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900000004

第4章 考古(3)

古老村落——兴隆洼遗址

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属于一处重要的史前居住址。以往的考古发现显示黄河流域古代文化发达,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而兴隆洼大型聚落遗址的发现表明中原以外地区也同样存在着发达的早期文化,从而为中国文明多中心起源的观点增加了新论据。

兴隆洼遗址分布于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右岸东西向的低丘冈地上,地势平缓、水源充足,成为古代人类理想的居住址和生存的首选地。这里是一处保存非常完整的史前环壕聚落遗址,内有房址、墓葬,外有大型壕沟,聚落内遗迹遍布,并出土大量精美器物。遗址年代距今8 000—7 300年,持续了700多年的居住时间。

兴隆洼的聚落形式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它的黄金时期曾经营造了极具代表性的村落。这个时期村民们居住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建筑,一般在地上挖一个浅浅的土坑,并对坑壁和坑底进行一定的处理,然后在坑顶部加一些木质或茅草材料做成屋顶来遮风挡雨,这就是所谓的半地穴。由于这些房址有一半深入地下,地表所能露出来的只是一部分,降低了高度,所以在冬季有效地防止了北方风沙的侵袭,同时又在炎炎夏日避免了由于阳光辐射而产生的高温,形成冬暖夏凉的小环境,其原理有些类似于现在黄土高原仍在沿用的窑洞。

兴隆洼的房址平面近圆角方形,有的略呈长方形。地面系将地穴的生土底用工具砸实,形成一个硬面。房址的中央一般有灶,平面呈圆形,个别灶的底部还铺垫石块。屋内的中间及四周墙壁有立木用于支撑屋顶,形成相对开阔、稳固的空间。中原地区半地穴式的房址一般都带有一个斜坡形的门道方便人进出,在兴隆洼村落里,这样的门道却没有发现,这个特点一度曾是未解之谜。后来人们在史书里找到了答案,书中记载东北的少数民族善于筑城穴居,他们的房址外形似土堆,在屋顶上开一个出口,屋内有木梯连接出口以便于人们出入房屋,兴隆洼人们可能也是这种出入方式。

兴隆洼的房址沿西北一东南方向成行分布,井然有序,共有8排,每排10—13座。由于排列整齐,所以在遗址地表留下了一个个成行排列的灰土圈。房址面积一般为每间50—80平方米,相当于现代的一居或两居室大小,最大的两间则并排位于村落的中心部位,面积达140平方米。居住区外侧环绕宽约2米的椭圆形壕沟,直径160—180米,将所有房址都包围在壕沟以内,形成一个非常封闭的聚落,只在西北侧留有出入口,不但用壕沟保护了村落内部的安全,而且用房屋之间的纵横排列区别了聚落内人们的远近亲疏,这样完整的聚落形式是考古发现中不多见的。

除了聚落形式别具一格以外,兴隆洼遗址内的一些特殊习俗也是史前独有的。有的房址内地面上摆放成组的兽头,有的在房址内发现了墓葬。这些墓葬一般一个房址内只埋葬一个,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单人葬,仰身直肢,头向朝北,墓内随葬小型器物,有陶、石、玉、骨、蚌器,集中放在墓主的头周围或佩戴在主人身上,在一些随葬品较丰富的墓葬里不但出土了这些物品,而且最为特殊的是在墓主的身旁葬了两头肥猪,一雌一雄,均仰卧放置,占据墓穴底部一半的位置。这样的葬俗在国内考古发现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兴隆洼时代的人们为了生活方便发明了很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品,这些物品虽然简单,却非常实用。他们用手捏制成陶器,用泥圈套接的方法接合成形,再加以烧造。由于烧制的火候较低,所以质地疏松,颜色斑驳,很大程度上显示出技术上的原始性。因为水平较低,所以陶器器形比较单一,只能制作直筒罐与平底钵等简单器物,但器表装饰的图案却很有特色,用工具按压出成排的“之”字纹、网格纹或席纹等。

与陶器的原始性相区别,兴隆洼的石器制作却非常成熟,特别善于制作大型打制石器,种类有锄、铲、磨盘和磨棒等,这些工具多数与农业生产有关,可能是农具一类的东西,表明这时农业在兴隆洼人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这时期的生产并不限于农业,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鹿、猪、狍、熊、鱼等动物骨头表明,此时渔猎也是人们日常活动之一,兴隆洼人用动物骨骼制成刀、锥、针、匕、鱼镖等工具,制作十分精致。也都经过磨光,骨鱼镖还由小石片嵌于骨梗之内,尤其富有特色。

遗址内还发现了少量的玉器,器物虽小,但种类却很丰富,有块、匕、斧、锛和凿等。玉器色泽鲜艳,制作精美,抛光、钻孔等技术成熟,对器物形式的把握准确到位,并且不少玉器没有使用痕迹,可能非实用器,与原始的祭祀活动有关。

兴隆洼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新石器时代住地遗迹整体保存最好、年代最早的史前聚落遗址,它的多排横列式房址、聚落外围用壕沟环绕的布局形式,既与同时代的聚落有共同点。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其聚落中间的大房址建筑规模巨大,工艺水平高,表明了特殊的社会功能,或许是氏族会议的场所,或者可能兼作聚落首长的住所,其地位是十分突出的。室内埋葬的习俗表明了死者生前地位相当特殊,甚至可能被作为原始崇拜的对象。至于整猪同穴并列埋葬的葬俗则表明了人们对于猪的重视,具有图腾崇拜的意义,联系到红山文化大量以“猪龙”为题材的玉器装饰,可以推断兴隆洼文化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源头。

仰韶村遗址的发掘

在河南省渑池县城北,有一处三面临水的小村庄,因北望高耸的韶山,故称仰韶。20世纪20年代,仰韶村发生了一件人类文化史上的大事,这就是仰韶遗址的发现。

最先揭开仰韶遗址神秘面纱的是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1921年,他带领一支发掘队来到仰韶村,寻找中华远古文化的遗存。经过30多天的挖掘,获得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及人骨标本,他撰写了《中华远古之文化》一文,详细报道了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成果,并按照考古学的惯例,将这批以彩陶为主要标志的远古文化命名为“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揭开了中国考古学研究和原始社会史研究的第一页。中国近代考古学由此开端,仰韶村也从此驰名中外,成为史学界、考古学界向往的古文化圣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仰韶遗址又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再次获得了大批文化遗存,澄清了遗址的文化内涵,同时修正了安特生的一些错误认识,为研究中国史前社会发展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研究表明,仰韶遗址长900余米、宽300余米,面积30万平方米。

仰韶中期彩陶盆仰韶遗址所代表的仰韶文化年代距今约7 000—5 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是黄河流域势力最为强大的史前文化,也是中国同时期各类新石器文化中分布范围最广泛的一支,共发现遗址1 000多处,主要分布区以陕、晋、豫为中心,西达河西走廊,东至鲁西,北达冀中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南至汉水流域。

以仰韶村等重要遗址的发掘为基础,综合地域和时代所造成的文化面貌上的差异,可以将仰韶文化分为三个主要地区、七种类型、三个发展阶段。其中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是仰韶文化的发展中心,可分为北首岭、半坡、庙底沟和西王村等类型,代表了这一地区仰韶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在豫中地区可分为庙底沟、大河村类型;在豫北冀南一带,则可分为后冈、大司空类型。各类型之间在文化面貌上各自有地域特色。

仰韶文化向人们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由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当时人们过着定居生活,有比较稳定的村落。人们从事锄耕农业生产,种植粟、黍、稻谷等作物,饲养猪、狗、羊和马等家畜,采集榛子、栗子、松子和朴树子等果实及水生物等。彩陶盆内多见鱼纹和网纹等形象,是当时渔猎活动的真实写照。

仰韶文化的房子有圆形和方形半地穴式、圆形和方形地面式,晚期还出现了方形地面连间式,始终以半地穴式房子最为流行。屋内正对门向的中心设一火塘,有些灶坑内嵌有保存火种的夹砂陶罐。有的在门内两侧筑有低矮的小墙,有的在门道与居室之间有浅方坑形的门坎。屋内居住面和壁面都涂抹草拌泥土并修整得光滑平整,部分经过烘烤,十分坚硬。圆形房屋周壁墙中有密集的壁柱,室内中间有多根主柱以支撑屋顶,复原起来似现在的蒙古包形式。方形房子结构与圆形房子大体相同,也在坑壁和室内挖有柱洞,复原起来呈四角攒尖的方锥体。

埋葬制度多样,有单人葬、多人葬、单人一次葬和集体二次葬,葬式有仰身直肢葬、俯身葬、屈肢葬,个别的实行同性合葬,还有瓮棺葬形式。成人都有成片的公共墓地,同一氏族的成员比较集中地埋葬在一起,随葬品一般比较平均,看不出太明显的贫富差别。儿童瓮棺则成群或零星地分布在居住区的房屋旁边,以瓮、罐、钵、盆为葬具。

仰韶文化的制陶技术已相当成熟,最能代表当时的工艺水平。仰韶人有专门烧陶的窑场,有横穴窑和竖穴窑两种形式。陶窑由火膛、火道、窑算和窑室等部分组成,陶坯置于窑室底部多孔的窑箅之上。火焰经过底部的火道、火孔进入窑室,烧造出精美的红陶。一般都用泥条盘筑法制成,普遍采用慢轮进行修整,虽然以手工方法制成,但器形规整、色泽光润、构思巧妙。在陶器表面还施加各种纹饰,其中装饰作用最强的是彩陶花纹,这是当时最有成就的一种原始艺术。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构图精巧合理,与优美的器物造型相结合,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半坡类型的彩陶纹饰,以红地黑花为主,也有原地红花或加白衣饰黑、红两色花的,主要有人面形纹、鱼纹、鹿纹等动物形象和象征草木、谷物的植物花纹。神话化的人面纹图像,头上和嘴角都有化妆式的装饰,似含有某种巫觋性质。鱼纹占主导地位,数量多、变化大、形象也逼真,其组合有单体和复体两种形式,不少图案是两条以上的鱼纹相重叠或相连形成一组纹饰,非常生动。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纹饰进入了成熟发展期。以弧线、弧边三角、曲线、圆点和半圆形、鸟纹装饰等元素,采用二方连续的装饰方法,构成整组花纹环绕器壁,显得绚丽多彩,还出现了多彩纹饰,白地或红地自边,紫红彩、白彩相间,更显得富丽堂皇。

仰韶文化还有一定数量的刻画符号,目前主要发现在圜底钵口沿的黑彩宽带纹上,有50多种。这些符号多是在陶器烧成后刻画上去的,最多的是一道竖划,其次是二道竖划、X形、Z形、正钩形、倒钩形、T字形等形状,也有的像植物形,还有其他多种形式。一般认为是起源阶段的简单文字或者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在长达2 000多年的历史行程中,仰韶文化不断吸收周边文化因素,又给周围文化以不同程度的影响,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部分,共同为中华民族文化机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仰韶遗址的发掘,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的远古文化,在撩开史前文化面纱、触摸中华文明起源的同时,也拉开了中国田野考古的序幕,在当时起到了科学认识本民族发展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作用,同时也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历史上创造的辉煌,它一经发现,立刻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标志,为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庙底沟彩陶花纹

中国古代称“华夏”,汉族也曾自称“华夏族”,此外,中华、华山、华县、华表等,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遇到很多与“华”有关的词语。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用“华”来表述事物,甚至指代自己?长期以来,不断有人从历史学、民族学和民间传说中寻求解释,但总是难以尽如人意,直到庙底沟遗址的揭露,人们才终于从考古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庙底沟位于河南省陕县境内,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遗址,由此确立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距今6 000年左右。庙底沟遗址之所以重要除了因为在这里发现了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证据、展示了新石器晚期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外。更因为它扑面而来的花团锦簇般的陶器装饰特色。

庙底沟遗址有制作考究的方形半地穴式房子,并出土有制作彩陶的磨石及颜料块。遗存中绝大多数为陶器,而陶器中又有90%为红陶,器类有曲腹的钵和盆、小口的尖底瓶和平底瓶、夹砂罐、圜底釜、灶等。装饰于器物表面的纹饰就是精美的彩陶花纹,除了少量蛙纹和鸟纹外,大量的是以黑色的圆点、钩叶、弧边三角及曲线组成的带状纹饰,还有垂幛、豆荚、花瓣、网格等纹样,衬的还带有红、白底色。由于图案母纹都属于曲线元素,因此构成的完整纹饰也是以柔美为基本特征,有行云流水、滚滚而来、无穷无尽的意境。彩陶花纹发现以后,人们努力尝试用各种恰当的词语来表述它:弧边三角纹、回旋勾连纹、凸弧纹……可每一种命名似乎都不能很准确地概括这些纹饰,无法完全展示这些纹饰的构成特色。最后,人们终于看出那些所谓的黑彩三角、勾连纹和凸弧纹等其实不过是“绿叶”,真正的“红花”却是它们之间所围成的一片片空白区域,这些区域在一瞬间突然魔术般地变成了一支支争相绽放的绚丽花朵:红地的是红花、白衣彩陶罐的是白花、纯洁的花瓣、整齐的花蕊、重重叠叠、相互交织、掩映于黑彩的绿叶之间,共同簇拥着通体磨光的盆、罐器物。于是人们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精心绘制的彩色都是在为形成最终的花朵做准备,无论黑彩形式怎样变化多端,其实都是花朵以外的陪衬,花朵才是核心、是灵魂、是庙底沟人心中的梦想!

庙底沟人是如此的爱花,以至于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陶器上几乎除了花朵形的装饰以外,其他的图像极其罕见,可以看出花不但统一了陶器、统一了艺术,而且也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花以外的其他事物,一门心思就是想着怎么能够变着法地将心中喜爱的各种花朵艺术地表现在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具上,从而能够朝思暮想、日夜相伴、直至死后也要带在自己的身旁,永远不分开。花在庙底沟人的生活中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寻常花朵,而应是一种寄托、一种标志,甚至是一种崇拜,是庙底沟人的精神支柱。花本来是自然界常见的,可是在庙底沟人心中自然的花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概念。

同类推荐
  • 帕尔哈德与西琳:维吾尔族爱情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帕尔哈德与西琳:维吾尔族爱情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这是我国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诗人阿不都热依木·那札尔(1770~1848)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多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作品通过古代王子帕尔哈德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及其和美丽的西琳公主的恋爱故事,歌颂了劳动,歌颂了勇敢、忠诚、不贪富贵、不畏强暴的高贵品德,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追求,也寄托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的封建社会的不满。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本书论述了推动宁夏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措施、科学方法以及如何促进宁夏文化建设跨越性的发展,体现了宁夏文化建设方面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对宁夏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 庄子一日一讲

    庄子一日一讲

    本书充分吸收和阐释了庄子关于“自由、无为、生死、智慧、养生、有用与无用”的思想,尤其是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平实而深刻的阐述。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本了解和理解庄子思想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读本和参考读物。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热门推荐
  • 娘亲有点拽

    娘亲有点拽

    在顺境中生存,并不能够彰显自己的实力,可是,在逆境中生存下来,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老天爷待她不薄,她一个美容集团的女总裁,居然让她重生在两个孩子她妈的身上而且,还是一个大家不要,极度嫌弃的女人身上,她要如何去做才可以破土重生呢?
  • 少爷们的专属女仆

    少爷们的专属女仆

    高中少女因缘际会结识了私人贵族高校的风云少爷五人组,各个美男魅力四射却逼她成为专属女仆?!从原本的抗拒,到由衷的爱上这个工作,其中有过伤情更有触动,欢喜伴随着激情,冷傲宇文,温柔南宫,花心却只对她专情的花少爷,不知哪位才有本事真正俘获她心?
  • 三观义

    三观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级主神系统

    超级主神系统

    没有丹药?主神空间给,没有法宝?向主神空间要,没有功法?直接兑换就是了,没有小弟?这还不简单,一颗神丹下去不知道有多少人求着当你的小弟呢。岳雨,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自从得到主神空间以后就开启了他那神挡杀神,鬼挡灭鬼,河水见了都得倒着流的旅程。“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我要这地再也埋不了我的心,我要这众生都为我颤抖,我就是主神空间的主人岳雨。”得到主神空间的岳雨装逼般的向天空大喊了起来。"
  • 不灭神座

    不灭神座

    千年前,人族众圣与魔族鏖战,用生命封印了魔族大军。百年前,凌家一天才捅破封印,开启了魔族再次入侵的大门。十六年前,赵家骄子赵从风逃亡东大陆,带着一婴儿隐居在了东阳镇。如今,年方十六的赵轩一脚踏出了东阳镇,然后名动天穹大陆。待我剑指中州,登临不灭神座,定要让那魔族知晓,犯我穹天大陆者,虽远必诛!——赵轩
  • 红楼梦(最爱读国学书系)

    红楼梦(最爱读国学书系)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红楼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
  • 重生共同奋斗的小日子

    重生共同奋斗的小日子

    女主带着为末世准备的物资穿越到了五零年代过自己的小日子文文还瘦,希望有兴趣的小伙伴先收藏,然后养肥再杀!提醒一句:前文准备修改,可以直接从第九十二章开始看
  • 美女,你好像不是人类喔

    美女,你好像不是人类喔

    天界的人最近发愁两件事第一件,他们那个俊美妖孽的太子殿下,居然爱上一个凡人,迟迟不愿回去天界继承大统第二件,他们那个几十万岁的大皇子,最近这几千年才开始他的清楚叛逆期,宁愿窝在人界当个小小的猎妖师,不愿重新飞升当上神魔界的人也很愁他们等待千年的魔尊终有契机重生,却迟迟不愿觉醒这一切都是因为程家上不得了台面私生女程沐兮,那个世家圈里有名的废柴小姐!
  • 与美食私奔:餐桌上的爱情法则

    与美食私奔:餐桌上的爱情法则

    本书内容包括:食补不如爱补;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人在江湖,思念家常;他可不是吃素的;餐桌上的规矩;人生是一场与美食的私奔。
  •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纵观古今,把话说得比唱得好听的人往往都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们或吐纳珠玉之声,舌卷风云之色;或温文尔雅,谈笑间逢凶化吉;或凭 “三寸不烂之舌”力挽狂澜。而在美国从上世纪至今,科学技术不断飞越,美国人仍雷打不动地将“口才”列为世界上生存与发展最有力量的武器。本书从不同方面,引用大量生动事例,精辟论述了说话说得好听给日常生活和人们的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并提出些许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