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5700000005

第5章 历代“乐志”要旨

古往今来,典章制度是治国的根本。中国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约前1066——前771),就已经建立起完备的典章制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的“书”,就是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其后,以《汉书》为始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多用“志”为其名称记载典章制度。后来更有《通典》、《续通典》,不同的“通考”、“通志”,各代“会要”、“会典”等二三十种书,专载典章制度。值得一提的是,从《史记》到各断代史、制度史书,以及合称“三礼”的《仪礼》、《周礼》、《礼记》,无一不载有专门针对乐舞的规矩仪节,可见,乐舞制度是各代典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志”是古代正史(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专门记载国家关于乐舞的典章制度和历代乐舞沿革的章目。少数朝代不用“乐志”而名“音乐志”或“礼乐志”。

“乐”在中国古代是指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与今天单纯意义上的“音乐”不是同一概念。因此古代之论“乐”,必然离不开舞蹈。而且,“乐”在国家政要中地位非凡(详见第三章)。如“二十五史”里,凡“乐志”、“音乐志”、“礼乐志”等,绝大多数都排列在比较靠前的重要位置,有的甚至紧接在帝王本纪后面(如《新唐书》)。同时,在各书的礼类、祭祀类,也会出现乐舞制度,足见乐舞在中国古代与国家整体的关系。

历代典章中属于乐舞典章的主要有:

《史记》有“乐书”1篇;

《汉书》有“礼乐志”1卷;

《后汉书》有“礼仪志”3篇(志4—6);

《晋书》有“乐志”2卷(卷22—23);

《宋书》有“乐志”4卷(卷19—22);

《南齐书》有“乐志”1卷(卷11);

《魏书》有“乐志”1卷(卷109,志14);

《隋书》有“音乐志”3卷(卷13—15,志8—10);

《旧唐书》有“音乐志”4卷(卷28—31,志8—11);

《新唐书》有“礼乐志”12卷(卷11—22,志1—12);

《旧五代史》有“乐志”2卷(卷144—145,志6—7);

《宋史》有“乐志”17卷(卷126—142,志79—95);

《辽史》有“乐志”1卷(卷54,志23);

《金史》有“乐志”2卷(卷39—40,志20—21);

《元史》有“礼乐志”4卷(卷67—71,志18—22);

《明史》有“乐志”3卷(卷61—63,志37—39);

《清史稿》有“乐志”8卷(卷94—101);

《通典》200卷,“乐”有7卷;

《通志》200卷,“略”(记载典章制度的沿革演变)有20卷,“乐略”2卷;

《续通志》640卷,“乐略”3卷;

《续通典》150卷,“乐典”7卷;

《清朝通典》100卷,“乐典”5卷;

《文献通考》348卷,“乐考”21卷;

《续文献通考》250卷,“乐考”20卷;

《清朝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300卷,“乐考”24卷;

《清朝续文献通考》(《皇朝续文献通考》)400卷,“乐考”14卷;

《清朝通志》126卷,“乐略”2卷。

此外,《秦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三国会要》、《唐会要》、《宋会要辑稿》、《明会要》等制度史类书都有关于乐舞的专章。

典章制度是统治者治国治民的依据,相当于国家和社会的法律。从上述历代典章中乐舞所占的篇幅比例可以得知其所处的重要位置,它在本质上是中国礼乐文明、礼乐政治的体现。

历代“乐志”虽然因各自不同的社会现实,而有不同的乐舞规定和沿革情况,但无论怎样变化,其主体是一样的,即都是具体的乐舞制度和对乐舞的理性认识以及乐舞活动的记录。总结历代“乐志”的要旨,主要包括九个方面:

1.历代的用乐制度。比如各种祭祀、朝会、庆典、册封皇帝皇后、大小宴飨等活动中使用乐舞的具体规定。

2.对“乐”的定义。“乐”是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如其谓:“钟鼓管磬,羽龠干戚,乐之器也;诎信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

3.“乐”生发的原因——“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乐”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的艺术产物。因此,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声音——“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4.“乐”的符号意义——“乐者,天地之和也”。“乐”是宇宙万物和谐运动的象征,体现出“地气上,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的自然运化规律。“乐”以钟鼓催发阴阳,以舞蹈奋迅乾坤,以弦歌令大气升降,使八音相谐,法天地自然,象万物化生,显现天地之和,故曰“大乐与天地同和”。

5.“乐”的使命——“立象以尽意”。是谓“乐者,所以象德也”,“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

6.“乐”的社会性——乐与政通。是谓“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因此,“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而知其德,闻其谥而知其行”。

7.“乐”的功能——“乐”可以“教化百姓”,“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所谓“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8.各朝代的礼乐沿革记录。比如,《汉书·礼乐志》:“五行舞者,本周舞也,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也。四时舞者,孝文所作,以示天下之安和也。”《晋书·乐志》:“汉自东京大乱,绝无金石之乐……及魏武平荆州……使创定雅乐。”《宋书·乐志》:“文帝黄初二年,改汉巴渝舞曰昭武舞,改宗庙安世乐曰正世乐……晋又改昭武舞曰宣武舞,羽龠舞曰宣文舞。”《隋书·音乐志》:“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始开皇初定令,置七部乐:一曰国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又杂有疏勒、扶南、康国、百济、突厥、新罗、倭国等伎。其后牛弘请存鼙、铎、巾、拂等四舞,与新伎并存。”《旧唐书·音乐志》:“始皇一统,傲视百王。钟鼓满于秦宫,无非郑、卫;歌舞陈于汉庙,并匪咸、韶。而九成、六变之容,八佾、四悬之制,但存其数,罕达其情……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为大唐雅乐。”又,“高祖登极之后,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后分为立坐二部”。《新唐书·礼乐志》:“初,隋有文舞、武舞,至祖孝孙定乐,更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舞者各六十四人……唐之自制乐凡三: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三曰上元舞。”《宋史·乐志》:“自国初已(以)来,御正殿受朝贺,用宫县……是岁冬至……始用雅乐、登歌、二舞。”“每上元观灯,楼前设露台,台上奏教坊乐、舞小儿队。台南设灯山,灯山前陈百戏,山棚上用散乐、女弟子舞。”《辽史·乐志》:“辽有国乐,有雅乐,有大乐,有散乐,有铙歌、横吹乐。”《金史·乐志》:“金初得宋,始有金石之乐,然而未尽其美也。及乎大定、明昌之际,日修月葺,粲然大备。”《元史·礼乐志》:“太祖初年,以河西高智耀言,征用西夏旧乐……三年,初用宫县、登歌乐、文武二舞于太庙。”《明史·乐志》:“太祖初克金陵,即立典乐官。其明年置雅乐,以供郊社之祭……其大宴飨,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立三舞杂队于殿下。”《清史稿·乐志》:“清起僻远,迎神祭天,初沿边俗……舞皆八佾,初献武舞,亚献、终献文舞。文武舞生各六十四人,执干戚羽龠于乐悬之次……”

9.当朝祭祀乐章辑录。如《南齐书·乐志》:“歌自德富,舞由功深。庭列宫县,陛罗瑟琴。龠繁会,笙磬谐音。箫韶虽古,九奏在今。”《清史稿·乐志》:“庆筵乐备,孙曾效舞。成文协节,嘏辞叠举”,“怡愉太平日,舞蹈遍环中”。诸如之类,皆颂赞之辞。

上述内容,即为历代“乐志”的基本要旨,从中可以看出舞蹈与典章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同类推荐
  • 民国曲艺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民国曲艺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该书系作者长期研究中国曲艺的成果精选,共收录文章35篇,其中大部分篇章是对民国期间繁荣的城市曲艺活动的观照,从艺人、艺术、作品这些代表性的方面入手,描绘了该时期曲艺的兴旺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全书共分七个章节,分别涉及弹词与评话、鼓书与评书、相声的发展与传播、各地曲种的进一步发展、曲艺的战斗传统、少数民族曲艺的生存状态、新文化运动对曲艺艺术发展的影响等。附录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部分论文,内容涉及20世纪的鼓词研究、20世纪的弹词研究、曲艺传承中方言保护问题、曲艺音乐的腔词关系与叙事性特征的美学表现、曲种的音乐分类等,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 行书:千古行书精品

    行书:千古行书精品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是“西方美学史”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编十五章,包括:早期:希腊美学思想形成时期;中期古典时代:希腊美学思想鼎盛时期;晚期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化和罗马美学思想衰落时期。内容涉及: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论学派等。
  • 书法门外谈

    书法门外谈

    本书是著名艺术鉴赏家柯文辉对书法艺术的品鉴和评论,内容包括大师离席的时代、马一浮的书法、林散之印象、钱君匋的印等50多篇,气韵生动,细节传神,诗境澄朴。评书,品人,记事。文字信手拈来,佳趣迭出,且时有高明独创的见解。既是其30年书法评论文章的结集,也是他对书法界观察与思考的见证。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热门推荐
  • 第五界点

    第五界点

    “你就是我的Master☆咪咕~”某只粉毛狐狸道。“阿拉阿拉,这样躲着姐姐,稍微有些恼火呢。”某只长短不一的双马尾道。“毕竟我们可是青梅竹马,所以我喜欢你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吧。”某只因为压力而难以露出其他表情的明星道。“前辈,最喜欢你了。请收下我爱の告白吧。”某只头发能够动的螃蟹。“那个,师傅......什么时候陪我练下拳头。”某只光头挠了挠头说道。“我的超能力可不是用在这些地方的,不过这次算是例外吧。”某只顶着两个怪异装置的粉毛道。讲述了名为第五王权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 陌上花开:和慕清一起读诗经

    陌上花开:和慕清一起读诗经

    本书作者慕清研读《诗经》多年,书稿中的文章是她对《诗经》部分篇章的精彩品读,内容通俗易懂,文字优美。该书按照每月三篇的形式进行统编,每篇分别包括诗经原文、译文、解读内容,以期将《诗经》的学习融入日常的生活中,给读者提供一本深度与美兼具的《诗经》通俗读本。
  • 绝世医后倾天下

    绝世医后倾天下

    新书《冬日暖阳夏清风》已上传! 她是毒医双绝的腹黑特工,穿越于军师世家的废材小姐身上,睁眼就直接强吻了绝世美男。他是绝色王爷,也是杀手君王,无情无爱,却因她动了心,成为宠妻狂魔。
  • 弃妇翻身:腹黑狼君俏佳人

    弃妇翻身:腹黑狼君俏佳人

    那一年,她笑看夫君提笔写下一纸休书。那一年,她听到自己的妹妹对她说:你若被休,我必要你性命。世人都说,世家繁华,可是谁看到了锦绣满地的背后,那些无奈和悲苦身为世家的女儿,她身不由己,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身为世家的男儿,他遵从父命,任凭声名斐然,也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小小的一方宅院,埋葬了多少世家辛秘。“独孤云梦,为什么你要我写下一纸休书?”“因为,你的心中,从未有我的一席之地……”
  •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主要介绍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成功之路在自己脚下、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朋友的人将一无所有等内容。《哲言智语》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天道狂歌

    天道狂歌

    天道漫漫,浮沉人生,命如草芥。谁比谁更懂得天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奋斗不休。一将功成万骨枯!传奇般的大陆,迷一般的国界;在这个崇尚武力的大陆,生命只不过是蝼蚁般的低贱。千年不息的反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物竞天择,强者为尊。只有绝对的强者才能铭刻在历史年轮之上。一个帝国在开始走向属于它的最终归宿,老迈的它已经不堪历史车轮的碾压,发出了最后时刻无力的嚎叫。最终的它依然只能认命。这就是天道!新的统治者正在通过奋斗走向属于他的舞台!
  • 兽妃:鬼王的魔后

    兽妃:鬼王的魔后

    现代佣兵女王穿越成受气古家二小姐,安心!她能呼禽唤兽,使琴攻音,还有令人闻风丧胆的鬼王和她斗,穿越来的日子自是非常潇洒,她要好好享受新的生命。
  • 魔帝宠妻:神医九小姐

    魔帝宠妻:神医九小姐

    前生,天生神血的她,被家族当成一场交易,让炼丹师炼成晋级的丹药。不屈服命运的一缕神魂穿越到凡间界的某杀手身上,幸遇一块七星石融入身体。重活一世的她,发誓要为自己的前世今生报仇。为毛洗个澡就被人当成美人鱼?喂,喂,那个帅得人神共愤的冷魅男子,请你离开。
  • 鬼域局中局

    鬼域局中局

    有些人,他们暂时没有做恶,不代表他们真的善良,而是他们一直压制着心中的邪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可能从未对人说起,但却深深刻在心里,如同黑夜中的影子,在夜深人静时分悄然跟随,神秘且恐怖。
  •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