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暴躁易怒,难以自控,蛮狠强梁,有暴力倾向,人际关系不稳定。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尊心强,嫉妒心强,猥琐小气,挫折感强,固执,好争辩。拿这些标准来对照魏延和杨仪,恐怕差不离。一个蛮狠强梁,另一个猥琐小气;一个暴躁易怒,另一个自尊心强;一个有暴力倾向,另一个固执好辩。
这就是针尖对麦芒或者麦芒对针尖了。他们分别与别人(如诸葛亮,如费祎)相处还勉强凑合,因为这些“别人”都是正常人,让这两个人格障碍者一起相处,就只有靠上帝保佑了。
蜀国人才凋零,诸葛亮实在没什么特殊的人才可以使用,老天爷要他们两个相处、合作了。
第五次北伐时,魏延是诸葛亮的军事副手兼先锋司令,杨仪负责丞相行营的文案和军需工作。
不是冤家不聚头啊!魏大将军和杨大秘书两人本已水火不容,现在要整天直接打交道了,而且魏大将军要靠杨大秘调度粮草,筹划开支,难怪要闹到不可开交,一方举刀恐吓,另一方涕泪横流的程度。
虽然魏、杨两人交恶的主要责任在魏延,杨仪不买他的账,他就恨得咬牙切齿,狂得没边、没谱。但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所谓交恶,这个“交”是“相互”的意思。
对杨秘书长而言,魏老大狂,你让他狂就是,谁叫你秀才遇到兵呢。如果魏先锋对粮草供应要求太高,你适当照顾一点就是。先锋部队是最精锐、最能打仗的,大兵们的饭量当然也就大些。如果老魏的要求实在太无理、太无聊,你提交丞相裁决就是,上面还有主要领导嘛。
还有,你杨大管家主管预算,调度粮草,有没有私仇公报,克扣魏延的粮饷呢?否则的话,老魏跟你吵架时,会愤怒到拔刀相向的程度?
魏、杨两人使阴劲,苦了他们的同事、和事佬费祎,也让他们的老领导诸葛亮大伤脑筋。“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长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可以说,诸葛亮对魏、杨两人的长期不和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诸葛亮可以使用的管理手段很多,比如给他们纪律处分,甚至降职降级,诸葛亮是有这个权威的。必要的话,可以采取组织措施,比如将杨仪调离北伐军,到地方做个太守什么的,正好发挥他的才干。魏延必须留用,否则,廖化就要提前做先锋了,因为蜀中早已无大将。但找个人顶替杨仪这样的一个文职干部总是可能的吧?
诸葛亮除了有自己的苦衷以外,也可能自有他的想法。
一方面,诸葛亮确实需要魏、杨俩人各自的才干,而且人才难得,均不可替代。
另一方面,在自己有生之年,至少还能镇得住他们,他们之间的矛盾坏不了大事,等战争结束后,或自己临死前再作处理。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对魏、杨的下场不负有任何责任,因为,天不遂人愿,诸葛亮竟突然死了,让两个老部下,一个家破人亡,夷灭三族,还背上反叛的罪名;另一个回朝后贬为平民,一年后自杀而亡,身败名裂,还贴上小人的标签。
从情理上来讲,上述推测是讲得通的。诸葛亮深知魏、杨两人睚眦必报、水火不容,迟早要出大问题。虽然恨这两个小子烂铁不成钢,但毕竟自己对他们依为肱股,他们对党国忠心耿耿又贡献良多。
诸葛亮这个人也会使绊子,出阴招,下杀手,但诸葛亮讲究“依法治国”,比较讲程序,讲规矩,一般不会走极端,应该不会玩什么“二桃杀三士”的阴谋,而会在适当的时候妥善安排两位老部下。
如果诸葛亮也必须做A选题,万不得已必须抛弃魏、杨其中之一,我相信诸葛亮会抛弃杨仪而不是魏延。魏延以半奴隶的出身,得先主提携到如今地步,对朝廷的忠心诸葛亮是不会怀疑的。
中国古代,部曲这种身份,对宿主的依附关系,是一种无形的终身契约,不可能随便改变。这种人背叛主人,别处也无法安身,魏延背叛的现实可能性不大。魏延之骁勇,魏延之谋略是无可替代的(姜维还需假以时日)。杨仪再能干,不是还有个蒋琬吗?何况诸葛亮平时已向后主推荐过蒋琬。
把杨仪、费祎、姜维称为“三人帮”,可能是老古我的首倡。如果各位学界大佬不反对,我看可以形成《关于魏延谋反问题的历史决议》,布告全世界,天下一统。
如果杨、费、姜是“三人帮”,杨仪自然是帮主。那么,费祎、姜维两位小老弟就是帮凶。
费祎、姜维肯定觉得冤枉,肯定不服,肯定要到阎王爷那里递状子,打官司。我实在太忙,不想惹这个麻烦,还是温和一些,不走极端的好。不说费祎、姜维是帮凶,说他们是“帮助”,总不至于冤枉他们吧?
既然费祎、姜维不是帮凶,那么,在魏延冤案中,谁是帮凶?
魏大将军本人。
为什么?因为,就算杨大秘浑水摸鱼,篡夺权力,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你老魏也得服从。再不和谐,杨秘书长走他的阳关道,老魏走你的独木桥,阻断北伐大军的归路,是绝对错误的。至少,刚开始的时候,杨仪并没有污蔑你魏延造反,也没有杀你的意思,只是捏造“丞相遗命”,夺了军权,叫你撤军回国,并叫你在撤军途中殿后。如果你魏延能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事情会坏到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程度么?身为党国的高级干部,一点组织性、纪律性都没有,该忍的不忍,不该做的做了,不是帮杨仪杀自己么?不是帮凶是什么?
这就回到本集的主题:魏延之冤。
这个话题又分两个层次。第一、魏延死得冤不冤。第二、说魏延因谋反而死冤不冤。
魏延之死,既冤也不冤。说魏延死得冤,是因为杨仪在诸葛亮突然死亡后,不按组织原则办事,篡夺北伐军军权,导致魏延奋起反击。这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是杨仪,即使魏延动武,杨仪也应该逮捕魏延献给朝廷以定其罪,不该擅杀大臣以泄私愤,所以说魏延死得冤。被夷灭三族,那就冤上加冤。
大多数学者是赞成这个说法的。至于很多老百姓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魏延因谋反而死,那就大冤特冤了。如果魏延真的谋反,杨仪多半不会杀他,把他抓起来解押回京,让魏某人自证其罪,再夷灭三族,不是更消气、更解恨么?如果魏延真的谋反,杨仪这个“平叛”的大英雄回国后就不会落得这么个下场。
一句话,说魏延死得冤,是因为杨仪篡权、挑起事端在前;说魏延死得不冤,是因为魏延自己找死在后。
可惜、可怜啊,老魏。死了,没有追悼会,没有抚恤金,即使十年后平反,发了抚恤金也没人领——夷灭三族。死了,成不了烈士,反成了叛贼,还被一代代中国人当做天生反骨的典型。
杨帮主呢?
老杨在回军途中斩了魏延,夷灭魏延三族(夷灭三族,只有皇帝才有这个权力,冒犯皇权,才是杨仪的取死之道,杨仪这个聪明人,到死都不会明白这个道理)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兴高采烈地领着北伐军,没有受多大的损失,浩浩荡荡地班师回朝,总以为高官任我做,骏马任我骑。
没想到,一瓢冷水当头而下:“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意思是说,杨仪率军回朝后,只得到一个中军师的虚职,手下无一兵一卒,实际上处于闲置状态。
这下老杨不干了。蒋琬算什么?资历、才能,功劳、苦劳,都远远不如我老杨。诸葛亮死了,丞相一职,舍我其谁?何况,俺老杨杀了叛逆魏延,带领北伐军全身而退,怎么说也是大功一件。
于是,杨仪“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整天发牢骚,倒苦水,骂骂咧咧。害得谁也不敢跟他讲话,以免惹火烧身。
有一次,和事佬费祎好心地去看望杨仪,杨仪一见费祎,把自己的怨怼愤恨,排山倒海般地发泄出来,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说到痛快处,竟然说:“往者丞相亡没(通殁)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费祎悄悄地把杨仪的话报告当局(估计也有悔过自新,将功折罪的意思。毕竟,杨仪篡权,魏延被杀有他老费一份)。随即,杨仪被削为平民,流放至汉嘉郡(今四川省雅安市)。
流放后,杨仪毫无脱胎换骨,洗心革面的意思,还变本加“力”,上书诽谤朝廷,满嘴喷粪,臭不可闻。第二年(公元235年)朝廷将其拘捕归案,杨大秘知道不好玩了,自杀了事,老婆孩子倒是得到宽大处理,赦免回城。
杨仪的下场,再一次不幸地印证了一句古话:“上天要你灭亡,先让你疯狂。”
史学界对杨仪说的“吾若举军以就魏氏”中的“就魏氏”,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理解是,“我若率军投降曹魏”;另一种理解是,“我若率军追随魏延”。
在我看来,杨某人的本意,不可能是“我若率军投降曹魏”。
第一,投降曹魏是谋反,谋反是要夷三族的,不是杀一个人的问题。杨仪疯狂,但并不愚蠢,不可能愚蠢到自证、自污谋反的地步。
第二,从文义理解,魏帝国是国家的“国”,而不是姓氏的“氏”。上古时代,部落形态的国家,也称某氏,如涂山氏、夏后氏,但三国时候的“国”肯定不叫“氏”。杨仪要投降“某氏”,也只能投降司马“氏”。
第三,蜀国最高当局认定,杨仪的“就魏氏”不是投降曹魏。道理很简单,如果当局认定杨仪原来有投降曹魏的想法,非夷灭他杨家三族不可,更不可能让他的老婆孩子返城农转非。
“就魏氏”唯一的解释,是追随魏延。
既然杨仪已置魏延于死地,怎么又说后悔自己没有率军追随魏延呢?
我看,杨仪对费祎说的这番话,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其中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第一,我们注意话中的“就”字。在这里,“就”字是靠拢的意思,有被吸附、被吸收的隐义。所谓吸附,当然是大的吸附小的,强的吸附弱的。杨仪后悔自己没有“就”魏延,这也就等于杨仪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只是噬脐莫及而已。
第二,如果当初我杨仪自觉地服从魏延的领导,就不会发生之后的自相残杀,魏延就不会丧命。魏大将军率军回来的话,蒋琬这班无名鼠辈,还能像今天这样蹑居高位吗?我老杨也不至于落到如今的下场。杨仪的言下之意是,我杀了魏延,是便宜了你们这帮小子,你们对我却如此的薄情,真是悔不当初啊。
诸葛亮死后,蒋琬当政,很多人是不服的。估计蒋琬为了安定团结,为了站稳脚跟,也为了家丑不外扬,并不打算过分地追究杨仪擅杀魏延之罪。可是,杨仪如今分明是把不满指向现今的当权派蒋琬了。估计蒋琬请示后主之后,立即拍板,杨大秘必须立即并且永久地闭上他的臭嘴——识相的话,可以落个全尸。
诸葛亮死了,魏延死了,杨仪自杀身亡。
死则死矣。
“亲戚或余悲,他人也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只是魏大将军和杨大秘,死于窝里斗,太过可惜,太过可悲。
历来的中国人,是敢斗、能斗、善斗的。不过,要斗的话,还是斗天斗地斗火星去,还是少一点窝里斗的好。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也其乐无穷?恐怕是误了卿卿性命。
不信的话,回头看看魏大将军和杨大秘。
魏延之死,是三国大案、重案、要案。魏延谋反,是千古奇冤,堪比窦娥。要给魏延平反昭雪,须要解开怎样的一个结扣?魏延之死与诸葛亮之死,是怎样的一种关联?造成魏延人生悲惨结局的是怎样的一种悲剧性格?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时,我还在读研究生。那时研究生宿舍里没有电视机,有机会就挤在宿舍门卫的一个小间过过瘾。这样只能断断续续地看,等全剧播完时,只看了个囫囵吞枣。
博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