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3500000002

第2章 冷兵器时代的终结(1)

1.火药的出现

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是一种早期的炸药。它是由火花、火焰或点火器材引燃,能在没有外界助燃剂的情况下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燃烧的药剂。燃烧时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因它是武器发射的能源,故在军事上又称为“发射药”。火药的发明要从火说起,有史以来,火攻在人类战争中就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孙子兵法》十三章中就有一章专论火攻,《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一生擅用火攻。但有系统、有效率地使用火器,并且赖其维系了整个帝国生存的,首应归于公元7世纪时发明的“希腊之火”。它是罗马帝国的秘密武器,使罗马帝国在与土耳其回教帝国的战争中取得了非常有利的位置,也因此罗马帝国可以称霸欧洲长达百年。在当时这已是相当厉害的武器了,因此这种武器在西方国家影响很大,西方的历史学家都把它当做是西方火药的鼻祖。

所谓“希腊之火”,据传是一名希腊建筑师在君士坦丁堡围城战时发明的。它是一种燃烧物质,这种物质呈液态或半液态状,通常以管子喷射,比水轻,在水上会快速扩散,在引燃后可以持续燃烧,很难扑灭,相当于现代的烧夷弹。

“希腊之火”还算不上真正的火药,公认的火药起源地是中国。

火药是用硫黄粉和木炭粉以及硝酸钾混合而成。在西方国家,13世纪前他们并不知道有硝的存在,他们对硝的认识来自阿拉伯人。火药的主要原料大约是在公元8—9世纪时由中国传到了阿拉伯、波斯等地。在12世纪后,阿拉伯等国的文献上才提到硝石。阿拉伯人称它们为“中国雪”,波斯人则称它们为“中国盐”。

火药是中国的发明,这是无可否认的。在西方关于火药公认的最早的记载是由英国修士罗杰·培根在公元1242年左右写的《论艺术与自然的奇伟力量》。

关于火药究竟是怎样传到西方国家的,历史上曾有多种说法。其中的一种观点认为是蒙古西征将火药带到西方。蒙古西征共有三次:第一次蒙古西征发生在公元1219年,攻打的是俄罗斯钦察部及印度河流域北部,1225年返回蒙古;第二次西征是在公元1235年,大军下莫斯科,败东欧联军,前锋直逼维也纳近郊,窝阔台病逝后,军队于公元1242年班师回朝;第三次西征是在公元1252年,当时进攻的是近东一带,10年内灭木剌及黑衣大食,下巴格达,入叙利亚。第一次西征时间过早,与欧洲也没有直接接触;最后一次则时间过晚,不合理;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第二次西征就是火药传入欧洲的时期。虽然在此期间可以肯定蒙古接触过火药,但蒙古族是个游牧民族,因为战争,当时的人们已经流离失所,根本没有更多精力制作和储备火药,再加上他们不具备长途补给能力,因此,蒙古西征时火药传入欧洲的说法依旧不可信。于是有人提出是胡商将火药带到了西方国家。这一说法相对较为可信,阿拉伯人在经商的同时难免与火药有接触,于是将火药带回阿拉伯,然后传到西方。

早期的火药威力有限,因为硝的比例不够高,培根的第一份火药配方中,硝的比例只占41.2%。中国早期火药配方中,硝的比例也只占60%左右,都远低于现代配方的75%的含硝量。硝的比例越低,产生气体的量就越低,爆炸威力自然也较低。

除了军事用途外,火药在民间的应用进展缓慢,一直要到17世纪时才用来采矿或开隧道。公元1627年在匈牙利的雪姆尼兹,火药被用来采矿,公元1679年,法国用火药来开掘马勒帕斯隧道。19世纪下半叶在爆炸物质的研究上是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各种更有效的爆炸物一一出现。火药作为枪炮推进剂和弹头装药的角色被无烟火药和黄色炸药(TNT)取代后,它才逐渐步入历史殿堂中冷清的一角。但我们依旧不能否认火药的出现是伟大的,因为它,我们才进入了热兵器时代。

2.德安守卫战的意义

火炮和火箭听起来是现代才会用到的武器,但这里提到的火炮和火箭其实并不是现在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本文提到的火炮和火箭始于公元10世纪的唐朝。这些武器一直到宋朝还被普遍用于战争。由于喷火筒的使用,我国很早就已经进入使用火箭的时代,但这些武器的杀伤力比起后世的枪械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到13世纪末叶,才出现发射铅弹的雏形枪。

尽管有了新的武器,但中华民族没有因此而舍弃原来的武器,中国有好长一段时间沿袭着长矛及喷火筒合用的传统,也因为这样,火器的发展受到制约。唐朝后期虽然已经开始将火器纳入军队装备,但此时国力已不再强盛,此时再发展火器为时已晚,因此火器再次发展是在宋朝。

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能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到了两宋时期火药武器发展很快,《宋史·兵记》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提出了一种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向朝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1002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火药武器最初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才逐步过渡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

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较大的火器出现,如“霹雳炮”,“震天雷”。这类火器主要是用于攻坚或守城。公元1126年,李纲守开封时,就是用霹雳炮击退了金兵的围攻。元军攻打金的南京(今河南开封)时金兵守城时就用了这种武器。

公元1132年,南宋德安有一位守将名叫陈规。在德安守卫战中他使用了一种新型火器。这种火器有着又粗又长的竹筒做枪管,里面装了火药。两军对垒时,只要点燃火线,火药燃放,并从枪管口喷射出火焰,如此便可烧灼敌兵。这种火器十分庞大需要两人抬放,敌军看到这么庞大的武器已经吓得不敢前进,更何况在枪械萌芽时期,这样的火器还是第一次出现,没人知道这种武器的威力。在这场战争中陈规利用这种火枪从桥上攻击攻城的敌兵,形成了难以攻破的防火墙,成功守住了德安。这种枪被称做是长竹竿火枪,陈规因此立功,中国火器也渐渐看到曙光,火器终于开始有所发展。

金代时,金忠孝军在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使用了既能用火药筒喷火灼敌、又能用枪锋刺敌的飞火枪,取得了夜袭蒙古军兵营的胜利,成为我国集群士兵使用单兵火枪作战的首例。这种飞火枪与之前的长竹竿火枪有了很大改进,是枪械史的又一次进步,它中间装了火药及铁渣、磁末,这些铁渣、磁末可以说是枪弹的胚芽。

世界最早的管形火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还得回到南宋时期。公元1259年,南宋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军民在抵御蒙军的战斗中创制了“突火枪”,这种枪用巨竹做枪筒,枪中装有一种叫“子窠”的东西,它是用石子和铁块做成,装上火药后将火药点燃便产生很大的气压将“子窠”射出,这就是最初的子弹。不过,对于“子窠”的具体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还众说纷纭;但中外火器史学家一致肯定的“子窠”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枪弹。这是把燃烧性火器过渡到管形射击火器的发展阶段,为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其在发射原理上是欧洲近代枪炮的先导。这种枪燃放时,膛口喷火焰,“子窠”飞出、散开,杀伤对阵的敌人,这与现在的霰弹枪原理相似,因此它被认为是现代霰弹枪的真正起源。

虽然突火枪很厉害,但它是飞散性发射,而且枪身是用竹筒制成的,因此,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于是人们又想到用金属来制造枪筒。用一种新型武器代替突火枪似乎迫在眉睫,不过那是元末明初的事了。元朝时,蒙古人扩张领土时还重视军事科技化,甚至在攻破襄阳时使用的襄阳炮都是伊朗人的杰作,而黑火药则被他们运用在攻打欧洲人的战争中。元末明初,汉人为了取得对游牧民族的战斗优势,也大力加强火枪的应用,但是火枪的技艺还不纯熟,即使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也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战法加以配合。

纵观中国火器史,火器的发展大抵是在宋朝到明朝之间,而火药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则与中国大不相同。他们的枪械不是直接由枪发展而来的,而是由“手炮”开始,并且西方火器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中国,在世界火器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并为以后的火器发展奠定了基础。

14世纪末,火炮迅速发展,其用的弹丸也形形色色,金属箭头、铜炮弹、铅炮弹、铁炮弹、石头炮弹,种类繁多。但当时的火炮威力并不强,只能造成些结构上的损害而已。到公元1400年,火炮杀伤力大大增强,此时担任炮手就成了十分危险的工作。当时的炮是用黄铜或青铜铸造的小口径炮,虽可造瓮形炮,但因技术原因只能用铁条拼成,这样的炮质量无法保证,不知什么时候会爆炸,因此十分危险。但为了增加火炮威力,火炮口径和尺寸不断增长,火炮分类也改成按炮弹重量和倍径来区分。

西方国家火枪出现是在火炮出现之后。由于火炮的体积与重量巨大,不利于移动,因此有人想到做成长度较短、口径较小的炮管,并装上一根由人手持的木柄,以便能够灵活运用,手炮就此出现。关于手炮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公元132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城的纪年中。公元1331年,意大利西维达勒城的纪年中也提到了小型火器。比较确切的关于手炮的记载是在锡耶纳附近的圣李奥纳多修道院的一幅公元1339年左右的壁画中,画中的士兵正在发射长度约1米的长管形火器。

手炮被广泛使用后,人们又对其进行了改良。有人将引火孔移到右边,加了一个碟状的有盖药锅用来盛引药,同时加长枪管,缩短枪托,而且除步兵以外,骑兵也开始使用手炮。后来又有人将一片金属弯成S形,这个S形的金属被称为“蛇杆”,枪手只要将蛇杆的后端上移,前端的引火棍就会倒入引药锅中,点燃引药。这个发明,大大减少了枪手的负担,十分受枪手们欢迎。此时,火绳枪的出现已指日可待。

手炮的发展导致了“排枪”和“管风琴枪”的出现。“排枪”就是把一排长型枪管放在车上,炮手可用火炬滑过引火孔,快速发射整排枪支。从造型看,可以说是后代机关枪的滥觞,但由于其装填缓慢,运动困难,因此常用来守城门。

这种“排枪”到19世纪中叶的美国南北战争还在使用,直到手动机枪出现后才真正没落消失。

3.枪炮诞生

1604年(明朝万历三十二年)7月,一个叫韦麻郎的人率领着两艘荷兰巨舰和两艘中国船只抵达澎湖。当时防汛刚刚结束,明朝的汛兵已经撤走,荷兰人见此处风景秀美,物产丰富,于是想在这里砍树建房,长久居住。此后,荷兰海船游弋于闽粤沿海,荷兰海船的威武坚巨为沿海军民所认识。当时,在这些海船上都配备了西方火炮,而明朝福建官方并没有能与这些火炮相抗衡的武器。恰巧福建新任巡抚南居益此时到任,而朝廷正为这群“红毛鬼子”烦恼,于是,命其将“红毛鬼子”赶出澎湖。为了顺利破敌,南居益苦思良策,最后还亲自上阵。他亲身体验了荷兰的巨舰大炮,当时他在《谨陈闽事始末疏》中说:……大海波涛汹涌,巨浪滔天,与红夷的大炮相比,我们的战船是那样的渺小,他们的大炮对付我们的水师不费吹灰之力。就算有十万水师也不见得能对付那些大炮,只能望而兴叹。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是多么宏大,面对那么多的荷兰大炮,这位巡抚大概只有感叹吧。《万历野获篇·红毛夷》中也提到了这次战役,其中形容红夷大炮为“大炮一出,手脚几乎糜烂,甚至听不到声音,完全来不及反应。当红夷扬帆而去,军士死伤无可计数。”后来,荷兰人还曾带着大炮攻打广东,号称红夷大炮的荷兰火炮是明人所见过的威力最大的西洋火器,当时中国的火器简直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从上面这些史实中我们知道,火药虽是中国的发明,但在中国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反,火药传到西方国家后,被广泛应用于枪炮的制造,火器才得以迅速发展。

据历史考证,枪炮不是由一个国家先发展再传入别国,而是多个国家同时发展起来的。在中国,早期枪炮是喷火筒,而西方国家则是火炮。在13世纪末西方国家也有了枪炮的雏形。

西方最早的火炮于公元1250年至1275年间出现在北非及西班牙的摩尔人王国中。最早的炮都是臼形,这些石臼炮尺寸不大,装药量也不多,发射石弹的杀伤力有限,但在火炮初出现的时代,其对民众的心理震撼效果并不小。中国火炮大约于同一时期开始发展,而大量制造和发展火炮应是在明朝,在已出土的火炮中以明朝居多。

西方对火炮最早的书面记载出现在WalterdeMillimete替英国爱德华王子(后来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在公元1326年写的《论国王的职责》一书中。同一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订购了铜制大炮和一些铁弹丸和铁箭矢,交易文件保留至今。

14世纪中叶,火炮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各地各时的名称都不同,这对研究火炮的发展史造成不少困扰。

4.从火门枪到火绳枪

公元14世纪,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兵器,使欧洲国家遭到重创,这时欧洲人从战争中认识到管形火器的威力强大。于是,他们纷纷学习制造火药和火器。欧洲国家工业技术水平较高,所以中国的管形火器在阿拉伯人手中没有得到长足进步,却在欧洲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欧洲最早的成型枪械应属火门枪,之所以叫火门枪,是因为在枪上有一个点火的火门,类似的枪在中国也有,我国早期的小型火铳就属于火门枪。火门枪结构简单,发射方式类似今天的爆竹,它的枪管由铜或熟铁制成,发枪管的下端有一火门,用来点燃火药,管尾接一种称之为“舵杆”的木棍或长矛,木棍或长矛便于射手握持、瞄准和控制发射。它的发射一般需要两个人。发射时,黑色火药从枪的膛口装入,然后再插入石弹、铁弹、铜弹或铅弹一类的弹丸,接着用烧得红热的金属丝或木炭点燃火门里的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发射时,两名发射手分别负责瞄准和点火。

同类推荐
  • 秦汉战争史(下)

    秦汉战争史(下)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战争史是记述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专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主体组成部分。我国几千年来,有记载的部落之间、民族之间、诸侯之间、新旧王朝之间、阶级之间、阶级内部及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战争,数以千记。中国战争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光辉。
  • 壮烈的开端:南昌起义研究

    壮烈的开端:南昌起义研究

    本书分析了南昌起义对我军建军思想、作战理论的形成、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对起义的背景、决策、过程、转移等事件作了重点描绘。
  • 军临天下

    军临天下

    杀伐果断,冷血中带点柔性,一个充满矛盾的男人。南宋,当大散关之战中陈天放意外救出岳飞之子岳云之后,属于他的命运就已经悄然改变,和他一起改变的还有岳飞的命运,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令箭?陈天放说:“飞爷,不用去理会,跟着我,保你一命。”面对自己所爱的人,陈天放柔到极致;面对自己的朋友,陈天放刚到极致;面对自己的敌人,陈天放狠到极致。柔、刚、狠,不一样的南宋,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剧情,究竟谁才是胜者,谁又是败者?《军临天下》期待你的加入!另外,欢迎关注千军的新浪微博,门里千军。
  • 永恒

    永恒

    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空降兵连长唐思强奉命执行侦察任务。谁料侦察机遇上强电磁雹,飞机失事。唐思强和钟振国两人跳伞后却发现回到了1937年的抗战时期。本着中国军人的职责,二人决奋起抗敌,并希望通过他们来自21世纪的优势力求能改变抗战进程,让祖国少受些苦难。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们能否通过努力而实现这一目标呢?
  • 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

    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

    【暴爽畅销新书】看(特种兵之火凤凰)的张陆,穿越到了我是特种兵系列的世界中,并且获得了种子融合系统。融合光合感应技能:通过光线锁定目标,凡是有阳光存在,就能感知光线,对射击有辅助作用,将宿主的射击精准度,提高道百分之百。融合杨柳种子能力,拥有杨柳的柔韧性,在特种兵格斗术方面,将拥有自然的优势,融合仙人掌种子的能力,锁定身体水分,任何恶劣的环境,来去自如,在特种兵极限越野方面将会得天独厚……何晨光:你火星来的吗?
热门推荐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韩娱之炽爱

    韩娱之炽爱

    2014年的夏天,李珂遇见金孝渊,开启了他们俩疯狂的炽爱之旅
  • Press Conference

    Press Conference

    Harold Pinter can sketch a world in a few lines which reveal the power of his vision focussed on the horrors that have been and that are to come.
  • 血色南朝

    血色南朝

    本书叙述了上自晋末,中经南朝的宋、齐、梁、陈,下至杨隋灭陈等六代“易君变国”的全过程。既歌颂了开国君主(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果敢的英雄气概,又谴责了他们为夺取帝位而采取阴险自私、草菅人命的残暴做法;既对齐朝的萧鸾、梁朝的侯景、陈朝的陈顼这些中道篡位者做了辛辣的讽喻,又揭露和抨击了史上罕见的荒淫乱伦皇帝刘骏。特别是,本书还重点揭露和抨击了后主们(如:刘义符、刘子业、刘彧、刘昱、萧昭业、萧宝卷、陈叔宝)荒淫无能、重用佞臣、嗜杀成性、贪图享乐、醉生梦死的行径,揭示了他们必然会因此而得到废黜和弑杀灭亡的命运。同时,本书还描述了在封建君主们糜烂宫闱之中,妃嫔们享尽奢华和侍女们惨遭荼毒的情景。
  • 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

    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

    在生意场上,如何交朋友、结交有益的朋友是一门学问。做好生意赚大钱,交好朋友成大事。一个人缘好、会选择朋友并懂得维护好朋友关系的人,一个具有良好的经商心态并且有生意头脑的人,就能够把握和利用好各种场合,轻松交益友,顺利做成生意,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汇聚了众多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最终走向成功的卓越商人和知名企业家的经商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循序渐进地向读者介绍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朋友、如何结交朋友、如何维护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如何把握好生意场上的感情投资等诸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在生意场上更好地结交朋友,成功做生意。
  •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本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寂寞,是人生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感受寂寞、超脱尘世,是一种人格的独立与完整;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陈景润的寂寞,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当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沮丧,请接受寂寞的洗礼,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是《哈佛家训》系列第7本,书中的经典故事寓教于乐,都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也是青年学生学会独立,走向社会的枕边书,让读者在增长智慧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是可以陪伴我们共同成长的必读书目。
  • 绛雪园古方选注

    绛雪园古方选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飞枫羽

    凰飞枫羽

    她是医,他是杀手,第一次见面,两人相见恨晚,论后结果如何,耐心看下去就懂了。
  • 聊斋志异(第一季):狐仙

    聊斋志异(第一季):狐仙

    中国的传统名著中有无数瑰宝,其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一部非常有特色,充满了想象和智慧,同时又具备了人性光辉的传世之作。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聊斋志异》里的很多故事,不仅不可怕,甚至非常有意思,从对孩子的品格培养,道德教育和情商教育角度来看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好素材。我们“斗胆”编写了这套儿童版的聊斋故事,精心挑选了一些孩子能够理解和喜欢的故事素材,在不破坏原著故事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修饰,屏蔽了一些吓人的恐怖情节。我们还特别挑选了擅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播音艺术家,用有感染力的声音来演绎这个儿童版的聊斋故事。企鹅童话有声版的聊斋志异,包括了鬼,狐,妖三个专辑,介绍了三类“妖魔”的有趣故事。
  • 绝代凤华二小姐

    绝代凤华二小姐

    从公元四千年穿越而来的大发明家沐宁一朝成为镇国将军府里最备受争议的庶女二小姐,什么傻女,什么不知廉耻统统一切不好的形容词都成为她的标志。但是大姐李沐云并不嫌弃她的傻妹妹,更多的是包庇她,爱护她。突然有一天她发现,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的大姐在一夜之间变成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大哥,令她很是抓狂。北国风光无限好,消失许久的明冬雪突然出现,真实的身份竟然是……“大姐女装倾国倾城,大哥男装英姿勃发,真是害人不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