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0200000002

第2章

学莫贵于思,唯思为能窒欲。曾子之三省,窒欲之道也。

——《二程遗书·卷二十五》

学习没有比思考更为可贵的,只有思考是能够抑制欲望的。曾子的“三省”,是抑制欲望的好方法。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二程遗书·卷二十五》

做学问的方法,必须以思索为根源,思索就能有心得,不思索就没有心得。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二程遗书·卷二十五》

不经过深入思考就不能至于大道,不经过深入思考若获得了(知识),他所获得的(也)容易失去。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二程遗书·卷二十五》

不思考就会有疑惑,不追求就不会有所得,不请教就不会有所知道。

耻不知而不问,终于不知而已;以为不知而必求之,终能知之矣。

——《二程粹言·卷一》

耻于不知道就不请教,终究是不知道而已;以为不知道就一定去请教是终于能够知道的。

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

——《管子·心术下第三十七》

(必须进行)思考,思考没有所得,鬼神(就会)教导他;不是鬼神的力量,(而是)自己的精气的最高作用。

众人之所以欲成功而反为败者,生于不知道理而不肯问知而听能。

——《韩非子·解老第二十》

一般的人之所以想要成功却反而失败的原因,是不通晓道理而又不肯向聪明的人请教,不肯听从能人的意见。

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人们多是以向他人询问为耻辱,假使今天向他人询问,明天(便)胜过他人,又有什么不可的!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礼记·学记第十八》

擅长发问的人(他的发问)如同砍伐坚硬的木材,先(砍)那些容易(砍)的地方,然后(再砍)那节疤的地方,等到砍得时间长久了,(就会)相互解脱分开。不擅长发问的人与此恰恰相反。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吕氏春秋·卷十三·五曰谨听》

不知道则问,没有能力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第二》

只读书而不思考,则会(完全相信书本)上当受骗;只思考而不读书,则会(胡思乱想)误入歧途。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第五》

聪敏而爱好学习,不认为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耻辱。

学问之法,不畏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论衡·问孔第二十八》

做学问的方法,不畏惧没有才智,难在敢于反问老师,核实道理,确定是非。

足未尝行,尧、禹问曲折;目未尝见,孔、墨问形象。

——《论衡·程材第三十四》

行走没有到过的地方,(即便是)尧和禹也要打听一下道路的情况;眼睛没有见过的东西,(即便是)孔子和墨子也要问一问形状。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论衡·实知第七十八》

(即使)有智慧、有才干的人,不学习(也)不可能有所成就,不询问(别人也就)不知道。

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论衡·实知第七十八》

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不请教学习(就)不知道。

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孟子·第十三篇尽心上》

依靠(自己的)尊贵来发问,依靠(自己的)贤能来发问,依靠(自己的)年长来发问,依靠(自己的)功劳来发问,依靠老交情来发问,都是不能给予回答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勤于向别人请教就会充实进步,自以为是就会渺小。

欲知则问,欲能则学,欲给则豫,欲善则肄。

——《尸子·卷上·处道》

要想知道就得多请教,要想有能力就得不断学习,要想富足就得事先准备,要想做好事就得练习。

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

——《说苑·卷三·建本》

仪表相近的人,要妆饰打扮的就漂亮;素质天赋相近的人,勤学好问的就聪明。

讯问者,智之本也;思虑者,智之道也。

——《说苑·卷三·建本》

请教多问,是智慧的根本;善于思考,是智慧的门径。

好问近乎智。

——《说苑·卷三·建本》

好问(就)容易接近于明智。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也。

——《说苑·卷十六·谈丛》

君子不以学习为羞耻,不以请教为羞耻。请教询问是知识的本源,思考是求知的原则。

不咨不,丧其哲符。

——《太玄经·事(第二十七)次二》

不谋求咨询,(就会)丧失他的智慧辅助功效。

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

——《文子·卷八·自然》

智慧却又好问的人是圣贤,勇敢却又好问的人能取胜。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象山语录·卷二》

治学怕没有疑问,有疑问就会有进步。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一为君子,一为小人,自取如何耳。

——《省心录》第十条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就会)努力学习,耻于向别人请教的人(就会)骄傲自满。一种是品德高尚的人,一种是品德低劣的人,(就看)自己如何选择了。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儒效第八》

聪明而又好问,然后才能成才。

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益矣。

——《荀子·大略第二十七》

有德行的人有疑惑就不说,没有请教过就不说,长期坚持这样做,就会一天天进步了。

君子之学贵乎一,一则明,明则有功。

——《二程遗书·卷二十五》

有德行的人的学习贵在专一,专一就会圣明,圣明就会有功绩。

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二程粹言·卷一》

志向不专一的人不能尽力实践。

世人之所职者精也。去欲则宣,宣则静矣,精则静。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

——《管子·心术上第三十六》

人们所要记住的是心意专一。清除欲念就会心意疏通,疏通就会虚静,虚静就可以专一。心意专一就会独立于万物之上了,独立于万物之上就会明察一切,明察一切就到达神的境界了。

专于意,一于心,耳目端,知远之近。

——《管子·心术下第三十七》

专心一意,耳目端正,(那就)知道远事如在近旁。

执一之君子执一而不失,能君万物,日月之与同光,天地之与同理。

——《管子·心术下第三十七》

坚持专一的有德行之人,坚持专一却不放松,就能够统率万物,使日月与之同光,天地与之同理。

执一不失,能君万物。

——《管子·内业第四十九》

坚持专一而不变化,(就)能够掌握各种事物。

一以无贰,是谓知道。将欲服之,必一其端,而固其所守。

——《管子·白心第三十八》

专一却无二意,这叫做通晓了“道”。将要行道,必须从专一开始,然后再坚定地贯彻下去。

气必其聚,则作事可力也。

——《海樵子》

精力必须特别集中,那么做事就可以得力了。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韩非子·功名第二十八》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两个不能同步成功。

右手吹竽,左手击节,必不谐矣。

——《金楼子·立言下第九》

用右手吹奏竽,(同时)用左手打拍子,必定不能同步了。

神凝者想梦自消。

——《列子·卷三·周穆王》

精神凝结专注的人,白天的情感和夜间的梦幻都会自然消逝。

学者必精勤专心,以入于神。若心不在学而强讽诵,虽入于耳而不谛于心,譬若聋者之歌,效人为之,无以自乐,虽出于口,则越散矣。

——《刘子·专学第六》

学习的人必须精诚勤勉专心一意,以便入神。如果心思不在学习上而强行诵读,即使进入到耳朵中但心里却不能明白,如同聋子唱歌,效仿别人唱,无法使自己快乐,虽然(歌曲)从口里唱出,(但)随即就消散了。

心驻于目,必忘其耳,则听不闻;心驻于耳;必遗其目,则视不见也。

——《刘子·专学第六》

心思停驻在眼睛上,必然忘掉了自己的耳朵,所以就听不见;心思停驻在耳朵上,必然遗忘了自己的眼睛,所以就看不见。

曲思于细者,必忘其大;锐情于近者,必略于远。由心不并注,则事不兼通;小有所系,大必有所忘也。

——《刘子·观量第四十四》

详备思索细小的,必定忘记那些大的;心情专一于近的,必定忽略远的。因为心思不能(对多种事务)同时关注,那么对事情(也)就不能都精通;(对于)小的有所关心,(对于)大的必定(就)有所忘记。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整日厮混在一起,言谈不涉及道义,好玩弄小聪明,(要想成就学业)太困难了!

精学不求贵,贵自至矣。

——《论衡·命禄第三》

专心致志地学习,(即使)不追求尊贵,尊贵(也会)自动到来了。

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

——《论衡·儒增第二十六》

用心专精的人观察东西视而不见,(那是因为)精心思道而忘却了自身。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论衡·订鬼第六十五》

伯乐学习鉴别马,察看琢磨(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没有一样不是马。

志有所存,顾不见泰山;思有所至,有身不暇徇也。

——《论衡·书解第八十二》

心志有所专注的时候,会面对泰山视而不见;思虑有所深入的时候,会对切身利益也顾不上谋求。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孟子·第十一篇告子上》

下围棋的技术,是小技术,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那也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下围棋的高手,如果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起弓和箭去射天鹅,虽然是和那人一起学习,但成绩却一般不如人家了。

学者只事事留心,一毫不肯苟且,德业之进也,如流水矣。

——《呻吟语·存心篇第二》

治学的人只须事事留心,一丝一毫都不肯疏忽,那么德业的进步,就会像涓涓的流水一样长久不息了。

为学第一工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

——《呻吟语·问学篇第六》

做学问的第一工夫,要能把浮躁之气降下去,使之安定。

目察秋毫之末者,视不能见太山;耳听清浊之调者,不闻雷霆之声,何也?唯其意有所移也。

——《说苑·卷十七·杂言》

眼睛能够看清微小的秋毫之末的人,有时视力却不能看见泰山;耳朵能够听出音乐的清音和浊音的人,(却)不能听到雷霆的声音,为何呢?只是他的注意有所转移。

一矢不能两中的,一车不能赴两途。

——《叔苴子·内篇卷一》

一支箭不能同步射中两个箭靶,一辆车不能同时奔赴在两条道路。

锐一无不达。

——《太玄经·锐(第十四)次四》

专一就能无所不达。

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

——《围炉夜话》第三十五条

无论干哪一种事业,都不能有粗疏轻浮的心思。

无心不可学。

——《无能子·答华阳子问》

不用心,就不能学习。

无为者无所不为也,有为者有所不为也。

——《无能子·答华阳子问》

没有功利追求的人,是什么事情都能做成的人;真正有做为的人,是有些事坚决不做的人。

闹场能笃学,方为心地上工夫。

——《小窗幽记·集峭第三》

在热闹的场合里能够专心好学,才是用心的上等工夫。

人心宁静专一,则穷理作事有力。

——《薛子道论·上篇》

人心如果宁静专一,就能穷究事理、做事有力量。

千古为学要法,无过于敬,敬则心有主而诸事可为。

——《薛子道论·中篇》

千古治学的关键方法,没有超过恭敬的,恭敬则心中就有主宰,那么各种事情就都可以做了。

人为学至要,当于妄念起处,即遏绝之。

——《薛子道论·中篇》

人治学最重要的,应当在妄念刚刚抬头的时候,就遏止杜绝它。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第一》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在地上层吃泥土,在地下层喝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虽然)有八条腿和两只钳爪,(但如果)没有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安身的居所,这是由于(它)用心浮躁。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第一》

眼睛不能同时看两种东西却看得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却听得清晰。

君子结于一也。

——《荀子·劝学第一》

有德行之人要把心志集中在一点上。

—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能致。

——《荀子·修身第二》

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即使六匹骏马拉的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荀子·解蔽第二十一》

天下没有两个“道”,圣人对于“道”没有三心二意。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荀子·解蔽第二十一》

心如果不使用,即使是黑白分明的东西放在面前,眼睛也看不见;雷声、鼓声在耳边,耳朵也听不见。

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第二十一》

思想分散就不能取得知识,思想偏颇就不能精诚专一,三心二意就会疑惑不解。

知者择一而壹焉。

——《荀子·解蔽第二十一》

聪明的人选择一件事专心一意地去研究它。

自古及今,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

——《荀子·解蔽第二十一》

从古到今,不曾有一心两用而能精通的人。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壹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壹也。

——《荀子·解蔽第二十一》

喜好文字的人众多呀,但(只有)仓颉独自一人流传,这是(由于他)专一(研究);喜好农耕的人众多呀,但(只有)后稷独自一人流传,这是(由于他)专一(研究);喜好音乐的人众多呀,但(只有)夔独自一人流传,这是(由于他)专一(研究);喜好道义的人众多呀,但(只有)舜独自一人流传,这是(由于他)专一(厉行)。

思乃精,志之荣,好而壹之神以成。

——《荀子·成相第二十五》

思想精诚,志向的花朵就会绽放,爱好而且专一精诚,就能达到神奇的效果获得成就。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

——《荀子·大略第二十七》

君子专心施教,弟子专心学习,很快就会成功。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阴符经·下篇》

盲人擅长听声,聋子擅长视物。割舍其他便利,只剩下一个来源,用起来就强人十倍。反复再三地日夜思考,用起来就强人万倍。

明生于一。

——《郁离子·省敌第九》

明智出于专心一意。

视听专而事不偾。

——《郁离子·省敌第九》

视听专一,事情便不会覆败。

神专则事无不精矣。

——《至游子上·阴符第九》

心神专注,做事就会没有所不精了。

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使心志专一,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感悟,不是用心去感悟而是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

用志不分,乃疑于神。

——《庄子·外篇·达生第十二》

运用心志不分散,就可以与神仙相比拟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用不了多久就一定会出现担忧。

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

反复思考后再做行动。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心这个器官是主管思考的,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没有所得。

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荀子·大略》

在事情发生前就应考虑好如何应付,在祸患到来之前就应谋划好预防的办法。

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荀子·大略》

事情发生后才去考虑怎么办,这就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事情就办不了;灾祸发生后才去考虑怎么办,就会陷入困境,陷入困境就不能抵御灾祸。

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荀子·不苟》

看到一件有利的事情,必须前后反复考虑有没有不利之处;全面权衡,深思熟虑,然后再决定取舍。

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

——《荀子·非相》

提前考虑,尽早谋划,简短的意见也值得一听。

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

——《荀子·解蔽》

自己还没有考虑清楚,就不能确定是或者非。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况于蔽者乎!

——《荀子·解蔽》

同类推荐
  • 人类神秘现象未解之谜

    人类神秘现象未解之谜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神秘的世界,各种神秘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作为人类本身的神秘现象更是不可枚举。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历经沧桑巨变,从原始文明到现代文明,无论哪个时代都有人类驻足过的痕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历史,从人类自身到超自然现象,都留下了人类的神秘现象。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在经历了几十万年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留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千古谜团。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这里,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这里,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这里,更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热门推荐
  •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这是一本雷达写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收录了雷达大量精选散文,于2006年10月1日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 奔亡道中

    奔亡道中

    强者,制造规则;弱者,只能在规则中生存!当生存成为最大的奢望时,当不安的灵魂纷纷露出吃人的獠牙时,怎样,才能掌控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但有时候,有些事,却比生命更为重要!奔亡道中,谁主沉浮?当强者视万物为刍狗的时候,当规则破碎、万法皆崩的时候,唯有手中剑,步步血与骨!
  • 跑出我人生

    跑出我人生

    重回少年时代的苏祖,得到了一个系统,走上了曾经梦想追逐的体育竞技之路。新书友群:666-502-656
  • 力挺韩寒

    力挺韩寒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甜心萌妻:首席宠翻天

    甜心萌妻:首席宠翻天

    李沐霖重生之后,打算好好的享受白富美的人生,把自己的遗憾给补全。谁知道不小心惹上了传说中的首席沈少。看到被欺凌的自己,他冷冷的瞥一眼道:“滚过来,我宠你!”她又不是球,滚什么滚?你宠我,你就大了啊?气得李沐霖转身就跑。首席连忙追上来,丢掉高冷人设,宠溺而邪肆一笑,“别跑?我的甜心!”事后,李沐霖扭过头,看着神邸一样的面容,戳了戳他的胸膛:“说好的高冷男神呢?怎么变得如此无赖?”
  • 绑架大主角

    绑架大主角

    人生如戏,处处惊喜。凭空落下的一个花盆没有把安生一盆带走,反而带来了一个坑爹的绑架系统,各种作死的绑架任务如约而至......神仙、鬼怪、大侠、皇帝,各个世界的主角成了他的绑架对象,最重要的是绑架任务一旦发布,那便无法停止,拒绝接受视为任务失败,各种惩罚让人蛋疼......而绑架成功之后的奖励也是让人无法抗拒。
  • 压力决定动力

    压力决定动力

    现实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人们常把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忧惧、负担统称为压力。在庸人的眼里,压力无疑是一种负重或拖累。而在强者那里,压力却变成了动力,他们把在压力下取得的成功及其所运行的轨迹归结为:压力——动力——胜利。其深刻的内涵可以注释为:压力产生动力,压力决定动力,压力与动力的合力又派生出了意志力、毅力、耐力、执行力、战斗力,而最后又生成了能力、权力、盈利、胜利。
  • 滦京杂咏

    滦京杂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凰重生:废柴逆天小姐

    神凰重生:废柴逆天小姐

    云落幽渡劫失败,重生在玄灵大陆同名废柴身上。家族被灭门,被蛇蝎好友暗算,被渣男未婚夫设计……云落幽强者归来,打脸啪啪啪,契神器,炼丹药,弹指间敌人灰飞烟灭。只是这死活赖在神器里不走的高冷神君是怎么回事?神君大人笑:“你的就是本尊的,你也是本尊的!”
  • 虐爱99分:重生娇妻别跑

    虐爱99分:重生娇妻别跑

    【本文是虐中虐,欢迎入坑,不喜请绕行。】于晓晓的执念是宫凌霄,那个孤傲又冷情,让她放弃生命都要爱的男人。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说再也不想见到他,却告诉爷爷永远不要与他为敌。后来,她死了,一张离婚证寄回了于家,爷爷被逼破产…一位孤家老人几度白发人送黑发人。再次睁眼,她失了本性,再也不是于晓晓,执念再也不是宫凌霄,复仇的执念成了痂,命运之轮再次转动,他守着他认为重要的东西,那她便毁了他所有在乎的。后来,她真的毁了他喜欢的人,而他杀了她最在乎的人,一场情劫,竟成了她的心劫。时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年少轻狂都如镜花水月般化为云烟,少年不再,青春不再,她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