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900000002

第2章 概述(1)

(一)丧葬习俗的产生

人类在很早的远古时代就认识到,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具有专私的特点,谁也不能代替谁去死,以换取被代替者的永生。但是原始人类又认为,人死之后,灵魂可以离开肉体继续活着。而对尸体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灵魂生活的状况,因而人们在具有彻底的维护主义观点之前,可以说有一个越来越重视丧葬的历史过程。刚刚脱离动物的原始人是没有丧葬文化的,对尸体的处理像动物一样简单,仅仅是抛于荒野,覆以树枝。《周易·系辞传》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葬期无数……”便是写照。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中期之后,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认为人死之后成为鬼魂,不但像人一样活着,而且有能力干预人生,给活人以福佑或祸灾。所以活人便希望通过隆重庄严的葬仪来满足死者灵魂的要求,以祈求它能护佑活人平安生活。葬礼的直接效果是使生者得到心灵的安慰和平静。丧葬礼仪在其产生之初,是被人们当做解决和处理人鬼之间矛盾的一种办法来对待的。

在半坡遗址墓碑中,埋葬的死人多是头朝西,表示灵魂寄托西方的意思。这种宗教信仰,对祖先的崇拜观念,在我国母系氏族就产生了。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厚葬之风和迷信活动更加盛行,奴隶主阶级为了利用宗教维持其统治,大力提倡对凶礼的习俗,甚至把奴隶也作为祭品杀掉,作为殉葬品埋掉。

商周时期制定了“贵贱有仪,上下有等”的葬制,天子、诸侯、大夫、士及一般奴隶主死了,在殓、殡祭上从时间、仪式棺椁到殉葬品都有等级区分,而奴隶则“举而委之”或当殉葬品活活埋掉,如古侯家庄西北冈发现的大墓,墓室面积三百多平方米,深达12米,墓室中埋有执戈的奴隶和狗。棺室雕花饰纹,摆满了珍贵服饰器物。椁项排放着商王的兵器和仪仗执器奴隶、男女侍从奴隶,还有儿童和供玩的狗、猴等动物。像这样的大墓一般要杀生殉、杀祭三四百人,这种奢华、浪费、残酷的杀葬陪葬实在令人发指。

从考古资料来看,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葬俗,产生于距今大约10至4万年前的莫斯特文化的创造者尼安德特人中。我国已知的最早葬俗产生于大约1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北京山顶洞人之中。在山顶洞人洞穴的一侧有一块藏地,发现了3具骨架,死者身上有一些骨坠、石珠、钻孔兽齿等饰物,还有陪葬的燧石石器及赤铁矿的红色粉末。考古学者认为,红色的赤铁矿粉末,是血液的象征,代表人们对生命复活的祈望;而随葬品则说明人对死后生命的信仰。

新石器时代以后,人们关于“死人活着”的观念更为具体和复杂。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相当规模的氏族公共墓地,埋葬方式也明显多样化。在葬置小孩的陶罐盖上,留有被认为是供死者灵魂出入的孔道。随葬品除陶器、骨珠外,还有粟米等食物。对于死因及年龄不同的死者,已有不同的埋葬方法和埋葬地点。

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丧葬文化明显地呈现出统治阶级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巨大差别。我国古代的历朝统治者,尤其是封建帝王,在陵寝制度和丧葬仪礼上都表现出特别的繁缛、奢靡、豪华和隆重。统治阶级在丧葬上的行为观念和伦理意识,深刻地影响着广大百姓,从而使厚葬隆丧成为沿袭数千年的传统,而使墨家学派“节葬”的正确主张几乎被完全湮没。时至今日,仍有活人为自己建造坟墓,兴建大型豪华公墓。民间为丧者焚烧东西的习俗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这说明,丧葬文化在我们民族文化中,具有很强的保守性、传承性和稳定性。这与我们民族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对死亡的认识都有密切联系。同时也说明,我们在丧葬文化上所面临的改革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二)丧葬与宗教

我国传统的丧葬礼俗,蕴涵着传统文化的许多成分,诸如孝道、宗法制等。而宗教在丧葬礼仪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丧葬文化在不同的宗教中都有各自的特点。

例如“轮回转世”的佛教丧葬观。历史记载,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公元65年,东汉明帝梦见西方之佛,他兴趣盎然地遣出十余位使者,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佛法。两年以后,使者归来,他们用白马给中国人驮回一个陌生的宗教。随同而来的还有两位深目高鼻的印度高僧。明帝以贵宾之礼接待了两位高僧,并敕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为他们修建僧寺,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这座寺庙被钦定为白马寺。从此,佛光流传,法轮东转。

佛教于东汉末年开始在国内流传,但真正在中国社会流行还是在东晋南北朝。东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不已、血肉横流的时代,不仅各阶层普遍有一种“人命若朝霜”,“人生若尘露”的忧生之感,强烈的生命忧患催动着人们四处寻找安身立命之处。道教的流传,使人们指望在神仙乐园中寻找精神安慰,而佛教的东来,更为人们开辟了精神解脱的新天地。从此,佛教开始跻身于中国文化系统,并越来越壮大普及,成为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的一种意识形态。佛教对传统中国丧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佛教宣扬的“轮回转世”观念强烈冲击了中国传统灵魂观念。“轮回”说以为,人死是必然的,但神魂不灭。人死后不灭的灵魂,将在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中轮回,“随复受形”,而来生的形象与命运则是由“善恶报应”的原则支配,“此生行善,来生受报”, “此生作恶,来生必受殃”。这种“轮回转世”的人生观对相信祖先灵魂永存阴间,能祸福子孙的传统汉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很大程度地修正了我国传统的灵魂观念,使建立在“灵魂不灭”和“孝道至上”的传统儒家丧葬礼仪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改变了人们的丧葬观念和丧葬方式。佛教主张薄葬,随着佛教的世俗化和深入民心,佛教倡导的薄葬开始融入中国丧葬文化之中,并成为中国民间丧葬习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式。

其次,佛教倡导火葬,这一全新的丧葬形式对儒家崇奉的厚葬习俗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传说佛教鼻祖释迦牟尼死后,其弟子按印度传统葬礼火葬,火葬后的骨灰称“舍利”。相传释迦牟尼死后,有八国国王分取其舍利建塔供奉。以后,佛教僧侣死后都仿释迦牟尼实行火葬。东汉末期,随着佛教的传入,我国逐渐出现火葬。唐末,火葬进一步发展,《高僧传》记载了许多中外僧徒焚身之事,有的未死自焚,有的死后再焚化火葬。到宋代火葬已蔚然成风。宋人王博在其《东都事略》卷3中记载,宋初建隆三年(962年),宋太祖赵匡胤曾诏回;“近代以来,遵用夷法,率多火葬”。宋代胡寅在其《斐然集·悼亡别记》中曾评说:“自佛法入中国,以死生转化,恐动世俗千余年间,特立不惑者,不过数人而已。”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朱子文集》卷14《跋向伯元遗戒》也曾说过:“自佛法入中国,上自朝廷,下达闾巷,治丧礼者,一用其法。”佛教“茶毗火葬法”在宋代大为流行。这不仅在中原,而且在边陲和南方地区也盛行起来。据《宋史》记载,南宋时川、江、浙、闽、湘、鄂、赣等地火葬成习,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以后元、明、清时代,佛教倡导的火葬仍沿袭发展。

第三,佛教僧侣直接参与民间的丧葬活动。佛教传入后,结合中国人原有的一些信仰,向中国人灌输了许多观念,如佛祖、菩萨、罗汉、天王、阎罗王、观世音、恶魔、夜叉、罗刹、饿鬼等,还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这样,中国人的来世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佛教不主张厚葬而实行火葬,但是宗教观念依然深入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使封建迷信继续泛滥。在丧葬中,诵佛念经、祈祷、设坛作斋、超度亡灵等迷信逐渐兴起,使佛教进一步世俗化、中国化,到处弥漫着神秘的迷雾,烧纸钱超度等迷信活动几乎普及每个家庭。在丧葬上,最为直接的表现即是佛教僧侣参与丧葬活动。这种现象经过南北朝和隋唐的发展,到宋代已十分普遍。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在丧葬之时,都请佛教僧侣诵经礼忏,设坛作斋,为死者超度亡魂。

同类推荐
  •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谚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共收集了广泛流传在回族民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的一千余条谚语,内容丰富翔实,涉猎面广,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广大回族群众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赋予他们的高超的艺术天才。其中有些谚语看起来似乎和其他民族的相同,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一省、市、区往往聚居着好几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彼此影响、互相渗透,于是出现了这一情况。
  • 崧泽之光

    崧泽之光

    以古文化和水文化为特色的青浦,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六千多年前,上海最早的外来移民来到了境内的崧泽、福泉山等地聚居,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开创了上海历史文明的先河。如今,地处申城西大门的青浦,正从“上海之源”迈向“上海之门”,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崧泽之光》,带你领略“上海之源”的文化魅力,感受传承历史文脉的时代价值。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风从何处来

    风从何处来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文学、电影、戏剧、文化、社会。每一部分均选取具有代表性名家,说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谈社会的现状和未来,这些文章均复杂深刻而耐看,从中你可以看出他们如何规划自己,如何看待社会,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怎样的期许和渴望。这本书里,你看不到夸夸其谈的虚伪激进,你看到的,是真挚和真诚,是如何用真诚之心直面自己、面对他人。
  • 寻味辽宁

    寻味辽宁

    《寻味辽宁》一书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了辽沈地区老字号的缘起、特色、掌故与传承,并对新时代辽菜菜品的研发进行了探讨。同时,该书也对辽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该书为人们读懂辽菜,并通过辽菜文化理解关东风情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
  • 诡途

    诡途

    公园里明明闹鬼,上司却非要让我去公园拍照。被公园里的美女强吻后,我的嘴腐烂了……
  • 乱臣贼女

    乱臣贼女

    她一世英名却在死前毁为一旦。再生一世,她还是那个英明公主,只是这次她认清了祖父的伪善,竹马的阴暗。她不动声色,玩转权谋,这一世她要抛弃娇纵宠爱,一生繁华,创建属于自己的帝国。
  • 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杨贵妃究竟死于马嵬驿,还是逃生日本?大诗人白居易根据杨贵妃的秘闻写就名篇《长恨歌》,不想竟引来杀身之祸。各路僧、道、官、匪先后出动,齐齐盯上了《长恨歌》中的明文暗码……大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诗人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游玩。在皇太后族兄王质夫所讲的宫中秘闻的激发下,白居易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长恨歌》。文人陈鸿也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十年后,被贬江州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听到一名中年歌女弹奏琵琶,惊为神曲,遂写下名篇《琵琶行》相赠。
  • 四分比丘戒本疏

    四分比丘戒本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烬风雪

    烬风雪

    新手勿喷道尽一切,书尽一生,大喜大悲,却只有沉寂————吾
  • 幻想异世界生活

    幻想异世界生活

    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择手段的打败在你前面的敌人
  • 十六个日落

    十六个日落

    经常听到人问“如果生命只剩下几天,你会做什么?”,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回答:“我要跟喜欢的人告白。”“我要做一件疯狂的事。”“我想弥补心中的遗憾。”……但这些不是现在都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吗?一个普通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发现自己拥有超能力,他将如何用超能力去拥抱生命中最后的十六个日落呢?是和爱人告别?是去实现他最大胆的梦想?还是会变成一个超人?
  • 财务解码:总经理3堂财务必修课

    财务解码:总经理3堂财务必修课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第一部分是对财务战略的概述性解读和对企业不同发展时期财务战略的分析论述,第二部分从报表在财务决策中的运用、财力决策及企业经营中的实战策略详尽论述财务决策问题,第三部分强调个人财务风格对企业的重要性。
  • 网途

    网途

    有个超强老爸做后盾,我不怕不怕啦。我是爱美女但我取之有道啊,争霸天下独领风骚,超脱凡境,攀登巅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要羡慕我,我,只是传说。
  • 娱乐圈模范家庭

    娱乐圈模范家庭

    为了妻子和孩子的梦想,叶洛身处平行时空的娱乐圈,不弄虚作假,不恶意炒作,不借故撕逼,一切靠作品说话,做娱乐圈模范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