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7500000008

第8章 罗家伦及中央大学

杨宪益的父亲去世得早,对儿子的未来自然来不及规划;杨宪益的母亲或因她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遗憾,对儿子前途的选择也就没有什么太多意见。杨宪益喜欢文学,就尽由他去,并不逼着他继承他那银行行长父亲的衣钵,也不想着利用现成的父执亲友的人脉,鼓动他往仕途上走。

杨宪益虽然生在一个与权贵有着千丝万缕密切关系的家庭,他与权贵却仿佛有着天然的距离,这当然与他做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选择有关。

杨宪益对父亲的职业似乎完全没有兴趣,似乎也没有经济方面的天分。他的妹妹就说他连数钱的方式都很拙劣。杨宪益的工作目标很明确,打算牛津大学毕业回国后,就到一所大学去执教。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全面展开,为了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教育不致被日本侵略者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院校纷纷迁往祖国的腹地西南。抗战八年间,仅迁入云南省的高校就有十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

杨宪益在哈佛大学向他发出邀请的同时,就收到了来自祖国西南联合大学的邀请,推荐人是当时在该校中文系执教的沈从文,另一位是该校外文系教授吴宓。

杨宪益的小妹杨静如当时在该校中文系念一年级,听过沈从文的课,但沈从文做杨宪益的推荐人,并不是出自她的请求。吴宓对杨宪益并不十分陌生,他读过杨宪益上高中时写的一些诗歌,并留有深刻印象。而那时杨宪益学写诗歌,正是因为在学术副刊上看到吴宓发表的一些所谓“旧瓶装新酒”的五言律诗,兴趣大发而照葫芦画瓢的。但沈吴二人推荐杨宪益,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国内尚无治希腊、拉丁学问的学者,学校当然需要杨宪益这样的人才和师资。

1940年秋的一天,杨宪益登上了归国之途。当他作别美丽古老的牛津大学,环顾校园,对数年丰富多彩的异国留学生活一朝结束,并没有多少留恋。二十年前,徐志摩作别剑桥大学时,“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因而感慨良多。而今杨宪益带走的何止是云彩,他带走的是牛津,是伦敦,因为英国的女儿、他的未婚妻戴乃迭与他同行。

戴乃迭大概也不会有多少离乡别国的伤感,一是跟着心上人走,永远不会有天涯海角的感觉;二是所要去的是她自小生长后又一直怀念的地方;三是她的父亲当时还在中国工作呢。

杨宪益与戴乃迭从伦敦乘坐了一小时火车,来到英格兰南岸的大海港南安普敦,然后从那里乘船前往加拿大,再从加拿大乘船经上海到香港,从香港乘飞机抵达陪都重庆。

杨宪益未回国时,他的母亲徐燕若就已与大女儿杨敏如一道从天津来到重庆,住在市郊一个叫小龙坎的地方。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在那里有一幢小洋房,许是战时他也经济不阔绰,所以一家人住在楼上,而把楼下出租。徐燕若即把楼下租下来。

母子久别重逢,徐燕若当然异常欢喜,可当她听儿子说过几天就要动身去昆明工作,马上又转喜为悲,以至于哭哭啼啼,一是舍不得与儿子才相聚又分离,二是担心昆明不安全。杨宪益显然是个孝顺的儿子,见母亲如此,心下不忍。罗家伦也下楼来劝杨宪益,希望他改到他的大学去工作,说学校的英语系缺教授。

中央大学西迁,在沙坪坝地属重庆大学校区的一个小山丘安家。嘉陵江从坡下蜿蜒而过。1939年秋,因学生人数增加,校舍不够,于是在嘉陵江上游的对岸一个叫“柏溪”的地方建立分校。

杨宪益的小妹夫、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的赵瑞蕻与杨宪益离开中央大学前后脚,也来到该分校教书,五六十年后写文章回忆柏溪道:

柏溪离沙坪坝北面约20里,在嘉陵江东岸,原是一个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中大在那里征得约150亩土地,创办了分校,可以容纳一千多学生。那里丘陵起伏,环山临江,有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泉,自然环境很不错,是一个教学读书的好地方。从码头往上沿山腰有一条石板路(也算是村里唯一的一条街吧),弯弯曲曲,直通分校大门口,两旁有茅舍和小瓦房、小商店、小饭馆。分校整个校舍分布在一座山谷里较宽敞的地方,高高低低,一层一层,学生教职员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大操场、游泳池等等,都安排在绿树掩映着的山谷平台间。我特别喜欢那里有一股清泉,从深谷流涌出来,沿山坡直入嘉陵江中。冬天水少,春夏间,尤其是暴雨时,那溪水便哗啦啦地奔流着了。我一到柏溪就住在分校最高点,教师第五宿舍,真是运气,登高远眺,可以欣赏江上风帆、隔岸山色。从宿舍东头走出去,是一条幽径,有丛丛竹子;三月里油菜花开时,一片金黄色,香气四溢,真是美得很。在抗战艰苦的时期,生活困顿中,能在这个幽静的地方住下来,教学外还能从事写作和翻译,真有意外之喜。

杨宪益听从了罗家伦的建议,他立即给西南联合大学写了一封道歉信,实话实说,说母亲的缘故他们不能前往应聘了。

杨戴二人是在中大师范学院英语系工作,赵瑞蕻是在文学院外国语文系。初到柏溪任助教的赵瑞蕻在那里如鱼得水,心情好极了。在他笔下,中大分校不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也很好:系领导目光远大,有思想,有气魄,有胸怀,爱护人才;同事们也都积极工作,相处和睦。

杨宪益与戴乃迭在中大分校待了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原因是他们在那里生活得很不愉快,他们眼里所看到的景象、感受与妹夫完全相反。

首先是校方以杨宪益缺乏教学经验为由,只聘他为副教授;戴乃迭的英文虽然比学校的所有教授都好,但也因没有英国语言文学的学位,只被聘为讲师。

其次是杨宪益戴乃迭与学生们相处很融洽,他俩从学生们那里了解了许多国内的政治局势,包括激烈的国共斗争;得知本校的学生中既有共产党员,也有政府的耳目。一般师生的活动都处于特务的监视之下,而他与戴乃迭竟也很快便领教了。

他们因新从国外回来,行事与说话自由惯了,不免被学校当局视为危险的自由主义者。有次学生问戴乃迭对三青团的看法,戴乃迭竟直言不讳道,她从来就不喜欢这类组织,因为这使她想起**德国的盖世太保。

这话传到当校当局耳中,戴乃迭立刻被视为反政府分子,加上人们早就对她这样一个英国小姐怎么会嫁给中国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起疑,这下等于是找到答案了!戴乃迭是英国共产党间谍的流言在学校里不胫而走,事实上是戴乃迭真地被校方认定为英国共产党员。

杨宪益关心时局,觉得官方的《中央日报》的报道和观点只有一面之词,于是订阅了共产党的《新华日报》想加以参照,不料又被视为异类。学校里经常有可能是共产党员的学生,或失踪或横死的消息传来,这既使杨戴对政府的行径反感,同时又切实感到人身安全所受到的威胁。

政府对中央大学当然是特别重视的,校长都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蒋介石甚至还一度亲自兼任过该校校长,杨宪益因此在心里对中大有些不以为然。

杨宪益的系主任叫张沅长,是校长罗家伦的内弟,比杨宪益年长整整十岁,复旦大学毕业后,留学于美国,获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大学任教,在莎士比亚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后来也是储安平任主编的被视作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旗帜的杂志《观察》的撰稿人之一。

可是他与政府走得很近,不,是直接走进政府,他1943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专门委员会主任,1944年后任外交部专门委员、机要秘书、情报司司长等职,后去台湾。

杨宪益在半个世纪后的回忆录中谈起张沅长与罗家伦,笔下颇有些辛辣气味,他用了一种揶揄的口吻。他把张沅长与罗家伦都称为“国民党官僚”,并用狡猾或笨拙的动物来形容他们的外表,说张沅长“长相像鼬鼠,像狐狸”;说罗家伦“身材矮胖,长着两条短粗的腿,很像是一只熊。”

杨宪益当年因妻子不被中央大学续聘,为夫的他当然也不愿再在中大待下去,而夫妻俩这样的离开,可以想见当时心情不会太好,回忆起来没有好话也可以理解。

而且,杨宪益在当时,已与共产党有了接触,他的大妹夫、电子学家罗沛霖是中共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1937年南京沦陷后,罗沛霖决心跟共产党走,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林伯渠接见了他,并欢迎他到延安。1938年春,罗沛霖进入中共中央军委第三局,参与创建延安通信材料厂,次年受党组织派遣来到重庆,按董必武的指示在党外做统一战线工作。杨宪益就是在他的引荐下,去见过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化宣传委员会秘书兼文化组组长徐冰。

杨宪益并未受过从事地下活动的职业训练,他既悄悄去见共产党的干部,却也不十分小心谨慎,把徐冰写给他的两封介绍信就放在宿舍的一个抽屉里,而那时家家户户白天都是不锁门的。要说杨宪益粗心,那也不完全是,有天他要去上课,出门之前,他在抽屉上做了个记号,下课回来时,发现抽屉被人动过了!偏偏第二天杨宪益就被张沅长请去谈话,其中有一句是说杨宪益他们刚从英国回来,不知道国内的情况有多复杂,与别人交朋友应该万分小心才是,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杨宪益把两件事一联系,认定是张沅长偷看了徐冰的信,当然这也仅仅是他的主观推断。

张沅长这话虽是冲着杨宪益戴乃迭两人说的,但深究起来,所谓谨慎交友,不仅是指他二人所交的共产党及其周围的人,也暗含杨宪益所交的戴乃迭这个女友,因为他们认定戴乃迭是英国共产党,所以也才会在续签第二学年聘书时,只想留杨宪益,而不想留戴乃迭了。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出,校方对杨宪益虽然有些不放心,但并没有把他视为危险人物。

而杨宪益戴乃迭当时与罗家伦的关系,很可能并不像他五十年后回忆起来给读者的印象那么对立和严重。杨宪益与戴乃迭结婚,主婚人之一便是罗家伦。而罗家伦来担任这一角色,并不是他主动的;也不见杨宪益受到什么压力,而是杨宪益他们在亲友中自己选定的。难以想象他们彼此关系很僵,杨宪益还会请罗家伦。以杨宪益的性格,也不至于为了某种目的,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自我委屈。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他被许多人认为是无耻、腹黑、阴鸷的小人然而他又是清末的治世能臣,民国的开国总统,中国现代军事的开创者。他是一个谜,一个今天史学家也很难盖棺定论的谜。通过对他不断的发挖可窥见大变局时代政客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以及官场的潜规则。
  •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当代青少年正在从鲁迅思想文化宝库中去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与憧憬,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文人气质,他的从容裕如、游刃有余的练达作风。
  •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抗蜀,多有军识。继而逐步取代曹魏家族,专揽国政,后分兵三路伐蜀,成立晋朝,成了司马家族一个新的传奇人物。本书采用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昭的一生经历。重点表现了司马昭为官为政的智慧:如何平衡与父亲司马懿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司马家族内部的矛盾,如何对抗曹魏家族并逐步取而代之。
热门推荐
  • 黑暗神曲自杀迷雾事件

    黑暗神曲自杀迷雾事件

    顾褐不是没有想过自杀,他知道这个家除了他还有妹妹顾白、妈妈孙思言都想过死,这个家不想死的只有他爸爸顾卓。他看看钟,快12点了,顾白该吃药了。他拿起一杯白水与药丸走去顾白的房间。他知道妹妹懂事听话,但长期在病痛折磨下,她学会了“故意”忘记吃药,他也会面带笑容轻声责备。与此同时,他不知道这样强留下妹妹活在人间是不是正确的事。路过琴房时,他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幽怨的钢琴声,像死神的劝道在耳边不停低喃。
  • 超级全能保镖

    超级全能保镖

    在虚拟头盔游戏中沉睡三年的陈佳豪,终于清醒了过来,带着游戏中所拥有的强大技能,开始纵横都市。
  • 为什么有人能接住天上的馅饼,有人却掉进地上的陷阱

    为什么有人能接住天上的馅饼,有人却掉进地上的陷阱

    天上掉馅饼不是天方夜谭,事实上,天上掉馅饼的事每天每分每秒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可现实是,馅饼似乎只往某些人身上掉,抓住机遇的似乎总是极少数人;机遇似乎也喜欢回头客,幸运的人总是那么幸运,而有些人却终其一生都看不见天上掉馅饼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平凡且继续平凡着。
  • 忆残殇之少年艺伎

    忆残殇之少年艺伎

    身为月渊国皇子的齐影岩,两次被骗进了玉玄宫这么一个娱乐场所,认识了一群貌美技高的少年艺人。音婉曲绝、气质出尘的男花魁曲纤歌;温润如玉、风轻云淡的琴师乐玄公子;容貌俊美、精通药理的书画师贺兰汀;出生世家、平易近人的棋术天才东方遥临;还有一个美得雄雌莫辨,关键时刻总会挺身而出的幽灵界将军蓝忆寒。一群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少年人,因缘相识于玉玄宫,从冲突怀疑到结为患难与共的朋友。在玉玄宫的笼罩下,看似一切都那么的平静和谐,当掺杂着利益、仇恨的面纱被撕破,有人在带着面具演戏,有人用谎言精心布局,有人无辜牵连性情大变,有人为情所困自甘堕落,从相识相知到相恨相离,时过境迁后,谁又能始终笑容明亮,一如初遇?从坑蒙拐骗的紫袍少年到手持玉箫的白衣翩然;从多年战战兢兢一朝被废的仙国皇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幽魂界祭司,他暗藏锋芒、隐忍不发,背后是否真的如表面般正义凛然?明明是咫尺的毫厘,却已是天涯的距离。
  • 对自我的采访

    对自我的采访

    我采访过许多人,今晚,我要采访自己,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茫然了,访问者却找不到被访者。我在何处?我不知道,我开始寻找,我所能找到的我,其实只是一些自我的影子,一些回音,或者只是一些印痕而已。我的身体,灵魂,心灵都被严严实实的包裹着,别人无法进入,即使我自己也无法进入。我找不到我自己。一次,我走在街上,从一个熟人的身上忽然看到了我,我急忙前去辨认,原来只是一个虚幻。我到未来去寻找,在那片陌生的土地里,根本就没有我;而过去呢?过去已经不存在,刻在时间中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辩认。
  • 好友陆世

    好友陆世

    朋友的“朋”字,是两个月亮所组成,其意必须光明磊落,相互光照。人的一生中,真正的好朋友是不可多得的,但我肯定的说:陆世便是我人生中这不可多得的好朋友中的一个。——摘自时光里的日记。近日在朋友的微信圈里疯转着一篇题为《陋石铭》的短文,说是写得有味,也蛮深刻。那夜在楼下的湘水畔乘凉,时光里突然又想起这件事情来,忙打开手机从微信里找出一读,便觉得此文风很是熟悉,“譬如奇石,深埋甚久。自暴自弃,自惭丑陋……”还只读了一节,他就忍不住与陆世通了电话,一问,果然是出自他的手笔。
  • 梁珂缘

    梁珂缘

    十万年前他战败幼年被囚于诛魂塔,期间因为一个女孩的照拂才得以存活,在他被族人救下后,才得知那女孩已被处死,唯一有些联系的便只余她生前服侍的一位公主——却是和他有着血海深仇的一位公主,他违心护着她的同时也推波助澜的借她的手毁灭水麒麟一族,几千年后,当他在自己的无极宫准备收网的时候,却传来了她的死讯,他没有任何犹豫便去了灵山战场,徒手翻找于千万具尸体中,终于找到了她身穿戎装已经支离破碎的身体,他抱着她,枯坐着,仿佛油尽灯枯,两万年后,他受伤被她救下,他守着不堪的回忆,她却没有,在和她相处的日子里,他却察觉到了当年一个石破天惊的真相“不管你是苏宛还是孙宛,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你都是我的,宛宛。”
  • 转身神尊

    转身神尊

    一次意外,让主角龙天佑穿越到了修真大陆,此时的修真大陆正值西方异界的入侵,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掌控整个世界,主角初来驾到,他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他究竟能不能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生存下来,成为世界的王者?龙天佑与遇到了怎么样的巨大阴谋?让我们一起来体验龙天佑的经历与遭遇。
  • 大乘六情忏悔

    大乘六情忏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史记故事(导读本)(下册)

    史记故事(导读本)(下册)

    本书首先介绍了《史记》的史学和文学价值,以便于小读者在后面的阅读中进一步领会《史记》独特的艺术性;然后按朝代顺序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使小读者可以在具有趣味性的阅读中了解各个朝代的历史。书中还对提到的历史知识进行了必要的扩充,选择了一些传说、民间故事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