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4500000010

第10章 针灸基础理论(2)

五输穴又配属五行,《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阴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二)原穴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以输代原,治脏腑病变。

(三)络穴

络脉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它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络穴,都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督脉之络穴和脾之大络,总称十五络穴。

(四)俞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治疗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

(五)募穴

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胸腹部。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六)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首载于《难经》。分布于躯干部或四肢部。治疗八种与精气有关的病变。

(七)郄穴

郄,空隙;郄穴,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经、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阴经郄穴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八)下合穴

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主要分布于膝关节附近,治疗六腑病变。

(九)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分布于腕踝关节的上下。诒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并可根据两脉相合的腧穴配合应用。

公孙通冲脉

内关通阴维脉合于胃、心、胸。

列缺通任脉

照海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后溪通督脉

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足临泣通带脉

外关通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十)交会穴

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始见于《甲乙经》,分布于头面、躯干部。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七、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解剖标志定位法

1.固定标志指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隆起和凹陷等。如: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肚脐及各种骨节突起和凹陷部。

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眉头——攒竹

脐中旁开2寸——天枢

2.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

举例:屈肘横纹头——曲池

张口于耳屏前方凹陷处——听宫

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颊车

3.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取穴时将设定的骨节两端之间的长度折成为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1寸,十个等分为1尺,不论男女老幼,肥瘦高矮,一概以此标准折量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表2-15)。

4.手指同身寸法是指以患者本人手指的某些部位折作一定分寸用以量取腧穴位置的方法。习称“手指同身寸”。

(1)中指同身寸:令患者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中指指端抵在拇指指腹,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距离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腧穴的直寸和背、腰、骶部腧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此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此法是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以中指第二节横纹为准,量取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又称“一夫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的直寸和背部的横寸。

5.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临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

一、任脉

(一)经脉循行

1.体表循行路线起于会阴部会阴穴,沿腹、胸正中线上行,经颈部正中,止于颏唇沟承浆穴。

2.联系脏腑器官起于胞宫,循腹内上行,人目系。

3.循行分布特点

(1)循行分布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诸阴经脉均来交会,故有“阴脉之海”之称。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

(2)共24穴,起于会阴穴,止于承浆穴。

(二)主要病候

疝气,带下,腹中结块。

(三)病症归纳

1.颈部穴位治疗哑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咽炎,扁桃腺炎,甲状腺肿大等。

2.胸部穴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胸痛,胸翳,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乳汁少,乳腺炎。

3.上腹部穴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病,胃炎,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膈肌痉挛。

4.下腹部穴位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阳萎,遗精,遗尿,睾丸炎,盆腔炎,尿道炎,前列腺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尿潴留,疝气。

(四)本经腧穴

本经共24穴。

1.会阴(Huìyīn)

【命名】聚结相合之处为会。穴居两阴间,为任、督、冲三脉的起点。三脉皆出两阴之间,会聚阴部,因名。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溺水窒息,昏迷,癫狂;②小便不利,遗尿,痔疾,阴挺,阴痒,脱肛;③遗精,阳痿;④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0.5~1寸,孕妇慎用;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阴道炎、睾丸炎、前列腺炎等。

2.曲骨(Qūɡǔ)

【命名】曲有弯曲之意,骨指骨骼。穴居横骨之上,毛际之中,考横骨即今之耻骨,其骨弯曲,形同偃月,穴当耻骨上缘之正中,因名。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主治】①癃闭,遗尿;②遗精,阳痿;③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胞衣不下。

【刺灸法】直刺0.5~1寸,针前排尿,癃闭者用斜刺或平刺,孕妇慎用;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尿潴留、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等。

3.中极*(Zhōnɡjí)膀胱募穴

【命名】该穴位于人身躯干部终点之处,“极”是端、终点的意思,故名。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①遗尿,癃闭,小便不利;②遗精,阳痿,疝气,不育;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尽,不孕。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针前排尿,癃闭者用斜刺或平刺,孕妇慎用;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痛经、月经病、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膀胱炎、男子性功能障碍、尿潴留、前列腺炎等。

4.关元*(Guānyuán)小肠募穴

【命名】1.“关”即关键、重要,穴居丹田,“元气”所藏之处,故名关元。2.“关”有封藏之意,“元”有元阴元阳之意。本穴内应胞宫精室,为封藏一身真元之处,故名。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①中风脱证,虚劳赢瘦,元气虚损;②腹痛,泄泻,痢疾,脱肛;③遗尿,癃闭,小便不利;④遗精,阳痿;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不孕,阴挺,恶露不尽。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向下斜刺,针前排尿,孕妇慎用;宜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尿潴留、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遗尿、低血压、神经衰弱、肠炎等。

5.石门(Shímén)三焦募穴

【命名】不通为“石”,古说误针此穴可令人终身绝子,犹如“石门”不开,闭门不受,故名。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主治】①腹痛,泄泻,痢疾;②小便不利,水肿;③遗精,阳痿,疝气;④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尽。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向下斜刺,孕妇慎用;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肠炎等。

6.气海*(Qìhǎi)

【命名】本穴位于脐下寸半,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且善治各种气病,兼是强壮保健穴,故名。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①中风脱证,脏气虚惫,赢瘦无力;②腹痛,泄泻,便秘;③遗尿,癃闭,小便不利;④遗精,阳痿;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尽。

【刺灸法】直刺0.8~1.2寸或向下斜刺,孕妇慎用;宜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肠炎、细菌性痢疾、男子性功能障碍、功能性子宫出血、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

7.阴交(Yīnjiāo)

【命名】因任脉、冲脉、肾经交汇于此,故名。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主治】①腹痛,疝气;②水肿,小便不利;③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恶露不尽。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向下斜刺,孕妇慎用;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肠炎、前列腺炎等。

8.神阙*(Shénquē)

【命名】变化莫测为神,阙指要处,原指门楼、牌楼、宫门。本穴正当脐中,为脐带脱落结成的陷窝。脐带则是转输母体之气血以养育胎儿之道,是故脐乃先天神气出入之道,且因其形成凹陷,故名。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①虚脱,中风脱证,四肢厥冷;②绕脐腹痛,久泄,久痢,便秘,脱肛;③水肿。

【刺灸法】因消毒不便,一般不针刺;宜用艾条或艾炷隔盐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尿潴留等。

9.水分(Shuǐfēn)

【命名】其内为小肠,小肠能分泌清浊,穴当其处,擅于利水,故名。

【定位】在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痛,泄泻。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肾炎、膀胱炎等。

10.下脘*(Xiàwǎn)

【命名】脘同管,原指胃的内腔,穴在脐上2寸,是指胃的下部,故名。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胀,泄泻;②痞块。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2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肠炎、痢疾等。

11.建里(Jiànlǐ)

【命名】建有调理之意;里指腹里。建里穴有调理脾胃作用,故名。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呃逆,食欲不振,腹胀;②水肿。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2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挛、胃溃疡等。

12.中脘*(Zhōnɡwǎn)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命名】脘同管,原指胃内腔;中指胃的中部。本穴所在为胃小弯即胃中部,故名。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吞酸,呃逆,食谷不化,腹胀,泄泻;②黄疸;③失眠,癫狂。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挛、胃下垂、食物中毒、癫痫、精神病、神经衰弱等。

13.上脘(Shànɡwǎn)

【命名】脘同管,原指胃内腔;穴在脐上5寸,是指胃的上部,故名。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呃逆,腹胀;②癫痫。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等。

14.巨阙(Jùquē)心之募穴

【命名】巨阙,原意为大牌楼。穴属心募,意指通过此处而上达心部。《针灸问对》云:“巨阙,心主宫城也”,故名。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处。

【主治】①心胸痛,心悸;②癫狂痫;③呕吐,吞酸。

【刺灸法】向下斜刺0.5~1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肝脏;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胃炎、癫痫、癔病、神经衰弱等。

15.鸠尾(Jiūwěi)络穴

【命名】胸骨剑突形同斑鸠的尾,穴在其下方,故名。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处。

【主治】①心胸痛;②癫狂痫;③呃逆,腹胀。

【刺灸法】向下斜刺0.5~1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肝脏;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胃炎、癫痫、癔病等。

16.中庭(Zhōnɡtínɡ)

【命名】宫前场地为庭,心为君主之官,昔有庭殿之称,穴在膻中之下,故名。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隙,即胸剑结合部。

【主治】①胸胁胀满,心痛;②呕吐,噎膈。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食道炎、食道狭窄、贲门痉挛等。

17.膻中*(Dàazhōng)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命名】两乳中间的部位称膻,本穴正当此处,故名。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胸闷;②心悸,心痛;③噎膈,呃逆;④产妇乳少,乳痈,乳癖。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心绞痛、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绎痛、乳腺炎等。

18.玉堂(Yùtánɡ)

【命名】高庭大屋为堂,心为君主,肺为华盖,其处尊贵,穴居其中,且主肺疾,故名。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隙。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②呕吐;③乳痈。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同类推荐
  •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最早出自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其他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首,其中约有八千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书中不仅修订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下)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下)

    中国医药学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疾病认识,还是诊断技术、药物知识,都曾走在人类医药学发展的前列,有些方面曾为人类保健做出过杰出的贡献。请大家耐心读这本书,如此,便一定会随着介绍而入胜、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只有如此,才会对中国传统医药卫生的起源有一个新的比较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 现代护理美学

    现代护理美学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融入了美学、护理学、文学、心理学、礼仪学、人际沟通、艺术欣赏等相关知识,体现了本学科的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创新性、综合性和指导性,满足了学科发展、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中国式医患关系

    中国式医患关系

    作者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视角,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的特点,剖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提出了用新思维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本书记录了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的诸多热点事件,包括“缝肛门”、“八毛门”、“录音门”、张悟本现象、教授之死、医生被害等,观点鲜明,文笔犀利。 本书分为“医者的尊严”、“患者的权利”、“医改的博弈”、“医学的温度”、“中医的忧思”5章,共20万字。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以问答形式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和控制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位面之主宰之王

    位面之主宰之王

    我在天龙中和乔峰喝过酒,和木婉清谈过恋爱,..在倚天中教过张三丰太极拳,邂逅过赵敏,...在僵尸道长里面和九叔学过道,...咦,怎么这是吸血鬼?
  • 饮食小窍门

    饮食小窍门

    本书的作者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饮食方面的小窍门。
  • 幽默笑话

    幽默笑话

    令人捧腹的幽默,打破不可抗拒的笑点;结合经典的笑话,让人回味无穷。是笑话,又不只是笑话,快来一起欢乐吧!
  • 蛇王的毒家收藏:腹黑农女

    蛇王的毒家收藏:腹黑农女

    一穿越却没想到妹妹来争未婚夫,爹竟然命令她解除婚约,还骂她废物傻子,她招谁惹谁了?别以为我好欺负,带着蛇戒穿越,里面住了条金光灿灿的蛇王,为她打抱不平,守护她。这条蛇王还挺能的,不光保护她,还折腾出三个蛇宝宝出来,各个天赋逆天,实力非凡,还天天惹事,让她这个做妈的怎么办才好?这是一个有趣的农女、蛇王和蛇宝宝的故事。
  • 管好自己,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管好自己,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人生的竞赛本质上是自我管理的竞赛,成功属于那些善于自我管理的人。”本书是这种哲学与理念的实践版!本书通过9堂自我管理课,告诉每一位读者,管好自己,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本书更是一套既实用又系统的自我管理训练方案,能全方位地开发你的潜能,提升你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你身心健康、成就事业、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的必备案头读物和人生行动指南!
  • 恶魔陷阱,吸血殿下来袭

    恶魔陷阱,吸血殿下来袭

    这是一个充满幻术的神奇世界,这是一个复仇的时代。他,幻界尊贵的殿下王子,并非吸血鬼,却以吸血为生;他的冷酷并非无情,而是无心!她,是月光女神的遗女,却是幻界水族公爵的私生女。她的身上藏着两颗心脏,以至于她可以透过他人的心听到他人的心声。但是她是幻界通缉的对象,躲藏在人类世界,不敢回到幻界……黑暗中,如美玉雕琢般的帅气轮廓若隐若现,南宫延辰纤长的手指擦干嘴角的血渍,冷冷一笑。“这个世界上没有活人看到我吸血过,现在你看到了,你说要怎么办呢?我的食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鸟满大街

    傻鸟满大街

    我这本书全是拿开车说事,全是拿我的朋友们说事。借了握笔在手的便利,我举贤不避亲,趁机大曝朋友们的糗事,大占兄弟们的便宜。举凡大江南北的朋友,基本上都着了我的道儿,尽入我的毂中,被我三下五除二地调理成佐餐开胃小菜捧出来,为的是逗得众读者轻松一笑,好让他们慷慨解囊,痛痛快快地掏钱购阅,这就有些卖友求荣或者是卖友求利的嫌疑了。书中列举了我所认识的朋友们开车的种种丑态烂招,实在是有些不敬。但一来事实俱在不容抹杀,二来也好为后来者戒,三来毕竟只是开车也算不得多大的隐私。倘有得罪,在下我这里先告个不是了。其实我这都是千金难求的经验之谈。积我潜心开车十多年的研究心得,以我如椽之笔,坦承相告无私相授。读我此书,初学开车者肯定获益匪浅,江湖老手们也将受用无穷。就是不开车的人,细读之下,也会“笑一笑,十年少”的。当然说开车只是一方面,由开车进而论世事,也是我的一点小小初衷。
  • 远古求生大师

    远古求生大师

    且看一个野外求生小白如何一步步爬上远古食物链顶端!
  • 醉红妆

    醉红妆

    宁晓,本是小小门派中透明一般的存在,一朝成名却是武林尽知。隐藏甚深的身世总是将她扯入一个个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阴谋之中。藏宝图,圣女宫,武林盟主,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而在江湖中,总有无法湮灭,无法消失的争端。“哪怕世界都离你而去,我会一直守候,可否换的卿回眸一笑,无需风华,无需绝代,只要,眼中有我,便好.....”“无法放手,曾经那样纯真的你,哪怕付出一切,也只想要守护。”不说爱你并不代表--------“我不爱你”(新文求支持,女主微呆萌,男主稍腹黑,O(∩_∩)O~~~)
  • 林春风的电费

    林春风的电费

    一个圈又一个圈,一个加号又一个减号,再是涂涂抹抹,擦擦改改,于是,这本小小的笔记本上就变得花里胡哨了,就显得有些凌乱了。凌乱的时候林春风的表情也明显跟着乱了。怎么能不乱呢?这个月的电费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林春风一会儿画着笔,一会儿掐手指,画着笔其实是在排竖式,反正算了来又算了去,仔仔细细地盘算了,不应该啊!自己从八月三日离开去女儿那儿,然后在附近那个小城市呆了很多天,对,前前后后的时间全部算起来有二十二天吧,也就是说有二十二天的时间自己没有在这房子里住着,没有住着,也就基本没有用电,除去这二十二天,八月份真正自己住着的用电的日子掐指可算,也就是九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