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7500000005

第5章 悠悠渭水

总有一天,渭水会枯竭的。只要我看到渭水,我就这样想。这是我的忧虑而不是诅咒。

渭水从来没有使我产生喜悦的感觉。它那种迟疑的流动速度,浑浊的含着泥沙的颜色,切割河岸而使之渐渐坍塌的做派,不由得就让我皱起眉头。它走过乡村,走过城市,走过长满茂密庄稼并承接煌煌阳光的田野,都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样子。它的不想引人注意的沉默状态,反而给人一种阴暗而恐怖的印象。

在我最初看到渭水的时候,是我跟着我的同学和老师。我们乘火车从西安到宝鸡去作教学实习,欢歌笑语是伴随着我们的,不过一旦渭水出现,我们便中止了欢笑,而且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探头望着渭水,默默无言。渭水在旅途忽隐忽现。渭水是古老的,它包藏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对它仿佛只能默默无言,才可以表达无限的感慨。

渭水发源于甘肃南部的山区,它艰难地穿过了那些荒凉的旷野,从宝鸡进入关中,然后在潼关汇入黄河,随之退出关中,全长818公里。渭水接近黄河的一瞬之间,突然淹过河堤。它蓦地拓展了,膨胀了,向两边漫延,并将大片大片的土地覆盖于自己黄色的波涛之下。渭水的浩淼,只有在它扑向黄河的时候才能看到。

渭水在它的旅途之中,吸收了众多的支流,否则,它就不能最终形成一种气势。它融汇于黄河之际,确实让人感到了一种气魄和力量,那是它来者不拒的结果。它的支流,在南岸的,多出自秦岭山区,著名的有灞河、潏河、沣河、黑河、遇仙河、赤水河、罗敷河、清姜河。在北岸的,多出自黄土高原,著名的有洛河、泾河、金陵河、漆水河。灞河发源于蓝田境内的秦岭北坡,它于上游接纳了辋川之水,于下游接纳了浐河之水,从而加大了自己的流量,在高陵汇入渭水。潏河与沣河皆发源于长安境内的秦岭北坡,在咸阳汇入渭水。黑河发源于秦岭的主峰太白东侧,它是渭水南岸最大最长的支流,在周至境内汇入渭水。洛河发源于白于山,在大荔境内汇入渭水。泾河发源于六盘山,经过长途跋涉,在高陵境内汇入渭水。泾河的泥沙含量少于渭水,它们混合之后,很长一段距离依然是一道为清,一道为浑,尽管同时奔流,不过界限确定,遂有了泾渭分明的典故。遗憾的是,这两条河的泥沙含量现在几乎相等了,那些给人启示的自然风景已经消失。如果将渭水和这些支流剪辑下来,绘画成图,那么它就是一个羽毛状或叶脉状的体系,它闪烁着,流动着,贯通于关中。实际上关中平原就是渭水冲积的,它创造了这个平原,并带着它众多的支流滋养这个平原。一百万年之前,这里气候温和,水草丰美,人类的祖先赖以生存。

中国最早最老的城市出现在渭水之滨,咸阳在其北岸,西安在其南岸。在相当悠久的一个历史阶段,这里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繁荣之地。在十世纪之前,渭水之滨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中心,很多伟大的人物,在这里演出了惊天动地的戏剧。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的唐朝,便是在这里建立的。随着它的衰落,泱泱大国的政治中心向东方漂移,这种漂移是固执的,坚定的,而且不可逆转。它没有回头的希望,即使站在它留下的废墟上跺脚呐喊,它也不会回头。古人把他们高大的陵墓留在渭水两岸。当然不只留下了陵墓,他们留下的还有一堆庞大的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垃圾,这些垃圾现在仍压迫人,毒害人,摧残人,我的心中便充满了它给我制造的创伤。咸阳和西安,就坐落于悠悠的渭水之滨,现代文明怎么打扮它们都难以遮挡其古老之痕。它们的古老是深厚的,是从地缝和云间透露的。那条沣河,绕在咸阳的东部,周朝的遗址,便在其下游发现。沣河的沙子细腻而白净,是优良的建筑材料,我从这里经过,每每看见农民从地下挖掘着沙子。古人的诗歌经常吟诵的灞河,在西安的东部。灞河就是过去的滋水,春秋时代,秦穆公表彰霸功,将滋水改为灞河,并创建了灞桥。在古代的战争岁月,灞河是一条重要防线,鲜血是当然染过灞河的。唐朝是中国一个鼎盛的阶段,那时候,长安的亲朋送别,总要走到灞桥,折柳以赠。古人有这样的雅兴。某些时候,我竟为之向往,我想象着两岸垂柳,一片飞花,随之便沉思起来。我感到人类是一边吸收,一边丧失,丧失的竟常常是一种美。

穿越西安和咸阳,沿着渭水上溯180公里,便是别的一座城市宝鸡。古代的陈仓就是它,在夏商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了。渭水在宝鸡,我总觉得它有一种刚刚进入关中的异样的姿态。宝鸡西部,多为丘陵,渭水穿过在这样的地方,当然是迂回曲折,处处有碍,不过它到了宝鸡,便是到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在平原奔流,它的河面一下变得坦荡而宽阔了。秦国曾经向晋国运送粮食,用的是船,宝鸡是其起点。渭水有很大的流量,船从宝鸡出发,浮在渭水的波浪上,悠悠向前,一直可以行至黄河,其对岸便是晋国了。公元前656年,秦穆公娶晋献公之女为妻,这秦晋之好,使晋国在旱灾之年,得到了秦国的支援。那时候,雍是秦国的都城,它在今天的凤翔南部,是很容易到达宝鸡的。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秦国日益强大,便向东部扩张,并将都城从雍迁往临潼的栎阳,在此仅仅活动了三十四年遂迁往咸阳,在这里,秦国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秦国向东部的推进,只能沿着渭水一线,因为这里土地肥沃,易于牧耕,有着丰富的资源。

实际上,在秦国之前,已经有周人这样做了。秦国沿着渭水流域活动,是否是受了周人的启示,难以确定。可以确定的是,渭水两岸,无疑是一个膏腴的宜于富民之地。周人从开始便活动于渭水之北,随之从武功一带迁至彬县一带,接着迁至岐山之下,在周原,周人积累了崛起的力量。凤鸣岐山,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预兆,周人相信这个吉祥的预兆。周文王率周人跨过渭水,在沣河西岸建都为丰,他逝世之后,周武王在沣河东岸建都为镐,并联合其他部落,消灭了商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幽王二年发生了一次地震,渭水干涸,周人认为这是一个凶恶的预兆。事实是,不久之后,周幽王就被诸侯杀了。他为博得褒姒一笑,曾经在骊山点燃烽火而戏弄诸侯。周幽王之死,标志着周朝开始走向衰落和灭亡。尽管如此,在周朝所建立的那些宗法制度和人伦道德,显然在渭水流域埋下了种子,之后出现的种种王朝,无不带着阴森的青铜之光,我的心中就有这样的光给我的刺激。

刘邦建都长安,是经过一番论证的。他开始想在洛阳建都,不过一个戍卒娄敬认为不妥,劝其建都关中。刘邦犹豫,遂问计张良,张良指出关中有几大优势,其中渭水是重要的一条:诸侯安定,赖以运输,供给京师;诸侯哗变,顺流而下,足以迂回。刘邦便决定建都长安。随之出现的其他王朝,赫赫如隋朝与唐朝,都以长安为国都。问题是,这个渭水河浅沙多,而且在临潼以上常常分叉,在临潼以下十里九弯,渭水游游荡荡,摇摇摆摆,不利行船。于是在历史上就有了四次开凿漕渠的工程。

漕渠在渭水之南,大致平行于渭水,然而它没有曲折,是直达潼关的。漕渠之流,依靠渭水,它是漕渠之源。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接受大臣郑当时的建议而修建漕渠。在绵延几百公里的工地,到处是劳动的农民。经过三年努力,漕渠成功。它既可以灌溉,又能运输,长安之需,得以充实。公元584年,隋文帝接受大臣于仲文的建议,疏通漕渠,解除船夫之苦。由于泥沙淤积,深浅异常,行船艰难,必须挖掏才行。公元774年,韦坚下令并得到唐玄宗的支持,重开一度关闭的漕渠。公元827年,韩辽献计,唐文宗发号再启漕渠。安史之乱,京师遭到破坏,漕渠难免荒废,然而保障供给,利用漕渠运输是很有必要的。漕渠为长安的繁华,确实是奔流得劳苦功高。不过,当我在西安北部寻觅漕渠堤岸的时候,我什么也没有看到。旷野茫茫,到处都是庄稼,隐隐可见灰色的建筑在天空之下向渭水逼近。我站在一棵树下,明显感到西安在迅速膨胀。

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建造在渭水之上的古老的石桥,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汽车与火车,日夜穿过渭水,不过今天这些桥都是以钢筋水泥而制的,它们当然坚固而实用。然而,人难免产生一些怀旧的情绪,可惜,我只能在古籍之中查寻过去那些石桥了。渭水曾经有三桥:东桥,中桥,西桥。渭水两岸的广阔地域都靠它们连接。东桥位于西安东北二十五公里处,在这里,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激战。公元417年,大将王镇恶率兵向后秦进攻,他们从黄河进入渭水,并躲入小舰之内。小舰徐徐而行,后秦之兵,见其小舰而不见其人,惊以为神。诡谲的是,他们登岸之后,王镇恶为绝退路,放走了全部小舰。他身先士卒,要求所有人拼死冲击以得生,结果是大破后秦之兵,并攻入了长安。唐朝末年,黄巢称帝之后,他的部将朱温曾经屯兵东桥,受到官军的进攻。中桥在西安北部,它是渭水最大最早的一座桥,那个喜欢耀武扬威的秦始皇,巡视四方的时候,总是通过此桥离开咸阳,并通过此桥回到咸阳。西桥位于西安西北二十五公里处,汉武帝建造它,是为了通达茂陵。在唐朝,李世民曾经骑马站在这里,向对岸一些突厥人喊话,要求他们遵守盟约,不要冒犯。这些突厥人企图趁李世民即位之机进攻长安,这是公元626年的事情。唐玄宗推行穷兵黩武的政策,连年征战,人民苦难,杜甫在这一带看到的是车辚辚,马萧萧,尘埃之中,人们顿足牵衣,哭号道别。那些被募兵打仗的农民,腰挎弓箭,走过西桥,前往边疆。杜甫对农民那种深切的同情,我现在仍能感到,然而西桥早就没有了,唯渭水在流。渭水带着下沉的泥沙和上浮的污秽,缓缓东去。

渭水一向缺少明快的格调,这不是什么可怕的问题。强求它变得明快,未免期望过高。渭水的问题在于它很肮脏,它那种泥沙般的颜色显然已经遮掩了自己的肮脏。如果它先天是一条清澈的河流,那么它就有可能成为地球上最丑陋最龌龊的河流之一。这样揭露渭水,我是很痛苦的,我的灵魂有一种遭到雷击似的震颤。我就出生在渭水创造的平原上,那里恒久残存着它曾经冲刷的纹理。不过渭水确实不干净,不卫生,否认这种状况便是虚伪。人类的很多事情,坏就坏在虚伪上,我不想这样对待渭水,它毕竟是一条古老的渗透在历史和现实之中的河流,真诚地对待它,就是对它表示尊重。

在宝鸡,或是在咸阳和西安,我到处看到汽车载着垃圾向渭水倾倒。堆积在堤岸的垃圾五颜六色,疯狂的苍蝇群起群落。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些城市向它排泄,渭水一线的众多的乡村没有一个放过它,只要是靠近渭水的人家,都会将垃圾扔向其河。没有谁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只有一河渭水。也许有人想过,然而这种观念如果没有成为多数人的观念,那么渭水只有遭殃。不喜爱和不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我想,这样一群人的灵魂一定非常渺小和猥琐。夏天,上涨的渭水从滚烫的阳光下面穿过,它的两岸刚刚收割了小麦,玉米和谷子正在生长。田野闷热之极,兔子都不愿觅食。冬日,下落的渭水被凸出的泥沙之渚撕扯得破破烂烂,渭水分割为小溪,小溪若断若续,似流似停。那些突然变得开阔的河滩,一片空旷而冷清,城市和乡村,都在灰暗的天空下面沉默着。如果阳光照耀,那么宁静的河滩也许会有情侣,当然也可能有小偷和妓女,还有孤独的灵魂在悄悄活动。风忽然会从他们身上越过,然而他们不会理睬。河滩在断裂的地方断裂了,在平坦的地方平坦着,没有一个整体之感,不过到处都有渭水的波涛之痕。

我一直想到居住在渭水之滨的人家去看一看,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我却始终没有成行。我曾经几次站在渭水的河滩上向那些村子眺望,那里总是静默的。高耸的杨树、槐树和其他树木,密密地聚集一起,几乎掩盖了高低错落的平房和楼房。村子仿佛没有人的喧闹,唯有稀疏的鸡鸣犬吠越过渭水,远远传送。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度过沉沉夜晚的?我更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居住在这里的?他们是迁徙而来还是自古栖息?这些我都不知道。我当然不知道面对单调的日出日落与月升月降,他们都想些什么?他们是否喜欢这里?

秀浐骚灞论

浐者,浐水也,灞者,灞水也,近者知,远者思。浐入灞,灞入渭,渭进黄河,构成了一个生动的现代进行时的水系,而西安则居其中。西安幸运,西安人当感谢远古岁月那些智慧的规划者和建都者。绕城数水,随演化已经或断或逝,可喜渭在流,灞在流,浐在流,西安有水便不悴。

我在大学读书时,有一年要到临潼去做社会调查,乘车过浐桥并灞桥,从而识其二水。悲哀啊,因为我所见的浐水和灞水,全然不是我所想象的。灰天团云之下,堤岸裸露,川道凌乱。李白诗曰:“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但我却寻而不见,甚至它们败坏了我的印象之美。

实际上在二十世纪之前,浐水和灞水一直处于自然状态,雨多水涨,雨少水落,春木尽绿,冬草遍黄。尤其是浐水与灞水总能慷慨待人。母系氏族要安家,那就安家。秦穆公图谋霸业要架桥,那就架桥。汉唐以关中为京畿,要灌溉,那就灌溉,要航运,那就航运,要赏光,那就赏光。老子论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诚然,浐水,诚然,灞水,特别是对于人,它们既哺之以命,又养之以灵。

但人却没有给浐水和灞水相应的护理,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随着工业化的出现,它们遭到贪婪的攫取,甚至变成了纳垢之所。美国生物学家R。卡逊以一则寓言警示了环境的破坏:“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鸫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尽管浐水和灞水及它的周边没有这样遭遇,不过也十分丑陋了。有一阶段,挖沙者把其变成狗啃状,排污者把其变成炸酱色。日照百里,鱼不游底,鸟不鸣柳,沉闷之极。

在西安人有了生态理念之后,浐水和灞水的命运开始转折。沙不再滥采,污不再恶注。西安人还舍得投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种草植树,修堤制坝,整流固源。这很有向大地忏悔和谢罪的意思,它也是否定之否定的证明。总之变了!凡是这几年到浐水和灞水一带走一走的,无不叹而赞之!

浐水和灞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打下了科学技术的烙印,它显然是西安人的一种创造。不过保持其个性,加强其地域与传统的特点也非常必要。我观其水,浐杰出于秀,而灞则闻达于骚。浐水流程短,落差小,河道弯曲度从上游到下游渐渐宽大,石白沙纯,浪细岸平,不亦秀乎!灞水之异,在它完全荡漾着一种由诗歌笼罩着的历史感和文化感。汉王粲曰:“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唐李白曰:“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杨巨源曰:“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戴叔伦曰:“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清王士禛曰:“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风雅之士,世代所弄,不亦骚乎!

二00七年一月五日于窄门堡

同类推荐
  • 别了,美利坚

    别了,美利坚

    一个怀揣美国梦的埃及年轻移民为了获得联邦教育贷款,谎称美国公民身份。这个冒失之举不但让他身陷囹圄,刑期结束后还被宣判不得再入境美国。五年后,这个埃及学生在世界一流学府加州理工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但是美国司法系统的不公造成了他和身为美国公民的女儿骨肉分离,不得团聚。《别了,美利坚》通过作者的真实经历控诉了美国司法系统对刑满释放者的终身歧视,以及美国移民法让家不得团圆的种种不公,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逆境中自我救赎、坚持信念、勇敢前行的真实经历。本书在科研界中引起重大反响,美亚上更是有数百条评论褒贬不一,围绕塔梅尔博士的生平与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展开激烈讨论。
  •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

    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的也是散文大家。他在70余年的时间里,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的优秀散文。这些散文,淳朴、隽永、评议、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本书精选季先生的62篇散文精品,都由季先生生前亲自选定。这些散文,无论咏物、忆旧,还是叙事、写景,均表现出了作者观察事物、认识世事的独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给人以深刻启迪。
  • 张中行经典

    张中行经典

    作为文坛“大器晚成”的散文写作者,张中行散文与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命运风雨之后,在生命的暮年提笔追忆往昔年华,写红楼、写北大、写饮食,也写师友、写人生、写闲情,一生的感悟和情怀晕染在朴实清淡的文字里,这是张中行散文的魅力所在。
  •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我以为,《命运》的讨论,视野略嫌狭窄,思路也显得闭塞,就事论事,加之简单的决定论的思维方法,导致简单的结论:或是悲观,或者是盲目乐观,有的则陷于清谈空论。
  • 一个梦一个家

    一个梦一个家

    本文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通过家的故事、社区里的“家味道”、色彩纷呈的家文化、弃管小区又逢春……来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
热门推荐
  • 台湾外记

    台湾外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超能妹妹

    我的超能妹妹

    当超能妹妹突然出现在杨帆的生活中,杨帆终于成为了妹控。“我凭本事单的身,这是我的骄傲!”“高冷的男人最有魅力,女主什么的不存在的,我只要一个超能妹妹,一妹在手,天下我有!”超能妹妹的正确打开方式:卖萌是常态,坑人是模式,好不容易认真起来的时候,那就是她的悲伤与孤独。注:前方高能,请勿模仿,珍爱生命,远离小美!
  • 丹路仙华

    丹路仙华

    韶华将逝,仙器护体,开启天才的修炼体质,看她如何带着儿子踏上仙途,一起问鼎仙界!
  • 凤栖处是归处

    凤栖处是归处

    讲诉一个家境富足的大小姐由于一场意外而被人养育多年,性格乖张却独立,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却在爱情的路上一根经,不撞南墙不回头,直到遇到他。。。。。
  • 系统之传奇缔造者

    系统之传奇缔造者

    重生了,重生了,不过,这重生到杨康身上是什么鬼?而且系统还要我五年之内成为一流高手?这是一个腹黑少年的成长史,这更是一个阴谋家的发家史!纵横无数位面,自黑夜中觉醒,他将是所有人的王!〔注:本文非圣母,不种马!】【本书是试水书,毒点太多的话请大家多多包涵!】
  • 我的极品甜宠女友

    我的极品甜宠女友

    余莜莜对江弈,就是这种感觉。渐渐地,江弈发现,自己对余莜莜,好像也变成了这种感觉……(1V1,甜宠。)
  • A Dark Night's Work

    A Dark Night's Wor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野战兵王与女总裁

    野战兵王与女总裁

    兵王回归闹市,带着自己的小队陷入一场阴谋诡计之中,罗易能否在灯红酒绿的地下世界中破除这一场惊天之秘,拯救赵家大小姐,升入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每天两更不定时更新,尽请期待。
  • 蒿庵论词

    蒿庵论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