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0700000006

第6章 示巴女王之谜

世界上有史以来再版次数最多、印数最多的书,恐怕要属《圣经》了。它既是文辞优美晓畅的文学佳作,也是读来饶有兴味的历史故事集。尤其是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旧约全书》,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但是,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些颇为难解的历史谜团,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示巴女王是否确实存在的问题。

《旧约·列王记》第10章和《旧约·历代志》第9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公元前10世纪中叶,当以色列王国在国王所罗门治理下国泰民安、兴盛至极的时候,异国君主示巴女王因仰慕所罗门的智慧和声名,在庞大的护卫队陪同下,带着香料、宝石和黄金,浩浩荡荡地抵达耶路撒冷,拜见以色列国王。她向所罗门表示敬意,献上厚礼,并提出一些难题让对方回答。所罗门机智的回答,更让示巴女王钦佩不已。所罗门对示巴女王也热情相待,并在她回国前回赠了礼物。这段简短的记述非常精彩,示巴女王的出现引人注目。但是,这位女王来自何方?出身于哪个民族?《圣经》里对她再无其它描述,甚至她的名字叫什么也无从得知。但从女王携带的礼物来看,她统治的示巴王国是一个很富有的国度。《旧约·以西结书》第27章也明确提到,示巴王国是以从事香料、宝石和黄金贸易出名的。

示巴女王在《圣经》中偶然闪烁的神秘色彩,引起了历代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和民间艺人的极大兴趣,由此而产生的种种臆想、传说,更显得浪漫离奇甚至荒诞不经。

在中世纪流传很广的一个传说里,示巴女王被说成是预晓耶稣将受难于十字架的女先知。据传她在去耶路撒冷拜见所罗门的途中,曾遇到一座小桥。她的幻觉中突然闪现出救世主将被人用这座木桥上的板木钉死的可怕图景。于是她绕道而行,并虔诚地向这座桥祈祷祝福。所罗门得知这个不祥之兆后,立即命人把桥板取下深埋地底,以为就此万事大吉了。却不料后来仍被人挖了出来,成了恶人加害耶稣时所用十字架的板材。

除了这种神乎其神的传说外,示巴女王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中,时而作为美丽的女王形象出现,时而又作为丑陋的女巫形象出现。在西欧许多国家的哥特式教堂里,人们仍可以看到表现内容截然不同的女王形象。在法国的哥特式雕刻中,示巴女王还令人不解地被塑成一位跛足者。这究竟是有史实依据的人物特征描绘,还是随意的艺术处理,就无从得知了。

在非基督教信仰的世界里,示巴女王的形象基本上是被丑化了的。在犹太教的传奇故事中,示巴女王被描绘成有着毛茸茸双脚的恶魔形象,并把她比喻为古代亚述和巴比伦神话中诱人堕落的淫妇。而在伊斯兰教的传说中,示巴女王受到了更大的贬斥,她被称为“比尔基斯”(意为妖怪),说她所行之事对人类来说大都意味着灾难。

在近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对示巴女王的想像与描写,但同样是褒贬不一。在19世纪法国小说家福楼拜的笔下,示巴女王是诱惑隐士的邪欲的化身。而在20世纪着名诗人叶兹的诗中,女王的才智和品德又成了被赞美的主题。

不过,在许多国家的民间传说中,示巴女王更多地还是被描绘成天生丽质、聪颖不凡的动人形象,并传说所罗门在耶路撒冷见到她的时候,为其美丽的外貌和端庄的仪表所倾倒,两位互相爱慕的君主还结成了金玉良缘。埃塞俄比亚的民间传说中说,虽然所罗门对示巴女王一见钟情,却无奈女王对他无意。后来,所罗门设计引诱才逼迫女王成婚。他们在婚后生下一子名叫曼尼里克,以后随示巴女王而去。曼尼里克长大后到耶路撒冷拜谒父亲,并被封为埃塞俄比亚的第一代皇帝。有趣的是,这个非洲古国的末代君主。着名的海尔·塞拉西皇帝在位时,还以自己是示巴女王和所罗门的嫡传后裔自居呢。

有关示巴女王的这种种传说尽管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显而易见的是它们都缺乏可靠的依据。示巴女王是否确有其人,至今还是一个谜。

同类推荐
  •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世界上那形形色色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个自然科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在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前5世纪,我国的大学问家庄子就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短棍,若每天截取一半的话,是永远也截取不完的。
  • 生物:细微之处显神奇

    生物:细微之处显神奇

    也许你不知道,仅仅在你诞生数秒钟后,一些微小的生物就会包围你并侵入你的体内。现在,正有数百万个这样的生物覆盖在你的皮肤上。在你阅读这一页书时,它们正聚集在你的鼻子、喉咙和嘴里。实际上,生活在你嘴中的这类生物的数量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还多。它们是如此之小,以至于我们无法看到或感觉到它们。当然我们也无法逃离或避开它们,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例如土壤中、岩石上、北极的冰层中、火山及所有生物有机体上。这类生物就是细菌。
  • 爱因斯坦自述

    爱因斯坦自述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外星人未解之谜

    外星人未解之谜

    在浩淼广阔的宇宙中,地球就像沙粒般渺小。自古以来,人们就发出了寻找宇宙生命的呼唤。外星球有没有真正的类似于人的生命存在,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这个谜题本身包含了很多的推测和猜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仍然有一些无法用人类掌握的知识解释的事情,人们有时只能把它归结于外界“神秘力量”的操控和干预。自从1541年,哥白尼发表“日心说”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浩瀚的宇宙不只地球一个存在,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小行星而已,这让人们开始把眼光从地球上移开,投向了广阔的银河系。
  • 你一定想知道:航空航天知识

    你一定想知道:航空航天知识

    阅读科学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结构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活泼的天性,抑制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扩大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充分调动起他们探索求知的勇气和信心。
热门推荐
  • 全球论剑

    全球论剑

    重回江湖…… 血雨腥风! 追逐‘一帝二后三王七侯’三年之久的陈凯心; 《全球论剑在华山》大赛前夕,不料被阴险小人灌醉,随后被轮白到新人阶段,彻底错失跻身江湖顶尖强者行列机会! 万念俱灰之下,凯心黯然退出《江湖》。 迷醉伤神的雷雨夜,陈凯心一梦三年……重回学生时代。 本书YY号:269493(开放);QQ群号:63976833(满)11639601(满)125391384(新)
  • 游云际寺

    游云际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潜室扎记

    潜室扎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执妄纪事

    执妄纪事

    一位保存了上古灵力的少女从三千年的沉睡中苏醒,睁开眼睛之时,神州大地于她早已是沧海桑田。她所熟悉的亲人已经死去,她所认识的建筑早已覆灭,她所知道的王朝也早已更替在了无垠的历史洪流里。一千年的漠视,两千年的伤心,三千年的沉睡,六千年的花开花落,时光荏苒;一世的金戈铁马,一世的锦绣繁华,一世的悲欢离合;她不再认为她从前学习的、遵守的那些大义全是正确的。既如此,那些迷茫的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执妄山,在这里,会有一位名为神农式微的少女,满足你们所有的夙愿……
  • 青春里放荡不羁的幸福

    青春里放荡不羁的幸福

    他,阳光帅气,冷漠傲慢,放荡自大,却遇到了她,遇到了这个温柔体贴,善良却又对他泼辣的她,让他生气,让她笑,让他回忆的她,让他甘于改变自己的她,上天赐与他和她的缘分,让他两相遇,相知,相爱,而这中间又会经历多少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
  • 银色白额马

    银色白额马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银色白额马》《黄面人》《住院的病人》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个性鲜明,写作中把病理学、心理学等融人到侦探艺术中,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
  • 星上天,弹着地

    星上天,弹着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满目疮痍!一穷二白!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扼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摇篮之中,美、法、德几个核大国,手里挥舞着核大棒,威胁中国和全人类和平。那时的中国,也想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来遏制西方核恐吓。可是,刚刚从国民党反动派手里夺回的红色政权,第一缺少的就是人才!第二缺少的还是人才!就在共和国最需要的时候,以钱学森为首的一批海外学子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他们放弃了海外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
  • 精准社交

    精准社交

    今天,我们面临着比过去更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为激烈的社会竞争,谁要想在这里边脱颖而出,追求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赏识你,帮助你,支持你,拥护你,而这一切必须以精准社交作为基础与前提。不能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你对成功和幸福的追求就会只是一句空话,你的付出和汗水将一文不值。
  • 拔节

    拔节

    1987年9月初的一个秋老虎肆虐的晌午,正在玉米地里“修理地球”的我,突然做出了一个后来证明是千真万确的、改变了我人生走向的一个关键性的抉择。我是这年的11月12日参军的,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其实从那天起,我就暗地里参军了。可后来在我梳理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又从记忆的仓库里惊喜地发现,我当兵的种子,却是在我六七岁那个刻骨铭心的上午埋下的,只不过它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在我十八岁时才发芽了。玉米地里密不透风,又是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我就像放在锅里蒸着的馍一般。“你就是当农民的命,心甘情愿种地吧,想啥都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