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4200000003

第3章 唯物义理故事(3)

“有匕首没有?”东郭先生说:“有。”于是取出匕首。老人向东郭先生示意,让他用匕首刺狼。东郭先生说:“那不害了狼的性命吗?”老人讥笑着说:“狼这样的禽兽这样的忘恩负义,还不忍心杀死它吗?你虽然是一个好人,可是实在迂腐到极点了!跳到井里去救落井的人,脱下衣服去暖冻僵的朋友,这样做,被救的人能够活命,救人的人不是置身死地吗?先生就是这类人啊!这样的迂腐,这本来就是有德行的人所不赞成的。”说罢放声大笑,东郭先生也笑了。接下来,老人动手帮助东郭先生一起用匕首将狼杀死,把尸首扔在路上就离开了。

东郭之牧

“东郭之牧”这个典故告诫人们,做事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必须顾及长远、留有余地。

此典出自《石笥山房文集·淳于先生谓齐王》:“王不闻东郭氏之牧乎?受命主君,未尝饲焉,日操棰以责其息。牛羊尽于野,犬彘空于牢,而牧蒙上尝。后虽益之刍,呼之秣,皮骨之肆于 鞔锯错中者不能驱而龁矣。”

这段话意思是说:

大王难道没有听说东郭先生放牧的传说吗?

他接受了大王的派遣,去管理放牧,可是他却不舍得喂它们饲料,每天只知道拿着鞭子向牛羊猪狗取利。没有多久,成千上万的牛羊不见了,圈棚里的猪狗也都没有了,东郭先生收取到了大量的钱财,所以受到了大夫的赏赐。

后来,大夫所有的牛羊猪狗的皮毛骨头都已经到了皮革匠人手里,被制成了各种物件,这时,就算再给它们加添多少饲料,让它们来吃,也办不到了。

断鹤续凫

“断鹤续凫”的意思是,截短鹤足以续长凫足,反而使鹤、凫都受到损害。

人们用它意指违反自然规律。

此典出自《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得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骈拇》中说,事物都有自己的一些规律,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野鸭的腿虽然很短,接上一节反而会使它感到痛苦;鹤的腿虽然很长,截去一节同样会使它感到痛苦。因此原来长的东西不必截去,原来短的东西也不必加长,这样,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客观情况,正确处理问题。这句成语又写作“对症发药”。

此典出自《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东汉末期,有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都患了头痛发热病,他们请华佗医治。华佗诊断了两个病人后说:“倪寻要吃泻药,李延吃发散药。”

两人听了很十分诧异,就问为什么两人的病一样而吃的药不一样。华佗解释说:“倪寻的身体外部没有病,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的身体内部没有病,病是从外部受冷感冒引起的,因此治疗就不同。”接着给两人下了不同的药,倪、李二人服下后,两个人病都好了。

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的意思是,即使是芬芳的香草,如果它有碍于进出,也得被锄掉。用来比喻一个人即使有才能,若是妨碍别人,也不会被宽恕。

此典出自《三国志·蜀书·周群传》:“先主常衔其不逊,加忿其漏言,乃显裕谏争汉中不验,下狱,将诛之。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裕遂弃市。”

三国时,蜀国人张裕擅长通过观测天象来预测吉凶,其才能超过周群。当刘备要和曹操争夺汉中时,张裕对刘备说:“不能进兵汉中,如果出师一定会有麻烦。”刘备没有听从张裕的劝告,派遣将军吴兰、雷铜征讨武都,结果大部分将士都战死在那里,被张裕说中了。张裕又私下对人说,庚子年,要改朝换代,刘氏王朝的气数已尽。有人把张裕的话密报了刘备。

刘备从来都讨厌张裕不恭顺,对他泄漏预言更加愤恨,于是他宣布说,张裕劝谏讨伐汉中的那些预言没有应验,借这个理由把他关进监狱,准备处以杀头之罪。诸葛亮上表讲求免除张裕的死罪,刘备回答说:“香草生长在门户当中,妨碍进出,也只得锄掉。”于是张裕在闹市处斩。

防微杜渐

“防微杜渐”比喻在错误或者坏事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此典出自《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时,窦太后掌握朝政,窦宪兄弟专权,一般官吏溜须拍马,上下巴结,政治十分混乱。有个作司徒的叫丁鸿,看到窦宪兄弟专权扰民,便借日蚀出现的机会,向和帝上了一份密奏,信中说道: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亮是臣下的形象。日蚀出现,是作臣子的在侵夺君王的权力……在春秋的历史里,日蚀出现了三十六次,国君被臣下杀死的有三十二人,这些都是因为作臣子的权力太大所致。接着,丁鸿历数了窦宪的飞扬跋扈君王的罪状,最后说:“现在上天已给我们预警,我们就应该特别注意祸殃的发生,如果您能亲自处理政事,从小的地方着手,把一些坏人坏事防范在萌芽状态,那么凶恶的祸源可以除去,吉祥的事就会接连而来。”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杜渐防萌”这句成语。后来的《元史·张桢传》中有“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之句。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原意是说马、牛奔驰,逃逸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形容地域广大距离遥远。后人用这句成语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春秋时期,齐国由于有管仲辅佐治理朝政,生产发展很快,百姓生活也很安定,很快就成为一个强国,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几个诸侯国。齐桓公便成为诸侯国的首领,以霸主的身份自居。鲁、宋、卫、陈、曹五都依附齐国,只有楚国距离齐国太远,又自认为是一个大国,不怎么理会齐桓公。齐桓公因为这个就对它很不满意、便召集各诸侯国的国君,一起商讨征伐楚国之计。

于是齐桓公亲自率领诸侯联军出征,他先攻打蔡国,蔡军不堪一击,很快就溃逃了。

接着齐桓公命令军队向楚国的边境进攻。

楚国的国君听到齐桓公亲自率兵来讨伐的消息,十分惊恐,于是急忙派遣使臣前来与齐桓公谈判。使臣对齐桓公说:

“您的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远在南方,两国的距离是那么遥远,就像是公马、母马,公牛、母牛发情的时候互相追逐、奔跑,跑的再快,驰的再远,他们不会越过边境。可是今天齐国却跋涉到楚国的土地上,不知这是什么原因?”

管仲代替齐桓公告诉他说:“我们是以周天子的名义来讨伐楚国的。从前召康公曾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为了辅佐王室,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现在你们楚国轻视天子,连天子祭祀用的包茅,也几年不进贡了,我们因此特来兴师问罪!”

楚国使臣十分着急地解释说:“贡品没有如期送去,是楚国的罪过,今后怎么敢不送呢?

不过还是请齐军退回去吧!”齐桓公不答应,将军队进驻在陉地。

到了夏天,楚国派屈完领兵前来抵御联军,齐桓公在召陵这个地方把军队列成阵式,接着请屈完坐在自己的战车上,一块检阅军队。

齐桓公威胁地说:“你瞧瞧,我用这样强大的军队来征战,谁能够抵抗它?用这样精锐的兵马去攻城,有哪个城池攻克不下?”

屈完迎合地说:“是呀,是呀,您光临我们楚国,安抚寡君,这正是寡君的愿望……不过您如果用德行来安抚诸侯,哪个不服呢?但用武力强迫楚国,楚国决不示弱。楚国有方城山当城墙,有汉水当护城河,您虽然率领浩大的联军,恐怕也是不能奏效的。所以我看不要争斗了,还是订立盟约吧!”

齐桓公最终被迫同意了,他与屈完订立了盟约。

佛道自尊

“佛道自尊”的这个典故告诫人们,光有良好的动机和愿望而不看客观效果,并不是真正的好心。

此典出自《传家宝·笑得好》。

有一所庙堂上塑着两尊泥像,左面是老君,右面是佛祖。有一天,有个和尚走来看见,不满地说:“佛祖佛法无边,怎么能屈居老君之下,而被放在右边呢?”于是就把佛像搬在老君像左。后来,又有一个道士看见,他又不平地说:“我们道教极其尊贵,老君怎么能屈居佛教之下,放在右边呢?”说着又将老君像搬在佛像左面。

就这样,两尊泥像被彼此不停地搬来搬去,最后竟然把两尊泥像都搬弄碎了。

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

此典出自《周易》。

《周易》也叫《易经》,又简称《易》。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否”和“泰”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天地交(相互作用)叫做“泰”,“泰”就顺利;天地不交叫做“否”,“否”就失利。古人辨证认为,“否”是可以转化为“泰”的,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转化为“泰”,故有“否极泰来”之说。

绠短汲深

“绠短汲深”的意思是,用短绳索汲取深井里的水。人们用它比喻学问浅薄的人不足以领悟深刻的道理。

此典出自《庄子·至乐》:“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

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颜渊(即颜回)从西方的鲁国出发,东去齐国,想用三皇五帝的治国之道说服齐国国君。孔子觉得时机不够成熟,因此面带忧色。

另一个学生子贡离开自己的座位,毕恭毕敬地问孔子说:“学生我大胆问一句,颜回东去齐国,老师您面带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你问得太好了!从前,管子说过几句话,我十分赞赏。管子说:‘小布囊不可以盛大东西,短绳索不可以汲取深井里的水。’同样的道理,人受命于天,愚智各有所成;受形于造化,各有各的特点,鹤足长却不可截短,凫足短也不宜续长。我担心的是,颜回向齐侯谈论尧、舜、黄帝的治国之道,再加上燧人氏、神农的言论。齐侯听了这些言论,根本不能领悟,却在内心提出这方面的要求,结果又做不到。既然做不到,一定会心生疑惑,由于颜回超过自己而心生妒忌来。

这样一来,必定杀死颜回。”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形容一心一意为公,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此典出自《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又见《儒林外史》第六回:“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耳:同“而”。苟:苟且的意思。为了公事,忘记了自己的私事,为了国家,忘记了自己的家庭。公而忘私,也作“公尔忘私”,明人陆采《还乡记·飞报捷音》:“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待国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当。先公后私,理当然也。”

共为唇齿

“共为唇齿”比喻具有利害关系的双方彼此相互依存。

此典出自《三国志·蜀志·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三国时期蜀国有一位老将军,名叫邓芝。他对于蜀吴联合共同抗击魏国有着很大功劳。

原来刘备在世的时候,吴国孙权曾派人到蜀国,商讨两国和好,一起抗魏。蜀国也派使者去过吴国回拜孙权。可是刘备死了以后,与吴国那边和好的事情不再提了,为此诸葛亮很十分担心,怕吴国改变主意,不再与蜀国和好。

一天,邓芝来见诸葛亮,说:“先帝故去,今主上幼弱,现在应该派人与吴国谈判,重修友好。”“你说的对呀,我每天担心的就是这件事!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当使者去吴国,现在可找到了……”诸葛亮高兴地拉住邓芝的手说。“那是谁呀?”

邓芝十分急切地询问。诸葛亮笑了:“就是你呀,你去吴国最合适!”

邓芝到了吴国,孙权称病不见他。邓芝猜到孙权变了心,不打算与蜀国友好了,可能吴国要依附魏国。邓芝就写了一封信,送给孙权。信上说:“我这次来不单是为了蜀国,也是为了吴国。”孙权这才答应召见邓芝。

孙权坦率地告诉邓芝:“我是诚心愿意与蜀国和好,可是担心的是刘禅幼弱,国小势微,如果魏兵攻击,你们自身难保呀,我为这事忧虑啊,因此犹豫不决……”

邓芝说:“吴、蜀两国四州之地,这是成就王业的基础。诸葛亮乃当今英杰,蜀国地势险要十分牢固;吴国有三江之阻,固若金汤。假如把我们两国的优势合为一股,像唇、齿那样互相帮助,进攻可以兼并天下,退却可以鼎足而立。这不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吗?如果吴国屈服魏国,那江南之地就不再是大王的了……”

孙权沉思良久,缓缓地说:“你说得很对,还是吴蜀联合为妙!”接着吴国拒绝了魏国的和谈要求,另派使臣与蜀国商谈和约。邓芝后来当上车骑将军,为蜀国屡建战功。

管中窥豹

“管中窥豹”比喻略有所得,见识不广;不见全体,所知尚狭;或从部分可推知全貌。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

‘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代书法名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在学塾里读书,有一次观看樗蒲之戏(樗蒲是古时搏戏的一种),他看见对方互有胜负,就说:“竞赛的一方力量不强。”

比他大一些的孩子就十分轻视他,说:“这个小孩子已经从管筒中看到豹身上的一些斑纹。”

这是很切贴切的比喻,由于管子的口径小,而又贴近着豹子的身体,因此只能够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些斑纹。如果在看过豹子后,以为一块小小的斑纹便是豹子的全貌,这是非常可笑的。在民间传说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有一个瞎子,只是摸到大象的腿,就以为大象的模样如一条柱子。

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形容不善于学习,一味模仿,不仅学无成就,而且还失掉了固有技能。

此典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是战国时的赵国首都,那里的人走路的姿势十分优美,因此邻国的人都很羡慕他们。燕国寿陵地方的有一个人知道了,他很想向邯郸人学习,便把几个刚会学走的小孩子,送到邯郸去学走路,专门学邯郸人步行的技巧,他希望学成回国后,将那步行的技术教给自己国家的人。哪知这几个小孩子学了好久,一点进步也没有,对邯郸人的步法,甚至连皮毛也不曾学到,反倒为了一心要学邯郸的步法,把自己原来的行路方法,也完全忘记了。在回国的时候,都不知怎样走才好,最后只有一个个匍匐着爬回燕国的寿陵,好像一队乌龟。别人见了,都哈哈大笑。

这件事便传为笑谈。

好猎者

“好猎者”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情需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没有这种条件,即使主观愿望再好,事情也是做不好。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不苟论·贵当》:“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人则媿其家室,出则媿其知友州里。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这段话意思是说:

同类推荐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本书作者从三国文化的表情、三国人的背影、三国人的习俗、三国人的民族性以及三国的未来等方面来比较和认识了中日韩三国人的文化风貌。
  • 古罗马神话(下)

    古罗马神话(下)

    罗马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罗马文学输入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文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罗马神话丰富了文学艺术,卓越的文学艺术又反过来给古代神话以新的生命。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动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热门推荐
  • 我曾悲伤地爱过这个世界: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

    我曾悲伤地爱过这个世界: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

    20世纪全世界最杰出的诗人纪伯伦的诗集,由知名文学家冰心翻译,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和人生的智慧书。《沙与沫》由一篇篇韵味悠长的短章组成,好比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折射着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瑰奇想象,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堪称双璧,二者都以简短而寓意隽永的诗句,点滴深入读者的心灵,而纪伯伦的《沙与沫》比起《飞鸟集》的灵动洒脱,则更显端庄大气,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先知》被誉为“东方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是一部指引人生路途的经书,字字珠玑,诗意盎然,宛如一道甘泉,潺潺滋润读者的心田。
  •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转型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转型

    本书围绕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展开,重点关注知名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内容涵盖传统零售业、传统服装业、传统家电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十三个行业,通过大量热门案例来分析传统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大潮下赢得转型机遇和发展,成功实现颠覆、变革、管理进化创新以及互联网化的转型。
  • 助飞梦想:北大新生家长的教育故事

    助飞梦想:北大新生家长的教育故事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建校110多年来,北大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振兴与发展、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繁荣昌盛的进程中起到了先锋和骨干作用,这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的有形存在,更成为中华民族争取民主自由和伟大复兴的象征,成为现代人文学者和科学家向往的精神家园,从而独具魅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所说:“作为文化中国的象征,其实北京大学早已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所大学,能够像北京大学这样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得如此紧密,息息相关。北大对于中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哈佛之于美国、牛津与剑桥之于英国的意义。”
  • 遥远的大红枣

    遥远的大红枣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大星际侵略

    大星际侵略

    未来会有什么?人类会不会踏上宇宙的征程?宇宙会不会有其他生物?它们是敌是友?
  • 恐惧,牺牲与拯救

    恐惧,牺牲与拯救

    巴威尔·索斯诺夫斯基回到俄罗斯后自杀,塔可夫斯基却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乡愁》中戈尔恰科夫的猝死,如同谶言。塔可夫斯基曾天真地说:只要让我拍完三年,我就回莫斯科。他还来不及拍摄他心心念念的《哈姆雷特》、《圣安东尼的诱惑》,或者《霍夫曼故事集》、《列夫·托尔斯泰的出走》,仅仅55岁就长眠于异国他乡。最初,他被埋葬于距离巴黎五十公里的小城圣热尼伏耶·德·布阿的俄国侨民公墓,在一个刻着别人名字的墓碑之上有一块小小的金属牌,很小的拉丁文字母写着:“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1987年”。没有任何关于他身世的说明,也没有碑文。墓碑号:7583。
  • 儿子,别乱认爹地

    儿子,别乱认爹地

    灰姑娘的大结局:不一定就能嫁进豪门,也有可能选择跟一个流氓走。最难忘记他对她的冷若冰霜,却又那样深情地搭着另一个女人的肩膀:雅茹,兜了一个大圈子回来,我才发现谁是我最想要娶的人!那一刻,他们曾经的约定与誓言陡然变得那么的苍白。轻抚着平坦的小腹,她对一个黑老大说:“带我走!离开这个伤心地!”四年后,一个本不起眼的黑帮势力迅速掘起。昔日怯懦的‘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为五百名弟兄的领头大姐大。她脾气坏,易怒,但向来赏罚分明,令帮中弟兄对她心服口服。她的儿子,刚满三岁却有本事萌翻全帮,任其在帮人头上做窝,也无半句怨言,也就成就了小皇帝天不怕地不怕,无畏无惧的秉然天性。走私,贩卖军火,甚至运毒均是他们赖以生存之道。即便警所早已留有他们的案底,却无半点收敛,那是因为全帮的人都知道,大姐大和警所的年轻帅气的警官交情不浅。可谁曾想在一次重大交易中,她遇到一个戴着蝴蝶面具的男人后,便彻底打乱了她有条不紊的生活。一场别开生面的‘爹地’选拔赛也就正式拉开了帷幕……(注:因为架构设定问题,前部分主要交待宝宝出生之前所发生的故事,较慢热。无耐心的亲可直接跳过从第二十章开始阅读;后部分主讲母子混入黑道中发生的种种趣事和N个爹地的选拔晋级,最后一部分将是终卷,主讲尘埃落定……)每一个作者都希望得到读者的肯定,所以,您的收藏,留言,投票,便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与支持,也会让作者有信心走得更远,灵感如泉水般爆发……片断一:“儿子,老师投诉你抢女同学的玩具是怎么回事?”某妈咪严肃地问。“妈咪,老师根本不知道情况,瞎说的。是嫒嫒自愿把新买的玩具熊送给我的……我都不希罕要!”某儿子气呼呼地答。“那是老师冤枉你?”“那当然!我要是真的想要同学的玩具还用得着抢吗?你都不知道有多少小朋友主动送礼貌给我,想和搞好关系呢!”小家伙歪着脑袋十分臭屁地说。片断二:“妈咪,外面来了三个爹地,都叫我‘儿子’,我该怎么应付呀?”四岁刚满的小家伙急匆匆地闯入房间,拉着正在敷面膜的女人,很没主见地问。“这都不会处理?首先问他们带了应聘简历了吗?”“然后呢?”小家伙抓着一叠简历继续问。“再问有没有婚恋史啊?你不是在幼稚园经常问女同学,长大后要找几个男朋友了吗?妈咪也要了解一下,你的未来爹地,是不是喜欢劈腿的男人嘛?”“哦,明白!我这就去!”
  • 边伯贤之他还爱她

    边伯贤之他还爱她

    学校中的暗恋,纯粹而又美好。不免会羡煞旁人。但你知道吗?顾倩兮的暗恋可不如此,可以说她的恋爱充满了坎坷。因为她爱的人不爱他。
  • 千金萌妻:临时未婚夫

    千金萌妻:临时未婚夫

    你是我唯一的没有按常理出牌的选择,徐思乾,被人们称之为谨慎处事的商业精英,谕知为黑马,谁知道他竟娶了自己弟弟的老婆为妻,从此以后兄弟之间明争暗斗。作为被徐家当作宝贝一样宠爱的儿媳妇木槿从小受着良好的教育,为了木家的继承,放弃了自己热爱的陶艺,选择了商业联姻的快捷键,以至于让自己措手不及的失去了原有的轨迹,遇上这个一丝不苟做事严谨的工作狂总裁徐思乾,而这场婚姻的开始却是木槿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徐思乾的不近人情,毫无情调的作风,并不是木槿所喜欢的,而他的温柔,细腻却一次次击垮她坚实的内心。
  • 天浴

    天浴

    严歌苓小说自选集,主打作品《天浴》同名电影由李小璐主演,包揽当年台湾金马奖7项大奖及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时年16岁的李小璐凭此片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等奖项,但此片未能于国内上映。这部中短篇小说自选集,主要讲述了发生在特殊年代的各种故事。篇目包括《天浴》《倒淌河》《扮演者》《审丑》《少尉之死》《老囚》《爱犬颗韧》等7部中短篇小说。主打篇目《天浴》,讲述了一个极其想要回城的女知青文秀跟当地藏民老金的故事。文秀出卖身体,只为回城,但文秀的牺牲并没有换到回城的机会。老金带着文秀怒气冲冲大闹场部,最后在绝望之下射杀了文秀再与她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