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5600000005

第5章 放下行囊,放下皮囊(3)

人生难免有所痴迷,痴迷本身并没错,然而,倘若过度地迷恋而妨害了自心安宁和他人感情,那就得不偿失了。再喜欢的东西,也不要用自心清净或亲友之情去换,因为,对我们来说,这两者才是真正值得痴迷和养护的最美好的“癖好”。

于红尘中放下,于人世间寻找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

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宋·张无尽《从谂禅师公案诗》

一位初学佛法的弟子在赵州禅师处参禅,一日,他问了赵州禅师一个问题:“佛经里有‘末日之劫’一说,那将来劫火焚烧的时候,这个四大五蕴的身体会不会坏呢?”

赵州禅师随意地答道:“会坏。”

学僧再问:“既然身体会坏,那我们怎么办,就随它去吗?”

赵州禅师还是脱口而出:“随它去!”

学僧听了禅师的话后,半信半疑。而赵州禅师自己后来想想,也不敢确定自己的回答是否恰当,生怕误人子弟,因此终日惴惴不安,无法安心。

于是,思来想去,赵州禅师以八旬之躯,毅然地踏上了行脚的旅程,跋涉千山万水,去寻求那个解答。也因此留下了“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的佳话。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可笑和无法理解,竟然为了一句话,为了心中一个不明白的问题,就以八十岁的高龄踏上颠簸、崎岖的旅途,四处寻找所谓的“答案”!何况多年以后,漫游归来,却什么也没有找到,只是空费了许多草鞋钱。

的确,赵州禅师“自找苦吃”的行为确实让一般人难以理解,而且佛家一直强调舍得、放下,赵州禅师自己却放不下对答案的执著,行脚多年,难免遭到凡俗之人,甚至一些同门的耻笑。

然而,就像当年的悉达多王子,为了替众生解脱“生老病死”之苦,便离群索居,在深山老林、菩提树下苦参佛法,终证佛陀一样。那些高僧、禅师,也是把毕生精力、心血都用在深思上的。“父母未生我之前,我是什么?什么才是我的本来面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念佛者是谁?听佛者是谁?我在吃饭,那吃饭的人是谁?”……

这些看似无聊,却与生命意义密切相关的东西,都是他们日夜冥思苦想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只有真弄明白了这些问题,才算是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才能够安心地为众人传道解法。虽然后来出现了许多洒脱不羁的禅者,以其自在随性、看淡一切著称于世,但要知道,他们的随性与豁达,都是以前人的思考成果为前提的。若无神秀禅师勤修苦参出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做“靶子”,六祖慧能怎能一箭射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超凡奥义呢?

当然,这些努力与执著不会枉费。赵州禅师虽然被后人误解为“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他自己却真正了悟到:生命的自觉只在方寸之间,不劳营营外求,只需找到自己。但这找到自己不是盲目地说空、说放下,而是要把一切不明白的,困扰自己的问题和事情,一肩挑起,去天地间一一探寻、践行,这样才能坚实地迈进生命灿烂的菩提境界!

赵州禅师是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的!尊敬的是他的态度,钦佩的是他的智慧。仅仅因为内心修为不够,暂不明白,就轻飘飘地说出一句“随他去”,放弃追寻和探究,这不是正确的生活、参佛的态度;而且,一句毫无根由的“随他去”,就真的能随他去了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放怀荣辱,超然物外的境界,不是随口说出来的,而是用自己历经沉浮后沉淀下的体悟,在一言一行中慢慢展现的。

放下的智慧,一直都只在路上。

功名利禄、得失荣辱,这些在红尘行脚里的沉重包袱,我们自当痛快地放下;而佛法禅机、真情真义,这些散落在人间行脚路上的美丽莲华,我们不如一起上路,去仔细找寻,为了世人的幸福与自己的微笑,将它们一一拾起、收好,也算不枉人间这趟温暖而美丽的行脚。

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要放下就全心放下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唐·王维《终南别业》

诗人王维的田园诗历来为人称道,但他同时还以精通佛法著称于世。相传,他中年以后崇信佛法,用心参悟,晚年更是安心归隐在终南山麓参佛。与“专业”僧侣不同的是,王维不拘形式、洒脱不羁。他时常乘兴出发,独自闲游以怡情悦性,而不是整日端坐屋内钻研佛经,这正是他的感悟值得我们借鉴的原因。

最难得的是他那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性与豁达。一个人若能如王维一样信步行脚于人间,到了流水的尽头,无路可走,就索性坐下,看看闲云飘飞,那他必然是达到了心无丝毫挂碍的大自在之境了。那“偶值林叟”、“谈笑不还”的惬意,也算是佛陀对这样一类人的奖赏吧。

但大多数人是断不敢放下一切去隐居、闲游的。有这么一则笑话,我们不妨以同情的心态去看。

有位香客跟寺里的和尚吹嘘自己有多么虔诚,他愿意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佛祖。

和尚就问他:“如果你有两栋房子,你愿意献出一栋供佛吗?”

他说:“当然愿意!”

和尚又问:“如果你有两辆马车,你愿意献出一辆供佛吗?”

他又说:“愿意。”

和尚又问了一个看起来更简单的问题:“如果你有两件青衫,你愿意献出一件供佛吗?”

他却说:“不愿意!”

和尚非常惊讶地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我没有两栋房子,没有两辆马车,却真有两件青衫。”

承诺奉献出自己没有的东西,对所有人来说都很容易;而真要把自己所拥有的拿出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当然,我们不应该过多地苛责这位说大话的香客,谁又愿意把自己本已不多的东西,分一半给别人呢?

然而,这位香客的吝啬固然可以原谅,但他想得虔诚之名,又不愿受虔诚之苦的心态,却是我们万万不可取的。佛陀并不会让众人放下一切、献出一切去投身佛法,佛陀只会教导我们定下躁动之心,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要放下就全心放下。

想不愁吃穿、家人富足?可以!那就去步步为营、努力打拼好了!

想广交朋友、宾客盈门?可以!那就真心待人、仁慈宽厚好了!

想内心清净、安宁喜悦?可以!那就虔心静思、全心领悟好了!

人们每种正当的追求,都是可以通过自己一心的努力求得的。问题是很多人总是三心二意,不知道自己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有的人既想坐拥荣华,又想获得安贫乐道的美名;有的人既想静修参禅,又放不下声色犬马的娱乐。最后只能是心烦意乱,哪样都不能安心享受。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僧人,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山中安心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搭了一间茅草屋居住。

后来,他发现茅屋里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块布。他担心布被老鼠咬坏,自己又不能杀生,便回到村庄,向村民们要了一只猫来捉老鼠。

得到猫之后,他又想:“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让它跟我一样只吃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奶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为生了。

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自己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来照顾那只奶牛,影响了自己坐禅的时间,于是他又回到村中,找了一个流浪汉来帮他照料奶牛,他还帮流浪汉搭了一间茅屋。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跟僧人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妻子,我要过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于是……后来故事不断发展,一年以后,山上成了一个热闹的村庄。

人就是这样,总是在不断增加的心绪和欲望中一点点对现实作出妥协,最终事情的演变和发展往往就偏离了自己本意,不受控制。但是,这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提起,或放下的双手,不够坚实和牢固。

人间行脚,倘若不能明确哪些东西该提起,哪些东西该放下,从而专心于脚下,安稳走路,那结果只能要么永远徘徊在路边,拖拖拉拉,裹足不前;要么走路时左顾右盼、磕磕绊绊,最终狠狠摔倒。那样的“坐”看云起,想必没有人会觉得惬意自在吧。

同类推荐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天天学禅

    天天学禅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禅说正能量

    禅说正能量

    我们经常提正能量,什么是人生的正能量?延参法师开示我们,对生活不失望就是一种正能量。凡事都往开处想,无论经历怎样坎坷的生活,内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始终用一颗温暖的心去面对人生。生活中多些包容、理解、豁达、坦荡、坚强、善良,这些都是生命的正能量。
热门推荐
  • 徐志摩散文

    徐志摩散文

    《中华散文珍藏版:徐志摩散文》属于“中华散文珍藏版”系列。本书收录的徐志摩的著名散文有《泰山日出》、《落叶》、《秋》、《天目山中笔记》、《泰戈尔》、《我的祖母之死》、《情书一束》、《西湖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云家庶女要逆天

    云家庶女要逆天

    【新文已发】当代绝世毒医,一朝穿越成云府废柴小姐,因天生极阴体质,当药材送上讨好太子!为赌一线生机,她冲进鬼王马车内,夺了他的吻,掐住他的命脉,胁迫他同她“合作”。只是她云锦若没有想到为了躲避一个麻烦,却招惹了一个更大的麻烦......
  • 盛世神医妃

    盛世神医妃

    想她云曦,华夏国第一女特工,可是为什么人生际遇如此可怜。先是去偷一个破镯子,没想到让她一朝穿越到一个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御天大陆!这也就算了,居然遇上一个黑心师傅,天天压榨欺负她。好不容易,有了翻身日子,没想到又遇上了一个腹黑男,从此被他吃的死死的,再无一丝翻身的可能。无良爹爹,想靠着自己飞黄腾达。掳掉你官职,这辈子都别想升!恶毒姨娘,想要扶正。让你在姨娘位置上呆一辈子!永无扶正可能!恶毒庶妹,想嫁皇子,将来当皇后。提前送你上龙床,嫁个老头当妃子!......此文一对一,唯宠无虐。片段一某女心虚的看着一脸寒霜的男子,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决定还是坦白从宽,“我不是故意去青楼的。”“什么你还去青楼了!”某男的双眼顿时喷火!云曦心里呼嚎,原来他不知道自己去青楼了,这算不算是不打自招。还不等云曦自苦完,就被某男提了起来,“我只当你去看了东方晨,想着小惩大诫,让你三天下不了床也就算了。如今看来对你还是不能太仁慈了,就罚你一个月呆在床上好了。”被提着的云曦,顿时泪流满面,为什么她的命运如此悲惨,居然遇上了这么一个腹黑男!天天压榨她,她真的不想死在床上啊!谁来救救她啊!
  •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于2014年5月5日被新华书目报进行重磅推荐。精选中外宫廷案件中那些超出常规、骇人听闻、曲折离奇的奇案,还原案件经过,在现有有限史料基础上,力争揭示案件真相。由于可参考资料有限,为防止主观臆断,本书会将其他各家看法,在案后一一呈现。对案件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皇帝、妃嫔、重臣)的生平加以介绍,并简介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文中或文后附加图片和链接。
  • 魔神传说

    魔神传说

    魔神出世,风云变色,大陆纷争,血染苍穹;万年轮回,神话之战,命运之轮,何去何从?凌天,出身皇家,却走向一条佣兵之路,引领凌天佣兵团,不断创造各种传奇。四方英雄豪杰汇集,热血沸腾、豪气冲天;柔情美女,亦是肝胆劈裂,巾帼英雄,不让须眉。凌天,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无情杀手,到风云整个大陆的传奇人物,接着带领佣兵团转战四方,更是引领全大陆参与神话之战。他,是神,还是魔?最终命运走向何处,轮回最终归断何方?有个人的英雄豪情,亦有大规模团战的无数热血男儿,场面壮阔、激情连绵、悬疑扑朔迷离。
  • 日新居吟草

    日新居吟草

    《日新居吟草》收录作者王宏昌先生自2006年以来创作的240多首诗词,作品风格清丽、朴厚,题材广泛,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秘密花园

    秘密花园

    玛丽·林洛克斯被送到密塞威特庄园去跟她叔叔一起住的时候,所有人都说她是自己见过的长得最不招人喜欢的孩子。这是真的……
  • The Paris Sketch Book

    The Paris Sketch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帝在上

    女帝在上

    一次算计,她从执政女君成了军中女奴,洗衣做饭兼暖床,不但要与一群小人斗智斗勇拼智商,还要时时刻刻担心被某人饿狼扑食。遇上一个在智商和体力都碾压自己的人,某女不满拍桌子:“于东川而言,我可是大事。”某男沉吟半刻,一脸认真的点头:“好巧,我就是干大事的人。”她杀伐果断,震慑朝堂,身处逆境却能忍辱负重前行。“我能屈能伸,吃苦受累于我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某男宽衣解带:“那你躺下摆好姿势,准备着受累吧。”“作甚?”“让你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