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9800000003

第3章 二战前后的世界(2)

面对世界性经济危机和***势力的威胁,1933年底,苏联提出了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1934年9月,苏联被30个国联(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会员国邀请加入并担任常任理事国。为了对抗德国的威胁,苏联积极发展同它的传统盟友——法国的关系。1935年5月,苏法签订互助条约。之后苏联又和捷克斯洛伐克订立互助条约,此前还同波兰、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为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后来由于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而严重影响了互不侵犯条约的作用。

共产国际

1919年3月2日至6日,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召开。

会议宣布成立共产国际,并将列宁的报告作为共产国际的政治纲领,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总部设在莫斯科,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直接受它领导。共产国际存在了24年,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反对***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它内部的“左”

倾思想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过消极影响,而其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也影响了各党的独立自主和各党之间的平等关系。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按照各自的利益和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了殖民地并划分势力范围,建立起帝国主义列强新的世界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并不稳定,它以实力为基础,随着各国政治经济实力的消长变化,一直进行着局部调整。战胜国还成立了一个仍由欧洲领导的世界性政治组织——国际联盟,用以维护帝国主义世界的新秩序。20世纪20年代,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及其他国际性协议的相继出台;缓和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稳定了世界局势。为防止新的战争,大国之间进行了裁军谈判,60多个国家缔结了《非战公约》。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战胜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后,开始致力于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处于暂时的和平状态。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由此确立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新国际关系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重大国际事务基本上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体系有关。

列强瓜分世界的新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力大增,企图建立起一个由美国控制的国际联盟,以加强自己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世界霸权。英国受到了战争的削弱,但仍拥有相当实力。战后,英国计划努力保持海上霸主地位,继续实行传统的“大陆均衡”政策,主宰欧洲事务,维护在远东的利益。法国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但在欧洲大陆仍占有军事优势。法国的战略计划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意大利经济和军事实力薄弱,但扩张领土的野心很大。日本也是战争的获利者,战后企图使它在战时侵吞的利益合法化,并妄图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地区。

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的召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召开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参加国有英、法、美、日、意等27国,苏俄未参加。会议名义上是拟定对德和约、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际上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上签订了战胜国如何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的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此外,会议还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决定成立国际联盟,并秘密拟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等内容。

凡尔赛体系

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除了与德国签订和约外,还同德国的盟国分别签订了和约,包括同奥地利签订的《圣日耳曼条约》、与保加利亚签订的《讷伊条约》、同匈牙利签订的《特里阿农条约》、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订的《色佛尔条约》等。

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缔结的一系列和约与《国际联盟盟约》一起构成了一个条约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又重新纳入帝国主义的轨道。这一体系被称为“凡尔赛体系”,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帝国主义“国际和平体系”,但其本身矛盾重重,只维持了欧洲的短暂和平。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为重新划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在美国的建议下,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盛顿又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华盛顿会议的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帝国主义列强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因而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会议标榜废除秘密外交,但实际上所有重大问题都是由美、英、法、日4国代表团团长会议先行讨论决定的。会议期间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和有关中、日问题的一些协定。

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通过的诸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和约》中的一些条款,解决了巴黎和会上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新的国际关系结构,被称为“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这一地区的“新秩序”。同凡尔赛体系一样,华盛顿体系是根据列强的实力对比确定的。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在战争废墟上重新振作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渡过战后全球性的经济政治危机之后,在国内政治关系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政治民主化有所加强,几个资产阶级政党相互竞争、轮流执政,各国政局逐渐走向稳定。在此基础上,各国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较大的发展,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繁荣。

英国第一届工党政府

1924年以前的英国,在政治上一直是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

战后自由党和保守党政见不同,互相倾轧,彼此都不愿支持对方组织政府。1923年,在自由党的支持下,工党领袖雷姆赛·麦克唐纳组织了第一届工党政府,工党首次在英国执政。工党由工联、费边社、社会民主联盟等组织联合组成,成立于1900年。工党执政后,在资产阶级所能容许的范围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劳动人民的福利措施,但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其政策与保守党或自由党基本一致。1924年,麦克唐纳被迫辞职,第一届工党政府结束。

法国寻求安全保障

由于《凡尔赛和约》没有达到彻底肢解德国的目的,法国在巴黎和会后继续寻求安全保障。结盟是法国对付德国的传统办法,但是战后英国拒绝与法国结盟,使法国只能在德国周围的中小国家中寻求盟友。1920至1924年,法国先后与比利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缔结了军事协定或同盟条约,从而建立了一个以法国为首的主要针对德国的同盟体系。同时,法国还与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组成的“小协约国”,以达到扩大自己的影响、抑制德国、反对苏联的目的。除此之外,从1928年开始,法国还耗费巨资历时8年修筑了一条马其诺防线,用以防备及抵御德国的进攻。

美国出现“柯立芝繁荣”

美国在经历了战后短暂的萧条后,经济很快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1923至1929年的6年时间里,美国的钢产量从4490万吨增长到5640万吨,发电量从713亿度增长到1167亿度,汽车业、电力、电机与电器业、无线电气工业、航空工业、电影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石油、轮胎制造、公路修建及钢铁业的快速进步。股票价格飙升,工人就业率增高,收音机、洗衣机、小汽车等生活消费品逐渐普及,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人口集中的大城市不断出现,几十层的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因为这一时期是柯立芝任美国总统,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德国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1919年1月19日,德国举行国民议会选举,社会民主党得票最多,获得421个议席中的163个,独立社会民主党仅获22个席位,而德国共产党拒绝参加选举。2月6日。

国民议会在魏玛开幕。宣布成立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2月11日,艾伯特被国民议会选举为总统。社会民主党同民主党和人民党联合组阁,谢德曼担任总理。6月,鲍威尔接任总理,派遣外交部长米勒到巴黎签署《凡尔赛和约》。7月31日,国民会议通过新宪法《魏玛宪法》。该宪法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比原有的帝国宪法进步。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大,但是地主贵族势力的影响未能被彻底排除。

意大利***专政的建立

一战结束后,意大利经济困难,政治动荡,阶级矛盾激化,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为了挽救社会危机,意大利统治阶级选择与***合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政权。1921年11月,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意大利国家***党正式成立。1921年11月7日,该党在罗马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开始了夺取全国政权、建立***独裁统治的活动。1922年10月,墨索里尼指挥“黑衫军”进军罗马,发动暴乱并夺取政权,10月31日,墨索里尼任内阁总理,组成第一届***政府,建立了意大利***专政。

日本的“米骚动”

一战后,日本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工业和落后的半封建农业之间的矛盾凸显,地主和米商的囤积居奇,造成粮食短缺。米价猛涨。1918年7月23目,由富山县下新川郡鱼津町开始,日本爆发了全国性的暴动。各地民众纷纷抢占粮店、捣毁富豪住宅、袭击警察署、焚烧建筑物,许多地区的群众和警察甚至发生流血冲突。暴动一直持续到9月19日,最终被政府军队血腥镇压。这就是所谓的“米骚动”。米骚动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工农劳动群众的大暴动,沉重打击了日本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日本现代革命运动的起点。

20世纪20年代欧洲秩序的调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苏联实力的不断增长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资本主义列强以及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通过国际会议、和平谈判、签订条约等一系列外交活动,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对欧洲秩序进行了某些调整。这也是20世纪20年代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鲁尔危机

1923年1月11日,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联合比利时发动10万大军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德国实行“消极抵抗”政策,抗议法、比违反《凡尔赛和约》。鲁尔危机使法、德双方都陷入空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中,再加上以英、美为首的国际社会施压,9月,德国结束了“消极抵抗”,法国也被迫同意由专家委员会研究赔款问题。解决赔款问题的“道威斯计划”提出后。法、比军队撤出鲁尔。法国在鲁尔的军事冒险使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优势,开始受英、美摆布。

道威斯计划

为了解决德国战后赔款问题,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增设了两个专门委员会,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任主席。道威斯于1924年4月9日,拟定了一项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道威斯计划提出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向德国提供贷款,通过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保证德国支付赔款。1924至1929年,德国共获得外国各种贷款约210亿金马克,偿还赔款110亿金马克。

杨格计划

1929年,德国宣称无力继续执行道威斯计划。同年2月11目至6月7曰,为重新审议德国赔偿问题,英、法、比、意、日、美、德7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美国代表杨格任主席。会议通过了主要由杨格起草的报告书,史称“杨格计划”,于1930年9月生效。该计划确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1395亿马克,在58年零7个月内还清;取消赔偿委员会及有关国家对德国国民经济与财政的一切形式的监督;成立国际清算银行,管理有关德国赔偿的金融业务。杨格计划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德国的赔款负担,扩大了美国等外国资本对德国经济的渗透。但德国以经济恶化为由,未进行过任何赔款支付,杨格计划遂告终结。

《拉巴洛条约》

1922年4月16目,苏联和德国两国代表在意大利热那亚近郊拉巴洛举行会谈,签订《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简称《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苏德两国彼此放弃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不要求归还被苏维埃政府没收的资产;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和领事关系;两国按最惠国原则发展彼此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美丽小城洛迦诺《拉巴洛条约》打破了帝国主义联合孤立、封锁苏联的企图,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和平共处、进行合作。

洛迦诺会议

1925年10月5至16日,英、法、德、意、比、波、捷7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各国最终达成共识,草签了总称为《洛迦诺公约》的一系列条约和议定书。公约包括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条约,德国同比、法、波、捷4国分别签订的仲裁条约,法国同波、捷两国分别签订的相互保证条约和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洛迦诺公约》未对德波、德捷之间的边界予以保证,实际上鼓励德国向东扩张。洛迦诺会议暂时调整了西欧各国的关系,恢复了德国欧洲政治大国的地位,削弱了法国的霸权。

《非战公约》

同类推荐
  •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这既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典,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这既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必备手册,又是汲取古今圣贤智慧的知识源泉!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几千年来,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热门推荐
  • 菡萏情缘

    菡萏情缘

    五月初二,菡萏花开。香气袭人,待君归来。君眸恍惚,心自敞开。愿以执手,与子淌游。
  • 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

    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

    一个用文字和灵魂跳舞的女子,五十多篇有趣又有料的原创故事。专治生活迷茫、犹豫不决等疑难杂症。一个人最面目可憎的时候,就是一边抱怨生活,一边还躺着不动的时候。整日庸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中,西风南浦说:请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仰望星空而永远热泪盈眶的人,用自己的努力来和那些鄙视他们的人争夺这个世界。你无须讨好别人,但必须学会提升自己。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年龄,都能把日子过得简约而精致,不纠结,不迷茫。如何成为一个有品位、有教养、有尊严、有见识的人?你可以在《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中找到答案。
  • 客滇述

    客滇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史铁生评传

    史铁生评传

    史铁生其实是一种生存景象,被死神一点点浸入生命暗河的人,从健康,到残疾,到脏器败坏……到死亡,始终没有停止追索。自助和坚韧,生死之辩,贯彻他一生。对他而言,生活和精神都没有遮蔽。他的作品太重要了,跟他的生活紧紧咬合。《史铁生评传》的作者叶立文是学者,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文学修养,且史铁生是他心目中优秀的当代作家。所以,《史铁生评传》中动人的力量,就是来自这位学者的热情。作品中,作者再现了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也厘定了史铁生的创作之路,追索了史铁生作品中的哲理。
  • 1977年的百姓家书

    1977年的百姓家书

    亚平:好!你几次来信我都看了,对你这次外出的见闻和收获感到高兴,我希望能经常看到你的来信。自你走后,你妈妈和你弟弟都很好,也很想你。现在已放假了,亚林分担了不少家务,身体、生活都蛮好的,这方面你就不用担心了,有什么事情青岛这么多人是不会不帮忙的。哈尔滨的生活可能是很艰苦的,好在你们还不是“长居”,艰苦上几个月就回来了,不管怎么说比下乡好吧?青年人过过艰苦日子是有益无害的,以后回青后就会感到满足了。天气还太热,想捎点儿面食、肉类的东西看样子是不行的,先给你带上两盒鱼罐头,解解馋,以后有机会能买上肉的一定再给你捎去。
  • 四人行

    四人行

    本书收入70后女作家滕肖澜的6个中篇小说,《四人行》《姹紫嫣红开遍》《倾国倾城》《小么事》《美丽的日子》《又见雷雨》。皆为作者近年来引起广泛影响的作品,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全国大奖。小说以优美细腻的文笔,书写了普通上海人的生活。
  • 快穿之人生重启计划

    快穿之人生重启计划

    影后?杀手?女巫?人鱼?从千金大小姐到兔子成了精,从圣母白莲花到黑心玫瑰花……作为执愿者,流歌穿梭在无数的时空中完成别人的心愿,什么样的身份和人生她都经历过了,现在,就差找回她自己的人生了……为了那个人,为了那个永远温柔地包容她,无论如何都会在她身边的人,她也一定要把自己找回来。【甜宠1v1,主线剧情从第一个故事末尾开始。】
  • 古墓古堡(走进科学)

    古墓古堡(走进科学)

    《古墓古堡》讲述的是在现代世纪中寻找埃及木乃伊、名著中的历史人物之墓。随着中国地图的发展,是古代有识之士多年思考、实践的结果,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 花都绝品狂医

    花都绝品狂医

    新书《都市第一神婿》欢迎品尝。战圣回归都市,会惊天医术,妙手回春白骨生肌,实力强悍,肆意纵横,一路上,踩敌人,最终登上王者巅峰!、
  • 我是生物知识大王(青少年科学小百科)

    我是生物知识大王(青少年科学小百科)

    科普读物从来不拒绝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三者的完美统一,它强化生动性与现实感;不仅要让青少年朋友欣赏科学世界的无穷韵律,更关注技术对现实生活的改变,以及人类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本书的出发点正是用科学的眼光追寻青少年心中对这个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关注,共同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