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9300000002

第2章 自由与逍遥(2)

因此,倒不如那些朝生暮死甚至一夜就可以繁殖几代的生物来得安详。在南非的沙漠中有一种虾,它们的寿命只有十几天,因为有水的时间也就十几天。下雨后几天内这种虾就成熟了,然后交配、产卵、死去,那些卵就隐伏在干燥的沙粒中,等待下一次降雨。这下一次降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也许数月,也许数年,有时是上百年,但是一旦有了雨水,它们就立刻从沉睡中醒来,以最快的速度繁衍。它们(包括更短暂的生命)的生命虽短,但其所经历的事情并不比我们少,同样要经历生老病死、婚娶嫁丧。它们不知道还有那么长的时间存在着,因而也就没有无可奈何死去的遗憾。它们不知有生,也不知有死,只是自然而然地存在、消亡。我们不要再去可怜那些细微的昆虫了,该可怜的或许正是我们自己呢!

当然,这决不是说我们要否定人生的意义,或者主张消极地活着。事实上,如果否定了人生的意义,那么消极地活着或者死掉,不是更没有意义吗?活着就有意义。但问题在于怎样活着。庄子的思想看似消极,实际上却是根本的积极,因为他是从终极的角度进行思考,力图澄清人生的根本问题。终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一切问题都不过是一些枝节而已。当这些根本问题得以澄清以后,再来到世间生存,你就不会糊里糊涂地活着了,而成为一个自觉的人,尽管看上去你形同乞丐,在社会上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但你是一个觉醒者。而那些没有觉醒的人,完全深陷在世俗的事物中而不能自拔。所以,这样的人任凭世事风云变幻,都能够保持心灵的宁静,因为这一切他都已了然于胸。

常有人说庄子主张出世,实则不然。庄子并不主张走向任何一个极端。绝对出世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入世的人生没有意义的话,难道出世就有意义了吗?同样,绝对入世的人生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人生没有经过反思,没有达到超越的境界,与石头、花草的存在没有什么不同。这两种极端状态都是不足取的。只有在出世与入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人生的意义方可以凸现出来。所以,如果简要地概括一下庄子的人生态度的话,不妨作如下描述:

以出世的态度入世;以消极的态度积极;以绝望的态度希望;以无为的态度有为。

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

【原文】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译文】

全世界的人都赞扬你,也不因此而积极;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你,也不因此而消极。

这里说的是人要有独立的主张,不要以他人的赞成或反对作为自己行动的根据和判断的标准,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赞扬,也不因此就变得更积极;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也不因此就沮丧或消极。这句话所表达的道理与西方的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特立独行呢?原因在于,如果一个人过度地重视他人的议论、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个人就将无所适从。别人的看法是不可能一致的,无论你做什么事情,总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他们的意见各有各的道理,那么你听从谁的意见好呢?你会在两种意见中犹豫不决。退一步讲,即使听从了其中的一种意见,也不见得就是正确的,因为毕竟是别人的判断,是从别人的角度出发的。因此,一个事事按照别人的看法办事的人是一定要失败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除了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以外,还要注意不要去干预别人的事情,每个人做事都有他的道理,只要他没有妨碍别人,别人就没有权力去干涉他。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可能是很难的,我们总是惯于管他人的闲事,对别人的事情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尤其是那些有了点权力的人就更是如此,以自己的嗜好去规范他人。正如俗语所说的:“哪个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我们对别人的事不是管少了,而是管得太多了。少管别人的闲事,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冲突,少一些扼杀人们个性的事情。

再上升一步,庄子的这句话隐含着一个道理,这就是:真理常常在少数人的手里。其中的道理在于,多数人的看法总是普通的看法,大多是常识,而常识往往是错误的。这样的事例在科学史上比比皆是,最典型的便是地心说与日心说。在那时,地心说由于符合人们的常识而成为人们心中的真理,而日心说则由于违背常识而为大多数人所不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遭到强烈反对的心理原因。只有少数的天才人物能够超越普通人的看法,看得更远、更深刻。

按照我们人类不成文的约定,少数服从多数是合理的,而不是相反。但这条约定只承认每个人自主判断的权利,承认每个人是自己的主人,他不肯接受的东西不能强加于他。可是,这就忽视了真理性,当一种超前的学说不能被大多数人理解的时候,真理性就只能让位给主体性了,因为当人们还无法理解一种真理的时候,真理就不能为人们接受。真理性的实现,只能等待着人们的理解力的提高。

当然,这里也存在着一些困难:我们怎样来判定那些还没有被人理解的东西就是真理呢?我们不能说凡是多数人反对的就一定是真理,也不能说凡是多数人赞成的就一定是错误。其次,当我们坚持着自己个性的时候,如何知道这不是固执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别人的看法非常正确呢,这在理论上很难有一个解决办法的,也不可能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只能靠我们自己去细心体会了。

少数服从多数,意味着以多数人的意见作为判断的标准,前面已经说过,这样的判断只能是一般的见识,不一定具有真理性;同样地,多数服从少数或者服从一个人,意味着以少数人或一个人的意见为判断的标准,即使这少数人是英雄,也同样会带有偏见。所以,理想的状态是,在这两者之间保持一种相互制约,以多数约束少数,以少数制约多数。

卸下心灵的重负便可自由自在

【原文】

若夫乘天地之正①,而御六气②之辩,以游无穷③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注释】

①天地之正:指自然本性。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之气。③无穷:一方面是指无限的时空,另一方面是指绝对自由的境界。

【译文】

如果按照自然的本性行事,乘着六气的变化,进入无穷的境界,还有什么可依赖的呢!所以说,至人无我,神人不建功立业,圣人不追求名声。

在庄子看来,只有无所依赖,才能够达到真正的自由。麻雀、斑鸠和蝉达不到自由,就是大鹏鸟也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都还有所依赖,都还处在相对的境界,而在相对的境界中,就必定受相对条件的限制。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所依赖呢?这就是要按照自然的本性行事,乘着六气的变化,进入无穷的境界。只有在这无穷的境界中才能够无所依赖,无所依赖就不受约束,自由也就出现了。达到了这种境界的人就是至人、神人、圣人。

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无己”,去掉主观的自我,恢复自然的本性。只有无我,才能够随物变化,一旦有我,就会执著。一旦执著,“我”就从世界中孤立了出来,站到了世界的对立面,从而就受“我”的对立面的约束,也就不自由了。人们之间的一切冲突都由于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我”、“己”,就会去追求自我的利益和名声,从而就会引来祸患和烦恼。因此忘却自我,是摆脱人生困苦的根本途径。

第二,“无功”,不要去人为地建功立业。历史上没有好下场的人大多是那些建功立业的人。要建功立业,就要与人争斗,要斗智斗勇。其结果只有两种,要么被人所伤害,要么伤害了别人,这两种结果都是不可取的。被人所伤自然是悲剧,或遭受许多痛苦,或不能终其天年;而伤害了别人的人日子也并不好过。胜利者虽然看起来强大,但却时时受到暂时还不强大的对立一方的威胁,所谓树大招风。胜利者正因强大而成为众矢之的,因此他生活于不安和恐惧之中。而一个不去建立功业的人就可以逍遥于这双方的争斗之外,过一种安宁的生活。建功立业的实质无非是追逐名利,而追逐名利必致伤身。比如尧时的一些小国,用兵不止,贪得无厌地追逐利益,结果被尧所消灭。

第三,“无名”,不要追求名声,因为名声对人生也同样是有害的。庄子举了很多以名伤身的例子:关龙逢因尽忠进谏而被夏桀所杀,比干也因此而被商纣王挖心。他们都是以名害生的例子,是为“忠臣”这个名称所累。既然国君已经昏庸,忠谏又有什么意义呢?既不能改变昏君,也不能改变国家,只是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而已。而商朝末年致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也同样是为名所累。周朝的粮食与商朝的粮食有什么区别呢,商朝的可以吃,周朝的就不能吃?不就是换了一个名称吗?粮食还是原来的那个味道。事实上,作为一个老百姓来说,做谁的臣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关紧要的,他永远是被统治的对象。对于臣民而言,改朝换代,不过是换了一个名称,对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能有什么意义呢?

“无己”、“无功”和“无名”实际上为我们澄清了阻碍实现自由的坚石——自己、功利和名誉。以自我为中心就会掉入狭隘和自私的窠臼,从而失去辨别真实的能力;以功利的眼光看待世界,就会泯灭人性,丧失情感,甚至成为别人利益的牺牲品;过分追求名誉,甚至把名誉看成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就会举步维艰,画地为牢。

总之,“己”、“功”、“名”,这些东西都妨碍了人的独立与自由,对人生是有害的。一个人如果达到了这样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就进入了独立与自由的状态了。

为什么只有“游乎穷者”才能达到绝对自由呢?只要我们还处在有限的境域之中,就难免去比较大小多少,难免有你我之分,于是就去追求大和多,追求自我的利益。这样就永远被那些更大、更多的利益所牵制,自由也就谈不上了。人们世世代代总是争来斗去,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处于这种相对的处境中,由于有了大小、你我之分。

逍遥虽然只是庄子提出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它却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当我们陷于失败之中而不能自拔,或者为一件事情迷惑不解时,不妨把它们推向极端,当混沌被思想的洪炉加热到沸腾,它就会变得清澈直白。

而当我们从无穷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时候,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无穷是超乎一切大小和你我之分的,它是一种绝对的、终极的境界。以这终极的眼光去看世界,大小、你我之分就消失了。我们日常所追求的功名利禄都变得毫无意义了。我们所得到的一切最终都要归还给无穷。人们之间争斗的根本原因和人们所牵挂的无非是功名利禄,而当我们放弃它们的时候,也就从斗争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就无所牵挂了。无所牵挂也就有了自由,而只有“游无穷者”才能够无所牵挂。

同类推荐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中国绘画溯源美术面面观我国绘画的最初表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最早绘画形式有岩画和刻绘、彩陶纹饰、地画、壁画与帛画等。
  •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本书是余秋雨“封笔”5年来出版的首部新书。在书中余秋雨一改以前学者身份,以老师的角色和十余名北大学子“课堂互动”来对话中国文化,并对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进行了新型的解读。业内人士称,该书也开启了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的先河。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捉妖俏丫头:殿下放过我

    捉妖俏丫头:殿下放过我

    正义的斩妖除魔二人组,不要在我这种小沙砾上浪费宝贵的生命,请为了拯救这蔚蓝色星球,去和邪恶势力殊死搏斗!出发吧,红色神鹰!”我嘴里喊着乱七八糟的口号,飞快逃离了某人囧囧有神的视线。“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但我会把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视为废话。”他立刻满血原地复活:“嗯!我爱你!”
  • 萌侦探纪事Ⅱ(小小姐冒险励志系列)

    萌侦探纪事Ⅱ(小小姐冒险励志系列)

    时隔一年,夏林菲又元气满满地回来了,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多的惊险与感动!春日,夏林菲受到一位母亲的委托,寻找其离家出走的儿子方子言。在罗洛的帮助下,夏林菲查到了这和网络上一个爆红视频“4岁女孩被车撞,19名路人漠然路过”有关――方子言就是19名路人之一这让本来身为中学生的他,遭到了全校师生的排挤,被斥责为“冷漠不可救药”,不堪忍受的他只好选择离家出走……夏林菲和莫海音略施小计慢慢靠近方子言,打开了他孤独的内心……
  • 二十几岁女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二十几岁女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对于女人来说,二十几岁,青春经不起你的一再蹉跎;二十几岁,形象的好坏决定着你的成败;二十几岁好好工作才能保障幸福;二十几岁,需要趁着年轻搭建人脉;二十几岁,在爱情面前需要慎重选择终身;二十几岁,学会理财才能享有丰饶的人生。
  • 天降娇妻:冷情总裁一宠成瘾

    天降娇妻:冷情总裁一宠成瘾

    因一场交易惹出的乌龙,她惹上这个城市最不能惹的男人,缠绵一夜,没想他竟上瘾了一般与她纠缠不清!她只要一笔医药费,怎么他身要心也要。
  • 老榆树下的女人(中篇小说)

    老榆树下的女人(中篇小说)

    一场大雾就在卢梨花的眼皮底下升起来,也就是说,卢梨花亲眼目睹了大雾是怎样由薄变厚到浓得化不开。前半夜,卢梨花坐在炕上看老榆树,看着看着,老榆树就不那么清晰了,像披了一层薄纱。卢梨花揉揉眼睛,老榆树还是一点点地隐没在白纱里了,“你呀,真淘气,跟我捉迷藏呢?还是有心上人啦,要弃我而去?”此时,卢梨花还没有意识到下雾了,她还在细声细语地埋怨老榆树。直到完全看不清老榆树了,卢梨花才回过神儿来,她把脸贴在玻璃窗上,别说看天上的星星,就连常兴明锁在窗户下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都影影绰绰。卢梨花这才意识到是下雾了。大雾把老榆树吞噬掉,把卢梨花烦乱的心事淹没在遥远的地方。
  • 中国模范生

    中国模范生

    即将走过的改革开放30年如同一场谁都无法预知答案的世纪“大考”,把浙江称之为这场“大考”中成绩优异的“中国模范生”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其模范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在这片土地上贡献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增长数据,更在于其每时每刻所展现出的与旧思维迥异的改革新世界。很多情况下,活泼泼的改革新世界生发于浙江,进而绽放于中国。正是循着这样的视角,我们清晰地发现了改革开放30年浙江样本的中国价值……本书以客观的记叙和充满理性的思考,使我们再次感受并分享了这一弥足珍贵的宏大篇章。
  • 星曜武神

    星曜武神

    修炼一道,在于与天夺命。胜者生!败者亡!武道之路定是累累白骨,但依旧有无数人愿意赌上性命。——星衍大陆,一个武力至上的世界!苍穹之下,漫天的星光从九重天上洒落人间,如梦如幻。人们通过功法导引这拥有巨大能量的星光入体,淬炼己身,踏入那神妙的练体之境,从而换得莫大的威力。而这些能够利用星光淬体的强大武者,他们都有一个响亮而又令人向往的名号,星武战士!......这里没有公平,只有靠实力才能获得一切!你,能主宰这一切吗?
  • 一生的爱裴少的醋包甜妻

    一生的爱裴少的醋包甜妻

    前世沐筱语千方百计逃离裴寒暄的魔爪,逼着他和自己离婚,到头来是她错了,错的彻底,直到渣男和姐姐将她绑架,看到了来救她的那个男人眼中的那一抹心疼,她才明白,这一生唯一爱她的就只有眼前这个她曾经的前夫。重来一世,她发誓要好好爱他,弥补她欠下的债!
  • 葬密者

    葬密者

    1959年,大通湖农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诡异事儿,200个大活人凭空消失。在公安厅抵达农场的前一晚,几个来自军方的神秘人物介入调查,将农场的王解放等人带走。一段尘封于战争时代的卷宗,渐渐浮出水面;一个隐秘机构,渐渐走入王解放的世界。他们,便是葬密者——一群埋葬秘密的人。【葬密者官方千人群: 328597965。 微信公众号:文禅堂的灵异空间】
  • 行营杂录

    行营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