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5000000004

第4章 充满磨难的少年时代

人类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居里夫人

(一)

1873年秋季,6岁的小玛丽要上学了,这让玛丽感到特别兴奋,因为爸爸妈妈终于可以不再反对她看书,从此她就能尽情地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了。

几天后,父亲把玛丽送入一所私立的寄宿学校中。表面上看,玛丽可以读她喜欢的书了,可事实上,玛丽却不得不学习俄国人规定的那些教材。

尽管如此,能上学读书这件事还是让对世界没有深刻了解的玛丽感到十分高兴。每天早晨,她都早早地起来,然后穿上笔挺的蓝色制服,吃过早饭后,便抓起书包连蹦带跳地赶到学校去。

上课时,小玛丽神情专注,一双大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生怕漏听了老师的讲课。无论是法语、算术还是历史,她的成绩都始终遥遥领先。能够读书和学习各种知识,对小玛丽来说,是一件相当令人快乐而满足的事。

然而,上学带给玛丽的这种欢欣雀跃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一个沉重的打击就降临到了她的家庭。

在1872年,玛丽的母亲听从医生的劝告,前往法国的尼斯海滨养病,同行的是她的长女罗莎。那里风和日丽,景色宜人,很适合生病的人在那里疗养。

第二年,斯特罗多夫斯卡先生本来以为妻子可以带着健康的身体回来了,谁知等妻子回到家后,一家人几乎都认不出母亲了。

母亲的肺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现在几乎连行动时都会不时地发出干咳声,而且还经常吐血。以往美丽、慈爱、温柔的母亲,一下子变成了老妈妈,这让玛丽十分难过。

住在华沙的家中是不行的,不但可能会传染给孩子们,对疾病的恢复也没有好处,因此,玛丽的母亲在家里住了几天后,便再次出门,前往里维拉养病去了。

既要给妻子负担疗养的费用,又要供养几个孩子的吃喝拉撒,斯特罗多夫斯卡先生感到自己的负担日益加重。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年秋季刚刚开学的这一天,斯特罗多夫斯卡早早地来到学校,把孩子们都安顿好后,就开始筹备开学事务。

忽然,他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封公文,公文中写道:

奉当局之命,斯特罗多夫斯卡先生的薪俸减少,副督学职务及供给的住宅取消。

这显然是将斯特罗多夫斯卡先生的职务降低了。斯特罗多夫斯卡先生很生气,但又无可奈何。他很清楚,这是学校校长伊万诺夫在背后耍的把戏。

伊万诺夫是俄国人,斯特罗多夫斯卡是波兰人,而且是深感亡国之痛的知识分子。不过,斯特罗多夫斯卡是个十分谨慎的人,平时也用俄语教授本国的少年,不敢显出对俄国侵略者的痛恨来。但是,他对伊万诺夫的一些行为却颇为看不惯,有时也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不满情绪来。

很显然,现在是伊万诺夫故意用降职减薪的行为来惩罚斯特罗多夫斯卡。这样一来,不仅薪水降低了,斯特罗多夫斯卡还要搬出学校免费提供的宽阔住宅,到外面自己租房子住。

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迫不得已,斯特罗多夫斯卡只好在附近租下一所廉价的住宅,带着孩子们住了进来。

可是,接下来该如何克服家庭的困难呢?久病的妻子需要花钱疗养,5个孩子也都要上学,一家人还得吃饭穿衣……

这些难题都摆在了斯特罗多夫斯卡的面前。可是,坚强不屈的斯特罗多夫斯卡先生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决定在自己租来的房子里招收几个住宿的学生,他提供住宿和课外辅导,学生们可以向他交一点学费。这样一来,就能够增加一些收入了。

开始时,斯特罗多夫斯卡只招了3个,后来就逐渐增加到了10个。家里多了一批野孩子,亲密的家庭也变成了喧嚣的作坊。

年幼的玛丽从父亲愁苦的表情和母亲病重的无奈中,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玛丽的性格逐渐变得倔强、勇敢起来。

(二)

不幸并不会因为玛丽一家的困苦生活而不再降临。1876年,华沙开始流行一种斑疹伤寒病,寄宿在玛丽家中的一个学生不幸被传染上了。

虽然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流行性传染病,但斯特罗多夫斯卡和孩子们还是精心地照料这位患病的学生。在大姐罗莎和二姐布罗尼娅的照顾下,这位同学很快就痊愈了。

然而不幸的是,罗莎和布罗尼娅却因此而感染上了斑疹伤寒。布罗尼娅的身体素质要好一些,发了几天烧后就没事了;可14岁的大姐罗莎由于每天要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做很多家务活,一向比较劳累,身体本来就不强壮。在病菌的肆虐之下,竟然一病不起。

看着躺在床上被病魔折磨的虚弱的姐姐,玛丽急得直哭,她不停地祈祷上帝让她的姐姐好起来。

但上帝没有施展他的魔法。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罗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第二天,姐姐就要被埋葬了。当姐姐被抱着放进棺木时,那一幕悲伤的情景深深地烙在了玛丽的脑海中。

“上帝,你为什么不听我的祷告呢?”小玛丽将一束白色的康乃馨和一个漂亮的洋娃娃放进姐姐的棺木中,嘤嘤地啜泣起来。

大姐的去世,对斯特罗多夫斯卡一家来说,是一次残酷的打击。尤其是年仅9岁的小玛丽,也第一次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

然而,这还不是最令玛丽难以接受的。接二连三的不幸,让母亲的身体也日渐衰弱。虽然玛丽已经对祈求上帝失去了信心,但她仍然每天虔诚的为母亲祈祷,希望母亲能够好起来。

像以往一样,这一次上帝也没有怜悯这个不幸的家庭。最悲惨的日子终于冷酷地降临了。

1878年的春天,天气渐渐变暖,斯特罗多夫斯卡将妻子从里维拉接回家中。

此时的玛丽已经11岁了,正在学校读五年级。令久病的母亲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几个孩子现在的学习都很优秀,而且品行端正,对生活充满热情,可以无私地帮助别人……有这样的儿女,母亲感到很满足。尤其是最小的女儿玛丽,不但聪明、好学,还很懂事,知道为爸爸分忧,从不调皮或无理取闹。

可是,母亲的病却越来越严重了,药物对于她好像根本就没有效果一样。每年的五六月份,都是波兰气候最为宜人的季节,天气一天天变暖,阳光洒满了大地,人们都喜欢悠闲地坐着外面晒太阳。可母亲每天却还要靠着暖炉,无力地坐在安乐椅上,什么活儿都不能做;而且食欲骤减,脸色蜡黄,还不停地咳嗽吐血。唯一让她感到一丝快乐的,就是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

患有肺结核的病人,就好像一盏点燃着的油灯,而油灯中的油总有耗干时,这时人也就不行了。

在5月9日的这天,母亲好像知道自己即将离世了,就叫医生不要费心了,然后又让人请来了牧师。她很担心4个年少的孩子,尤其是最小的女儿玛丽,她才只有11岁,现在却要变成了没有母亲的孩子,这多么让人悲伤啊!

母亲将无限忧虑的心事都交付了牧师,虽然内心痛苦,但她的表情依然很平静。直到弥留之时,她还很沉静地透了最后一口气,说了最后一句话:

“我爱你们。”

她那黯淡无光的双眼,依依不舍地看着围绕在病床前的亲人,最后慢慢地闭上了……

悲痛的哭声,再一次在这个狭小的房间中响起,玛丽难过地握住母亲的手,久久都不愿放开。

几天后,玛丽再一次穿起黑色的丧服,与父亲一起埋葬了母亲。

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姐姐死了,母亲也死了,玛丽差不多是在一种无人照料的环境下长大,但她却从来没有诉过苦。她似乎生来就有着勇敢骄傲的个性,任何打击都不能让她颓丧失望。

(三)

在这几年,玛丽遭受的不幸可真是不少,不但父亲减薪降黜,姐姐和母亲先后去世,就连在学校里,还要不停地遭受俄国宪兵的压迫和侮辱。

玛丽上的是一所私立学校,但学校管理却很严,教学也极其认真,有着浓厚的波兰气息,的确算得上是一所好学校。

在班里,玛丽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可她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是同级学生中的佼佼者。

教授她们的数学和历史老师是杜巴斯卡小姐,她是个多少有些古怪的女人,常常板着脸,似乎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令她高兴的事。

但是,她却不是一个毫无情感的人,只是被一层冰冷的铁甲紧紧地包裹着。一个处于亡国奴地位而又充满爱国激情的知识女性,有这种矛盾的表现也并不奇怪。

每当上历史课时,玛丽都会觉得杜巴斯卡小姐很可爱,那并不美丽的脸庞也会变得柔美可爱起来。所以,玛丽和同学们都会十分严肃而且又多少带点神秘、崇高的情感,激动地听着杜巴斯卡小姐讲述那些永远让人无法忘怀的波兰历史。

“同学们,”杜巴斯卡小姐脸上透出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深情,低声而有力地说,“在14世纪中叶,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一世重新统一波兰时……”

杜巴斯卡小姐这样讲课,在俄国当局看来,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老师和学生谈到从前波兰的历史,都难免会产生一种家国之痛。

不过,玛丽和同学们都喜欢杜巴斯卡小姐的历史课,因为她让学生们了解了历史的真相。而真相,对玛丽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但不幸的是,杜巴斯卡小姐和同学们有时也要说谎、讲假话。

有一次,杜巴斯卡小姐正给大家讲历史讲得入神时,忽然,走廊深处传来了“叮铃……叮铃……”的铃声。这是信号,有可能是俄国督学霍恩先生来检查课堂教学了。

杜巴斯卡小姐立即吩咐同学们将课本偷偷的藏起来,接着又拿出针线、剪刀、小块布料等放到桌面上,一个个都低头假装认真地做起针线活来。

就在这时,校长陪着俄国督学神气地在教室的门口出现了。他警惕地扫视着教室中每个人,最后把鹰隼一般的目光停留在杜巴斯卡小姐的身上,质问道:

“杜巴斯卡小姐,我刚才在走廊中听到你正在很激动地讲着什么,怎么我一进来就不讲了呢?”

“啊,督学先生,我刚才正给孩子们讲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呢。”杜巴斯卡小姐反应很快,急忙回答说。

“是吗?俄罗斯的寓言家啊,虽然我们的政府不喜欢这个刻薄的家伙,但毕竟是俄罗斯的……”

说完,督学十分傲气地坐在杜巴斯卡小姐的椅子上,又对她说:

“现在,请您点一名学生出来,我要问几个问题。”

杜巴斯卡小姐向校长望了一眼,校长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随后就将目光投向了玛丽。

玛丽不知道老师正盯着她,只是低着头暗暗祈祷:

“可千万不要点到我呀!”

玛丽倒不是担心回答不上来督学的问题,这方面她很有信心。她最受不了和感到屈辱的,是需要当着大家的面毫不犹豫地说假话。

没想到,老师还是点了玛丽的名字:

“玛丽,请你来回答霍恩先生的问题吧。”

玛丽一看实在躲不掉了,只好心情复杂地站了起来,抬起头,看着督学先生。

“请你用俄语背诵一遍天主教的祈祷文。”

玛丽用机械一般的声音,背诵得很流利。

接着,俄国督学又让玛丽说出俄国历代沙皇的名字,玛丽也毫不迟疑地将那一串冗长的名字说了出来,熟练的程度简直如数家珍。

俄国督学又问:

“请问,从叶卡捷琳娜二世起,统治我们的神圣的俄国皇帝是哪几位?”

这个问题带有明显的挑衅性,即使一个稍有见识波兰学生,都会感到屈辱。而且,督学在向玛丽提问时,还特意将“我们”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玛丽紧咬了一下嘴唇,接着,她尽量用一种平静的声音回答道:

“从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后,接下来的是保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

俄国督学很满意地笑了,那么熟练的回答,还有那么纯正的俄语语调,让督学看到了俄国化教育的成效。督学认为,这种奴化教育要比什么数学、历史、文学更重要。他十分欣赏自己善于提问的能力。

最后,督学又问:

“沙皇的尊号是什么?”

“是陛下。”

“现在统治我们的是哪位皇帝?”

玛丽看到霍恩先生那副得意的深情,真恨不得上去啐他一口吐沫!杜巴斯卡小姐担心玛丽犯倔,急忙委婉地说:

“玛丽,你肯定知道的,是吗?”

“是全俄罗斯的皇帝,亚历山大二世陛下。”

玛丽的心痛苦极了,脸色惨白。

督学终于站起身来,心满意足地走了。校长跟着也走了出去,在临关门时,她回身慈祥地看了一眼玛丽,然后关上了教室的门。

杜巴斯卡小姐含着眼泪,把玛丽叫到自己身边,然后爱抚地吻了吻她的额头。小玛丽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亡国的痛苦,从此就深深地印刻在这个小姑娘的心头。

同类推荐
  •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于去年出版,但它的影响在渐渐扩大,这是李顺达的魅力,是李顺达精神的魅力。近日该书又被山西省团省委与新闻出版局推荐为“100种红色经典”。
  • 烟雨孤鸿,民国才子的情与往事

    烟雨孤鸿,民国才子的情与往事

    民国才子有一股今日不复再见的气质,在那个独特的时代里,他们用各自独特的性格,演绎着人生翩翩风采。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他们有着怎样荡气回肠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又曾被多少人误读?本书以唯美的笔触,为读者还原那一段段璀璨的传奇故事,讲述那些民国男子的款款深情,人生得失;为读者拾起那些陨落在历史尘埃中的珍贵老故事,还有那些久违的感动。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
  •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由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此书一改中国旧式文体记事的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论述李鸿章的一生。李鸿章作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虽然饱受争议,但梁启超在书中却直面时代大背景,对其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且没有囿于政见和成见,而发出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慨!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一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此书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了解李鸿章及其家族。
热门推荐
  • 婆婆不是妈

    婆婆不是妈

    《婆婆不是妈》是一本描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西北部的县城里一对婆媳关系的小说。主人公楚晴是某中学的语文老师,在她与婆婆长达30年的生活情感纠纷的过程中,逐渐体验到的婆媳关系的心理历程的集合。尤其是主人公在自己即将成为婆婆时却经历了婆婆的离世,由此感受到的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不舍和伤痛,给我们带来强大的心灵震撼。
  • 纯情小语

    纯情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埃森哲《展望》:迈向成果经济时代

    埃森哲《展望》:迈向成果经济时代

    智能硬件正在弥合数字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嵌入硬件产品,领军企业开始利用高度互联的硬件进一步了解客户需求,缔造更有意义的成果,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本书包含埃森哲在成果经济领域的三篇力作:《迈向成果经济时代》、《成果销售——给客户其所需》、《赢在服务:制造业下一个“蓝海”》。
  • 总裁之代婚新娘

    总裁之代婚新娘

    推荐一穿越文【纨绔皇后】一场阴谋,她从代婚新娘变成了豪门寡妇,却要背负着如千斤重担,邢家少奶奶的名分,遭受一切责备,唾弃。一场报复,他的出现将她带入地狱,他视她为仇人,对她百般刁难、几番折磨,将她在众人当作蝼蚁般践踏。“我的目的就是要看你如何身败名裂,我亲爱的妻子!”什么?那如恶魔般的他,居然是带着仇恨回来……她那在新婚夜死去的“丈夫”?当知道真相的时候,她早已经遍体鳞伤,狼狈不堪,失了心,失了爱,失了家,失了孩子……失去了所有的一切!转身后,虽然心会很痛,却只能说,分开以后,就会远走……“最佳女歌手,请说说你的获奖感言,好吗?”“谢谢那些曾经让我失去一切的人,让我学会了在失去中找到自我,找到幸福!”某天,偌大屏幕闪烁着一道美丽的身影,她就如浴火重生的凤凰比以前更加耀眼夺目、美丽动人,成为万众瞩目的音乐天后。她是叶可心,一个真实的,美丽的叶可心!这是一个女主历经了欲孽情仇的折磨,饱受豪门恩怨的洗礼后,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以前更加耀眼夺目、摄人心魄,最终追求梦想和得到幸福的故事。【所谓纠缠,只是伤害】一段豪门世家的恩怨情仇,缠绵着无穷无尽的爱恨纠葛。他们的相遇,激迸出不可思议的狂火。她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却莫名地拉扯他的心弦,教他嗜血地想在她身上留下属于他的、永不磨灭的印记,岂料她竟比他还狠绝,早一步在他心版上刻划了深痕……原来,这一番猎取一番挣逃,一场沦陷一场厌弃从未结束……纵使她逃躲闪避,终却避无可避,既然如此,那就只有面对!【请与朵朵一起享受这与众不同,缠绵感人的故事中的震撼与感动】
  • 长恨歌之君早行

    长恨歌之君早行

    今朝书奏已飞入,世乱他乡可见留。有池有女妖且丽,缘君情何偏宜远。再拜愿君千万年,见物之态皆有情。下有流水上有光,一去回望不言还。世途言别泪成行,换却金樽汝霓裳。你如玉彻天生成,来往风尘断山河。我牵引心共白头。这是一篇很正经的沙雕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反穿:彪悍小妻有点萌

    反穿:彪悍小妻有点萌

    她叶竹琴、书、画、舞、武样样精通,一朝穿越成病娇女,误入娱乐圈,却浪的飞起。他陆寒,受人之托,遇见她,丢了心更掉了一地的节操。陆寒表示:节操是什么?我媳妇不吃。
  • 皇朝经世文三编

    皇朝经世文三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
  • 归来之徒

    归来之徒

    这一切都是一个局,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万古岁月前布下这个局的人竟然就是……
  • 太玄朗然子进道诗

    太玄朗然子进道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