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5800000012

第12章 在沉默中期待宽容之爱

2006之夏,众人的目光远远不只属于德意志。

尽管之前也曾爆出“北大学子卖肉”的新闻,尽管有教育界人士尖锐地批评北大、清华的美名只是地域优势的结果,社会舆论的是是非非仍让本该安静的校园备受关注。从“港校招生风波”到“人才引进有假”,从游人们的声声质问到包机送新生上学,在一片“倒掉”声中,看似草木葱茏的燕园再次身陷“麻烦”。一时间,媒体质疑风起云涌,新闻不谈北大几成奇事。丘成桐的“造假说”、旅美学者薛涌不乏煽动性的“二流论”更是被各大网站频频转载,再加上薛涌一句“宁信其有”,顿成举国震惊之势。

对此有人评论:聚焦北大,和人们关注超女并无两样——曾经有媒体把一群参加普通选秀节目的女孩子捧上九霄,又是同样一班人马将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内地高等教育系统贬入地狱,潮流滚滚前行,不过都是挖掘卖点而已。这样的话,对于媒体来讲或许有些苛刻,何况一些普通的带有商业目的的花边新闻并不曾引起如此轰轰烈烈的全国性讨论。关于超女的广泛争议尚能基本分为旗鼓相当的两大派系,这来源于新老两代对于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理解;而关于高校系统的“热炒”几乎呈“一边倒”之势,恰恰说明“北大事件”紧紧揪住了万众内心深处的一点——正如爸爸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如邻人家的,总免不了有些“恨铁不成钢”,全国人民眼睁睁地看着在国内备受宠爱的两所高校在面对港校的时候似乎频处下风,其焦急之心,完全可以理解——北大、清华的历史,岂是香港几所高校可以比拟;地处首都核心,汇聚全国人才、亿万经费,如此天时地利尚落于人后,此校不批,更待何者。

于是风口浪尖的北大便重重地戴上了“浪费国家资产、欺骗人民感情”等帽子。可是实情是否如此,远远不是在纸面上讨论丘成桐和田刚的私人恩怨就能解释清楚的。未名博雅的美景中流淌着五四精神的血脉,飘扬着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百年沧桑赋予燕园无价的精神遗产,然而今时今日还算是国泰民安、稳步发展的中国,却将北大放在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地位上——燕园学子曾经的骄傲成为我们似乎无法超越的过去,北大人缅怀历史似乎被人嘲讽为回忆祖上富裕的“阿Q”。诚然,北大人一直力争以忧心天下为己任,以振兴民族为重担,但是在这高速转动的时代,这个担子已经不是一人一校能够挑得了的了。我们感谢“北大精神”这些词汇所赋予我们的历史性荣光,然而当这样的荣誉变成了众人对我们越来越挑剔的理由,我们也会感到委屈;我们说未名湖是个海洋,我们自称兼容并包,可是“一塔湖图”已经承载不了国民超负荷的期望。相反,回首眺望时,我们在不远的国境线外看见了首尔国立大学中,曾被政府捧为国宝的黄禹锡从宝座顶峰跌落,遍体鳞伤。我们可以说黄禹锡事件部分地源于黄本人的“虚荣心”,然而黄的倒掉更是被全体国民期望压垮的结果——他们太过急切地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于是从最高政府领导人到普通民众,千千万万的目光把他逼得走投无路。一个并不算大的韩国可以毁掉一个工作刻苦、本来颇有潜力的科学家,那么在中国,十三亿的目光和一百多年振兴民族的迫切愿望,足以让压力成为我们的不可承受之重。

2006年9月开学时,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北大面对“媒体冲击波”的沉默:“我们不作回应便说我们理亏,而我们出面澄清一些事实就说我们缺乏北大‘兼容并包’的风度。”北大在沉默中呼唤宽容。呼唤宽容并非寻找借口为自己护短——所谓“理解万岁”,我们又何尝不明白,亿万人民即我父母,对北大、清华乃至内地高校系统的批判乃是百姓学者对我们“爱之深,责之切”的结果,对这样的爱我们不能也无法拒绝。然而归根到底,无论北大还是清华,都只是中国千千万万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之一,逃不掉这个还未完善的社会体制所附加给我们的种种缺陷;北大、清华的学生只是一群普通、血气方刚却也不乏七情六欲的年轻人;北大、清华的老师和研究者只是科技界的普通战士——比起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西方大学,北大、清华都是正在成长的孩子。正所谓“望子成龙之心不可无,揠苗助长之举不可有”,如果连自家父母都不肯给孩子一点点温和的环境,如果连至亲好友都始终把光耀门楣挂在嘴上,那么这个孩子必然只能在阴霾下长大,更何况一所大学内部状况的复杂性又怎是一个孩子可以相比。

我们很清楚“忠言逆耳”的古语在今天并未失去效力,媒体对企业和社会机构的监督毕竟意味着社会进步,北大清华也并不需要毫无约束的溺爱。在某些时候我们需要外界的声音当头棒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必须感谢它。在这个夏天我们是被父母训斥的孩子,尽管心里会有委屈和压力,然而血浓于水是必然的事实。站在今年更便捷、更人性的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上,我们都在踮着脚尖向前眺望,不知道在火热得让人心烦的夏日过后,焦躁的社会是否会有一颗更冷静的心;或者,至少有一张更宽容的嘴,来善待一个尚不完美的孩子,并和它一同成长。

(李萱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05级本科生)

同类推荐
  • 这辈子活得热气腾腾

    这辈子活得热气腾腾

    这原本是一些写给没有人的文字,是一个人写给世界的情话和狠话。这本十年写就的书完整展现了一个不向生活认怂的人所会经历的世界。接手第一个剧本就被骗的迷茫与无助,28岁被催婚的委屈与惶恐……作者写尽了人在各种境遇中的无奈和进退两难。在那些眼泪,那些温暖,那些自嘲与自尊中我们看到: 人生艰难时,犹豫不决时,在恐惧要先于生活压垮你时,走错路不是最糟糕的事,害怕走错才是;受伤后最难的不是止痛,而是还有像没受过伤那样去爱的胆量。或许一个人永远无法拥有80而无悔的人生,却可以保有在80岁都敢重新开始的勇气。这,就是我们为之努力的东西,就是让生活热气腾腾的东西。
  • 真情与梦想

    真情与梦想

    本书收录有“给生命来点幽默”、“母爱”、“我的园地我的朋友”、“懂得感激”、“怎样发现自己”、“不能没有温暖的家”、“螃蟹的故事”等散文作品。
  • 一个人的灵魂书

    一个人的灵魂书

    这是描摹了古代大河的图纸,黄色的纸张,褐色的图文,当你的阅读进入了状态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那汹涌的苦水,在凄凉的秋天慢慢将你埋没吞噬的忧伤。黄泥沙,绿草岸,这些古老的艺术美已经没糟蹋得不成体统,满口的烟碱,那是被鸦片一样的文字麻痹的眼睛和心。
  • 铁如意

    铁如意

    围绕着书画、鉴赏的话题,讲述名人名器的故事。《铁如意》主要内容包括:范曾的雷同与慎密、青虬如有意,白虎无此心、从赏评八大山人《孤松图》说起、何家英收藏的汉陶凫、黄辅周奇人奇画、“誉虎先生正拍”、成亲王的字、一朵寒云吹不尽、王世襄迟撰的挽联、溥雪斋和九格格的紫檀插屏、又见雪斋贝子的集锦扇、芙蓉花发满器红、志宽陶、印象少杰和铁如意等。
  •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这本文集从多个方面展示着作者的心路历程,他刻画的24个节气,定位准确,惜墨如金;他描绘的花卉果实,栩栩如生,美丽动人;他抒发家和国的情感,情真意切,令人信服,等等。《东篱夜话》中,仍然有一些作品是写人物的,比如《王彦章铁船开灌河》和《有个男孩名叫可可》这样的文章,作者把人物和历史、人物和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历史人物写出了传奇英武,孩童可可写出了天真可爱,虽然每篇文字不长,但是读来让人印象颇深。
热门推荐
  • 我曾爱你刻入骨髓

    我曾爱你刻入骨髓

    因为一场算计,林琳的孩子在车祸中丧生,车连觞把一切都怪在了慕容雪儿的身上,对她也施展了报复。车连觞想让慕容雪儿怀孕再把孩子流掉,可却意外发现慕容雪儿服下避孕药,为达到目的的车连觞把慕容雪儿带到医院让她人工受孕,在医院囚禁了慕容雪儿一个月,终于得知她怀孕的消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毒妃

    重生之毒妃

    重生后,只想复仇的她,发誓不再爱上任何一人的她,却遇到了自我中心、唯我独行、旁若无人的他!
  • 鬼相

    鬼相

    鬼相之人通阴阳,不以常人度之。亲人惨死,坟茔被毁,一切因何而起?尽在鬼相之谜……
  • 海棠伤

    海棠伤

    一个被迫流落红尘的年轻女子何海棠,却阴错阳差地遇上了小时候经常一起玩耍的杜一明,从此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爱情在种种磨难中显得如此强大,他们冲破种种包围,是否能终成眷属?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回眸成百年伤。
  • 来自坟墓里的他们

    来自坟墓里的他们

    纪川是个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孤儿院任教。渐渐地,她发现孤儿院内怪事频发,失踪了的孩子,怀揣秘密的同事……黑影笼罩着仁心孤儿院,究竟谁是隐藏在幕后的那双黑手?
  • 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

    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

    《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内容涉及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心理健康标准纵横谈、塑造健康的自我形象、情商与情绪管理、情商与情绪管理等。大学是一个能够实现人梦想的地方。四年时光虽然短暂,但对人一生的发展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大学阶段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个人自我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两大任务并驾齐驱、缺一不可。自我发展涉及的领域很宽,包括自我评价、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科学思维、团队合作、婚恋态度、潜能开发、求职择业等,重视的是个人全面、健康而均衡的发展。而心理健康则是这一切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 不找借口找方法:放弃借口,赢在方法

    不找借口找方法:放弃借口,赢在方法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恰是一些企业及其员工的真实写照:面对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出各种借口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为了避免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借口油然而生。这种"习惯性动作"看似高明,实际上却是掩耳盗铃。如同鸵鸟,一有风吹草动,即刻将头扎入深深的沙丘,还是逃脱不了被猎人从沙中揪出的命运。当然我们不应该过分苛责一个动物的本能反应,但作为高度职业化的员工,如果不能控制住这种本性,在问题面前相互推诿,那么,这便不是他能力出现了偏差,而是在认识上摆错了自己的位置。
  • 忍小谋大的智慧

    忍小谋大的智慧

    宽容、忍耐是一个人成天器的必备素质,是成功的必修课,更是一种大智慧。忍,有时只是付出很小的代价,却能换来大收获。 司马青晨的《忍小谋大的智慧(忍耐是成功的必修课)》用大量的事实案例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忍小谋大”,厚积薄发,避免了因一时的“小不忍”而乱了“大谋”。本书用大量的事实案例告诉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忍小谋大”。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读过之后, 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脾气秉性、为人处事的态度、与人沟通等方面有一个更好 的认识,从而改进自己,更好地完善自己。《忍小谋大的智慧(忍耐是成功的必修课)》的作者是司马青晨。
  • 终极一班之时空终章

    终极一班之时空终章

    打败迪阿布罗魔尊后,汪大东也返回了金时空,打算与挚爱的雷婷一起完成学业,本以为正魔之战就此告一段落,可好景不长,金时空出现了一批神秘的异能行者,不仅扰乱了时空秩序,还革新了K.O榜……
  • 远方的呼唤

    远方的呼唤

    作品讲述半个世纪的等待,60年的期盼,那是怎样的望穿秋水,又是怎样的肝肠寸断?作品讲述60年前,石桥村的姑娘王秀梅和村民刘正康订下了婚约,来不及举办婚礼,刘正康就随军离开了大陆。王秀梅正珠胎暗怀,在生死边缘,王秀梅毅然决然的生下孩子。从解放初期的等待,到了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布,没能等到刘正康回家。刘正康的生死存亡,成了她的心病。终于等到拨云见日的时候,刘正康回来了。虽然他早就瞎了眼睛,可是,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见到心爱的人儿,更能宽慰人心了。二老互相搀扶着,书写了这种旷世情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