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9300000006

第6章 智慧与愚蠢(2)

庄子的话是对老子思想的解释和发挥,与老子的精辟论述可以互相印证。老子揭示了天下由治到乱的原因和过程:“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老子》十八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三十八章)失去了大道,才需要仁义来规范社会秩序,仁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而以后的礼,则就更流落于表面形式了,它导致了虚伪——内心里并不尊敬,但表面上却彬彬有礼;同时也成为束缚人的枷锁,束缚了人的天性,使人不能率性而为。智慧是导致虚伪的根本原因,智慧越发达,巧诈就越花样繁多。没有智慧,也就无所谓真假,也就没有了伪诈。

因此老子和庄子主张用抛弃智慧的方法来消除“大伪”。“绝圣弃智,而天下大治。”老子也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老子》十九章)这种方法应该说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智慧是一切罪恶的总根源,若是消除了这个总根源,由它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也就随之销声匿迹了。

为什么说智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呢?这在只看到了智慧的好处的今人眼中,可能是难于理解的。那么就让我们听听老庄是怎么说的,看看其中的道理何在。

首先,智慧使人们相互倾轧,你争我斗,从而失去了人的淳朴天性。“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道德因人们争夺名声而丧失,人们为了相互争斗就加倍地动心思。因此,“名”使人们相互争斗,智慧则成为争斗的工具。这两者都是“凶器”,是不应该推行于天下的。

其次,智慧煽动起了人的欲望,而欲望使人不知足,不知足反过来更加深了人们之间的争斗。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人要是不知足,就永远有欲求,心灵就不可能安宁,人们之间的相互倾轧也就不可能终结。所以说,知足才是最大的满足。

因此老庄主张,不仅要消除智慧,使人回归无知状态,而且要消除使人产生欲望和争斗的各种社会条件:“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常使民无知无欲……则无不治。”(《老子》三章)“夫惟不争,故无尤。”人们没有争夺的欲望,就不会产生怨恨,没有怨恨,天下就太平。

智慧使人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夺,智慧使人尔虞我诈,智慧使人失去了精神上的青春,变得老于世故……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智慧使人愚蠢!

在我们这个时代,智慧使人愚蠢似乎还有着特别的含义,这就是智慧对人性的伤害。人们越来越重视智慧,把智慧看做是一种投资,即一种经济行为。为了能够达到最大的效益,于是就从娃娃抓起。智慧从娃娃抓起,实质上就是从娃娃开始就伤害人的天性,儿童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成了学习的机器,满脑子都是练习题。儿童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成为实现成人愿望的工具。对儿童的这种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

人的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过度的学习反而会伤害大脑。人的智力也是有限的,甚至是恒定的,并不是开发就能够增加的。这就如同土地一样,土地的能力是有限的,过度的开发会使土地的生产能力减少,至少会丧失其持续性。历史上的许多例子表明,神童多数在成年以后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已经被开发过,使用过了。已经被开采过的矿藏,就不再具有开采的价值。

这种过度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寿命,神童多有短寿者。况且,人的智力并不是由于知识的多少决定的,并不是知识越多就越聪明,过多的知识反而会使人愚蠢。大脑的能力都用到记忆知识上去了,对知识的使用能力就会降低。而且我们对神童的教育常常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大脑的发育有一个过程,在儿童阶段主要适合于接受形象知识,而不适合于抽象知识。而神童教育却违反了这一规律,逼迫着儿童接受抽象的知识。有什么必要让儿童在幼儿园就学习奥林匹克竞赛数学?有什么必要让他们在一年级就识五千字?他们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有人忽发奇想,孩子生下来以后,就让家里人分别同他讲汉语、英语和日语,结果却出人意料,孩子到了三岁时得了失语症,不会说话了。

有位教师用特殊的方法教育孩子,从孩子很小时就进行强化式教育,天天让他做习题,结果在十四岁时就考上了名牌大学,一时很轰动。但当记者采访这位小大学生,问他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时,他的回答令人吃惊:“杀了我爸爸!”这就是神童教育的结果!还有的孩子因为管教过严而丧命,有的家长因为育材心切而行为过激,反被孩子杀死!这就是过度教育的后果!过度的教育期望,不仅伤害了孩子,也使家长的心态扭曲了。

过度的智慧就意味着不智慧,对于儿童的教育不可急功近利。在这里重温老庄的无为思想,或许更有教益,让儿童在自然、宽松的环境中成长,他才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和富有人性的人,这才是人生真正的智慧。

一头猪拥有了智慧将会怎样

【原文】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胠箧》 又见《老子》八十章)

【译文】

以其食为甘,以其服为美,以其俗为乐,安于其生活,相邻的国家可以看得见,能够听得到邻国鸡狗的叫声,但老百姓之间到死也没有来往。如果是达到了这种状态,那么,也就达到了至治。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常被人们所误解,以为没有道理。实际上,正是由于其道理之深,才难于被人们理解。庄子说上面的这些话有特殊的角度,他并不是不知道智慧对于日常生活的作用,但问题在于,作为一个人应该意识到智慧的根本意义,即其终极的意义。离开了终极这个角度,就无法理解“无知”这一思想的含义和价值。下面的假设有助于说明这一问题。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头猪拥有了智慧,发生了觉醒,将会怎样呢?那无疑将是一件十分悲惨的事情。它将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这一辈子,天天被养在这个小小的猪圈里,这不是监狱又是什么呢?我每天吃喝,就是为了最后被人宰一刀,我这样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呢?猪只有两条出路,或者继续待在它的监狱里,但因痛苦而日渐消瘦,最终忧郁而死;或者逃出猪圈,寻求更好的生活。但不管怎样,猪的生活将不再平静。可见,猪之所以能够心安理得地满足于它现在的生活,完全是由于它没有智慧,否则它绝对不可能这样无忧无虑地活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和庄子主张绝圣弃智,用愚民措施来治理天下。老子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六十五章)同时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理想。孔子也有类似的主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对于老子、庄子、孔子和孟子的这些思想,人们常常指责为“愚民政策”,说“知足”是消极,“小国寡民”是原始的幻想。

其实,人们没有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其道理在于:

第一,“知”会使人们变得聪明起来,这种聪明会使人失去质朴的本性,变得狡诈、诡计多端,于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也就没有了,剩下的只有相互猜疑和敌视,天下也就不可能太平。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问题:在我国西部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居住着一些少数民族村民。在这里还没有被开发的时候,他们天性质朴,没有任何经济观念,远道来游客无不受到热情而无偿的接待。他们特别好客,却从不向游客要钱。他们的观念是:这是从远方来的朋友,怎么能够要钱呢?但当这个地方被开发出来以后,他们也变得日益聪明起来,不仅有了经济头脑,而且还学会了骗人!这就是“知”的作用。

第二,“知”会使百姓失去心中的安宁,产生不满。当人们没有“知”的时候,心灵是自满自足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更优越的状况存在。反之,当他们的知识增多,当他们知道天下还有那么多比他们富有的人,还有比他们更优越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他们如何能够平静?不平静的心灵是十分可怕的。许多生活在乡村的人,原本生活在安逸的心境之中,但他们到了城市以后,知道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一种更优越的生活,他们的心情就不平静了。有的人在这巨大的反差面前难以自制,以致走向犯罪。即使那些老老实实的人,再回到乡村的时候,也不再习惯那种生活了。

第三,“撄人心”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所以人心是不应该随意扰动的,这种扰动一旦激发出了人们心中的巨大欲望,就难以控制,产生可怕的后果。在欧洲中世纪,教皇曾经号召人们反对女巫,于是人们就发现自己身边到处是女巫,最后形成了一个延续几百年的运动,几十万人死于这场虚幻的运动。因此,庄子一再强调:“无撄人心,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人心不愿意居于下位,总是向上爬,为了地位的高低而费尽心机,故而难以控制,所以不要去扰动人心。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老子所说的道理:“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不仅是国之福,而且也是人民之福。

为什么“祸莫大于不知足”?人的不知足会产生无穷的欲望,有了欲望就要去争,争就需要动心思,动心思就会产生诡计,有了诡计人心就不纯,心不纯就会产生不义。人类的种种灾难,许多的犯罪行为都产生于不知足,这种不知足不仅给他人造成了悲剧,也给自己造成了悲剧。

这几年抓出来的贪官污吏,生活与一般百姓相比已经有天壤之别,可是他们却还要贪,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知足。有的贪官已经贪污了几百万、几千万,还不知足,一直贪到被枪毙,但这时无论如何知足已经无可挽回了。如果他们早一点知足,怎么会有这种可悲的下场呢?

前几年北京有一伙歹徒抢劫银行,第一次得手成功,警察没有能够破案。于是又有了第二次,警察还是没有抓到。这时他们已经抢劫了上百万了,但仍没有罢手的意思,一直到第三次作案时被警察抓住才停止。这就是贪婪的本性使然。所以老子说:“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知足的人不会受到侮辱和惩罚,知道限制自己的欲望就不会有危险,从而可以保持长久。

再者,人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外在条件,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普遍的条件,只要人们满足了就可以产生幸福感。是否幸福、是否满足,取决于欲望的大小,决定于知足的程度如何。如果不知足,欲望没有限度,那么就永远不可能满足,也就不可能有幸福感。所以是否知足是人是否幸福的最根本的条件。如果不知足,即使家有万贯,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仍然会感到痛苦,因为与他的欲望相比,现实的生活就几乎总是一个悲剧。

“知足者,富也。”(《老子》三十三章)一颗知足的心灵是最富有的。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如果不知足,就永远感到贫穷。上边所说的贪官就是这样。我们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征婚时列出了种种理想的条件,似乎只要有了这些条件就可以产生爱情、可以幸福。但实际情况却不然,即使条件无可挑剔,爱情和幸福也不一定就能够产生。由此可知,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知足的程度与幸福的程度成正比。若是不知足,则祸患无穷。而要想使人们知足,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人们无知并寡欲。这就是“小国寡民”理想所要解决的问题。

“小国寡民”的道理何在?老庄心目中的理想国家是“小国寡民”的国家,人们通常批评这种观点是幻想或复古,很少有人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庄子引用老子的话说:“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矣。”(《胠箧》)《老子》八十章中,在所引的这段话之前说,小国寡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老百姓重视死亡而不愿意迁徙到远方。虽然有车船,但没有乘坐的必要;虽然有武器,却没有展示的机会。“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人们常以嘲笑的口吻来谈论老庄的这一理想,其实该嘲笑的恰是这些嘲笑者。

同类推荐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它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实用春联精粹

    实用春联精粹

    《实用春联精粹》向读者朋友介绍了关于春联的基础知识及创作,并整理了中国最经典的实用春联和搜集了民间截至今天最新的春联作品。《实用春联精粹》囊括了从古至今的名人、专家最经典的春联作品。
  • 北雁南飞

    北雁南飞

    万里长征,辞去了五朝宫阙,暂住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这是西南联合大学校歌开头的四句歌词。悲凉而坚定的旋律,倾述了这所后来闻名世界的大学,于离乱之际仓促迁徙的一段历史。“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华北形势陡转: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同日,天津城在遭日军炮火轰击中,其城南八里台的南开大学首当其冲,这所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私立大学很快沦为废墟。据时为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在《被日寇洗劫的南开大学》一文中回忆:“29日拂晓,驻在海光寺的日军开炮了。第一炮打河北省政府,第二炮打南开大学。接着就是对南大各建筑连续的炮轰。”
  •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升华的一种宝贵品格,也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向自由王……
热门推荐
  • 天道伏魔传

    天道伏魔传

    他为了报答自己义父的救命、养育、教导之恩,而踏入了玄清门去偷取“天玄鼎”,后来得知自己最敬重的义父却是自己的杀父仇人;而后踏入魔道,人称天道魔君;开始了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与灭魔之路……
  • 雨后暖阳是巧合

    雨后暖阳是巧合

    玩游戏,不小心杀了个人,温缘作为游戏大神不以为然。第二天去上班,“听说你昨晚游戏里把boss淘汰了?跟我们去一趟18层吧!”温缘:“???”要不要这么幼稚??在游戏把自家老板杀了?碰巧老板还是个傲娇腹黑怪?完犊子工作要丢!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奈何温缘也只能在游戏上做个让人膜拜的“大神”,生活中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北漂,工作不能丢,只能抱紧老板大腿。然而最后...怎么抱大腿抱到了老板家里?“......”温缘发现,自己这双手,好像离不开老板了……算了~~拿紧我的小红本儿,做总裁夫人也挺无忧无虑~~等等,小,小红本??高冷傲娇腹黑怪x欢脱游戏大神男女主身心干净,无虐欢迎围观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幻夜

    幻夜

    是什么样的过去,造就了她的魔性?是什么样的幻影,操纵着他的灵魂?地震之后,宛如人间炼狱的断壁残垣中,水原雅也借机杀了舅舅,却被一神秘女子当场目击,她答应为水原终生保守秘密。他们相偕前往东京,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从此再无一丝太阳的无边幻夜:凡是接近过她的人,都遭逢厄运;凡是触碰过她过去的人,都不知所踪……《幻夜》被媒体和读者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多线演进、暗藏伏笔、丝丝入扣的写实技巧在本书中愈加纯熟,以笔为刀,直刺人性最深处的无边之恶,将人为活下去而不择手段的绝望,书写得血流成河……正如评者所言:“《幻夜》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绝望之书’。”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

    穿越时空,她只愿今生静好,无奈隐藏十年还是被嫁入皇家。好吧,她接受这混吃等死的日子。可是谁能告诉她,这未婚夫君是个什么鬼?不是说体弱多病吗?那掠上屋檐的是什么?机器人?不是说不能人道吗?那她眼前这两个小不点是怎么来的?苏西洛躺在宁白笙的腿上,道:夫人,小一和小二还想要个妹妹。宁白笙凉凉的说道:王爷,妹妹总会有的,前段那位和亲的公主要不你看着提前办了吧,这不,人家又等了你这么多年了。苏西洛怒吼:白宴,那什么公主赶紧给本王扔出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月白如梭

    月白如梭

    千年的誓言、身世为迷的奇怪少女,玄玉珠再现、奇怪的灵印封印、尘封千年的记忆……,异世妖孽重生苍岚大陆,究竟是天命使然还是人定胜天……。谁说废材就应该命如尘埃,看我如何将这苍岚大陆搅它个天翻地覆,将那些欺我辱我笑我骂我之人踩在脚下,叫这天地认我作主,四海臣民、八方生灵拜我为皇
  • 春风回梦记:刘云若作品精选

    春风回梦记:刘云若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王传福管理日志

    王传福管理日志

    王传福以高科技背景创办比亚迪汽车公司,从无到有,从电池到汽车,掘金新能源,获得了巨大成功。他独特的削减成本战略、专利规避战略、经营管理策略,皆为人所称道。《王传福管理日志》以“管理日志”的形式,用12个章节展开描述王传福在企业经营、企业战略、工业管理等方面的独特经验,其特殊的经营管理智慧对当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都极具借鉴意义。
  • 冥河传承

    冥河传承

    这是一个得到冥河老祖传承,捡到至宝智慧之门的宅男,证道长生,名传诸天的故事。智慧之门,给予宿主无限灵感、无限智慧、无限知识。-------------------小水2018新书发布,请各位书友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