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800000004

第4章 孔孟之道,探究生命的站立方式 (2)

第一篇 第一章 孔孟之道,探究生命的站立方式 (2)

孟子说:“至于说到人天生的情性,那是可以认为是善的,这就是我说的天性善良。至于有人变得不善,不是天性的过错。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就是仁;羞耻心就是义;恭敬心就是礼;是非心就是智。可见仁、义、礼、智不是由外界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只是不去思考这些罢了。所以说,‘探求就能得到它们,放弃就会失掉它们。’有人(同别人比)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这是不能充分表现他的天性的缘故。《诗经》上说:‘上天生养众民,有事物便有法则。众民保持了常性,所以爱好美德。’孔子说:‘作这篇诗的,是懂得道的啊!有事物便有法则;众民保持了常性,所以爱好美德。’”

孟子的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他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倘若善是阳光,那么所谓恶不过是晴天下的太阳雨,虽然淋湿了行人的肩头,但依然遮挡不住普照的阳光。善虽出于主观的理想,但最终落脚的还是具体的行为。

牟宗三先生将这种善的行为看成时“善导一切,成全一切”的最高标准。牟宗三先生对此说道:善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可是你不去唤醒它,人之所为必然会走到善的对立面,从而为非作恶而不知羞耻,丧失人格而远离道德。

可以说,善是一切的根本,是引领人们不断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径,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不断认识外部世界的最佳途径。古龙笔下的武侠人物楚留香似乎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江湖人称盗帅的楚留香给碧云庄庄主留了封信,说晚上要来“借”镇庄之宝玉观音一用。

碧云庄上下高度戒备,还邀请了武林高手来看护摆放玉观音的房屋,还在进庄的路上设置了重重关卡。

半夜,正在大家以为楚留香不会来的时候,一阵狂风扫过,烟雾飘渺,令人眩晕,几分钟后,有人喊叫起来:“玉观音不见了!”

而此时,楚留香已经拿着玉观音走远了。

楚留香来到了郊外的一处田庄,那里住着一个七十多岁的瞎子爷爷,这个瞎子爷爷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像摸一摸有天下第一之称的玉观音。近来,这个瞎子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楚留香知道后,就决定帮瞎子爷爷完成这个心愿。

当瞎子爷爷的双手颤颤悠悠的放到玉观音的身上时,他满足的笑了笑,随即便安详的睡去了。

安葬好瞎子爷爷后,楚留香的朋友胡铁花问他:“我真不明白,在这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江湖,我们是应该做一个善人还是一个恶人?哎,你是恶人还是善人?”

楚留香笑道:“我也不明白。我在做选择。”

刀光剑影,人心险恶,所以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做一个善人,易被歹人所害,做一个恶人,又被世人痛恨,善恶之间实在是很难做出一个明确的抉择,而这也正是楚留香所苦恼的。正因为世事多变,人心无常,现实的人们常常选择一条更为稳妥的处世之道:做一个唯唯诺诺的人。实际上,按牟宗三先生所言。

善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发现这种力量并以它来影响众人,便能成为一个具备美德的人。有善性的人必有高尚的人格,他们对自己有着更高的期许和要求,更愿意以积极心态去面对世间的一切坎坷崎岖,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更多乐观的人生和无限的希望。

儒音凡录

告子:战国时思想家。据说为墨家门人,其言论见《孟子·告子》篇。也有人认为此人是孟子杜撰出来的人物。

楚留香:这是古龙笔下第一个接近神话的人,像古龙自己说的那样:优雅、冷静、瞬间的爆发力。其盗术神奇,江湖人称“盗帅”,更因“盗帅踏月留香”而被尊为“香帅”。其飘逸灵动空前绝后。“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后人尊其为“香神”。

孝孺式人生——放弃私利,以求大我

一只乌龟背着四五只小青蛙艰难的爬行在一条沙土上。这几只小青蛙都是从人类的捕杀中逃出来的,它们受了伤,在路上遇到了这只乌龟。乌龟二话没说,就背起它们朝自己居住的池塘走去,在那里,这几只青蛙可以安心的养伤,很快就能活蹦乱跳了。

一路上,乌龟遇上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动物。这些动物个个都是坏脾气,看着乌龟背小青蛙,都很好奇,便不停的捉弄它们,小青蛙的伤势越来越严重,而乌龟一路爬来也感到身心疲倦,加上动物们的玩弄,它快坚持不下去了。

好不容易到了池塘边,等青蛙们一个个跳入池塘的时候,乌龟也昏死过去,幸好,它没有死,只是太累了。认识它的鲫鱼对它说:“你怎么那么傻啊,那些青蛙跟你非亲非故,你还那么救它们,自己差点没命,值得吗?”

乌龟说:“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那个时候小青蛙们都快死了,我怎么能见死不救,就算我死也得救,你想想,我只是一个,而它们有四五个,我得为他们考虑。”

乌龟朴素的话里透露的是人生的大道理,实际上,如果把乌龟遭遇的事放到我们人类身上,到底能有几个人做到像乌龟那样呢?牟宗三先生说,儒家讲大义,就是要舍掉单独的我,去拯救众人。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人生有时就像一个顽劣的孩子,不知何时就会给你出个难题,将重大的考验摆在你的面前让你作出明确而又坚定的判断

这是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旅程,如同一部剧情丰富的古装电影,刀光剑影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极容易让人在驻留之间迷失方向,丧失信仰。人生的信仰,如果以孟子一贯倡导的处事哲学来看,就是义和利的取舍。在孟子的眼里,“义利”从来都是对立的,“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虽然生命可贵,但如果人的一生只是用了追逐自己的私利,那么这所谓可贵的生命也丝毫没有任何价值去留恋。舍生而取义是孟子一生所奉行的行动准则,正因如此,对于那些追名逐利,求小利而忘大义的人,孟子向来是嗤之以鼻的,对于权贵亦是如此。他认为百姓言利,家道不能长久,国君言利,则国家不能长存。

正如《孟子》一书里所写的那样:“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牟宗三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讲到孟子时说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树立起了一种最易可行的人生形态,这种人生形态代表着一种智慧,更是高扬人格的体现。唯有大义者方有大胸怀,唯有大胸怀,可成中流砥柱的人物。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自北平起兵,自称“靖难”。四年,攻陷京师,登基称帝。

遭遇都城顷刻陷落,皇帝悲惨死去的方孝孺,在朱棣大军抵近京师后闭门不出,日日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明成祖叫人反复劝他归顺,并许下诱人承诺,方孝孺不为所动,当众嚎啕,声音凄厉,明成祖也颇为感动,并让人把笔给方孝孺,让其快速拟定登基诏书,并说:“此事非先生不可!”孝孺执笔,疾书“燕贼篡位”数字,旋即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方孝孺一介书生,在面对篡位者的屠刀时,抗节不屈,大义凛然,就其为当时读书人所崇奉的“率王道而秉正义”的立世之本而言,古来者并无几人。这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为大义者何惧死!”

方孝孺死后,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庸、铭等人捡其遗骸,葬于聚宝门山上,死于宁海县城之方氏族人,有义子马子同收其残骸,投于井中,后人称此井为“义井”。

方孝孺原本有很多次机会活下来,但是他没有。对于方孝孺而言,人生大义就是他的生命,丢掉大义而苟活于世,对他简直就是最大的羞辱。于是他选择了一条求大义而死的道路,至今为后人传诵。反观我们当下的现实,开口闭口所说的无一不是个人的利益,自已的所得,而将人生大义抛于脑后,这样的人,在危难之际,我们又如何能对其抱以希望?

常言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义”是孟夫子提及最多的字眼,对于身处乱世而流离,每遇残酷现实而理想碰壁的孟子而言,这个“义”字永远是人生的指南针,是一种梦想,亦是一种情操。孟子只有一个,秉大义如方孝孺者,五百年来同样屈指可数,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在蝇营狗苟中度日,在“皆为利来”的熙攘人间中淘换一己之快慰的那些人。正因如此,在价值多样化的当下,一个秉大义的人更显得弥足珍贵,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儒音凡录

方孝孺:明初大臣,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师从有“开国文臣之首”之称的翰林学士宋濂,建文年间担任建文帝的老师,主持京试,推行新政。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10族。

靖难:原意为平定变乱。朱允炆即位后对藩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从其口中得知燕王将举兵谋反,于是发兵逮捕燕府官属,朱棣随即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七贤式样板——进退之间,立身有度

牟宗三先生说,进退之道就是儒家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牟宗三先生看来,儒家所谓的“穷达”在乎自我修养而惠及外界,这也正是中国人文化性格最显要的标志。

刘伯温一生好学,儿时便显聪慧。22岁中举人,23岁考上进士。26岁出任元代江西行省高安县丞。此后,历任元代浙江行省都事、浙江儒学副提举等职。曾多次上书议论国事,提出的意见却一次也未被朝廷采纳,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隐居青田期间,刘伯温潜心著述之余,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他加入了朱元璋的义军队伍,为明朝的创立、将天下百姓从元末的黑暗统治中脱离出来立下了不朽功劳,表现出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士林高风。

在人们的印象中,“达”是刚健进取精神的体现,是一个具有万丈豪情,立志干一番冲天大事业的人应有的风貌;而“穷”这个姿态,则很容易被人理解为是抽身隐遁,至此断绝了建功立业的念头。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在牟宗三先生看来,入世而不庸俗,出世而不离群索居,是穷达立身的至高境界,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有极大的益处。从刘伯温的身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一轨迹。对于当代人来说,无疑也是竭力追求的生命态度。

生活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是一群行为怪诞,性格旷达的人。他们整日饮酒高歌,畅谈无为之道、议论古来往者,重清谈而远世俗;时而仰天长啸,时而烂醉如泥,乍看下去,倒也是一副怡然自得的闲趣景象。不过慢慢深入便可知,其实一切不过是表象罢了。

“竹林七贤”,尤其是七贤中的代表性人物嵇康、阮籍,心怀国事而忧伤,语论虚无而挂牵。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常以惊世骇俗的言谈举止来对抗司马氏所倡导的“名教”。这种对抗,表现在嵇康身上是“非汤武而薄周礼”,在否定一切道德礼仪的同时,其实是对日益黑暗的司马氏统治表示不满。对阮籍来说,则是醉卧六十天,以此拒绝司马昭为子求婚于自己的女儿,不与司马氏同流合污的洁傲气概。很多事如今看来实在是风流快活的人生,不过回溯千年,不难发觉,竹林中的这几位贤者内心的愁苦与憋闷,入世必被司马氏所用,而出世则难解心中抱负,有愧圣贤教诲。于是他们选择了另一种生活,另一种表达方式。以曲折隐晦的笔墨在咏怀和抒情间隐隐发泄内心的火焰。

相对于中国传统的文人意识和趣味,“竹林七贤”的种种行为似乎显得过于现代,过于超前,让人多少摸不着头脑,以至于双目侧视。但是细细想来,对于他们来说,唯有“放浪形骸”,才能更好的保留内心最纯净的所在——修己身而惠外物。这是对“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的最好注解。

生而为人,既不想苟活于世,碌碌无为,又想追寻内心的安定,搭建灵魂的乌托邦。正因如此,探求“穷”的修养,是为了更好的接近“达”,正如“缩”是为了“伸”一样,这是儒家的大智慧。其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从自我的完善直至世道的完善,而所谓“穷达”,不过是适用于不同人的不同道路罢了。唯此,心境自由,人生开阔,意境高远方才能得以实现。

儒音凡录

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之竹林七贤。”

《郁离子》:刘伯温所著。《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同类推荐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热门推荐
  • 腹黑鬼少萌萌哒

    腹黑鬼少萌萌哒

    她一不小心误闯了误会,招惹了不能招惹的男人,他腹黑,霸道,他温柔,情深,他狂魅,冷酷,看哪个都不像好人!无奈沦为小小女仆,混在总裁身边,看似风光无限,其实有苦说不出,他时时色诱,还假装无辜!她纯情白痴,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早已经被他吃干抹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由周霞著,本书以平凡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潜伏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故事,以超脱和开阔的视野,帮助身心疲惫、迷茫压抑的读者清除心灵中的杂草,看见生命的阳光,感受生命的力量。《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专属独宠,少爷们的齐宠甜心

    专属独宠,少爷们的齐宠甜心

    被爸爸妈妈未来公公婆婆和姐姐下了圈套,直接被送到了竹马的怀里。
  • 独步天下:布喜娅玛拉(上卷)

    独步天下:布喜娅玛拉(上卷)

    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之旅中离奇穿越,成为历史上传奇的女真第一美女东哥。这位自出生便被预言“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女子,究竟兴的是谁家天下,亡的又是谁家天下?拥有着现代灵魂的她,该如何面对在“可兴天下,可亡天下”这一谶语的利益驱逐下,那一段段趋之若鹜的情感纠葛?这注定不凡的传奇人生为她带来的是幸运,还是灾难?大清王朝建立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历史的走向,会因为她的介入发生怎样的改变?当一切尘埃落定时,那抹跨越四百年时空的灵魂,又将何去何从?
  • 轮回之葬仙

    轮回之葬仙

    神无情,魔无双,仙无缺,天无道!世人皆求长生,寻飞升成仙之路,而我以天为碑,地为墓,欲葬这一世仙!
  • 瞬间的资本智慧:唐晓康教你实现人生三大自由

    瞬间的资本智慧:唐晓康教你实现人生三大自由

    本书通过讲述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投身银行业、完整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多次主持并成功完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资本市场拼搏经历,总结了自己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对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金融投资者取得伟大成功的原因,认为只有智慧与金钱并重,才能发挥惊人的威力。
  • 挽歌行

    挽歌行

    抱琴很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她六岁,由老仆宁妈妈带着,去江南拜师学艺。那一天,江南下了特有的霏霏细雨。抱琴倚在乌篷船舱里,任蚕丝般柔嫩的雨屑轻盈无声地从她的双颊滑落。透过舱壁不规则的窗口,抱琴第一次看见了江南的景致:水泽中一洼又一洼细而连绵的涟漪;高傲地伫于屋甍瓦尖的短腿鸟雀;掩映于斑斓油纸伞下,隐隐行走的红袖……真如画师飘逸且又凝重的一笔,怎一个心醉了得?过了浑圆的半月形石拱桥,一橹至岸。到了,到了。抱琴踩着湿腻腻的船板,仰头凝视牌匾上三个大字——游雪斋。“真是好名字呀!”抱琴喃喃道。
  • 箫音袅袅

    箫音袅袅

    铁血的他为了一个空空的诺言舍生忘死,岁月的利刃将柔情的她变得冷酷无情!千年的等待,千年的期盼,他终于将她拥入怀中!她问他:这一切对于你来说很重要吗?他望着那潭碧绿幽兰的潭水无言无语胸中却荡漾着万丈豪情!一根紫竹箫奏出千年的哀怨!断肠的箫音缠绵凄婉,秦时的明月无情冰冷。。。。。。他和她俩在奶池中如同婴儿般游弋,他说“甜甜的乳汁”怎么变咸?她痴痴的笑,她两眼无神呆呆的望着流动的奶水。。。。。。哎哎嘿。。。哎哎嘿。。。哎嘿。。。哎。。嘿。烈日下,众人在他的声音熏染下发出了相同的节律。。。。。。
  • 天降鬼妻

    天降鬼妻

    现今天上什么都掉,什么掉馅饼、掉王妃、掉萌宠的,怎么到了他,就掉干尸了?!沭阳术士木子李,见习道士一个,刚满二十,兼职赶尸,婚配无。某天正辛苦兼职中,一个女子由天而降砸他脑门上,容貌姣好、冰肌玉骨,可是怎么没有气息?!虽说他是一枚道士,按道理鬼怪莫敢近身,可是当一具尸体从他面前突然立起来的时候,他还是被吓得…差点失禁。而这女鬼不知怎的硬要赖上他,这可让他如何是好?孟九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她刚刚还在家研究什么XX大片呢,怎么突然电脑爆炸眼前一黑自己就死了?好死不死,还顺带穿越到一具尸体身上?不是复活…她就是活生生的”女鬼”…怕阳光怕到恶心的女鬼…醒过来第一眼就见到个道士,她可被吓得不轻,怎么,又要让她再死一次?脑子飞速一转,忙抱了小道士的大腿,把以往看八点档电视剧、兼职群头的本领悉数拿了出来,泪眼朦胧装傻充愣,可一不小心喊出口的,怎么就是,“相公,你不认识奴家了吗?”让这本来清心寡欲的小道士,平白捡了个娘子回家…片段:——我是被醉酒的女鬼娘子吓住了的冷萌相公“相公,你说我怎么就觉得脑子里一片浆糊呢?之前我就全无呼吸,前几日我还发现,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飘起来了!我好久都没飘过了,相公,我是不是鬼啊?”孟九九笑着跑到他身边,歪着脑袋一脸天真地问她夫君。木子李愣了一下,看了她一眼,深思了一会儿道,“难道娘子不知不觉中就修炼成了龟息功?娘子实在厉害!”他顿了顿,又道,“至于睡觉会飘…恩…娘子不是说你家乡女子都喜欢减肥吗,可见你最近减肥真是颇有成效。”“哈哈,相公你不会怕我对吧?”孟九九绕到木子李的身旁,酒气扑鼻,手攀上他的脖子,狡黠一笑。狂躁地揉他墨色般的长发,“相公最好了!”被摧残的某人一脸黑线。“我要是女鬼,肯定会先吃了你!”孟九九揉完木子李的头发,突然奸笑地看向他,“因为这位小相公,看起来分外可口!哈哈。”她呵呵笑起来,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木子李闻言身躯一抖,僵硬地慢慢转头看正笑得开心的她。而孟九九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什么异样,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一看,瞧一瞧,新鲜出炉的女鬼娘子和冷萌的道士相公啊,走过路过的收藏一个吧(本文结局1V1,宠文)
  • 守望者

    守望者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