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8700000005

第5章 “仙作”鉴赏(2)

在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而在“琴、棋、书、画”中居于首位。而承载琴之桌,就成为文人雅士必备物品,若见绝佳之琴桌,他们何足惜千金散去,所以流传下来的古典琴桌,大凡成为“仙作”琴桌的衣钵。

今有幸见到艺苑珍藏的古典琴桌,它体型别致,俊秀雅丽,雕刻精美,选料上乘,做工精细,包浆莹润,华丽处带几分清秀,着实让人“一见钟情”。主人严星辉告诉我,这古典琴桌的制作款式,是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听琴图》轴中受到的启发。画中拨琴者为宋徽宗赵佶,他微微低着头,双手置琴上,轻轻地拨弄着琴弦;听者三人,其中着红袍低头静听者,就是官至宰相的仙游人蔡京。画右角有赵佶所书瘦金体“听琴图”三字,画正中蔡京题诗:“吟征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由此可知,当年“仙作”已经成为京城时尚风向标。

书画琴棋诗酒花,而今件件不离它。曾几何琴桌的命运与琴一样远离人们的生活,想不到时至今日古典琴桌又回归了。主人拿出了一叠厚厚的订单,这是近年来古典琴桌畅销的明证。于是乎,他开始搜集琴诗及琴事,每每有朋自远方来,便可听一曲《高山流水》,或弹一曲《梅花三弄》,不失为一件雅事。琴桌随琴器而生,严星辉精心制作的古典琴桌,可谓是为这雅事锦上添花,今后他还要为操琴者设计琴几、琴架、琴台,为琴心交流和情感抒发打造更温馨的平台。置身琴音之中,我有感而吟起《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此番琴音悠韵绵长,真是难忘,此间人人尽兴而归,诚为难得。

吉祥如意赠嘉宾

元宵时节,艺苑为表乔迁之喜,隆重推出了仿古木雕如意,虽然是新近制作的产品,但给人以玲珑剔透、古朴典雅之感,堪称仙作如意中之翘楚。

细瞧,那如意头、如意柄和如意尾,通体雕刻有仙鹤、蝙蝠、松树、云头、仙草等等,采用了镂雕、浮雕等多种技法,刀工娴熟,精雕细刻,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图案纹饰繁密,有福(蝠)、寿(鹤)等等,寓祥和平安之意,幸福美满之期望,很好地显现出中国独有的审美趣味。

如意的来历,是古人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裨史类编》说:“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不到,用以搔爬,如人心意。”随着历史的演变,其搔痒功能消失,逐步成为精致的装饰品,演绎如意吉祥文化。这是一种在精神上取悦于人的文化,是心灵的慰藉和对人生的祝福,所以颇受世人青睐。

追溯唐宋时代,如意已是一种吉祥之物,成为人们祈望吉利祥和的象征,也是中国吉祥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在太平年景,人们的富裕程度越高,追求美满的动力越大,吉祥文化也就越会得到发展,所以承载吉祥的木雕如意也就越受国人的喜爱。明清时期,如意成为皇宫贵族们的玩赏之物,在皇帝的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清朝有幅宫廷画轴《雍正观花行乐图》,描绘端坐的雍正皇帝手执木雕如意。当时如意的制作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地位也达到空前的高贵。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都必进如意于朝,取兆“吉祥”之意,以博雍正皇帝之欢心。在民间,大型如意也成为富贵人家厅堂里的一种陈设,小型如意则成为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的珍品,以示吉祥的祝愿。

如意难在选材剪裁,妙在人工匠意与造化天成的契合无间,是一种非常符合我国传统审美情趣的工艺品。从古到今说如意,我不由得更加珍惜“如意”。

乐在书案饱眼福

每晚归来,总是书桌相伴。一直希望有张心仪的书桌。每每在红木楼看到红木书桌,都要瞧上半晌,坐在配套的椅子上体验,感受那份安逸。那精美的做工,考究的用料,雅致的款式,奢华得让人真有一种清风爱与窗前伴的不舍。

正如欧阳修《读书》诗曰:“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由此我体会欧阳文忠公当年的工作和生活。窗前一桌一椅,窗外垂柳荷花,宛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在如此诗情画意中,摸索于书桌的诗林书海中,仿佛有一种“书案连四海,心思贯古今”的境界。书桌日复一日地浸润着主人的心血,才生成一种异乎寻常的气质。

书房虽小,五脏俱全,其中必备之物,便是书桌,它是书房的心脏。如果平生能拥有一张精美的红木书桌,集朴素与华丽、优雅与丰富于一身,天然、脱俗、雅致,那可谓是文人雅士们的一件幸事。记得南朝梁简文帝写一篇《书案铭》,称赞一张书案的做工:“刻得镂采,纤银卷足,漆花曜紫,画制舒绿……”可知这张书案已经运用了七宝镶嵌、金银镶嵌、绿沉漆饰等多种结合的工艺。

伏案于这样的一个好书桌,一个字不写,一行书不看,便已沉浸于书桌文化之中了。

雅号八仙摆正堂

透雕与浮雕手法相结合,雕刻着卷草和牡丹,牙板上雕刻着植物变形图案,与整条腿的雕刻造型相结合,显得沉稳大气,典雅美观,极具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颇受人们青睐。

八仙桌形态方正,结构简单,用料经济,是一种实用的家具,摆在厅堂里,显得亲切、平和又不失大气。无论厅堂装饰的典雅还是简单,甚至粗糙,只要空间不是特别逼仄,摆上一张八仙桌,两侧放两把椅子,就会产生非常稳定的感觉,如一位大儒,稳定平和。坊间认为,正是八仙桌极强的安定感,从而在民间广泛流行。

雅号八仙摆正堂,倾诉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五代时有一布衣人家办酒席,在空地上用木头和石板搭桌摆酒,太阳当午照,宾客满头大汗;席间大雨瓢泼,宾客浑身湿透,饭菜也吃不成。八仙路过,见众人狼狈状,问明缘由后,便进主人屋里施法,变了一大排木方桌,四周放上木条凳,亲戚朋友按每桌八人坐下吃酒。后来,布衣百姓称之为“八仙桌”,每逢家里办酒席都用它摆酒菜,而且入席次序很有讲究,长辈不入席,晚辈不落座,虽然彼此很清楚该坐哪里,可是还要互相谦让一番才肯入座。

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载,八仙桌的雏形可追溯到五代。现在可考的八仙桌至少在辽金时代出现,明清盛行,尤其在清代,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几乎家家都可以寻到八仙桌的影子。清式八仙桌,造型日趋完善,大部分改成带束腰的,腿有的也改成了三弯腿,牙板加了诸如吉祥图案浮雕之类的装饰,做工精巧,美观大方。

由于八仙桌的桌面比较大,数百年方可成才的珍贵硬木都很难出得如此完整,所以除柴木外很少有整块料做成的桌面。目前制作的八仙桌,大都是面板三拼,纹理清晰自然,四腿与桌面直接相连,圆腿写意阴雕分外美神韵和抒写画家主观的情致。正如徐贲《写意》诗曰:“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客来客去日日,花落花开年年。”

仙作阴雕浸润着民族文化内涵,潜在于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和艺术境界,其实就是仙作人的性格。那是恬淡从容的诗性生活,是波涛涌退后一种卓然兀立,是浮华散尽之后的自在品茗。

阴雕又称“沉雕”,是“仙作”家具制作的一种基本刻制方法。它是按照字和画的轮廓,将轮廓以内的红木用刻刀刨除,雕出凹槽,即低于木材平面、凹下去雕刻的一种雕法,能产生一种黑白分明、近似中国水墨写意画的艺术效果。

红木家具阴雕内容大多为梅、兰、竹、菊之类的花卉,也有诗词、吉祥语之类的文字。可以说,阴雕手法既是白描的,又是写意的。它通常是在一块刨光处理后的平板上,运刀划划,以线条刻划图形轮廓之方式,将图案呈现出来的技法,类似图画之白描手法,大都在古典家具的装饰性部分,以构图简洁明朗,主题简单明确为原则。

我曾看过阴雕的龙柱,只是在表面雕刻,远看有时看不清,但如果近看,可以看出那龙栩栩如生形状。我也常常在屏风、橱柜、箱匣等家具的装板上看到阴雕,这是一种古老的装饰工艺,把古典家具雕镂成岁月的记忆,雕镂成月下的诗歌,雕镂成哲学的本真,雕镂成一坛醇醇的陈酿,芬芳馥郁。

工艺与文学有相同的审美规律与创作规律。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指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而写意,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画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它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而着重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隽美典雅话浮雕条流动的“飘带”,以产生流动之美,创造一种灵动通透、主题突出的美学效果,好像给家具安上“眼睛”,使家具富有生命力。

显然,雕刻艺术,不能一味仿制前人的东西,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创精神,要体现时代气息。让人们在品味古典、品味时尚之时,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

站在艺苑落地屏风前,青松翠柏、寒梅红枫以及亭台楼阁、长廊水榭种种美景尽收眼底,浅浮雕和深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既突出了画面的立体感,又延伸了画面空间。整件作品布局严谨和谐,刀法老练,线条流畅,细腻精致,可谓是栩栩如生,即使上面蒙着一层灰,也难抑其光彩。此时此刻,你会看到严谨优雅、和谐自然之美,仿佛听到禅声与琴音的和弦。

浮雕又称“平面雕刻”,是一种在平面上的浮凸表现,分为深浮雕和浅浮雕两类。深浮雕是一种多层次、多深度、浮凸度较高的一种雕刻,是利用较厚材料,表达多层次而且图形复杂的技法,由于背后并未透空,里层图案运刀雕刻极难。深浮雕作品常见于古典家具中的面板、屏风隔扇、靠背等构件上,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它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深浮雕追求的是形象的逼真性与完整性,流淌的曲线美给人以妍秀疏朗之感。它不仅是家具装饰的一种主要形式,而且也是区分不同的家具流派与风格的一种标志。

而浅浮雕如同线描,刀法细腻,线条流畅,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它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通常仅做小面积的雕刻,是一种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围子等处,常用以线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画面的立体感,使家具在静态中展现动态感,给家具环绕上一精致圆润立体雕精致,还是精致,这是我看到圆雕作品后最深刻的感受。工匠采用圆雕手法创作的人物、动物和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真实感强。在制作过程中,雕刻师对木材刻下的每一刀都包含着对作品的思考,用“刀刀用工、点点扎实”这句话来形容他们的工作一点儿也不夸张。

圆雕又称立体雕,古代木雕技艺最难的一种,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因此,圆雕要求精而深,强调“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既要掌握雕刻艺术语言的特点,又要敢于突破、大胆创新。

在木槌敲击声中,我走进雕刻车间,现场感受圆雕技艺之美。只见十几位雕工或坐或趴,正忙着凿坯、细刻、磨光,三五位师傅正在操作打模机,对木材进行切削钻孔,打制木雕粗坯。一位上年纪的师傅说,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对木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特别要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合,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坊间传闻,晚明竹刻的嘉定派朱氏祖孙、金陵派代表濮澄,还有清代封氏三兄弟,以及张希黄、方契、濮仲谦等众多竹雕名家,都擅长圆雕。晚清民国以后木雕圆雕小件以其古朴而文雅的色泽、精致而圆润的制作工艺,且适宜把玩和陈设等特点,一直深受收藏者的喜爱。此后的一两百年里,圆雕技艺皆以闽南及莆仙地区最为出众。至今,仙游地区仍有圆雕技艺的高手,譬如榜头工艺美术大师王新明先生,将莆仙传统圆雕工艺运用得炉火纯青,其以人物圆雕为特色的仿古竹雕作品在海外艺品市场已成抢手奇货。

仙作圆雕作品的表现手段极为精练,要求高度概括、简洁,要求从各个角度去推敲它的构图,对形体起伏大胆夸张、舍取、组合,要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观众,正因为如此,硬要它去表现过于复杂、过于曲折、过于戏剧化的情节,将无法体现圆雕的特点。它常常以寓意和象征的手法,集中深入地塑造富有个性的典型性格,用强烈、鲜明、简练的形象表现深刻的主题,通过构图布局,讲求虚实、对比、平衡、空间和掩映等现代绘画知识的运用,使圆雕作品意境更加生动而自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给人以难忘的回味。

精巧入微镂空雕

同类推荐
  •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收录了《福清城里有座小楼》、《有用或无用的小说》、《散文的精髓是自由》、《中国的惰性》、《文学的作用》等散文、随笔作品。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 白马湖文谭:浙东新闻学丛刊《我们》

    白马湖文谭:浙东新闻学丛刊《我们》

    本书分为三辑: “俊逸风骨: 《我们》散话”“独标高格: 悦读白马湖派散文家”“艺术的闲谈: 白马湖文派”, 收录了《〈我们〉的缘起与价值》《三等车的文学“滋味”》《白马湖新绿: 现代散文“白马湖派”》等文章。
  • 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

    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

    《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用理性、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
  •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五十多年前,女主人公为追求科学与理想,从中国到比利时留学。不料战争爆发,比利时被德国纳粹占领。主人公从此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斗争。以她的人格力量,感化了德国将军,使其未泯的良知得以复苏,从盖世太保的枪口下挽救了上百名反战人士的生命。战争结束后,比利时政府授予她“国家英雄”勋章,人民誉她为“比利时母亲”。
热门推荐
  • 南方乘以北

    南方乘以北

    方以北、成小南的世界里,陆续出现了许多个名字,交织纠缠,南来北往,殊途无常。目光熄灭之前,星空陨落以后,青春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裹挟着所有强盛和仓促浩荡向前,把不明所以的你我隔在河岸对面,对后来发生的一切后知后觉。于是故事碎片零零散散的这一边,眼眶的湿润、心跳的悸动、声色的显露,都变得弥足珍贵。你还记得阳光第一次穿过指缝,柔软地放散在瞳孔里的感觉吗?
  • 高职教育强校实践与战略理论探索

    高职教育强校实践与战略理论探索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人力资源市场进入了大批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阶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运而生。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然而,虽然经过近20年的跨越式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人力资源市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仍然十分缺乏;企业用人单位对大多数高职毕业生不认可,认为他们论吃苦耐劳精神不如农民工,论技能水平不如技师、技工学校毕业生;学生和家长普遍不愿意报考职业院校。
  • 有思文丛: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

    有思文丛: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

    本书是小说家张楚的一本散文集,由“野草在唱歌”“窥书窥心”“风行水上”“人与事”4辑27篇文章组成。内容涉及对青年时代的回忆、对读书交友的回望、对创作历程的回顾;语言流畅平和,平和之中又饱含深情。
  • 恶女从良

    恶女从良

    族中姐妹,费心费力帮她出谋划策,她以为是真心待她,不过是一步步将她推进恶女的深渊,毁掉她的名声,成了勋贵世家眼里的恶女。重生回到开始,她要改过自新。任她如何贤淑,恶名仍与京城的恶少们并肩而立,元喜抚额感叹:闺秀难为啊。恶女从良翻身史,更是恶女与恶少们的故事。新文《女配是重生的》前世她被荣华富贵迷花了眼,堕落一生。今生不想再重蹈覆辙,势要将那颗虚弱的心泯灭掉,重生后就算当个女配也要拥有精彩的人生。大家多多支持
  • 指剑道

    指剑道

    【孤星追月,终老一生,指剑一出,神哭鬼泣】陆浩然一个生活在低层的都市少年,因意外在祖屋地窖下,陆小凤的墓室内,得到一本武学修炼功法《指道》,这是一部融合灵犀一指,一指金刚法和一指禅功等高深的武学功法。从此,陆浩然就踏上了一段不凡之旅。陆浩然以指证道,指破苍穹,诛神灭天,以血腥杀戮成就他无上的指剑道。
  • 我家校草高贵冷艳

    我家校草高贵冷艳

    【已完结甜宠文】【霸道萌宠】一朝惹上腹黑恶魔,怎么逃都逃不掉。没想到人前看起来高冷无比的皇牌校草,人后却邪气十足。不仅对她动手动脚,还当着所有人宣布她只是他一个人的猎物,让她“荣幸”地成为全校女生的公敌。本以为他只想整她,报复她,可谁知,这家伙竟然……竟然还……“你再这样我叫人了啊!”“再哪样?这样吗?唔……这样?还是这样?”“啊!大坏蛋!”“嗯,真好听。”一场腹黑恶魔和呆萌小羔羊之间的狩猎游戏,正式开场。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 天主神帝

    天主神帝

    苍穹之域,群雄荟萃,万族鼎立。一位位天之骄子,演绎精彩绝伦的故事。少年自北寒天而出,他要做最为耀眼的那颗星辰。
  • 蛇蝎美人

    蛇蝎美人

    一次结婚前,李宿白死乞白赖地缠着她。第二次结婚前,换她死乞白赖的缠着他。两人被绑在小黑屋里,她开始展开攻势:“你爱我吗?”“你不配。”“……那你干嘛要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我,犯贱?”良久,他冰冷的“呵呵”了一声。她接话:“其实我也贱,要不,咱们再结一次?”他笑得她浑身发毛:“你要不怕死就来试试。”事实证明,她其实不怕死。
  • 纪事杂录外编

    纪事杂录外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