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9900000002

第2章

道存则尊,德胜则贵。

——《抱朴子·外篇卷一·嘉遁》

保持道德就会受到尊重,坚持道德就会地位显贵。

圣人之德,莫美于恕。

——《春秋繁露·俞序第十七》

圣人的道德,最美的是宽恕。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学·第十章》

君子首要的是对道德慎重。有了道德,这才有人;有了人,这才有土地;有了土地,这才有财物;有了财物,这才能会使用。道德是根本,财物是末节。

入德必自敬始,故容貌必恭也,言语必谨也。

——《二程粹言·论学篇》

进入道德的境界必然从严肃尊敬开始,所以容貌必然恭敬,言语必然谨慎。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傅子·正心第一》

树立德业的根本,没有比端正思想更重要的了,思想端正之后自身就端正了。

欲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管子·形势第二》

想要人们拥护自己,一定要坚持行德而且不能厌倦。

德成而智出,万物毕得。

——《管子·内业第四十九》

道德有成就会生出智慧,各种事物就没有不能掌握理解的了。

道德者,操行所以为素也。

——《鹖冠子·卷下·学问第十五》

道德,是操行的本质。

有源之水,寒冽不冻;有德之人,厄穷不塞。

——《胡子知言·卷三·文王第七》

有源泉的水,即使寒冷也不会封冻;道德高尚的人,即使贫苦也不会困窘。

清静者,德之至也;而柔弱者,道之要也。

——《淮南子·卷一·原道训》

清静是“德”的最高境界,而柔弱是“道”的关键所在。

多才而好谦,贫贱而不谄,处劳而不为辱,富贵而恭勤,可谓有德者也。

——《亢仓子·用道第二》

有才华而又很谦虚,贫贱却不谄媚,承受劳苦而不被辱没,富贵而肃敬勤勉,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道德高尚的人。

德者必福。

——《空同子·化理上篇第一》

有道德修养的人必然是有福之人。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

——《空同子·治道篇第四》

有大的德行的人必定会得到他应有的地位,必定会得到他应得的俸禄。

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

——《孔子家语·王言解第三》

道是用来明示德的,德是用来彰显道的。因此,没有德,道就不能提高;没有道,德就不能得以明示。

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

——《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

言谈足以让天下人效法却又不伤害自身,道德足以感化平民百姓却又不伤害本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八章》

最高的德行好像水,水最能便利万物而又不和它们相争,处在众人所讨厌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之人)居处较高的地位,心思最深静,交往最热情,说话最讲信用,执政最会治理,办事最能干,行动最合时宜。正因为他与物无争,所以没有什么过失。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三十八章》

品德高尚的人不自以为有德,因此真正有德;品德低下的人追求不离失德,因此实际上无德。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老子·五十四章》

善于建树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保持道德的人不会失掉,后世子孙因其有德而永远纪念他。

重积德则无不克。

——《老子·五十九章》

重视积累德行的人,就能无往不胜。

好德如好色。

——《礼记·坊记第三十》

爱好美德(应该)像爱好美色一样有兴致。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第四》

有道德修养的人永远不会孤立,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雍也第六》

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式的学者,不要做一个品德低下的小人式的学者。

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第十七》

没有是非观念的老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文弥明。

——《论衡·书解第八十二》

品德越高尚的人,文采就越丰富;品德越彰显的人,文采就越鲜明。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第二》

士人虽然有学问,但品行才是最重要的。

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潜夫论·遏利第三》

品德低下而财货丰富,是祸患的根苗。

无德而富贵者,固可豫吊也。

——《潜夫论·遏利第三》

品德低下却富贵的人,就可以预先吊唁(他)了。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尚书·虞夏书·大禹谟》

只有道德能让上天感动,(它的感召力)没有不能到达的地方。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尚书·商书·咸有一德》

道德没有永恒不变的榜样,力主行善就可以成为道德的榜样;善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标准,能够符合纯一(的就是善的标准)。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周书·旅獒》

对人不尊重会丧失德行,沉迷于玩好之物会丧失志向。

无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八·通鉴多采善言》品德低下却很富贵,这就叫做不幸。

有德之士,如夏日之荫,冬日之炉,不求人亲而人自亲之。

——《叔苴子·外篇卷二》

有道德的人,如同夏天的树荫,冬天的火炉,不求别人亲近而别人自己就会来亲近他。

大道容众,大德容下。

——《说苑·卷一·君道》

大的道义能容纳众人,大的德行能容纳身份低贱的人。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

——《围炉夜话》第九十九条

一个人值得人们称道,在于有德行,不在于有地位。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则向善必笃也;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

——《围炉夜话》第一六一条

遇到年长且有道德的人,便肯于热心地求教,那么这个人的向善之心必定是诚实的;听到非常实在的话语,就觉得很有滋味,那么这个人德业的进步就指日可待了。

罪莫大于无道,怨莫深于无德。

——《文子·卷五·道德》

罪过没有比不讲道义更大的,怨恨没有比不讲道德更深的。

道德者,功名之本也。

——《文子·卷八·自然》

讲道德,是功名的根本。

德薄者位危,去道者身亡。

——《新语·术事第二》

品德低下的人势位危险,弃离道义的人自身灭亡。

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省心录》第二十九条

道德有余却认为不足的人是谦虚,财物有余却认为不足的人是贪鄙。

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

——《荀子·不苟第三》

君子的最高德行,(在于)不说话(别人)就明白,没给予众人恩惠人们就(与你)亲近,不发怒就有威严。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

——《荀子·儒效第八》

思想上能克制私心,然后才能做到公正;行为上能克制性情,然后才能有美好的德行修养。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

——《荀子·富国第十》

君子凭借道德(的感召力),小人凭借力量。

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

——《荀子·正名第二十二》

为了正当的利益去做,称之为事业;为了正义去做,称之为德行。

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荀子·大略第二十七》

所谓德行,就是施行礼义的意思。礼义,就是对尊贵的人恭敬,对年老的人孝顺,对年长的人友爱,对年幼的人慈爱,对贫贱的人给予恩惠。

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者声问远。

——《荀子·大略第二十七》

品德高尚的人脸色和蔼温润,行为完美无缺的人名声远扬。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荀子·子道第二十九》

顺从道义而不顺从君主,顺从正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人的上等德行修养。

郸闻以德诎人矣,未闻以德诎于人也。

——《扬子法言·渊骞第十一》

只听说过凭着道德的力量而使别人屈服的,没有听说过凭着道德的力量而被人屈服的。

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

——《张子正蒙·至当篇第九》

德行是幸福的基石,幸福是德行所致。

循天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

——《张子正蒙·至当篇第九》

遵循天下之理称之为“道”,占有天下之理称之为德。

德者,为理之本也。任政非德则薄,任刑非德则残。

——《忠经·政理章第七》

道德教化,是治理人民的根本。用政策法律(来治理人民)而没有道德教化,就会(使社会变得)十分轻薄;用刑罚(来治理人民)而没有道德教化,就会(使人们变得)十分残忍。

通于天者,道也;顺于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义也。

——《庄子·外篇·天地》

能通达于天的,是道;能顺从于地的,是德;能施行于万物的,是义。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庄子·外篇·天道》

谦虚、宁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基准,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庄子·外篇·刻意》

内心不忧不乐,是德行修养的最高境界。

德,和也;道,理也。

——《庄子·外篇·缮性》

德,是指和谐;道,是指顺康。

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

——《庄子·外篇·缮性第九》

大道本不是小有所成的人能够遵循的,大德本不是小有所知的人能够鉴识的。小有所知会伤害德行,小有所成会伤害大道。

崇德而广业。

——《周易·系辞上传》

推崇德行修养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德之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

——《朱子语类·卷二十三》

德说的就是获得的意思,是实践人生准则时从心灵深处获得的。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人的天性是很接近的,但习惯和性格发展的结果则相距很远。喻指外界的影响、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食色,性也。

——《孟子·告子上》

饮食和男女之情的需求,是人的本性。

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

(无论是谁,)突然看见儿童将要落入水井,都会产生恐惧、怜悯之心。

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

——《荀子·性恶》

圣人之所以与普通人相同而没有差别,就是因为本性是一样的。

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快,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荀子·性恶》

如果你眼睛喜欢看美色,耳朵喜欢听音乐,口中喜欢吃美味,内心喜好私利,肌体喜好愉快舒适,这都是产生于人的情欲和本性。

凡性者,天意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荀子·性恶》

人的本性,是自然生成的,不可能学习,也不是后天人为的。礼义,是由圣人制定的,人们通过学习可以得到,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达成。不可能学习,也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生成的,叫做本性。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可以通过后天人为的努力取得的,就叫人为。这就是本性与人为的区别。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人的本性本是恶的,至于善的一面其实是人为所致。

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

——《荀子·性恶》

大凡人之所以想要行善,正是因为人的本性丑恶。

从人之性,顾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荀子·性恶》

放纵人的本性,顺从人的情欲,必然会发生争夺,出现违反名分、破坏社会礼义秩序的事情,从而导致暴乱。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荣辱》

饥饿时想要吃东西,寒冷时想要暖和,劳累时想要休息,喜好得利,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本能,用不着学习就是这样,这是禹和桀所共有的。

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是又人之所常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荣辱》

眼睛能辨别黑白与美丑,耳朵能辨别声音的清浊,口能辨别酸、咸、甜、苦的滋味,鼻子能辨别芳香与腥臭,身体皮肤能辨别寒冷、暑热、疾病、刺痒,这也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本能,用不着学习就是这样,这也是禹、桀共有的。

以人之情为欲此五綦者而不欲多,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

——《荀子·正论》

如果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企求五种极好的享受,反而说欲望不算多,这就好比认为人的本性企求富贵却不想要财货、喜好美色却讨厌美人西施一样。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荀子·礼论》

如果人没有本性,人为的努力就无法表现出来;没有人为的努力,人的本性就不能自行完美。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荀子·礼论》

人的本性,原本是根据自然材质形成的;人为的努力,就是使礼法的条文日臻完善。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

——《商君书·算地》

民众的本性是,饥饿了就寻找吃的,劳累了就想求得安逸,痛苦了就想求得到快乐,屈辱了就想求得荣耀。

全心在中,不可蔽匿。

——《管子·内业》

人的本性在心中,不能掩蔽和藏匿。喻指人的本性必然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

——《庄子·达生》

才能和本领都来源于本性。

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

天鹅不需要天天洗澡,它仍然那样的洁白;乌鸦用不着天天去染黑,它仍然是黑色的。喻指物不同性。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

——《庄子·刻意》

水的本性,不混杂污物则会清澄见底,若不搅动则会平静如镜,若积滞阻塞则会不流动,若不流动则会变得混浊不洁。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

小的迷惑可以改变人前进的方向,大的迷惑则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庄子·骈拇》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没有哪一个人能够面对外物诱惑本性不改的!小人因为追求私利而丧命,士因为追求名誉而送死,大夫因为家族而丧身,圣人因为天下而身亡。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原因,是因为有语言;如果人不能会说话,如何做人呢?

汩常移质,习俗异性。

——《晏子春秋·杂上》

习惯和风俗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品性。

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本生》

清澈是水的本性,但发掘泥沙水就浑浊,因此就得不到清澈之水。喻指人的本性是好的,但各种欲望可以损害它。

针虽小,入水则沉;毛虽大,入水则浮,性自然也。

——《秦子》

衣针虽小,入水就沉;毛发虽大,入水则浮,这是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礼记·礼运》

饮食和男女情爱,是人的最大欲望;死亡和贫苦,是人最厌恶的。

蛇入筒中曲性在。

——《大智度论》

把蛇放在笔直的竹筒中,它弯曲的本性仍然存在。喻指事物无法改变其本性。

良匠不能斫金,巧冶不能铄木;金之势不可斫,而木之性不可铄也。

——《符子》

再有本事的木匠也不能砍断金属,再灵巧的冶炼工也不能熔化木头;因为金属的本质是不能砍的,木头的本性是不能熔化的。

性虽善,待教而成;性虽恶,待法而消。

——汉·荀悦《申鉴·杂言下》

人的本性虽然是善的,但也要通过教化才能形成;人的本性虽然是恶的,但用法律就可以使之消除。

信欺在性,不在亲疏。

——汉·王符《潜夫论·本政》

诚实和欺诈在于人的本性,不在于亲疏远近。

山生金,反自刻;木生蠹,反自食;人生事,反自贼。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山中产金,却自损;木中生蛀虫,反而却被虫食;人做事,反而自相残杀。

贪夫徇财兮,烈士徇名;夸者死权兮,品庶冯生。

——汉·贾谊《鹏鸟赋》

贪婪的人为财死,壮士为美名而牺牲;贪权势者为权势而死,一般人因贪生所以才能活下去。

卵待复而为雏,茧待缲而为丝,性待教而为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卵需要孵化才能出雏,茧需要缫才能成丝,人性需要教育感化才能变得善良。

同类推荐
  • 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

    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

    《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是《话说世界》系列丛书的第46卷。全书讲述了亚洲文明奇迹和非洲文明奇迹,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巴比伦古城”、“吉萨大金字塔”等等,让我们来好好领略领略这些文明奇迹吧!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

    也许没有什么故事像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这样,广为流传且被人们津津乐道。无论是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年轻人、饱学之士或者目不识丁,只要是喜欢听故事的,醉心于神秘、美丽、壮阔事物的人,都能从这些传说中获得无尽快乐。这些古老的故事早已融入我们的语言体系,融入了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文化密不可分。它们是来自远古的宝贵传承,是在我们的生活智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 《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对偶,各讲一个典故。 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 北大五明国学课

    北大五明国学课

    明身、明心、明性、明德、明道,正好代表人生最应该具有的五种智慧,源于明身、启于明心、进于明性、达于明德、成于明道。五明国学,希冀站在历史的高度,以21世纪的视野、全方位的角度、兼容并包的态度来传播今日之国学,且并不单纯地讲国学,而是将国学用于当下。学习五明国学,在当今物欲横流,缺乏信仰的社会中,找寻真实的自我。以明身、明心、明性、明德、明道之五明,化解对社会、对工作的怨、恨、恼、怒、烦之五毒,以此安顿好我们的灵魂。
热门推荐
  • 乱门引之美人夜妆

    乱门引之美人夜妆

    不谈过往,不念平生,惶惑之行,余谁命魂,十年之局,尽散前文,无妄未知,尔等默认,故人已分,往事已沉,怨生念狠,岂能不真,繁华声声,生死枯等,折煞世人,遁入空门,人情速冷,人世易分,落地生根,羡煞谁人,纠缠脱身,空留你恨,蹉跎年轮,空抱痴嗔,付尽一生,毁念旧人,劝诫不闻,意绝心横,而今世事,不过大梦,今日谁人,踏入绝程,归期难等,生死莫问。
  • 明实录宣宗实录

    明实录宣宗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二、一

    一、二、一

    《一二一/当代中国实力派女作家书系》由戴来著,系当代中国实力派女作家书系中的一本,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梁鸿鹰主编。《一二一/当代中国实力派女作家书系》选录了当代知名女家戴来在国内著名文学期刊上发表过的中短篇小说8篇,其中包括全国获奖小说。作为当代深富创造活力的青年作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她的出色的文本与预设的“女性写作”领地之间有着自觉的距离,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女性书写模式。
  •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本书内容能够反映中医外科传统的诊疗技术及当代中医外科临床治疗水平,适合中医专业本科及硕士、博士研究生阅读参考。
  • 白雪皑皑

    白雪皑皑

    如果没有奶奶的存在,我是必定要怀疑父亲是不是我的生身父亲、母亲是不是我的生身母亲。好在,奶奶不会是假的,自然她唯一的儿子、我的父亲也不会是假的了。但是,即便这样,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路边捡来的孩子依然占据了我不多的童年记忆。带着这个困惑了许久的问题,我从很早就开始了“偷窥”父亲的行径。父亲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大约从他读高中开始,他喜欢记日账的习惯则是他成家后开始的。我第一次偷看到父亲的日记那年六岁,那时候家里订有《小说月报》《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对了,还有《知音》《海外文摘》和《故事会》,当然,还有报纸,从上到下的各种日报。
  • 是爱过了火

    是爱过了火

    六年前生母坠崖,亲生哥哥成植物人,他将所有过错归结于她,处处凌辱,人人可欺。她不过是楚家养女,莫名担上罪责,为他掏心掏肺付出所有,他却只当她是妹妹的存血库,器官储存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西游之大唐皇族

    重生西游之大唐皇族

    新书《一剑惊雷》正式上传了!求支持!新书一剑惊雷拜求收藏、点击和推荐,大梦泣的人品和质量毋庸置疑啊。我可以复制一切东西,我法力低微,但是可以复制百万符篆,我虽不会炼丹,却可以复制无穷丹药,我不炼法器,却可以复制他人法器为我所用。
  • 帝君的懒后

    帝君的懒后

    懒人系列二:苏晓月,现代懒女一个,无意间穿到某朝宰相的女儿身上,接着被送入宫中,又在无意间成为了帝后…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苏晓月成为杜晓月后,懒性依旧…那,在步步惊心的皇宫内,懒女能安全生存吗?在风云变幻的朝局中,懒女如何才能平平安安地渡过她所想的清闲日子?在帝君和情人间,懒女如何选择才是懒女最想要的?且来看,懒女如何在皇宫里混得如鱼得水,悠闲自得地过她的懒人生活!情景一:“按理说,姐姐比妹妹们年小,姐姐应该叫妹妹们姐姐的,只是姐姐是皇后……”某一贵妃挑衅着,娇声娇气地说。“那以后我叫你姐姐吧!”真是的,叫一声又没少一块肉,为了这点事来挑衅,她们还真是没事找事,不知道人家很想睡觉啊!情景二:“皇后,你贵为一国之母,就是如此德性?”帝君看着在群朝宴上因无聊打翻酒杯的皇后。“请皇上降罪!”杜晓月满不在乎地瞧了一眼地上那堆碎片,却惶惶恐恐地说,“臣妾打坏了璃国的贡品,臣妾自愿闭门思过一个月。”一个月,可以看很多的风月小说,也可以好好地睡觉也没人敢来打扰了!哈哈哈!情景三:“哇,没想到这皇宫里还有这么一片茂盛的杏花林!”杜晓月看着那堆开得正旺的杏花,诗兴大发,“日边红杏倚墙栽……”“下一句是什么?”某男一身月牙白服,潇洒从杏林里走出……“一枝红杏出墙来!”某女想了很久,不知下一句是什么,顺口接了出来…………————精彩多多,敬请期待————宣传自己的文: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邪王的懒妃宣传新文:风流女画师恋上恶男(现代温馨文)懒凰天下友情链接:烈焰战神异类公主人与兽祸水无无颜恶魔的囚妻霸上大律师建了个群:101128213152904369敲门砖:落书中任何一人物的名字
  • 心事成都

    心事成都

    心事是那成都,久而不逊,这里面的一些事是能让每个人都觉得有道理的,
  • 魔帝宠妻妖娆后

    魔帝宠妻妖娆后

    她是华夏第一特工,国家隐秘高级官员,手下掌管官员无数,接到一个特殊任务,追回华夏国国宝,凤凰玉戒,传言得玉戒者一统天下,却没想这不过是华夏国官员里应外合想除掉她,她挡了太多人的利益,不得不死。刹那,混沌开,玉戒认主,把她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一世她发誓为自己而活,废物,是么?她有玉戒在手。没钱?玉戒在手,练练药,勾勾手。什么?怀孕?爸爸身份不明?没关系,美男一打,谁赢谁是!女人,某男咬牙切齿大吼,你想我儿子喊别人为爹!休想!你是我的!儿子也是我的!一大一小,大街上,爹地,麻麻又在勾搭漂亮叔叔喔。女人,真的是活的太逍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