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开始鼓励扶持农村“专业户”,他抓紧时间到县里的新华书店买来了一套关于科学养猪的书籍,便关起门来学习起来,这么一关就是一个月。笔记整理了一大本,从猪圈如何选址、如何选幼仔、饲料配比、如何消毒、到如何预防疾病……他写了一份养猪申请,详细介绍了自己养猪的优势。“上帝永远都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很快他的申请上级批准了,给了他两万元的无息贷款,另外还专门给他派了一名畜牧技术员。很快他的养猪场就建了起来。一年后,他成了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养殖万元户,不仅自己脱了贫,还为家里盖起了8间瓦房,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几年后,当地的养殖户越来越多,加上饲料价格一度上涨,养猪的利润越来越小,他就把自己的养猪场转让给了别人,自己则到市里的一家驾校报名学习驾驶。原来,他看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大家对沙石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他们附近的一条河里又有丰富的沙资源,于是他就想着学驾驶办张驾照,然后买辆卡车运沙。驾照拿到手后,他就用手养猪赚的钱买了辆卡车,跑起了运输,专门给各个工地送沙,几年下来他手中净赚了几十万元。
近几年,国家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重视“菜篮子”建设,人民群众也对绿色食品格外青睐,他又打起了养殖的主意。先后外出到科研院所学习,到书店购买资料,投资近百万元,建成了一个立体农业示范园,建起了占地十余亩的养鸡厂、十余亩的养猪场、十余亩的鱼塘,还建成了沼气池。鸡粪用来喂猪上,猪粪用来喂鱼,鱼塘废弃物又用来生产沼气,整个形成了一个循环链,而这个链中,没有一个环节使用化肥、农药。他的立体农业示范园里出来的产品,称得上绝对的绿色食品。前不久,他又上网学习起了电脑,还为自己立体农业示范园建起了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产品,消费他的产品。在股市出现牛市的时候,他还认真学习股票知识,把闲钱投入到股市中大赚了一把。现在,他已经拥有千万元的资产,还当选为省人大代表。他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始终比别人超前储备知识,积蓄能量,能够让学习时刻赶上节拍。
5.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日子一久,陈茂榜养成了每晚至少读2小时书的习惯。他在书店工作了8年,也读了8年书。他深有体会地说:“记住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在浙江省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偏远的浙西山区里,两个青年曾一起开山,一个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3年后,他的生活仅仅是勉强维持而已。一个开始也是像他一样砸石子卖,后来发现这样太辛苦,赚的钱又不多,思考了几个晚上,听说在城里这大石块本身更值钱,便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来的花鸟商人,因为这里的石块总是奇形怪状、富有个性;3年后,他成了村上第一个盖瓦房子的人。
台湾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家陈茂榜,他的讲演经常折服所有听众。尤其是他记忆数字的本事超人一等,举凡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面积、人口、国民所得贸易额等,他都如数家珍。事实上,陈茂榜的学历只有小学毕业,但他却荣获了美国圣诺望大学颁发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学习的:陈茂榜15岁辍学,来到一家书店当店员,他每天从早到晚工作12个小时。但是下班以后,读书就成了他的享受,书店变成了他的书房,或坐或卧,任他遨游。日子一久,他养成了每晚至少读2小时书的习惯。他在书店工作了8年,也读了8年书。陈茂榜深有体会地说:“记住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吴士宏,并不是名校IT或管理专业科班出身,她原来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但她追求上进,乐于学习,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英语考试,先是进入了IBM;据说为获得这个职位,她硬着头皮说自己会打字,事后才开始狂练打字,由此过了基本技能关。进入IBM之后,她拼上命,白天泡在客户那里,夜里学专业知识,竟然获取了工程师的资格。甚至,当时微软的客户——中国远洋集团老总也夸她是最懂技术的业务代表。
中国的电池大王、深圳比亚迪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目前积累的财富已超过数十亿元,生产的镍镉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应该说与他爱好学习大有关系。1987年,21岁的王传福从长沙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深造。在研究生期间,他刻苦学习,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仅仅5年后,26岁的王传福就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这为他后来成立比亚迪公司奠定了基础。他经常阅读电池行业的信息,一次从报纸上得知,日本公司要停止在本土生产镍镉电池。他看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便毅然下海,创办了后来的比亚迪。
6.让学习成为走向成功的阶梯、跳板和助推器
人云亦云,一窝蜂式的学习、追求时尚赶时髦式的学习,都是不可取的。要学会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学习当作伴随自己一生的课题来研读,让学习成为自己走向成功人生的阶梯、跳板和助推器。
某重点高校毕业生王某,他在本科阶段攻读的专业是理工科,但辅修了第二个专业国际贸易专业,还拼命学习商务英语,并顺利拿到了剑桥商务英语BEC-Ⅱ证书。大学四年级那年,当同学们都在为能留在像学校所在地一样的大都市而努力着,或者是在奋力拼搏准备考研时,而他却张罗着要到一个不十分著名的口岸城市去发展。毕业后,他到了那个口岸城市的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半年多时间,他拿到了报关员资格证书,还成了这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经常和总经理一起国内国外的飞来飞去。正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他却突然给公司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然后又背起行囊,回到了学校所在的那座城市。
回来后,他就在距学校最近的一处居民区租了一个小房间,购置了一张书桌、一张床,然后就又回到了久违的教室。他开始复习考研了。昔日的同窗得知他放弃优厚的待遇又回到了校园,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他把自己彻头彻尾地封闭了起来,不和老同学联系,不参加同学们的聚会。整天除了早上跑跑步,其它时间都是在教室、宿舍、食堂,重新过起了“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年的刻苦复习,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北某财经大学金融系货币银行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通过了专业英语八级,还自学了日语、德语。三年后,他拿着硕士学位,到了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直接去一家著名国有商业银行应聘。他流利的外语、熟练的专业技能、广博的知识面,让领导大为折服,当即留下他在国际业务部工作。他的出色表现,使他在一年后成了国际业务部的经理。
现在已经是某市银行副行长的王某,回想他自己走过的路,他最想说的就是,他之所以能够登上行长的宝座,主得益于他很早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也是按照自己规划的学习目标,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他十分喜爱经济学,特别是国际金融业务;但他在本科阶段并没有选择金融专业,而是选择了理工专业,他的考虑是理工科背景更有利于从事经济工作。他辅修了第二个专业国际贸易专业,是为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而他冒那么大的风险到一个边境口岸城市的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就是要用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获得实践经验。直到研究生阶段,他才真正步入金融的殿堂,成为一只自由遨游的鱼儿。坚实的专业背景,丰富的实践经验,广博的知识储备,让他在金融领域如鱼得水,一步步走向他理想中成功的彼岸。
7.高中生冯贵树:从油漆工到总监
2003年,冯贵树作为外来高级技术人才,其户口迁入深圳,但他目前仍然还只是高中学历,他笑称自己是写字楼办公室里学历最低的人。不过他的下属却都很服他,他们说,冯总相当专业,知识面也很广……
1997年,高中生冯贵树从家乡来到举目无亲的深圳。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某大公司做一名小小的油漆工。
上班第一天,农村小子冯贵树就被油漆种类弄得脑袋发晕,云山雾罩。他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居然可以有这么多种类的油漆!这是公司新成立的一个小型装修部门,有经验的人很少。工友们说,漆面起泡、泛白、刷痕明显等问题经常出现,影响工期,还经常要返工。怎么办呢?冯贵树晚上回去,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这时他想到了书。作为一个曾经成绩优秀的高中生,他对书有一种先天的信任感。
第二天一下班,他就奔到书店“淘宝”去了。经过一阵搜索,他相中了一本《油漆施工疑难解答1000问》。书的价格是37元,相当于冯贵树一周的生活费。犹豫了一会后,他咬咬牙,终于买下了。回到宿舍,他迫不及待地翻开书读起来,居然发现,几乎所有自己遇到的问题,在书里都有详细的分析说明、解决方法。他惊喜得迅速爬起来,找了一块木板,开始做试验,看一段,试一试,笑一会,再看书。
在此后一周的时间里,冯贵树每天只睡5个小时。每早一上班,他便睁大着通红的双眼,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而且还能讲出一套套的理论来。同事们看着显得有些亢奋的他,惊奇不已。仅仅第八天,冯贵树便被任命为公司的油漆队队长。
一旦钻研起来,冯贵树发现,即使就油漆来讲,知识也非常庞杂,需要继续学习。相关的专业书很贵,他就每天去书店蹭书看,每天都看到书店关门。后来,他再咬咬牙,在南山图书馆花120元办了个借书证。于是,同事们每天都看见,冯贵树一下了班,就踩单车奔向图书馆去借书看。因为当时他住的铁皮房子夏天被晒得滚烫,里面如同蒸笼,为了凉爽一点,每天冯贵树总是捧着书在工地上呆到很晚,反复地看书、试验。
1999年,看了书上若干关于电脑的介绍,冯贵树又想学习电脑。可是,当时的电脑培训费用都很贵,于是他就骑着自行车到处转,希望能发现一家比较便宜的学校。最后,他终于在一条僻静的小巷里,发现了一个只要500元的培训班。他开始不畏路远来到这里学习电脑。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学完电脑没多久,公司要调一个人到写字楼工作,第一个前提就是会电脑操作,冯贵树顺利入选。
随后的2001年,冯贵树用半年的节衣缩食,换来了一台电脑。
新的挑战随即开始了,冯贵树被任命为客户代表。一个多月时间里,冯贵树没有签到一个客户,巨大的压力笼罩着他,但冯贵树相信知识可以救自己。他总结后认为,问题一是因为自己和人打交道有障碍,见到女客户甚至脸红,表达能力不好;二是因为自己知识面不宽,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客户们缺乏共同语言,而且不能掌握高学历人群的需求、心理。
一个月的“恶补”又开始了:社交礼仪、演讲口才、顾客心理、营销策略的书,堆满了冯贵树的床头;而荒疏多年的文艺知识,也被他重新捡起。冯贵树见客户不再紧张,他说那是知识给予他的自信。“恶补”收到奇效,在随后的5个月时间里,冯贵树签下了高达360万元的单,名列公司第一位。
因为在每个岗位都能焕发异彩,冯贵树逐渐受到重用,进入事业的平稳发展期,他先后在公司里担任工程监理、工程部经理、客服中心总监等重要职务。他又开始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类的管理类书籍;同时着手为自己任总监的公司员工编写培训教材。
8.补齐“短板”
著名的木桶理论指出:一只木桶的最大盛水量,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要想驰骋于职场,成为一名职场成功人士,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能够找到自己的那块最短的“木板”,并把那块“短板”补齐。
刘先生大学毕业后,供职于一家在美国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大学期间,他是一个生活“优哉游哉”的“学混子”:大一忙着会老乡,看大都市的风景;大二忙着谈女朋友;大三的时候,身边的同学要么整天在阶梯教室里复习考研,要么在学校外面的公司打工,自己却因花费过多的时间谈恋爱,过早“透支”了精力,一下子有3门功课挂了红灯;大四那年,他也开始到外面的公司去应聘,可学电子专业的本科生居然看不懂电路图,就连Protel也不会用,那家公司连面试都没有让他参加,而和他一同去应聘的另外2名同学却都收到了公司的接收函,并且公司还附信说,随时欢迎他们到公司发展。这件事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当头一棒,让他感到无地自容。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感叹自己从以高出该校60分的成绩被录取的高材生,怎么就蜕变成了无人愿意收留的职场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