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9500000014

第14章 媒体的基本概念 属性 效益与运行机制(4)

最后,该理论观点要求媒体的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四元属性与效益必须符合生态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 “系统均衡 ”原则。正如经济学经常使用的 “短板理论 ”所描述的一样,在所有能够决定一个经济行为之效用的全部要素中,是那个最为 “短板 ”的要素决定了最终的最大效用,因此,媒体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与效益必须齐头并进,才有可能使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成为现实。

五、媒体的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运行机制

1978年,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了。在这一年,国家财政部为改变各大新闻单位长期亏损的局面,同意《人民日报》等八家中央新闻单位试行企业化管理,从此,“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的传媒二元运行机制得以正式确立。

从1978年起至今,30多年间,尽管在微观操作层面媒体对其运营机制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但从宏观面看,媒体的二元运营机制并没有发生实质变化而且一直沿用至今。这一现象实在耐人寻味,本书作者起初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一个疑问油然而生: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学者与实务工作者30多年的努力都不能从根本上动摇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的媒体二元运行机制呢?难道除了时下众多学者认为的政治体制与管理政策没有取得突破这一理由之外,就没有其他更为合理的原因与解释吗?

为此,作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将经济学领域内的公共物品理论用于传媒产品的研究时作者恍然大悟:原来,我国媒体的二元运行机制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其实有着深刻的合理性,以下内容即是对此结论的详细分析。

(一)我国媒体坚持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运行机制的必要性

目前,马锋与宋建武两位学者以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概念为分析工具,从新闻的起源和功能、新闻的信息本体、新闻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分等多个方面,根据产品在消费中的竞争性、排他性与外在性条件,得出了 “新闻是公共物品 ”的结论。

相反地,包括黄升民、支庭荣等学者在内的诸多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则认为,媒体是产业,是企业,媒介产品是商品,因此,传媒产品具有鲜明的私人物品性质。在此基础上,这些学者以私人物品的市场交换关系作为支点展开了对传媒经济活动的研究。

而本书作者在自己的博士论文《M6C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对传媒经营管理活动的营销学研究》中则从物品特性角度指出,传媒产品包括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三大类别。在这三大类别中,私人物品本质上就是纯市场化运营的产品,因此其运营与研究只需用市场经济理论与方法即可;而对包括纯公共物品、共同资源与俱乐部物品在内的传媒业内之广义公共物品,却不能仅用市场经济的理论与方法展开相关研究。

1. “事业单位 ”机制 ———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

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这意味着在提供公共物品时,产品价格应等于其边际成本的私人企业定价原则不能实现,公共物品消费行为中的利益边界也很难精确定义。并且,当公共物品由市场提供时,没有人会自愿自觉掏钱购买,而是等待其他人购买后顺便享用这些物品带来的利益 ———所谓的 “免费搭车 ”现象将在所难免,而 “免费搭车 ”是任何一个 “理性的经济人 ”都绝不可能接受与承担的。最后,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量并不确定,价格机制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性市场将不能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私人企业不会心甘情愿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正如马克思的论述一样,“节约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这种要求,在西方,如意大利,曾使私人企业家结成自愿的联合,但在东方,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辽阔,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力水平构成了政府进行政策选择与制度安排的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才导致了政府的产生。

综上,不论是基于公共物品的特性还是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均十分必要。此外,必须进一步补充的是,正是人们强烈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安定需要,才使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即政府提供)成为一种制度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制度选择还具有了克服某些市场制度缺陷的功能(如某些人们确实需要但按照市场制度又不能盈利的产品的供给)。

在传媒业内,所谓的媒体 “事业单位 ”机制,实质上是以新闻产品为核心的传媒产品被视为以公共物品为前提,以公共财政支出为主要资金来源,由在我国政府机构序列中被称为 “事业单位 ”的媒体具体承担的一种传媒产品(核心是新闻产品)供给机制。在这一机制里,为社会大众、为执政党提供新闻类传媒产品是媒体必须承担的任务。

长期以来,媒体的 “喉舌 ”功能说不但在我国被奉行,而且,即使在号称新闻最为自由的美国以及传媒业很发达的其他西方国家,也一直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被承认并实践着。基于 “喉舌 ”观,传媒产品被视为了政府实现意识形态工作要求最重要的工具,因此,由于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制度根本不能有效应对传媒产品边际成本为零的问题,故而,一厢情愿地要求私人企业为政府无任何收益地去完成原本应由政府承担的意识形态工作,绝不应该,更无必要。

其次,新闻产品(一种特殊的传媒产品,属于内容产品范畴)的人民性决定了人们对新闻这种特殊传媒产品的消费行为不可能也不应该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因此,新闻产品作为公共物品的性质将很容易被确立。如按照在本书前面部分的论述,新闻产品的提供最好由政府公共部门承担,而在我国,则一般表现为由政府绝对控制的、具有公共事业单位性质的媒体承担。

再次,新闻产品的阶级性与党性决定了提供新闻产品的任何机构均需服从于其所服务的阶级与政党的需要,阶级与政党的政治利益最大化原则也因此将极大地影响媒体的政治立场与经营方向,因此,那些一般情况下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准则的私人企业将可能因不愿意卷入政治的旋涡而拒绝提供新闻产品。此外,由于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宪法中规定的立国之本,且四项基本原则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因此,国家绝对不会允许私人企业以任何基于个人私利目标的理由与方式去提供新闻产品,即使某私人机构取得了提供新闻产品的授权,其首先需要遵守的规定也必须是服从党的绝对领导。

2. “企业化管理 ”机制 ———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

一直以来,即使在公共物品理论与实践更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与监督制度不太明确与完善的情形。而在我国,这种现象也明显存在,很多事关百姓民生的公共物品,其供给均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如交易成本极高、决策环节极多、决策效益低下等),西方经济学家所谓的 “政策失灵 ”现象频繁发生。

由于政府官员也是 “理性的经济人 ”,并且,在我国,针对政府官员在履行公共物品提供职责时的各种监督制度还很不完善,因此,在公共物品的供给过程中,必定会产生权力 “寻租 ”现象并滋生出大量腐败行为。这无形中增大了由政府官员们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行为的交易成本,并使其远远高于由市场制度主导的供给行为的交易成本,不但导致了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 “政策失败”,更为严峻与可怕的是导致了越来越多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甚至对抗情绪。这不但将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顺利运行的机会成本,更可能酝酿出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适当改变全部公共物品均由政府提供的机制,补充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方式将十分必要,因为将公共物品供给活动市场化,将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更有效配置各种市场资源进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核心功用,进而在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与私人供给方式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均衡发展的局面。

落实到新闻传播业,我国媒体在保留 “事业单位 ”机制前提下的 “企业化管理 ”机制,实质上就是传媒产品私人供给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事业单位 ”机制将因其明显的公共物品公共供给特征而确保传媒产品(主要是新闻产品)的阶级性、党性与人民性;而 “企业化管理 ”机制则将因其明显的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特征而发挥应有作用。实际上,只有在这两种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且基本均衡的竞争局面之后,党和政府为改善百姓民生而提供的公共物品的社会效益才能真正突显,和谐社会的建设才可期待。

(二)我国媒体坚持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运行机制的可能性

1. “事业单位 ”机制的可能性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人、财、物等诸多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通过实行传媒机构的 “事业单位 ”制度,确保了作为公共物品的新闻产品的提供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将媒体视为事业单位的管理经验,这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极大成就的今天仍然继续坚持 “事业单位”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积极推行的传媒体制改革实践,也为今天在媒体中继续保留 “事业单位 ”机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实际上,在改革中,部分媒体仍然执行着严格的事业单位制度(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中央级新闻媒体);一些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的媒体,在其提供新闻产品时,也实行完全事业单位化管理。这些从侧面证明了在今天坚持 “事业单位 ”机制的可能性。

此外,基于新闻产品的特殊性,同时为了保证新闻阶级性、党性与人民性的实现,我国在将部分新闻传播类 “事业单位 ”改组为企业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通过国有资本入股的形式明晰了产权,并实现了对这些经营性传媒组织的绝对控股权,进而全面掌控了新闻产品提供权等实践活动,这也证明了继续应用 “事业单位 ”机制完全可能。

2. “企业化管理 ”机制的可能性

从经济学视角看,戈尔丁、德姆塞茨与科斯等人的研究都已证明,由于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中存在着 “平等进入 ”与 “选择性进入 ”的两种可能,因此,当人们能够有效排除不付费者或使用价格歧视方法对不同消费偏好的消费者收费时,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将成为可能。

此外,包括布鲁贝克尔与史密兹等在内的众多经济学家还进一步证明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前提条件:第一,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是准公共物品(包括准私人物品);第二,当准公共物品的规模与范围较小、涉及的消费者规模有限时,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可以自主地实现这些准公共物品的提供;第三,准公共物品如要私人供给,则需要在消费这些准公共物品时具有 “选择性进入 ”特点,即存在排他性技术;第四,有一系列制度作为保障,尤其是有产权制度作为保障。

对今天的媒体而言,所谓的 “企业化管理 ”机制实际上是媒体充分依托市场制度,在保证社会(政治)利益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通过在媒体内逐渐构建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所进行的传媒经营管理实践活动。如单纯从物品理论的视角看,由于传媒机构的 “企业化管理 ”机制满足上文的各项条件,故其实质上就是以新闻为主的传媒产品的私人供给。

必须强调,我国媒体能够合法生存,其基本前提是源自国家对广播电视播出权、刊号与书号等本质上的公共资源的免费授予;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因此,在我国媒体 “企业化管理 ”机制中,为彻底改变这种长期免费占用公共资源的现状,媒体在财务管理中列支部分经费并以此作为使用以上国家授予之公共资源应该支付的固定成本,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了解中国媒体行业发展的人都知道,我国媒体二元运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媒体的社会、经济二元属性与效益理论联系在一起的。很多时候,学界与业界甚至都有事业单位对应社会属性与效益、企业化管理对应经济属性与效益的简单直接理解与应用,因此,当人们对媒体的属性与效益的认识与实践已经发展到政治、经济、社会三元属性与效益,并且在未来还极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 “生态观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元属性与效益 ”之时,至少从表面上看,媒体的二元运行机制与媒体的三元或四元属性与效益存在着巨大的冲突可能,对媒体二元运行机制在新的形势下是否仍然可行产生质疑,实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如果我们赋予媒体四元属性与效益理论中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中的意识形态部分以 “事业单位 ”机制、赋予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中的文化产业部分以 “企业化管理 ”机制,媒体的二元运行机制仍将适用。

综合以上内容,本书认为,我国媒体的二元运行机制不但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而且在实践中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尽管传媒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二元运行机制还将继续存在并发挥其应有作用。

同类推荐
  • 中国创刊词

    中国创刊词

    本书收录了1872年至2003年间中国报刊的创刊词,并介绍了这些期刊的创刊时间、创办地点、创办背景、作者小传、创刊译文,焦点评析等内容。其中所撷取的作者有的是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大诗人,有的已成为一代师宗、一代名宿、一代伟人甚至是一代领袖。这些创刊词的作者代表了新旧中国不同时期的思潮,而且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及时代特征。
  • 联想风云三十年

    联想风云三十年

    “以柳传志为师,以联想为镜”是众多中国企业一直追求的梦想与目标。《联想风云三十年》通过透视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式企业三十年兴衰历史,给大家一个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本书并总结了联想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经验和教训,是一部最能让我们领悟企业经营得失的教科书。
  • 领导能力改变世界

    领导能力改变世界

    领导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领导者率领部属开展工作、推动工作和完成工作的本领。严格说来,领导能力不单是管人的能力,还包括影响人的能力;不单是激励下属的说教能力,更包括感化下属的身教魅力;不是仅仅靠自己行动,而是号召大家一起行动。在不断变化的新的形势下,每位领导者都面临着不断提高领导能力的问题。
  • 滚雪球II——福特:商业的秘密

    滚雪球II——福特:商业的秘密

    人类最大的幻想是自以为能改变基础——争夺社会进程中主宰命运的角色。社会的基础是人,以及种植东西、制造东西、运送东西的方式和工具。只要农业、工业和交通依旧存在,我们这个世界便会经历各种经济或社会的变化而存在和发展。我们以自己的劳动来为世界的发展服务等。
  • 创业细节全书

    创业细节全书

    创业并不容易,它需要承担义务、做出决策和努力工作。即使你具备这些素质,创业仍然不是毫不费力的!企业家们经常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成功的企业家是那些不管有多少困难仍继续前进的人。
热门推荐
  • 太后有点贤

    太后有点贤

    哈!魂勾错啦!要穿越!很简单,老娘要吃香的喝辣的,权利要至高无上的,青春年少美貌要无敌的。这些还不够多,阎王老爷得瑟了一下,翻翻看看,一挥笔如你所愿。。。。。一朝穿越,荣华富贵???吃香喝辣,屁个!卷进先皇阴谋,皇位争夺,迟早消化不良。权利至高无上,屁个!穿越成了皇太后,皇帝能不礼让三分。青春年少美貌无敌,再屁个!都成了太后再青春年少无敌有啥用,身边的帅哥都丫的给太监啦!诶!谁叫来都来啦了!她凑合,凑合,凑合。。。。。。。**片段**她问:“若别人打了你,怎么办?”他回:“用左手打的,那就砍了他的左手。用右手打的,那就砍了他的右手。”她摇头,露出了一个冷笑。“先发制人,摸清敌情。若是那人想用手打你,砍了他的手。若是那人想用脚踢你,砍了他的脚。若是那个人在心里盘算杀你,挖了他的心。把一切有可能的事情杜绝在肚腹中,这样就不会有人可以伤害到你。”。。。。世事变迁,帝位变更,当一手调教出来的‘小儿子’华丽转身,以天下为聘势要它日的母后变成今日的皇后。新文求支持:(恶弟霸爱)好看的玄幻文:慕璎珞极品天骄好看的古言文:伊唯熙(失贞弃后)好友最新力作:冰雪妖灵(宫女当道)好友最新力作:万里月(九品小花痴)月光(极品庶妃)邪魅书生(枭后)也如空—(我只是个小丫鬟)****枫儿不是写作大神,我只是个新手,所以会有很多不足,请大家担待。
  • 大明仙人

    大明仙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座小破观,观中俩师徒。招摇撞骗或许有,山中神仙莫道无。小小道士仙途在,君王几顾问长生。走尽山河邪魔尽,海外求仙大明新。这是一个道士改变天下改变大明命运的故事QQ群576237603问仙阁。有意见可以在群里告诉我
  •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如同一把刀子,锋利地将社会切出一个横断面来,让我们看到社会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如何应对犯罪、预防犯罪,既是公安、法律工作者面对的严酷现实,也是全社会都应当参与解决、进行综合治理的大课题。我们编著本书,只是希望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期广大的读者朋友明白,人在早年一旦走上犯罪之路,几乎是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上来的。而且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人生任务,一旦错过将终生难以弥补。所以,在此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从本书中犯罪人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加强自我法律认识的前提下,帮助自己的子女、学生健康成长,从容拥有完美健全的人生。
  • 富同学穷同学

    富同学穷同学

    10年前,穷同学、富同学在同一起跑线上;10年后,他们一个穷得叮当响,一个风风光光的,为什么?穷同学有一堆靠不上的朋友,富同学不断整合人脉。穷同学总是很倒霉,富同学总有好运气。穷同学上班=养活自己,富同学上班=投资自己。穷同学将课本还给老师,富同学不断学习提升。危机时,穷同学怨天尤人,富同学趁势赚钱。穷同学朝不保夕,不敢退休,富同学35岁年轻退休。该书涉及理财的方方面面,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例,展示了清晰的财富路线图。如果,读者对未来还有期待,就请翻开本书,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来的及!
  • 莲月禅师语录

    莲月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间的谜底

    时间的谜底

    同学聚会后的一次车祸,将时小果带回了初中,时小果为了实现跟李琅永远在一起的愿望,而努力的故事……
  • 有个佳人不在东墙

    有个佳人不在东墙

    她楚相思不知道是上辈子踩了狗粑粑,她暗恋了三年的男神居然对她表白了.....古代版漂亮男人,总之,敬请期待!
  • 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

    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

    20世纪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来说,是开端的世纪,是转型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也是收获的世纪。 中国近代史研究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中国历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传统中国历史学中分离出来,在3040年代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服务的、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倾向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占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逐占了主导地位。
  • 宅女妖妻:这个夫君有点坏

    宅女妖妻:这个夫君有点坏

    突然而来的赐婚,伴着清晰的梦境,入了轮回。洞房花烛,竟见了那一身久藏于心的皮相。费力的讨好,只求一分安守,却不想步步走错,没了退路。在这深宅府院,吞噬了七情,了却一颗玲珑心,却独独留下了蛇蝎。心狠上位的烟尘女子,纯真无邪的林家姊妹,一个当家夫婿,纷纷收了身旁。众人各房心思,身边还偏得个机灵小姑子,分分推着上前搅。一个又一个阴谋,一环又一环心计,等心明之时,早已由不得自己。和尚说,了了这众生之缘,方得回返之道。可眼见了这些,心痛,心狠,心惜,心绝,心念,又何能得来了却?“这一步,走出去万劫不复,退回来,则后患无穷。”鸟为食亡,人自相争,后院深宅,自来便不是安心得理之所。
  • 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