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被人称之为“人情淡漠”的社会中,赞美之辞往往会显得突兀,有时会让人不明。更甚的是别人会认为你有所企图,在这时,沉住气是最重要的,因为无人能拒绝真实的美誉。而且,我们要记住:赞美别人,无需付费,更是不能带有索求回报的心理。
雅特·鲍奇华和一位朋友在纽约搭计程车,下车时,朋友对司机说:“谢谢,搭你的车十分舒适。”
这司机听了愣了一愣,然后说:“你带的钱不够吗?”
“不,司机先生,我不是在寻你开心,我很佩服你在交通混乱时还能沉住气。”
“是这样呀!”司机感谢完,便驾车离开了。
“你为什么会这么说?”鲍奇华不解地问。
“我想让纽约多点人情味,”朋友答道,“唯有这样,这城市才有救。”
“靠你一个人力量怎能办得到?”
“我只是起带头作用。我相信一句小小的赞美能让那位司机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今天载了20位乘客,他就会对这20位乘客态度和善,而这些乘客受了司机的感染,也会对周围的人和颜悦色。这样算来,我的好意可间接传达给1000多人,不错吧?”
“但你怎能希望计程车司机会照你的想法做呢?”“我并没有希望他,”朋友回答,“我知道这种作法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我尽量多对人和气,多赞美他人,即使一天的成功率只有30%,但仍可连带影响到3000人之多。”
“我承认这套理论很中听,但能有几分实际效果呢?”
“就算没效果我也毫无损失呀!开口称赞那司机花不了我几秒钟,他也不会少收几块小费。如果那人无动于衷,那也无妨,明天我还可以去称赞另一个计程车司机呀!”
“我看你脑袋有点天真病了。”
“从这就可看出你越来越冷漠了。我曾调查过邮局的员工,他们最感沮丧的除了薪水微薄外,另外就是欠缺别人对他们工作的肯定。”
“但他们的服务真的很差劲呀!”
“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没人在意他们的服务质量。我们为何不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呢?”
他们边走边聊时途经一个建筑工地,他们有5个工人正在一旁吃午餐。朋友停下脚步,“这栋大楼盖得真好,你们的工作一定很危险辛苦吧?”
那群工人带着狐疑的眼光望着这位朋友。
“工程何时完工?”朋友继续问道。
“6个月。”一个工人低应了一声。
“这么出色的成绩,你们一定很引以为荣。”
离开工地后,朋友对鲍奇华说:“这些人也许会因我这一句话而更起劲地工作,这对所有的人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但光靠你一个人有什么用呢?”
“我常告诉自己千万不能泄气,让这个社会更有情原本就不是简单的事,我能影响一个就一个,能两个就两个……”
“刚才走过的女子姿色平庸,你还对她微笑?”鲍奇华插嘴问道。
“是呀!我知道,”他答道,“如果她是个老师,我想今天上她课的人一定如沐春风。”
适时地赞美别人,是送给他最好的礼物,因为你传递给他拿你的信任和一种美好的情感。
夸奖一个人比批评一个人更容易被对方接受,以人本身来讲,亦是乐于被称道,反感别人的评议和责备。
林肯应付人很成功,他最喜欢的格言是:“不要评议人,免得为人所评议”。林肯不轻易批评别人,即使他有批评别人的充分理由。
批评有时是无用的,因为它使人取夺势,并常使他竭力为自己辩护,反唇回击批评者的弱点。中国有句古话:“各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适当地借用过来,说明人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要慎重,自己是不完善的,应从严于律己做起,无须咄咄逼人,挑人家的刺。批评是会伤害一个人的宝贵的自尊心,伤害他的情感,并且使他灰心,必然激起他的反抗。
“人性中至深的本质就是渴求被人所重视。”人们对自重感的渴求远胜于食物和金钱。谁偶有能力满足这种内心饥饿的人的需要,谁就可以将他握在掌心,任你驱使。这个欲望激励林肯研读法律,当上美国总统;这个欲望激励狄更斯写出他不朽的小说;也是这个欲望使洛克菲勒赚到了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自重感激励许多人成名,而名人仍为自重感挣扎着。历史上布满了这样的有趣的例证:华盛顿更愿意被称为“至高无上的美国总统”;哥伦布请求得到“海洋大将印度总督”的头衔;加撒林拒绝拆阅没有称她“女皇陛下”的信件。试想,前给他人真诚的赞许和鼓励,你我将成就什么奇迹呢?
卡耐基在“成功之路”的书中推崇过两个人:斯瓦伯和爱默生。他二人都善于赞许和鼓励别人。斯瓦伯在钢铁制造业取得成功,他说:“世界上最易抹杀一个人志向的,就是他上司的批评。我向来不批评任何人,我急于称赞,迟于找错。在我一生的广泛交往中,我还没找到一个人,无论如何伟大,地位如何高,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做得更好、更努力的。”如果你想支配一个小孩,那么你就称他是“自立的男子汉”,在他拒绝吃早点时,你就鼓励他自己动手做一顿早饭,保准让他吃得津津有味。
爱默生说:“凡我所遇见的人,都在若干地方胜过我。在那若干地方,我跟他学。”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看一个人,要“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要从一个方面去评价或抓住一点不放,这样我们会从每个人身上发现优点或值得学习的东西。我们对这些优点予以真诚的赞许和称道,以使我们的赞赏与谄媚截然分开。
诚然,加薪或发放奖金可以提高他人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但人们心中所想却是:“这是我工作努力应得的。”而他一时的加倍努力只不过是不意思懈怠而为之。但是,一句肯定、赞美的话却可以激发他们十足的干劲并经久不衰,因为他认为这是他在证明自己。
一个付费而没有显著效果,一个分文未擉,却效果显著。你更愿意使用哪一种呢?
九、赞美能帮助自己的贵人
“贵人”就是能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而大部分人认为“贵人”是能提拔自己的人,能以实际行动帮助自己,解决困境的人。在聪明人的眼里,这种贵人是属于“显性的贵人”,还有一种“隐性的贵人”,也就是并不能对你有实际的帮助,但却在适当时机点破你、鼓舞你,让你彻悟而再生勇气的人。
“贵人”是由互动关系所形成的,具体言之则是:
1.你待人若显得谦恭有礼,别人自然乐意帮助你,这个人就是你的贵人。
2.若让上司觉得你努力上进,上司自然乐意栽培你、提拔你,这个上司就是你的贵人。
3.你若显得忠诚值得信赖,别人自然敢托以重任,这个人就是你的贵人。
4.你若做出事事为人着想的样子,不伤害他人,别人自然愿意助你一臂之力,这个人也是你贵人。
“贵人”不是自己来的,而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聪明的人平时就注意努力朝“创造贵人”的方向改变自己,当行经生命的幽谷时,就能“逢凶化吉”,而不至孤立无援。
对上班族而言,上司是最主要的“潜在贵人”,那么如何把上司造就为你的贵人呢?聪慧大师认为:在众多手法中,赞美是最有效的捷径。
“赞美”的赞与被赞是人性上的一种需要。
任何人都需要被肯定,小孩子被称赞“很聪明”、“很乖”,他便高兴,女孩子被称赞“美丽大方”,她便高兴,成年人被称赞“能力好”,他便高兴……
一般的“肯定”多用在同级别、层次的同事、朋友之间及纵向主管属下之间,但事实上,主管也需要属下的“肯定”,为他的领导寻找基础及“安全感”,如果他听不到“肯定”的声音,便会有高处不胜寒的孤寂,也就因为如此,所以才有“马屁精”的出现;有“需要”就会有“供给”,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而“需要者”在获得满足后给予“供给者”回馈更是人之常情。因此,对“赞美”感到“厌恶”就大可不必了。有人靠实力求生存,有人靠“赞美”赚口饭吃,会赞美的人永远会赞,不会赞美的人怎么也不会去赞美。
“赞美”有其必要及作用,那么该如何“赞”才能“恰到好处”?
“条条大道能罗马”不过——让对方感到受尊重、受肯定,感到高兴就对了。
言语上的“赞美”最普遍,但要注意称赞对象,有人就不吃这一套,也有人不喜欢过度露骨的奉承,因为没有人喜欢被别人看出自己是个“爱听马屁话”的人。不过无论如何,一两句“赞美”也是值得说的,这也是一种属于“礼貌”的“场面话”。
行动上的“赞美”最好,不露痕迹,赞者与被赞者双方都自在,而且更能显出“真诚”。
借别的人的嘴去赞第三者,无疑是更高级赞美术。
把这种原理引用到赞美人的技术上,最高明的赞美,往往正是通过间接途径赞,才能赞到点上!
李明是公司某个部门的第二层次行政人员,相当于一个主任。此人是一个很有水平的交际高手。跟上一层的同事都发展出特别好的关系。他要赞美的对象当然是他的“贵人”,也就是他的老板,因为他的老板主管他的部门,对他操升迁之大权。
只不过他不常常直接赞美,而是间接通过别人去做。在他老板的那些同级而且对他老板友善的主管面前,李明常常有意无意地称赞他的老板。如果有机会和大老板说话,他更不会放过有意无意表示他很钦佩老板的英明领导的机会。这些话结果自然有许多传到他老板耳朵里。
如果你是他的老板,知道手下常在背后赞扬你、佩服你,相信“很难不受感动”。这样听来的赞美,比直接的赞美受用得多!
人判断别人的好意,一定会先怀疑这好意后面是不是有什么动机。如果有人直接对你赞美,你会想到这“不过是马屁”,拍者这样拍的作用也不过是希望有回报。可是从传闻听到赞美,就有误导的作用了。这样得来的信息便似乎可信得多了。
直接的赞美像“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尽管卖花赞花香也会有效(所以才有广告这样的东西),但有效的广告一如有效的赞美,必须“言中有物”,能令听者信服才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