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8700000002

第2章 序二谢宗贵

因为新闻的缘故而认识志忠。志忠对新闻工作很投入,总在路上,总在忙乎着一篇又一篇的新闻报道。工作之余,他又在他所钟爱的文学世界里自得其乐,时有佳作。就是这一篇篇的作品,大致构成了他工作生活的时空经纬。

志忠是仙游县委报道组组长,从事新闻报道十几年,作品颇多,已结集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子,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文化人。无论就其个人喜好,还是工作需要,近年他关注的重点,首选是“仙作”古典工艺家具。除了他自己著文为“仙作”鼓与呼,他还编刊物、乡讯,利用各种载体,集结更多钟爱古典工艺家具的人,宣传“仙作”之美,传播“仙作”之价值,可谓倾情尽心,“为伊消得人憔悴”。

眼前这本《古典情思》,汇集了志忠近年关于“仙作”的作品,以及他漫读诗书的感悟与感时论世之作。

何为“仙作”?直观其义,“仙作”乃仙游制作,其实是“仙游创造”。

仙游,传说中神仙游过的地方。远且不说,就说进入新世纪这十多年,仙游再次名扬天下--“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在业界得到广泛认可,愈益鼎盛。仙游因此而被誉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一说起红木古典工艺家具,不能不提及“仙作”。世界各地的红木一到深圳码头,十有八九都运往那个叫仙游的地方。据说,奔波世界各地的红木收购商,大多操着那古韵悠扬却难以听懂的“地瓜烧”

方言。

如果说以上说法可能有些许夸张的成分,那么以下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不仅京津等北方收藏界对“仙作”古典工艺家具颇多青睐,而且南北各地不少小康人家把“仙作”古典工艺家具摆上厅堂书舍,以示主人之清雅好古。

于是,红木古典工艺家具在仙游这个地方成为一个支柱产业,从业者多,受益者众,多少人家因此脱贫致富,多少创富的传奇成为坊间励志的事,为人津津乐道,赞叹不已。仙游古典工艺家具之红火,从现今蜿蜒十公里的店家即可看出:从仙游县城到古典工艺家具的核心区坝下,公路两边尽是以红黄为主色调的古典家具展示厅、红木原材料展销厅,蔚为壮观,令人震撼。

“仙作”之影响力,已如浩浩波澜荡漾开来。这自然是因为“仙作”本身之独有魅力,还有那一群群走南闯北的红木家具商的尽力推广,当然也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其中不能不提及的一个人,即郑志忠,他以手中之笔,为“仙作”不遗余力地摇旗呐喊。

翻开志忠《古典情思》,第一辑“仙作鉴赏”的内容,就是大谈红木古典工艺家具,谈红木古典工艺家具中的人和事,以及红木中人之情与思。

从书中可以看出,“仙作”之美,美在材质,美在工艺,美在工艺中的文化内涵,三者缺一不可。传扬“仙作”之美,理所当然要向这三个维度深入,才可能直逼古典工艺家具之美的内核。在这一方面,志忠除了向各大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广泛报道“仙作”古典工艺家具的发展动态外,还深入研究,深度挖掘,试图全方位展现古典工艺家具的独特魅力。志忠虽不是工艺师,也不是专业的文化研究者,但他是明智的,也是用心的,以自己的悟性和才情,穿越古典工艺家具繁简不一外表下的迷障,向着这三个维度深入,把貌似简单其实复杂的“仙作”说得有眉有眼,有滋有味,颇为引人入胜。

难能可贵的是,志忠的作品直逼红木家具的文化内涵,展现出红木家具的独一性。

现代家具所用材料,鲜少取于天然木材,绝大多数是在工业流水线上制作出来的。生产制作也是在工厂车间依靠各式机器完成的。流水线批量生产的结果是缺少个性,更无几许文化含量。而一件古典工艺家具的制作,大抵要经过选材、开料、打样,然后精雕细刻,依榫卯结构成型,再经打磨、着色、上光等,最终才算完成。所用材料不仅取自天然,而且是天然木料中最上乘的。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手工操作。工匠师傅在已定的尺度范围内,可以凭个人的艺术感觉,自由发挥,是一种“创作”,而非“制作”。因此,每一件成品都有不同于其他成品的独特个性。每一件“仙作”的独一性,可能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也可能表现在局部细节的处理上,木面的色彩甚至一丝一毫的纹理几无相同,都是不可复制的。在“仙作”里,你几乎找不到两件在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一模一样的红木家具。

就此而言,“仙作”实乃“仙游创作”或“仙游创造”。天然材质加上人工之创造,构成了“仙作”独有的品格与价值。

志忠在第一辑“仙作鉴赏”中,以浓淡不一的笔墨,由表及里,藉今溯古,向人们全景展示“仙作”的工艺流程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不时而现的具体入微的细节,也透露出志忠内心对“仙作”抑制不住的钟情。这些发自内心的赞叹,看上去只是个人化的理解与感悟,但一如那朴拙天然的红木,因其实诚质朴而打动人心,阅之不能不受其感染。

花这么多的笔墨来说“仙作鉴赏”,这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一部分内容最能体现志忠写人著物的风格。新著中的其他部分,“文苑拾美”、“心湖微澜”、“杂谈短评”,不管是读书读人读事,还是遍览世事评评点点,都体现志忠为文的一大特色,那就是用心体察、用心感悟、用心思考、用心写作。本书涉及面广,题材多样,驾驭功力有所不一,但每写一人一事,志忠都饱含深情,倾尽笔力,既有必不可少的外层静观与描摹,更有深入内里的洞察与思考;既有他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敏锐,感时论世,激情勃发,也有文化人的细腻心思,内敛涵咏,自由思考,不轻易随众,不人云亦云,多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不俗的见解。

不管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议论,往深处观,往内里想,大抵才能抒写性情,表达思想,触及文化的内核。挥泼如此笔墨,既可赋予写作对象以文化之魂,又能恰当地展露自己的才情与智慧,使笔下文字码成的世界别有一番地方文化意蕴。从志忠《古典情思》可以看出,他正十分用心地朝这一方向努力,不少作品也显露了这一特色。志忠自当以此为新起点,精心打磨,让自己的写作更为灵动,让自己的风格更为鲜明,一如当下古典工艺家具中的“仙作”风格、“仙作”气派。

(作者系《福建日报》新闻评论部主任,高级记者)莆田市领导一直关心莆田市杂文学会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支持和鼓励广大杂文作者弘扬主旋律,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为民众鼓与呼。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立华同志帮助杂文学会出版“莆田杂文丛书”,担任丛书顾问。陈立华同志殷切希望杂文学会在全国独树一帜,为繁荣莆田文艺创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莆田而继续努力,团结、培养、带动、激励莆田广大杂文作者,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杂文作品,发挥杂文革故鼎新、激浊扬清、针砭时弊、鼓舞人心的作用。

在莆田市文联的支持下,经市杂文学会同仁的努力,现在出版的“莆田杂文丛书”一套,有:陈天宇的《伪名人时代》、郑国贤的《鲁迅的鼻子》、许咨新的《呼唤清风》、蔡忠辉的《易变的脸》、邱南强的《灵魂的舒展》、李金贤的《猫眼内外》、潘真进的《照镜解闷》、郑志忠的《古典情思》、郑庆彬的《嘶哑蝉声》、郑玉珠的《大眼瞪小眼》。丛书的出版将成为莆田文学创作史上一件盛事,也将为莆田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故事新编: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故事新编: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 中国树

    中国树

    本文收录了杨如风的:中国情结、中国树、孤独的灵魂、石头、孤独的猫头鹰等诗。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月光下的灯影

    月光下的灯影

    梁思成的才华不在徐志摩之下。他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先驱,直到今天,他40年前的作品,仍被世界建筑界认为是经典之作。走遍中国山川,又曾到西方游学的梁思成,毕竟有不同的心胸。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梁思成特地赶去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片,交给自己的妻子。据说林徽音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终其一生。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心灵世界,在那心灵的深处,不见得是婚姻的另一半。
热门推荐
  • 特斯拉自传

    特斯拉自传

    特斯拉,不只是电动车;特斯拉,更是人类历史上最传奇的科学家之一。作为电气时代最主要的奠基者之一,特斯拉创造了我们的现在(交流电、雷达等等);作为一个天才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特斯拉预言了我们的未来(空中交通、星际通讯等等)。特斯拉何以取得如此令人惊叹的成就?特斯拉对未来还有着怎样惊人的预言?本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特斯拉撰写的回忆录,第二部分是特斯拉的文章、演讲及时人对他的报道,诸多内容都是首次在中文世界披露。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不仅能了解特斯拉的生平经历,还能读到他对未来世界的设想,思考科技的真谛。
  • 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

    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

    心灵,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对于文学,心灵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书名落脚于“行走”,毋宁说,是在行走中感受。同时,作者也显露出一种野心,这个野心就是把生命当作一个奇迹,来思考或者说来捕捉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意味——哲学一词,是借用了作者文中自己的说法。生活的意味或者文学的呈现总能比哲学更丰富,更能摆脱概念的规定性而更加意味深长。
  • 锁妖店

    锁妖店

    相传九天有神佛,九渊有阎罗。在凡间有宛若星斗般的海外仙山,飘渺与无穷业海之中,怅惘在俗世之中。激起天下之人向往,自此寻仙之举便犹若过江之鲫。却不知仙灵一般的人物隐匿与俗世凡尘。或坐卧山水间,或出没市井中,或被人所忌惮,就如仙临城里的那只狐妖,人人喊打。
  • 景云谣

    景云谣

    本文原名《锦绣河山》,这是一段全然不同的历史,一段全然不同的纠葛……瞭想前尘事更哀,景故犹然情何在。云遮月华夜如暑,苏醒却道春已埋。慕羡鸳鸯湖中戏,涯畔梦君杯前待。(偶老乡和二姐姐共作的藏头诗……)青梅煮酒既论英雄,也论知己。只是,英雄易找,知己难觅…一场梦幻,一次穿越。在现代,她是一个再固执不过的丫头,固执的不愿意忘记过去,固执的不愿意接受现实,也固执的拒绝着爱情。可是她并非是那样不可理喻的人,只因为,她的心已经被埋在了过去。于是,她离开了现代,出现在一个繁华鼎盛的年代。可是,她依然拒绝着爱情,别人的争斗嬉笑,她一笑而过,因为她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闲话般的威胁在她看来真的如闲话一般。“你这样是来可怜我的吗?”身为不得宠的女人,她冷冷的看着夫君的“青梅竹马”…“在我身上这样做,你真是白费力气!”身为正室的她,淡淡的回应着小妾的“煞费苦心”…“下次再这样,我咬断的就是你的喉咙!”家道中落的她看着趾高气昂的夫君。而对于历史未曾赋予她的那个人,她只能留下一声叹息:“我还不想死的那么早,所以我不能爱上你…”周旋与爱情、战争、阴谋、叛逆、朝权之中,她背弃了所有的人,也拯救了所有的人。一步步的走着,一步步的看着,沿着历史的轨迹,她孤独的行走着,直到最后,她才惊讶的发现:无论现代还是古代,都没有她丝毫的立足之地。苦笑着站在天地间,她像是看一场笑话般的看着自己…直到她的面前突然出现了一杯酒,一个男子笑对她:“和我一起共饮此杯,愿否?”醇酒荡漾,漾出点点真情…酣酒过后,两情相悦,放眼天下,共赏锦绣河山…亲亲海蓝帮我做的视频:亲亲海蓝的作品:《风尘舞》此文是穿越文,有爱情有历史,也有作者的YY,所以史学家、求实家慎入~本文不会篡改历史,其余故事纯属戏说,仅供大家乐呵乐呵…※※※※※※※※※※沁※※※※※※※※※※推荐沁的其他几本长篇:《冷酷将军邪娘子》(连载中:架空轻松文)《弃后要出墙》(连载中:穿越小白文)《景云谣》(已完成:穿越历史文)《极品皇后》(已完成:穿越小白文)《后宫冷》(已完成:后宫虐情文)《宛心泪》(已完成:古代悲情文)《宛如雪》(已完成:古代虐情文)《玻璃花》(已完成:现代青春文)《玉妃》(已完成:古代后宫文)
  • 宁夏灯谜:1973—2012

    宁夏灯谜:1973—2012

    灯谜发展到现在,从内容、形式到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各地的灯谜创作、灯谜猜射和各种形式的灯谜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发展和创新。
  • 学山诗话

    学山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缘是天外仙

    缘是天外仙

    与心爱的人一起穿越,按正常剧本就当同甘共苦,患难真情吧?偏偏他们刚穿越就莫名失散;成了修真界第一人的衣钵传人应当耀武扬威,横行无忌吧?偏偏师父已死了400年,倒是各种仇家怨侣还留了一地;蓝元珠里封印的是个来历大到惊天的家伙,可惜只剩残破魔魂,终究也还是个招灾惹祸的魔星;半路入伙的凤羽公子,在俗世中倒是顶尖的高手,可哪个修真人士在俗世不是万人敌?……好在这里世界架构还算稳定,没有战争没有末日没有崩坏,师北北可以愉快地(?)进行被调教以及反复被调教的穿越日常。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继承者(大雾)!总之,这是个缺爱的姑娘得到很多爱的故事。
  • 爱情的坟墓:第三种离婚

    爱情的坟墓:第三种离婚

    梁筱雨与赵雷是中学同学且是两年多的同桌,他们在艰苦的高中岁月里日久生情,成为恋人,然后从学校到社会,再到一起步入婚姻的围城。但十几年的感情,最终还是没有敌得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咒语,婚后三年,他们就离异了。重归单身的梁筱雨,曾一度对继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失去信心,屡屡拂了好友林丽为她寻找下一任接班人的好意。却不料,一次偶然,梁筱雨在工作中邂逅了曾被她三番两次拒绝见面的相亲对象庄春,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梁筱雨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似乎又一点一点走进了她已年过三十的生命中来……
  • 最美的年华遇见你0a

    最美的年华遇见你0a

    青春的伤痛,文舸,诗航相识在最美的年华,不知两人能否安稳走下去……
  •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灾难性大地震。此次地震强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是历史罕见的。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在地震发生后,人们在第一时间想到灾区人民需要救援,需要医药、帐篷、食物等物资。于是,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奉上自己的爱心,这爱心迅速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爱心催人奋进,支撑着灾区人民勇敢地面对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