;伟大的空洞,渺小的充实,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神满足;昨天为爷今日为孙,此刻为狗他时成龙。完全可以相行不悖,互不干扰。在茶馆里,没有什么一定要领袖群伦的人物,让大家慑伏于龙威之下,你在你的桌上哪怕称王称霸,全球第一,宇宙第二,我在我桌上也可以不理你,不尿你,谈不上谁买谁的账,大家平等。这样的氛围中,心能静得下来,气能平得下去,就只有茶能起到调和作用、稀释作用、淡化作用和消溶作用。

如果是酒的话,火上加油,双方肯定剑拔弩张不可。因此,以茶代酒,永远不会胡说八道;以茗佐餐,必然会是斯文客气。这世界上只有喝茶人最潇洒,最从容,不斗气,不好胜,我们听说过喝啤酒的冠军,喝白酒的英雄,但饮茶者才不屑去创造这些记录呢!有一份与他人无干,只有自己领受的快乐,就足矣足矣了。

咖啡太强劲,可可太甜腻,饮料中防腐剂太多,汽水类含有化学物质,唯独茶,来自本国土地的饮品,有着非舶来货所能相比的得天独厚之处。清心明目、醒脑提神、多饮无害、常饮有益,尤其茶的那一种冲淡清逸、平和凝重、味纯色雅、沁人心脾的品格,多多少少含有一点做人的道理在内。

多一点恬静,少一点狂躁;多一点宽余,少一点紧张;多一点平和,少一点乖戾;多一点善自珍摄,少一点干扰他人。也许,这就是多余的茶话了。

同类推荐
  • 文学批评学

    文学批评学

    文学思潮、文学文体和文学经典三大理论问题,呈现了文学批评学或批评解释学的内在思想结构。通过对“为何批评”和“如何批评”问题的深入追问,通过具体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范导性实践,通过“如何成为批评家”的诸多奈件的理论确证,本书变得极富思想操作性,并且具有理论解释力。从文学思潮出发,作者探讨了文学思潮与批评思潮的成败得失;从文学文体入手,作者特别强调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独特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文学批评的自由思想价值;从文学经典出发,作者建立了开放性的文学经典观,为先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双重经典体认进行自由立法。
  • 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系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自选杂文集。每一篇杂文均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直指社会及人性的“病症”。这些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呈现作者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 并非闹剧

    并非闹剧

    本书选入了作家王昕朋2011—2012年在《特区文学》发表的三个中篇《并非闹剧》、《并非虚构》、《并非游戏》,其中《并非闹剧》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和《领导科学》杂志转载;《并非虚构》被《作品与争鸣》转载;《并非游戏》被《中篇小说月报》转载。《特区文学》和深圳大学2012年5月还召开了以上三部作品的研讨会,著名评论家谢有顺等给予了较高评价。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之年先生耗时数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对祖国山川之美和人杰地灵的巴蜀大地,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并以诗词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期盼祖国繁荣强盛的心愿。同时,之年先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也作了独特的细致的描绘。
热门推荐
  • 迁魂换命

    迁魂换命

    只有一人灵魂的双胞胎。姐姐的男盆友爱上了妹妹,却左右了两人的生死!迷雾重重,最终能活下来的只有一个人!“我生下来是双胞胎,24岁时我妹妹死了,我成了我姐姐。”活下来的会是谁呢?
  • 萌妻很闲

    萌妻很闲

    他和她的相遇就如同黄粱一梦本以为会在记忆中封存遗忘但似乎并不是这样她/他是一个意外,一个不该出现在这个轨迹的人,她有萌宠相伴?!哦,你说的是肉团么?是挺萌的还是巨型的,她运气爆表?!哦,还好天天没事被抓着去万毒谷,是挺好的哈,她还有最帅竹马??哦,是那个二货么?整一自恋狂,所以她重生是来干什么的?受罪的么,上天是不是嫉妒她上辈子过得太安稳了所以要整她啊摔,不带这样玩的他自恋么?不,绝对不会他很缠人么?不,绝对不会,他有崩人设么?不,绝对不会,嗯,这么完美的他今天又要努力追媳妇了,不要打扰他
  • 买房的革命

    买房的革命

    在当今中国对于高房价的一片喊杀声中,本书可能是迄今唯一一本教人们如何脚踏实地战胜高房价的书。本书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深刻洞察,用宏大的视野、科学的论证、真实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国高房价的历史成因、时代必然性和社会依赖性,并指引读者,放弃幻想和抱怨,用实际行动,走出“用观念革命跑赢高房价”的突围之路。贯穿本书中的人生智慧与财富理念蕴含了丰富而独到的见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 清宫唱晚(完)

    清宫唱晚(完)

    如果穿越是真的,让我回到有你的时代,哪怕只为看你一眼...四爷:“记住……爱新觉罗家的人……是没有心的!”十三爷:“你的,我什么都要……就是不要同情!”十四爷:“连为你撑伞的资格都要剥夺吗?!”九爷:“看来,你低估了自己!”还有八爷,还有太子,还有十八……谁吻了谁的唇;谁牵了谁的手;谁对谁的情至死难休……
  • 礼忏文

    礼忏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佣兵穿越:绝色锦衣卫

    女佣兵穿越:绝色锦衣卫

    【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交生死与共的朋友,玩世界最顶级的武器,杀最危险的人,在这些痛快事前面,钱财名声又算什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个,就是顶级雇佣兵夜月。穿越后假冒男子成为皇家极品锦衣卫,遇上腹黑王爷,对招中,是敌是友?是爱是恨?好吧,都说了打是亲骂是爱,那杀了你呢?
  • 虐爱99分:重生娇妻别跑

    虐爱99分:重生娇妻别跑

    【本文是虐中虐,欢迎入坑,不喜请绕行。】于晓晓的执念是宫凌霄,那个孤傲又冷情,让她放弃生命都要爱的男人。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说再也不想见到他,却告诉爷爷永远不要与他为敌。后来,她死了,一张离婚证寄回了于家,爷爷被逼破产…一位孤家老人几度白发人送黑发人。再次睁眼,她失了本性,再也不是于晓晓,执念再也不是宫凌霄,复仇的执念成了痂,命运之轮再次转动,他守着他认为重要的东西,那她便毁了他所有在乎的。后来,她真的毁了他喜欢的人,而他杀了她最在乎的人,一场情劫,竟成了她的心劫。时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年少轻狂都如镜花水月般化为云烟,少年不再,青春不再,她又该何去何从?
  • 网游之我只是个送外卖的

    网游之我只是个送外卖的

    网络上经常说,外卖小哥每一个都身怀绝技,文武双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那是样样精通,其中有些人开挖掘机简直溜的飞起。主人公凌羽,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因为一次交通意外得到了天陨的游戏头盔,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之路,一个外卖帝国,从此出现在了虚拟网游的世界。“兄dei,你这装备,太牛逼了吧,在哪搞到的?能给我说说吗?”“牛逼啊,隐藏职业,我做梦都想要啊,但是怎么都没法搞到,你要是能告诉我方法,五星好评妥妥的!”“帅哥,你看你人长的又帅,杀怪又这么猛,加个微信或者留个电话呗,有空咱玩晚上好好聊聊,如何?”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要求的外卖小哥们,只会高冷的甩甩自己的头,下巴扬起傲气的说:“你来送卖,啥都不用愁。”
  • 少年天才样样俱全

    少年天才样样俱全

    少年叶天,不仅是一位阴阳天师,而且对于现代的生活事情、游戏、体育等样样俱全,什么都会,而且天资聪慧,用极短时间完成了别人一生都完不成的修炼任务,还有一群舍生忘死的过命伙伴,而叶天,则是带着伙伴们,踏上了一条逆天之路。
  • 谁的莲灯,渡我今生

    谁的莲灯,渡我今生

    他于高堂满座睨视天下,而她是他浅尝不够的温柔……男主是个万能开挂多面手,女主是个小别扭,且看万能男主收服小别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