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8800000006

第6章 茗余琐记

我记得刚从南京来到北京的时候,那是一九四九年的秋天。

北京的秋天有点凉,凉也挡不住外乡人对它的兴趣,因为这是一座浓缩着历史的城市,街道、胡同、店铺、人家,都像一本厚厚的古籍,耐人仔细寻味。那一份怎么也拂拭不去的陈旧感、古老感,使人觉得苍凉,更觉得沉重。也许那时的北京没有如今人多,走在小巷子里,除了鸽哨,除了飘落的树叶,除了你的脚步声的回响,连个人影也见不着的,好像时间的钟摆,已经凝滞在那里似的。

北京就是这样的吗?我在纳闷。有一天,走在东单牌楼那条街上,一家茶叶店的楼上,忽听一班洋鼓洋号的管乐队,吹吹打打做广告,使我吃惊得站住了。茶,和萨克管,和架子鼓,应该是很不搭界的。然而,这份浅薄的喧噪,令我对沧桑感的古城,有了不同的认识。在我记忆中,上海的茶庄,虽在十里洋场,置身闹市,但惟恐其不古色古香,尽量斯文礼貌,端庄儒雅,尽量商人气少,书卷气浓。而古城的茶叶店,却如此摩登、趋时、市俗化,实在有些不解。

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北京人的茶趣。后来,才渐渐明白,老北京人对于饮茶之道,和茶叶主产地的南方人,那舌尖味蕾的微妙感觉,有着难以调和的差别。“大碗茶”出于北京,就凭这三个字,便大致概括了京城百姓的茶品味。

这一年的冬天,我参加京郊的土地改革运动,就在海淀蓝靛厂一带,第一次喝到了地道的北京花茶。那时,蓝靛厂是真正意义的郊区,进得偏远一点的村庄,往往见土墙上,用石灰水画的大圆圈。初不明何义,后经老乡解释,方知那是吓唬狼的。因为狼性多疑,一见白圈,不知深浅,便多掉头而去。如今,若将当时土改工作组有人受到狼的狙击事,讲给那一带的人听,一定以为是天方夜谭。

所以,分到各村去的工作人员,一路灌足了挟带着沙尘的西北风,再加之对狼的提心吊胆,到了老乡家,坐在热炕上,喝一盏香得扑鼻的花茶,是多么滋润安逸的享受了。

蓝靛厂周围村庄,多为旗人聚居地。他们大都不从事农业劳动,因而不能分田分地,但有关政策还是要向他们宣传的。旗人由盛而衰,虽衰,可还保留着一点盛时余韵。譬如礼数周到,譬如待客殷勤,客至必沏茶,必敬烟,古风依然。水壶就坐在屋中央的火炉上,整日嘶嘶作响,阳光透过略有水蒸气的窗户,有一种朦胧温馨的感觉。我第一次喝到北京的花茶,就是一位穿着长大棉袍(即使当时也不多见)的旗人老太太,亲手沏的。

递在我的手里,眼为之一亮,杯子里还浮着一朵鲜茉 莉 花,那在数九寒天里,可真是稀罕物。以前在上海家中,只知绿茶和红茶,也仅识得绿茶的炒青、瓜片、毛尖和红茶的祁门、英德、宁红种种。不知花茶为何物?四十年代在南京读书时,随着当地同学去泡茶馆,南京人讲究“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泡茶、泡澡,视为人生两大乐事,这才听跑堂问先生阿要香片?”

香片者,即花茶也。这位曾经进过宫,给太后娘娘(我估计为光绪的瑾妃,后来的隆裕皇太后)磕过头,请过安的老太太,不说花茶,而说香片,这是一种派,一种过过好日子,见过大世面,轻易不肯改口随俗的自尊。前几年,到台湾,与那边的朋友谈北京,有人很留恋北京香片,说那一股沁人心脾的气味,至今难以忘怀。看他年纪,不用问,三四十年代肯定在北平呆过,属于在旗老太太那一类的香片茶友。现在,几乎没有人说香片了,文革期间,到茶叶店里,连花茶也不说,招呼声“来一两‘高碎’(即高级茉莉花茶碎末的简称)”,服务员也就明白了。花八毛钱,捧回家来,挨批遭斗之余,喝上一杯,也是无言的自我安慰了。

在什么都凭票凭证的年代里,只有茶叶和中国老百姓在一起,真不易。

不过,说实在的,我对这种花非花、茶非茶的香片,不是十分热衷。我更喜爱喝闽北的武夷岩茶,闽南的安溪铁观音,台湾的洞顶乌龙,粵东的凤凰单枞。记得有一年坐长途大巴,行驶在闽粤交界处的山区公路上,路况不佳、颠簸困顿、饥渴难忍,加之烈日当头、骄阳似火、酷热难熬,众人遂要求在路旁的小镇歇脚。就在热得不可开交的那一刻,一小盅烫得不可开交的功夫茶,浇入喉间,顿觉暑热全消,心旷神怡,如苏东坡诗中所写“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那样,竟有飘飘欲仙之感。

古人喝茶,是要煮的,现代人喝茶,通常都是冲泡。古人煮茶,还要放进别的什么东西的,也许花茶是更古老的一种喝法呢?“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晓一瓯茶”,唐人李郢这首《酬友人暮春寄枳花茶》诗,或可一证。但是,要想喝到茶的全自然品味,当数绿茶,因为它最接近原生态。其实,能喝到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或者阳羡、婺源这些有名气的绿茶,自是口福不浅。其实,“天涯何处无芳草”,有一年,在皖南黄山脚下,逛徽式古建筑村落,走得累了,在一农家院落里大影壁下歇凉,自然要讨口水喝。主人颇知趣,忙汲井水,着小妮子烧开,抓两把新茶,投入硕大的茶壶中。连连说无好茶招待,但斟上来一盏盏新绿,同样也喝得齿颊生香,余甘不尽。其实,得自然,得本色,得野趣,便是佳茗。有茶助兴,便雌黄文坛,嘲笑众生,海阔天空,心驰神往起来。

茶,能醉人,我想,那一天,我是醉茶了。

苏轼诗云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如果允许说两句醉话,绿茶似童稚少女,红茶似成熟少妇,乌龙似介乎两者之间的邻家女孩,更妩媚可爱些。那么,北京人钟爱的花茶呢?就是打扮得过头,甚至有点张狂的女郎,倒遮住了本来的应该是率真的美。

然而,茶是好东西,在人的一生中,它或许是可能陪伴到你最后的朋友。

一般而言,抽烟,是二十、三十岁时的风头,驾二郎腿,喷云吐雾,含淡巴菰,快活神仙;喝酒,是四十、五十岁时的应酬,杯盏碰撞,酒浅情深,觥筹交错,你我不分;可到了六十、七十岁以后,医生会谆谆劝你戒烟,家人会苦苦求你禁酒,到了与烟告别、与酒分手之后,百无聊赖之际,口干舌燥之时,恐怕只有茶,陪你度过夕阳西下的余生。

我在剧团呆过,团里的那些老艺人,都是老北京,都是花茶爱好者,一上班,先到开水房排队沏茶。然后你就听吧,他们喝起茶来,所发出吃面条的吸溜之声,此起彼伏,压倒了政治学习读报纸社论的声音。由于他们茶叶的消耗量大,所费不赀,所以,他们都喝那种不是很贵的花茶。如果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末尾,对老艺人来讲,这最后一位的茶,却是第一位的需求。

旧时,京剧演员在台上唱着唱着,跟班会送上去一盏茶,戏停下来,让他润润嗓子,这叫“饮场”,艺人离不开茶的程度,可想而知。我在的那个剧团,说唱曲艺的,通常都携有一个半公升大小的搪瓷茶缸,茶缸上挂着的茶锈,至少有好几微米厚,足以说明其茶龄之悠久。他们从做徒弟时捧这个茶缸,捧到当师傅,捧到退休养老,捧到赋闲晒太阳,看样子,一直要捧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撒手。

人之一生,说起来,是一个加和减的过程,先是力口,加到一定年龄段以后,就开始减了,最后减到一无所有为止。每个人都会遇上这样一个渐渐淡出的局面:烟,会离你而去,酒,会离你而去,甚至老婆、情人、朋友、相好,都有可能离你而去,只有这一盏茶,不会把你抛弃。

茶好,好在有不嚣张生事、不惹人讨厌、平平和和、清清淡淡的风格,好在有温厚宜人、随遇而安、怡情悦性而又矜持自爱的品德。在外国人的眼里,茶和中国是同义词,你懂得了茶,也就懂得了中国。

西洋人好喝咖啡,中国人爱喝茶。咖啡是在亚热带阳光充分的肥沃土地里生长出来,咖啡豆成熟了以后,红得十分鲜艳,因为它凝缩了太多的阳光;而茶叶通常都种植在云雾迷漫、空气湿润的高山之巅,茶树的每个叶片,云蒸霞蔚,雨露滋润,汇聚着大自然的精灵之气。如果说,阳光是热量的总汇,那么,精灵则是智慧的结晶。所以,喝咖啡的西方人和喝茶的中国人,在感情上,便有外在和内向之别;在性格上,便有冲动和敛约之分;在行为上,便有意气用事和谨言慎行的不同;在待人接物上,西洋人讲实际,讲率直,重在眼前,中国人讲礼貌,讲敦厚,意在将来。所以,喝茶的中国人,喝出了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喝咖啡的西方人,也有过历史很辉煌,很漫长的国家,但现在有的已经消亡,有的也不很振作了。

所以说,茶之可贵,因为它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终身之友,它那一股冲淡的精神,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尽量禅悟的根蒂。

一杯在手,在缕缕茶香中,你会暂时把生活的烦恼,日子的艰窘,工作中的不愉快,事业上的阻难,家庭里的纠葛,妻子儿女丈夫情人之间的矛盾,上级的白眼,小人的不可得罪等等头疼事,放在一边;这就只有一盏清茶能起到的功效了。我记得1949年的冬天,在京西蓝靛厂,记不得是火器营还是镶黄旗,一位旗人老太太给我端过来的茶,那漂浮着一朵茉莉的杯子真像在沙漠中跋涉的旅行家,得到一片歇脚的绿洲,几乎等于上帝向我展开了笑脸。

学会冲淡,这是茶给我的启迪,虽然觉悟得太晚了一点,如果按古人所言,“朝闻道,夕死可也”的话,悟得晚比不悟,终归要好一些。

一般来说,琴弦绷得太紧,就有断的危险,陡冷陡热,杯子就会爆裂,一个人,神经要是总处于紧张的竞争状态之中——你多,我没有你多,想方设法要比你多;你名,我没有你名,不择手段要比你名——总是没完没了地折腾,没准会生出毛病。我认识的好几位同行,就这样把自己折腾没了。

所以,要学会饮中国茶,要懂得饮茶的宽容放松之道。君不见茶馆里何其熙熙攘攘,又何其气氛融洽?高谈阔论与充耳不闻并存;驴吸鲸饮与徐徐品味同在;伟大的空洞,渺小的充实,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神满足;昨天为爷今日为孙,此刻为狗他时成龙。完全可以相行不悖,互不干扰。在茶馆里,没有什么一定要领袖群伦的人物,让大家慑伏于龙威之下,你在你的桌上哪怕称王称霸,全球第一,宇宙第二,我在我桌上也可以不理你,不尿你,谈不上谁买谁的账,大家平等。这样的氛围中,心能静得下来,气能平得下去,就只有茶能起到调和作用、稀释作用、淡化作用和消溶作用。

如果是酒的话,火上加油,双方肯定剑拔弩张不可。因此,以茶代酒,永远不会胡说八道;以茗佐餐,必然会是斯文客气。这世界上只有喝茶人最潇洒,最从容,不斗气,不好胜,我们听说过喝啤酒的冠军,喝白酒的英雄,但饮茶者才不屑去创造这些记录呢!有一份与他人无干,只有自己领受的快乐,就足矣足矣了。

咖啡太强劲,可可太甜腻,饮料中防腐剂太多,汽水类含有化学物质,唯独茶,来自本国土地的饮品,有着非舶来货所能相比的得天独厚之处。清心明目、醒脑提神、多饮无害、常饮有益,尤其茶的那一种冲淡清逸、平和凝重、味纯色雅、沁人心脾的品格,多多少少含有一点做人的道理在内。

多一点恬静,少一点狂躁;多一点宽余,少一点紧张;多一点平和,少一点乖戾;多一点善自珍摄,少一点干扰他人。也许,这就是多余的茶话了。

同类推荐
  • 别笑,毕业N年后他们写起了高考作文

    别笑,毕业N年后他们写起了高考作文

    非虚构平台“真实故事计划”举办高考作文大赛,延参法师、作家巫昂、出狱青年夏龙、新概念一等奖得主斑马齐参与,与2017年高考同题,高考阅卷组名师评分。抛开应试的紧张压力,经历了生活的消磨与考验,你是否能写好这篇人生中最重要的作文?看看这些社会人重回考场,写下的是青春不悔,还是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故事?
  •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最新修订文雅词幽,馈赠珍藏首选书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的情意写真(新订版)》“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埋下伏笔,安静蛰伏在人生里静候结果开花的一天——他被人记取,不因他是权榴之子,不因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而因他是横绝一代的词人。
  • 少年书剑在津门

    少年书剑在津门

    故乡是一部读不厌的书,那页页行行,写着我和俦侣们的青春——它经历的路程,它焕发的风华,它遭受的苦难,它蕴含的情怀……《少年书剑在津门》是一部随笔集,也可看作是作者周汝昌的一部自传集。《少年书剑在津门》分为四大部分:沽水年华、津门忆旧、沽湾琐话及地杰人灵。
  •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记录了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心得感悟,一半是海外经历、一半是海归思考,旨在为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提供有益的视点,告诉他们国外的生活绝非那么美好,但也并没有那么艰辛。同时也为那些准备回国或已经回国的朋友增强留下来的信心,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作者文字间大城、小城之美丽,不在于美食、美景或历史的沧桑往事,而是那种游离于周遭之外,对美的审视和享受美的过程后的缤纷感,是有意无意地在东西文化中间穿梭的沉淀与收获。
  • 红都拾遗

    红都拾遗

    本书是作者对文博(文物与博物馆)和苏区史的研究,从大量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挑选出60余篇,内容丰富,涉域宽广。全书多篇文稿较为详细记述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机构开格、更名和改扩建,以及瑞金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热门推荐
  • 归兮归兮归去来兮

    归兮归兮归去来兮

    他们一开始就闹掰了,带着误会分手。之后,他赌气另娶,她被流放北境,途中还毁了容。他一直不甘心,多年后终于找到机会可以前往北境找她了,她却因突厥的入侵而下落不明。他在找寻她的过程中,逐渐解开了当年的误会,她的身世也浮出水面,可两人却越走越远,远到各自都放弃。剧透:男主是那种进一步退三步急死人不偿命的纠结忧郁男,男二是个最接地气最不正经的腹黑杀人狂,男三是个时而冷血时而热情的豪霸肌肉男,男四是个纯情可爱的混世小魔王,和女主都有一段情。究竟女主会选谁,亲们来看文吧!新书的主题围绕着情仇和初心,成长和抉择。主线虽虐,但虐虐不就习惯了……如是情仇,不若离去。如是初心,不若归来。
  • 天命帝凰:神医嫡女逆天下

    天命帝凰:神医嫡女逆天下

    苍穹霸主一朝损落,再次重生,变天惩煞星,人人得而诛之?没关系,她还是天命帝凰!土木双属性修为,相辅相成,上古修炼心法,不但等级蹭蹭蹭,各种仙草随便种,别人修百年,她一颗草吃完就好!渣爹庶母缠上门?没事,灵丹、仙符、随便轰炸,虐的他们求爹告娘。修炼成功,爱情扑?那也是不可能的。天下第一冰山男神,乃她前世爱侣!这是一个顶级大神重新练小号虐渣,外带大把撒狗粮的故事……【女主萌+男主高冷+1V1+绝宠+双强】
  • 空间之地府交流群

    空间之地府交流群

    同事:你!站远点,别影响我发挥。出镜?说得好像有人愿意看你似的……亲戚:哟,都混几年呢,还没挣到大钱呢?我儿子今年年终奖都挣了十万。母亲:都22了,你要还认我这个妈,就赶紧回村给我嫁啰。李小萌扫了眼手机上的地府交流群微微一笑。“让让,这部戏我投资的。你,被开除了!”“是没挣到钱,我那些道友成天过来蹭饭,光吃喝就花了我几千万,纯利润也就一个亿吧。”“妈,你介绍的小伙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要追我。什么?嫁了公司就是我的?不不不,我男朋友已经把那家公司收购了。”
  • 梦想不会辜负努力的你

    梦想不会辜负努力的你

    大部分人心怀梦想,但是大部分人不会处于绝境,他们不会面临饥饿、流浪或更多痛苦。很多人看了几本励志书就开始热血沸腾,第二天却仍然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出发之前说破天,行进中有的只是蹉跎和抱怨,然后以平庸草草收场。衷曲无闻的文字和很多人不同,他是一个写故事的人,不碰那些没头脑的热血文章,本书中他刻画的人物、事件,虽来自平凡的生命,却细腻,给予你努力下去的信念与方法。
  • The Sexual Outlaw

    The Sexual Outlaw

    In this angry, eloquent outcry against the oppression of homosexuals, the author of the classic City of Night gives "an explosive non-fiction account, with commentaries, of three days and nights in the sexual underground" of Los Angeles in the 1970s--the "battlefield" of the sexual outlaw. Using the language and techniqus of the film, Rechy deftly intercuts the despairing, joyful, and defiant confessions of a male hustler with the "chorus" of his own subversive reflections on sexual identity and sexual politics, and with stark documentary reports our society directs against homosexuals--"the only minority against whose existence there are laws."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本书精选了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7个短篇,讲述了美国内战爆发后,南方的传统文化与北方价值观经历的巨大冲击与转变,用奇特而扭曲的语言描述了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没落的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冲突。福克纳的绝大多数长篇和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郡中,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约克纳帕塔法郡中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和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
  • 飘摇的白大褂(3)

    飘摇的白大褂(3)

    上期回放王欢死了,对于孙丽娜和王茂森夫妻俩来说,无异于塌天大祸,更让人不堪的是他们还得背负仁华医院几十万元的医疗费。看着凄苦的夫妻俩,副院长武明训和人商量后,准备为他们减免一部分费用,只等院长回来签字即可。然而院长丁祖望却不知了去向,他老婆沈容月到处乱找,一无所获。医院的新大楼资金有缺口,需要向银行贷款,副院长陈光远把金行长患有心脏病的母亲接到医院来了。原想套套近乎,却不料江一丹一句“要开胸”的话,把老太太吓晕过去,抢救过来后,老太太怎么也不愿住院了。金行长的弟弟十分生气,鼓动金行长不给医院贷款。
  • 他像星辰一般璀璨

    他像星辰一般璀璨

    深夜,男人霸道的声音低响在耳边,“女人,你身上印着我的印记这辈子只能是我的!”他,是F市商界的传奇,传闻他高冷孤傲,却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真容。她,一个应届毕业生,前脚遇到一个神经病大叔,后脚遭男朋友劈腿。某个雨天相遇,注定两人此生纠缠不休。“女人,你对左太太这个称呼感兴趣么?”男人顶着一张妖孽的脸问。“没兴趣。”女人眨了眨清澈的眼眸,露出狐狸一样的笑容,“我只对你配偶栏的空白处有点想法。”话落,女人整个人被扛在肩上,“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民政局逛逛。【新书(盛宠甜妻:总裁老公,缠不休)已发,求包养】
  • 无上神兵

    无上神兵

    以无上之神兵,斩世间一切仇敌、一切尘缘、一切因果、一切是非……方可成就无上煌煌威名!!!无上神兵,讲述一个不朽的东方仙魔神怪故事,人界、魔界、天界、冥界,法宗、兵宗、符宗、丹宗、器宗、阵宗、佛宗、儒宗样样神通!
  • 九重赋

    九重赋

    沧海桑田,抵不过世道无情。一世安宁,只不过痴人说梦。想挣脱宿命,却被玩弄鼓掌,神又如何,人又如何,你欺我一分,我还你一丈。打小,她便知道自己不一样,师父告诫,除了自己,谁也不可信。第一眼,她就认出了他,却也认错了他。因为宿命,为他迎亲三千里,因为宿命,她自封三万年,因为宿命,她甘愿化净半身修为。第一眼的冷,第一次的暖,他记着,却又不能记着,是怨是恨,只愿她好,就好。於终,招摇山上“爹爹,云彩之后是什么?”一年轻女子转身,巧盼浅笑兮。“九重天。”“喵喵说,娘亲在上面?”白发男子停顿片刻,眼神清冷,“不在,上头的都是欠你娘亲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