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2100000008

第8章

俞本生平事迹明人并无载录,幸而今名《明兴野记》之《纪事录》传本尚有片断资料,可以钩稽其籍贯及行实。按今本卷下首行题“甓湖愚人俞本从道甫编次”(页1上)。甓湖本名甓社湖,明属扬州高邮县,顾祖禹(1624—1680)《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三《江南五》“扬州府、高邮州”记:“甓社湖,州西北二十里, 东西长七十里,南北阔五十里,元至正十三年(1353),张士诚作乱,淮南行省李齐出守甓社湖,是也。今为运道所经。”《明史》卷四〇《地理一》“扬州府”下亦言:“高邮州。元高邮府,属淮东道宣慰司。洪武元年闰七月降为州,以州治高邮县省入。西有运河,西北有樊梁、甓社、新开等湖。”见顾祖禹: 《读史方舆记要》(上海商务,1937)卷二三, 页1079;《明史》卷四〇,页917.由此推断, 俞本字从道,为扬州高邮人氏,其生卒年亦可从前揭《纪事录》终卷之残存“自述”追溯。 自述言“自冠年从事行伍,……今〔永乐元年?〕逾耳顺矣,自元之辛卯, 至大明之丁丑, 四十七年之间, 历观兴〔亡? 〕成败……”按元辛卯为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明丁丑为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合四十七年, 而自言冠年起从事行伍,时即二十岁, 俞本当生于至顺二年(1331)。Edward Dreyer前揭误读俞本自述,以为其书系撰于“大明之丁丑”(洪武二十年[1397]), 即其“耳顺”(六十岁)之年, 以此往上推, 遂谓本生于1338年。 实则, 本明言于冠年(二十岁)入伍, 时为“元之辛卯”(至正十一年[1351]), 故此应生于1331年(至顺二年)。事实上,《纪事录》叙事止于永乐元年(1403),俞本自述谓“今逾耳顺矣”应指此时而非洪武三十年。若以永乐元年(1402)撰成《纪事录》,本其时已七十有一(故言“今逾耳顺矣”),谅至永乐朝初年仍存。《纪事录》之撰述,既在太祖朝终结之后,由于历时已久,年迈记忆力衰退,纵或存有“日记”,纪事年月与正史时有参差,读史者宜应警觉。 不过,由于其书撰于太祖身后,对先朝时事可以稍为放笔,少持忌讳,故此不乏直言,今于其叙事及评论可见。俞本行实尚有一事需注意,俞氏于《纪事录》从未提及其职衔,除称其出身时为“帐前黄旗先锋”,随后又自署为“骑士”外,“骑士”为乘马之兵士通称,见班固:《汉书》(中华,1962)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页737.后世沿用此义,并未有当作特别官衔之义。此后历年戎马疆场, 究竟居何官职, “自述”并无表白。今若以其毕生所居皆军职揣测, 谅不出某某千户或指挥佥事之类。

关于俞本之戎马事迹, 自述言入伍后即“御卫大驾”,“大驾”盖指朱元璋。史纪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投归郭子兴,旋以战功获知, 未几娶子兴养女马氏(后之马皇后,1332—1382),擢升镇抚, 自领其军,数年间战迹彪炳,独树一帜。参姚广孝等监修:《明太祖实录》(简称《实录》)(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卷一, 页4—14.至正丁酉十七年(1357),俞本以二十之年, 被选入朱元璋之帐前亲兵都指挥使冯国兴麾下为“帐前黄旗先锋”。《纪事录》是年正月十七日下记:上于应天府北门外鸡笼山阅兵,列山陆二寨军于山下,众数十万。上命帐前亲兵都指挥使冯国兴,选年壮英勇,多历战阵者,令亲管总管万户举之,得三百六十名,赐衣甲,悬象牙牌于上,御书“押”字,背云“守御士”,刻名姓于其侧,以卫出入,用黄绢尺幅,印以朱字,号曰“帐前黄旗先锋”,时俞本亦在选中。(卷上,页8下—9上)冯国兴无疑深受朱元璋器重,但是《明太祖实录》及其他明初记载惟有冯国用而无国兴。按《实录》丙申年(至正十六年[1356])七月己卯条云:“置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以冯国用为都指挥使。”记事与上则合,因此国兴殆是国用之笔误。《实录》卷四,页46.国用(1324—1359)为国初名将冯〔国〕胜(? —1395,一度更名宗异)长兄, 事迹见焦竑编纂《国朝献征录》卷六,佚名撰《郢国公冯国用》传:冯国用〔凤阳〕定远人,性聪敏,过目成诵,喜阅孙武子。……甲午,同弟国胜率所部谒上〔朱元璋〕于玅山。上见而奇之,……问定天下计安出。 国用对曰:“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愿先拔金陵而定鼎,然后命将四征,天下不难定也。”上大悦,俾居帷幄,赞兵政,从克滁、和,引舟诩上渡江〔至正十五年[1355]〕,克釆石,乘胜取太平。……〔元将〕蛮子海牙与陈兆先犄角窥太平, 国用从攻釆石寨, 破之。进攻金陵〔十六年[1356]〕,国用率五百人先登陷阵, 遂拔之。还军,从克镇江,大破元师京口。遂下丹阳,击宁国〔十七年[1357]〕,以功授万户。克甘露、松山、望亭,又克泰兴、宜兴〔十八年[1358]〕,授大元帅守御。未几,升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专〕侍谋议。从上征金华,克之,遂下诸暨,攻绍兴〔十九年[1359]〕,卒,年三十六。上哭之恸。…洪武三年冬大封功臣,上赠郢国公。……弟国胜以开国功封宋国公。见焦竑编辑:《国朝献征录》(台湾学生影万历四十四年?1616?刻本,1965)卷六,页25上—26上。冯国用传又见下注揭冯胜传记。此传之撰谅为修纂国史之用, 所叙行实甚详, 不过未记其卒年, 需以《实录》记载其弟冯〔国〕胜之状补充。 按《实录》洪武二十八年(1395)二月丁卯记宋国公冯胜卒有云: “上起义兵于临濠, 下滁州, 胜与兄国用来归, 以忠勇见任。 随取和州, 胜预有功。 岁乙未六月, 上率国用等以舟师克釆石, 破太平, 遂命国用典亲兵, 任以腹心。 丙申, 从上破元将陈埜先从子于江宁镇, 遂从克建业。 国用以功升帐前亲兵指挥使。 己亥四月,国用以疾卒, 追封郢国公,子诚幼, 上乃命胜代领其众,居中宿卫。”见《实录》卷二三六,页3447.冯胜传详《国朝献征录》卷六,页1上—14下所收王世贞撰《宋国公冯胜传》[《明史》卷一二九,页379599[ 又见 Chaoying Fang撰传,载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 13681644, ed。 L。 Carrington Goodrich and Chaoying Fang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6)(简称DMB), vol。 1, pp。 45355.据此, 国用卒于至正十九年(1359),时年三十六, 当生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若照叙传记载其随从朱元璋征战次第, 国用于十八年攻克泰兴、 宜兴之后始升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此与《实录》前条系其事于至正十六年晚二年,较《纪事录》记载亦后一年, 未悉何者为实。 无论如何,国用卒后翌年〔国〕胜代任帐前亲兵都指挥使,而俞本当转隶其麾下, 参加二十年(1360)征伐阵友谅于龙湾, 大破其军穷追至釆石, 因此《纪事录》对是役叙述特别赡详细腻,补充正史的缺遗。《纪事录》卷上,页16上—18上。参《实录》卷八,页102—6.此役之详细研究见中山八郎:《陈友谅の第一次回南京攻击》, 载《铃木俊教授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东京:东洋史学会,1964),页447—72.

自此之后, 至朱元璋称帝应天, 俞本皆在冯胜麾下追随, 参与大小战役,从其叙事之亲切周密,显然曾身历其境,例如再战陈友谅,张士诚,目击朱元璋称吴国公等。不过,撰述《纪事录》距当日之事已踰三十载,记忆恐或模糊,故此纪载年月不免差错。 例如,其记朱元璋制定大都督府等衙门官制、 立卫亲军指挥使司于辛丑至正二十一年(1361)底,《实录》系于甲辰二十四年(1364)三月[ 又如叙朱元璋即吴王位于应天于癸卯二十三年(1363)初,《实录》则置于二十四年正月。此二事至为失误。见《纪事录》卷上,页18上,页20下—21上[《实录》卷四,页45[卷四,页183.参考《国史考异》卷一,页12上[Edward Dreyer, “The Chishih lu of Yu Pen,”passim。在此期间俞本叙事并无自署己名, 至洪武初年始有关涉个人遭遇记载。仍需一提,俞本此时虽然隶属冯胜,随征各地,但对胜行事之叙述及评论皆不甚恭维,曾言“胜乃急功贪财之徙, 又不识大义”, 又谓其“不知得寸则寸, 得尺则尺,……其见斯浅矣”, 未审是个人之见抑反映时人言论(详后)。冯胜事见《纪事录》卷上, 页20上,30下[卷下,页6下,9下,15下, 20下,23上,30下,35上,41下。

根据“自述”, 朱元璋称帝纪元后, 俞本改隶凤翔卫指挥韦正(?—1396), 正为元帅韦德成义子, 因从其姓, 及德成于至正十六年丙申战殁,奉谕袭其职衔, 事在十七年丁酉三月(见后), 惟《实录》无载。 韦德成事迹未见《实录》,陈琏(1370—1454)为其孙韦贤(1383—1402)撰《故南海指挥使韦公墓碑铭》略言: “公讳贤, 字思齐, 姓韦氏, 世为凤阳临淮人。……祖讳德成, 终左副元帅, 追赠京兆侯。……当元之季, 群雄蜂起, 郡侯为万户, 从太祖高皇帝渡江。 岁丙申, 以功升右副元帅, 征宣州, 殁于阵。”见陈琏:《琴轩集》(收入陈伯陶编辑:《聚德堂丛书》,1930)卷八,页37上。德成于丙申年战殁《纪事录》至正十六年七月下载: “韦德成、 邵肆领兵攻宣州, 不克, 韦德成溺死,邵肆阵亡。大军回广德, 塑德成及肆像于〔晋忠臣〕卞壶庙祀之。”(卷上,页8上)由此可知其阵亡情况。朱元璋似对晋忠臣卞壶有偏爱, 前此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 亲率大军克建康, 元守臣大夫福寿刎死, 随令棺俭, 焚瘗之, 命工绘像附于卞壶庙, 岁致祭焉。见《纪事录》卷上,页6下。 按卞壶(281—328)晋明帝时 (322—325在位) 为尚书令, 深得器重, 成帝立(326), 太后临朝, 与庾亮(289—340)同辅政。 苏峻反,拒之,力战而死,谥忠贞, 于建康立庙岁祀,传见房玄龄等纂修:《晋书》(中华,1974)卷七〇, 页1866—73.韦德成后事又见《纪事录》至正十七年三月下: “故元帅韦德成妻美, 上令移居后庭, 通而生子, 名曰朱生。 或谏曰: ‘故将之妻, 不可纳。’遂于本妇配总管胡汝名, 朱生随母往焉。 以德成义子韦正袭为元帅,仍领其众。”(卷上,页10上)此处喻指朱元璋曾与韦德成之遗孀私通生子, 或因此关系命其义子袭职, 仍领其众。 俞本直书不为人主讳, 盖因其曾为韦正下属, 受恩深重。 此见编者张大同对是则评语: “我太祖才匹汉高, 德迈文王, 汤武以后, 一人而已。俞本载韦德成妻之事, 何足为圣德累。 盖本隶韦正部下, 受恩颇深, 正乃德成养子, 本直书不讳。 虽曰非私谤, 吾不信也。”(同前条)按韦正之职衔不甚高, 此处谓其袭为元帅恐有错误。

韦正继续随从朱元璋征战群雄,积功授凤翔卫指挥副使。洪武改元后,数从大将军徐达(1332—1385)、冯胜、邓愈(1337—1377)等讨伐北元,略定西番,开屯陕西。洪武三年(1370)授河州卫指挥使,八年(1375)改陕西都指挥使,九年(1376)十月以功命复本姓宁氏。自此《实录》即以宁正称之,惟《纪事录》叙事仍沿用韦正之名,至十五年(1382)始改称宁正。十三年(1380),正从沐英(1345—1392)北征和林, 擒北元平章、 知院[ 十五年(1382)迁四川都指挥使,降松、茂诸州西羌[十九年(1386),调职云南,从沐英征战百夷酋长思伦发及东川诸蛮[二十七年(1394)复命为平羌将军,讨平阶、文叛寇之乱。二十九年卒。子宁忠(?—1400)擢为前军都督佥事。俞本颇眷念其上司,故《纪事录》记载韦正事迹甚翔实亲切,不过止于十三年,此后以宁正之名称之, 仅有十五年、二十七年两则纪事。宁正之名见《纪事录》卷下,页33卷下,页41上。详传见《实录》卷二四五,页3562—66[《国朝献征录》卷一〇六, 页1上—3下附《实录》〈本传〉[ 《明史》卷一三四,页3905—6.参本书第七篇《明初都督宁正父子传记辑补》。

同类推荐
  • 明月化星

    明月化星

    人生追求五层境界:一为生存,二为安危;三为归宿;四为尊严;五为放飞自我。刘星在万历四十七年来到明末,为了自身和国家的存亡和尊严,从自强不息开始....通过韬光养晦,蓄养青年军,筹建水师抗满清,打朝鲜,坑日本,平中原,征蒙古。继而带领国人纵横四海八方,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贞观祸害

    贞观祸害

    贞观四年,一代祸害横空穿越,成为一代贤相杜如晦的长子杜构,开始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个祸害闹出来的传奇故事!这是一个祸害玩出来的全新时代!这是一个祸害闯出来的盛世大唐!这是一本轻松搞笑种田文,在史书打扮的历史中信笔涂鸦!书友群:640299482
  • 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

    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

    本书以综述、专题研究、文献摘编、报刊资料、大事记五大板块,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 极简中国史

    极简中国史

    本书以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以生动客观的语言为载体,收录了从三皇五帝起,历代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及优秀人物的事迹,全方位介绍了历朝历代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等各个领域。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让读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真切而直观的感受,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此外,本书严格尊重史实,公正评述历史人物与事件,注重故事的文学性、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读者阅读历史事件时如亲临其境,感同身受,既能从中学到历史知识受到教育,又能得到文学陶冶。
  • 大宋风雨情

    大宋风雨情

    主人翁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北宋,上演了一幕跨越时空的爱恋,因看不惯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国家积贫积弱、被周边小国欺辱的局面,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一步步走上权利的高峰,随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强国强军的序幕。疆土扩大导致与当时的欧洲强国所接壤,一场决定世界格局的对弈就此展开……
热门推荐
  • 三劫三千佛缘起

    三劫三千佛缘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百姓闲聊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百姓闲聊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风驭

    风驭

    一个战场上的小兵,偶然间以杂役的身份进入修道者的世界,不甘心生活的平凡,不甘于生命的无法掌控,任他荆棘重重,我自驭风乘龙,剑啸天下!
  • 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五识身相应地等前十二地同卷

    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五识身相应地等前十二地同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回回头看见爱

    回回头看见爱

    本书是我社“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亲情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感人的亲情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丑女无敌

    丑女无敌

    从女孩的性格、气质、品位、社交、心理、才智、处世、财商、爱情、婚姻、职场等角度,全方位地讲述现代女孩获取成功的必备要素。希望本书能让所有女孩有机会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方式,修炼出一个美丽的自己!也希望它能给读者带来一丝美丽的灵感,一份成功的自信,一把安身的钥匙,一道立命的光环!
  • 服务广告传播效果研究

    服务广告传播效果研究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诠释服务广告内容与效果的理论著作,由三个相互联系并呈递进关系的主题构成,分别解答了如下问题:“如何推进服务广告研究?”“服务广告的内容有什么规律”“这些内容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如何产生这些效果?”本书以信息不完全状态下戏服双方的博弈关系为基础,提出了在服务广告研究中将服务营销范式和一般广告研究范式进行整合的有效路径。
  • 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寻宝档案之擎天棒槌

    寻宝档案之擎天棒槌

    传说在东北长白山的深山之中,也就是满清的龙脉所在之地。有一个巨大的人参,它有真人般大小,长者人身上所有的器官。而且据说可以幻化人形,呼风唤雨,甚至施展圆光幻术。它就是“擎天棒槌”而且它还有一大堆的子子孙孙。可是想见到它,并不容易,一个开人参行的老板洪奎和一个祖传的风水之术的张铁嘴,还有一个背负着灭门之仇的放山人的儿子二憨,三个人走进了东北的深山老林。踏上了寻找擎天棒槌的路。
  • 我是天才大明星

    我是天才大明星

    新书:万物便利店,已发布√,欢迎收看。系统:宿主,我这里有个任务,你需要…苏云:嗯?我给你三秒钟重新组织一下语言?系统:QAQ没啥事儿,您先忙。想加书友群的小伙伴,在这里:922687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