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0400000003

第3章 美丽乡愁(1)

那年的美孚灯

每次回望成长的道路,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美孚灯的影子……

(一)

美孚灯是一种夜晚照明用的灯,中间一个扁圆形的空心肚,可以装煤油、柴油,细腰下一截裙摆似的灯托,上面一个铁质灯头,灯头中间有一个可以穿过灯芯的扁平细铁管,旁边安装四个菊花瓣形的铁片,用来固定玻璃灯罩。整个形状像一个戴着玻璃高帽穿着曳地长裙的美少女。因为它最初产自美国,所以称它美孚灯。

上世纪80年代,农村虽有电灯但经常停电。全乡供电主要依靠本地的樟涧电站。上半年的丰水期,家家户户晚上还能亮一盏昏黄的白炽灯,到了下半年,基本上都是点煤油灯。住在隔壁的大姨,到我家要一个空墨水瓶,表姐把瓶子洗净后,先用剪刀在瓶盖中间钻一个洞,再剪下一块长方形的金属牙膏皮,用竹筷卷成一根空心圆管,圆管里穿进一根用旧棉布拧成的灯芯,把带灯芯的圆管穿过瓶盖中间的洞,插入装有煤油的墨水瓶里,旋紧,一盏煤油灯就做好了。那时农村人用得最多的就是这种简易煤油灯。点亮后,烧久了,灯芯上就会开出一朵朵暗红色的灯花来。看它越烧越红,越烧越艳,在小小的我眼中,那盛开在煤油灯里的一粒粒绿豆大的灯花,是那样的奇特和美丽。等我不顾大人责骂,用细木棒把它挑出来时,却只有几络煤灰黑炭。

有工作单位的人家,一般都用美孚灯。因为美孚灯外形美观、干净,不冒烟、省油而且光线明亮。爸爸每次都一边往灯罩里呵气一边用软抹布把玻璃灯罩擦得通透,点亮油灯安上玻璃灯罩,然后在玻璃灯罩上用白纸再围上一圈做遮光灯罩,一家人在桌前灯下看书写字做针线活,安详而又美好。据爸爸传授,他刚参加工作、在东乡县王桥中学教书的那几年,经常用一个自制的三脚铁丝架,利用美孚灯灯罩顶端集聚的热量,在晚上批改作业、备课读书的同时,为自己煮熟一碗面条作为夜宵。在那些贫困而又孤单的日子里,这样的一碗面条暖胃又暖心。

不知是因为美孚灯太重了,还是灯身加灯罩太高了(两个加起来大约八寸),或者是我人小力气小,判断不准,经常是当我端着灯行走时,因为只顾看路,倾斜了手中的灯,造成灯罩滑落破碎;或者是当我端着灯到桌底下寻找掉下的东西时,灯罩被桌板或桌档碰落地面。每次不小心打碎了灯罩,爸爸就一边咋呼着一边喊:“啊嚯,又去掉五毛钱了!”所以,我一直以为美孚灯的灯罩是五毛钱一个的。直至几年后我长大了些,又一次打碎了灯罩,第二天妈妈给我五毛钱让我去买过一个,供销社的漂亮阿姨递给我一个灯罩,还找给我两毛五分钱时,才知道灯罩是两毛五一个的。回到家里就去责问爸爸,爸爸“嘿嘿”一笑,解释道:“你打碎一个去了两毛五,花钱再买一个也要两毛五,加起来不就是五毛了嘛!”

(二)

我对美孚灯特别有感情,是因为美孚灯下,有着我太多温暖美好的记忆。

四个同读初一的女同学:玉英、红梅、青云、最小的我,再加上玉英的哥哥、因为家庭原因20多岁才开始读初一的焕义,我们在同一盏美孚灯下,度过了整个初中时代同灯共读的欢乐时光。

读小学时,我邻居熟悉的小伙伴里没有谁和我同班同年级。倒是住在姜村老街中间,我上学必经路上的一个女同学——佐兰,每天早上和中午都会早早地背着书包到我家里等我上学。有时一大早到我家,我还在睡懒觉,她就耐心地坐在一边等我起床、梳头、刷牙、洗脸、吃饭,然后和我一起高高兴兴地上学。有点好吃的东西,也一定留着和我一起品尝。可惜因为她爸爸过世,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偶尔在路上碰到,她还会亲热地像个小大人般牵住我的手,羡慕我还有书读。后来我越读书走得越远,只知道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早早出嫁了。

而初中时和我坐在一起写作业的这四个人,她们都不是我小学的同学,只是因为某种机缘巧合,我们成为同学,坐到同一盏灯下。

读小学五年级时,班上增加了一个特殊的插班女生青云。因为她的家庭出身是地主,按照当时的政策不允许读初中。本来她小学早就毕业了,因为她家有三个哥哥干活,一个老幺女孩,不读书待在家里也干不了什么事,所以家人就让她在学校里读着玩,插到我们班里时,已经是她的第三个五年级。本来她已做好准备,打算读第四个五年级,幸好和我们一起小学毕业时,政策放开了,地主成分的她终于幸福地成了和我同班的一名初中生。

红梅的爸爸在银行工作,原来住在银行附近。红梅读小学时没有和我同过班,所以之前我并不认识她。小学毕业那年,她家租住到姜村老街,她家后门和我家后门,只隔一条三尺宽镶铺着鹅卵石的小巷。初中时又分在同一个班,成为真正的同学。

玉英原本比我高一个年级。玉英的爸爸也在银行工作,妈妈在生她下面的弟弟时,因为难产母子一起去世了。她家有兄妹七人,玉英最小,为了照顾这么一大群孩子,她的小脚外婆从玉山县的七里街走进她家,浆洗缝补,操持杂务,成为她家的主心骨,对最小的玉英更是疼爱有加。

焕义是玉英的第三个哥哥,平时大家都习惯称呼他的小名“浪浪”。在焕义下面玉英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一大家子人的生活,需要一个劳动力砍柴挑水种地种菜,同样英俊帅气的焕义,因为皮肤黝黑体格健壮为人实在,小学毕业后就一直作为男劳力,辍学在家任劳任怨地砍柴种地。哥哥弟弟都招工招干参加了工作,为他将来的出路考虑,20多岁时,大人才安排他和我们同班,接着读初一。

小学就在村庄里,沿着老街直走就能到达,大人们只要督促孩子背书包出门,根本不用担心来回路上的安全。而中学建在一个山包上,离村子有三四里地,一路上有稻田、有水沟、有马路、有山坡,早了晚了,风里雨里,确实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为了让焕义顺便照顾好妹妹,已经读完初一的玉英,留了一级,和焕义同班继续读初一。

(三)

浪浪是玉英的哥哥。但自从我们五个人成为同学之后,浪浪就成为我们四个小女生共同的大哥哥。玉英的外婆也成为我们大家的外婆。

玉英家住在我家斜对门,隔着门前的一口水井和一条镶铺着鹅卵石的街道。她家的房子是租的,六榀带天井的老房子,她家和房主各住一边,厅堂共用。除银行里有一个分配的房间外,这里有两个房间和一个厨房,浪浪一个人住在后面,一个窗户很小、白天进去都看不见人影的柴房里。也许是应了做事多的人差错也多的话吧,浪浪平时被外婆责骂得最多,有时看他砍柴回来端着饭碗坐在一边掉眼泪,我们心里都很同情他。浪浪因为常到深山里砍棍子柴,有机会采摘到杨梅、猕猴桃、毛冬瓜、野柿子、楋等野果。有一次,因为采摘的杨梅太多,他的长裤外衣全用来装了杨梅,挂在柴担上,自己只穿一条平脚短裤,挑着一担棍子柴回来,看起来又滑稽又好笑,但分享着他辛辛苦苦带回来的这些美味,我们都对他充满感激之情。所以每次看见他受委屈,都心疼得慌,觉得外婆对谁都好,就是对浪浪有点不公平。

玉英家的厅堂很大,堂前是一个长条形的天井,然后是围墙大门,白天光线明亮,夜晚空气清新。每天晚上,外婆都会早早地收拾好饭桌,在漫长的停电的黑夜里,早早地点起那盏干净明亮的美孚灯,在玻璃灯罩上加一圈遮光的白色纸罩,让它静静地亮在厅堂的那张八仙桌中间。夏天桌底会燃一盘蚊香,桌旁的饭甑架上搁一个茶壶和茶碗,冬天桌底一定会暖上一个火盆。

白天我们各人忙各人的事,到了晚上,吃过晚饭之后,我们就会背着书包,到玉英家去写作业。先到的人挑一个位置坐下,最后来的那个就在三个女生的位置中任挤一个,反正浪浪肯定是一个人坐一个位置的,因为他实际上已经是大人了。

我们五个人组成学习小组,浪浪永远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也是写作业最快的那一个。浪浪的钢笔字写得很好看,又端正又整齐;给我们讲解难题时,又耐心又细致。一遍不懂讲两遍,往往是我们自己都放弃了,只想借他的本子抄完了事,他还两遍不懂再给我们讲第三遍。“只要听懂了什么题都不难!”他常常这样对我们说。

外婆对我们非常慈爱,有好吃的东西一定留些给我们品尝,晚上有客造访,也引了客人在大门外或房间里轻言细语,尽量不打扰我们的学习。周围邻居和经常从门前经过的路人,都知道这里有一群用功读书的好学生,羡慕之余常常把勤奋好学的我们作为教育子女的榜样。

(四)

学习之外,我们也一直享受着浪浪大哥哥般的关心和照顾。

学校每年要组织勤工俭学和义务劳动。勤工俭学是到山上端毛竹赚班费,义务劳动是给学校食堂砍柴,这样住校学生就不用交柴火费。另外每年还要捡一次油茶,补贴食堂开支。

小学时我们也有义务劳动,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学期要砍一次柴,但那时砍的都是蕨箕一类的茅柴,只需到低矮山包的油茶树下,用茅柴刀割下一堆,用柴绳捆了,再用两头削扁削尖的毛竹棍,一边一个对着茅柴捆中间一撬,就可挑回学校。然后由学校和村里统一安排,敲锣打鼓地挑了茅柴排着队上街,按照大致相等的人数,把茅柴送到军烈属、五保户家中,以示尊重和慰问。

初中时砍的柴是学校食堂烧的,学生也长大了些,所以都是到高山深山砍棍子柴,就是把整棵杂树放倒后,砍成大致相等的段,再叠进用藤条圈成的两个圆箍里,中间夹一根长长的杂木可以挑柴。这种圆木的棍子柴不好烧,还需要用斧头劈开,但很经烧,一顿饭要不了几根,我们把这种柴叫劈柴。

因为我跟班读书太早,年龄和个子都太小,所以每逢劳动,同在学校里教书的爸爸就给我请假或要求劳动替换,每次都是我自己积极争取,再由爸妈拜托过老师和浪浪照顾,才得以参加。

在初中,我砍过一次柴。我们四个小女生空着手,跟在浪浪后面,气喘吁吁地和同学们一起爬到了半山腰。浪浪可没闲着,他不时站在路边左右观察,最后看准一个地方,告诉我们不用爬了,就坐在路边的树荫下休息,然后他一个人钻进灌木丛中,很快林子里就传来了砍伐的声音。我们四个女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说说笑笑聊得不知道有多开心。浪浪满头大汗地给我们每个人端出来一截新砍的木头,接着他自己也挑出一担劈柴,在其他同学还在忙碌的时候,他就领着我们下山了。

在初中,我捡拾过一次油茶。扒开油茶树下的茅草,黄黄的油茶籽可真多啊!我很快就装了半书包。正奇怪玉英她们为什么还是书包扁扁时,浪浪拎过我的书包一看,哈哈大笑起来:“蔫下来的油茶籽全被你给捡光了!”原来只有黑色的油茶籽才是成熟有油的,黄色的油茶籽是没成熟时蔫掉的油茶脱出来的籽,不仅不含油,榨油时还会吸油,降低出油率,是绝对不能要的。懂得这个道理,我只有悻悻地把黄油茶籽全部倒掉。傍晚背着半书包黑色油茶籽凯旋而归时,一头大水牛走在赶牛老伯的前面,追在我们身后下山。老伯大喊:“你们前面的人让让,我家水牛会跷人的!”吓得我们全钻进了路边的柴草丛里。偏偏老伯又喊:“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你要躲得更远些,不能让牛看见你的红衣服。”我怀疑地问浪浪:“为什么?”浪浪也有点焦急地说:“牛看见红颜色会变得更加暴躁的!”更吓得我独自飞奔向前,拐上另一条上山的小路,一直跑到一堵石壁前蹲进灌木丛中,偷看到大水牛从我脚下蹦跶着下了山,才终于灵魂归位!

在初中,我还到一座叫元坪的高山上端过一次毛竹,也是惊惊咋咋地经历了很多艰险。因为我力气小,扛不动,跟不上女伴,掉了队,浪浪照顾着玉英她们三个先走了,而我落在最后成了班主任周科夫老师的重点照顾对象。

其实,读书是我们整个学生时代最主要的任务,而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往往是学习之外的生活片段。所以,我总认为,对于孩子,在学习之余,我们也要学会放飞,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记忆。

(五)

初中毕业后,我们又一起到离家十五里的高中点郑坊中学读高中,我和他们不在一个班。每个星期天下午我们背着菜筒一起走路去学校,星期六上午一放学就背着空菜筒走路回家吃中饭,艰苦的日子我们依然过得很快乐。

浪浪高中毕业后考上招工,到本县一个工厂工作,娶了同厂幼儿园的一个幼师,生了个儿子。改制时下岗又返聘,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青云高中毕业后做了几年的小学代课老师,后来和林业分场里的一个职工结了婚,对方离过婚,有一个女儿。青云结婚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四处求医,正方偏方吃了不少,终于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老公下岗后,全家搬到县城,买了房,安了家,各自寻了一份事做,安安稳稳地过着日子。

红梅先到一个村小当代课老师。邻村小学一个师范毕业、高大帅气,但家境贫寒的年轻男老师,天天傍晚坐在她学校门前的山坡上盼望着她。红梅带学生上山砍柴时,他一上完课就跑到山上接应,生活上也主动帮忙,即使挨骂也决不放弃。他们在学校里没有谈恋爱,等红梅招工到银行工作后倒谈成功了,终是感念他那一份痴心痴情吧!生了个儿子,家安在县城,自己还在乡镇的信用社里工作,老公早已改行调进县城,任了一官半职。

玉英的爸爸因病去世时,玉英从高中补习班里辍学,回家顶职到银行里上班,陪着日益老去的外婆一起生活。在她恋爱结婚前的许多年里,我每次放假回家,晚上都带着睡衣到她单位的房间里,和她一起值班守库房。那一沓沓装在铁盒子里锁进库房的人民币,在我们的眼中和砖头石块没有区别。置身于整个村庄的中央,周围都是同村熟悉友好的乡邻,在乡村安宁美丽的夜色中,我们度过了许多开心快乐的闺蜜时光。后来,玉英结婚生下女儿,外婆得了老年痴呆,老公在县城工作帮不上忙,她一个人支撑得很辛苦。我休假回去看她时,只能尽量帮她抱抱女儿,守守外婆。外婆过世后,她终于调进县城,合家团聚。老公也升任了副科职务,全家人互敬互爱的,成为幸福之家的样本。

(六)

美孚灯是一种夜晚照明用的灯,中间一个扁圆形状的空心肚,可以装煤油,柴油……

它带着光明,带着温情,带着暖意,穿越时空,穿透记忆,亮在历史中,亮在黑夜里,也永远亮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2011年7月8日

过桥

上饶的市民公园对面,信江河上,正在建造一座新桥——龟峰大桥。这边正往水里安装大型脚手架的机械轰鸣着,对岸填埋土石方也是一片繁忙,好像从信江两岸伸出的两只手臂,正在努力地伸长再伸长,渴望着跨过河流的阻隔,在空中紧紧相握。

同类推荐
  • 珠江,东方的觉醒

    珠江,东方的觉醒

    以珠江三角洲作为艺术焦点,按照历史时序,全景式地追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作品所叙写的,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这样富于历史意蕴的大题材,要求作者有开阔的视野和历史眼光,要求作品配以大的结构框架来容纳和消化极其丰富的内容。而这一方面,正是作者所长。面对“百年鸟瞰,卅载观照”,作者以时间流程为经线,以人物活动为纬线,勾勒、交织出一幅中华民族舍死忘生、百折不挠地求生存求发展的百年历史画卷。
  • 每个作家都在思考这个时代

    每个作家都在思考这个时代

    黎峰:写作者们通常都是在不断地阅读,好的创作一定离不开丰富的阅读,在这方面,您有什么特殊的阅读喜好么?能给读者推荐一下您认为优秀的作品么?陈忠实:你说得很对,截止到今天,我还没遇到也没有听过不读书的作家。阅读开阔视野,阅读启迪智慧(即开启那根对于文字敏感的神经),阅读也丰富艺术天地,阅读更深化思维……说不尽的好处。所以人说开卷有益,以创作为乐事的人更如此。我不好向人推荐作品,因为各人的意趣差异很大。由各人去选择,即使买了读不出兴趣的书,放下不读,再换一种,总会找到爱不释手的书的。我往往就是这样选择读书的。
  • 奇书《山海经》

    奇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 年轻时的思绪

    年轻时的思绪

    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案头整理好的文集,我很欣慰。这当是自己作为妈妈送给儿子步入少年的一份礼物吧!同时,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中收获了的褒奖和鼓励后的回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人人都盼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却不是所有人为此付出努力都能追求到想要的结果。对此我深有感触。
  • 演说经典之美

    演说经典之美

    本书以“思想·开放·个性·好读”为标签,所有内容均源自名家之讲谈实录,或源自名师课堂,或源自公共讲堂(坛),或源自开放非开放之各种讲演、谈话,所选内容我们秉持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或具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与向度,或具有极其强烈之个性(表述及其他),而所有的作品,我们都注重“好读”,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热门推荐
  •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升级神器

    升级神器

    万年前,神武大陆,天现冥洞,武道法则缺失,邪神入侵。当时,人魔妖三族,力抗邪神,补合苍天缺口,并重铸武道法则。邪神之祸平定后,三族内讧,武道相争,亦是纷乱不止。但,神武大陆终是人与妖的天下,人、妖二族,合力共创魔界,魔帝陨,魔界太子林辰,被魔帝施展大神通,传送消失。林辰再次重生之际,却已过万载时光,物是人非。昔日威震苍天的魔界太子,如今虽变为一弱势少年,但灭族之仇,不共戴天。那曾经的诸神,所铸下的恶果,令他立下重誓,必平旧怨,重定乾坤。这一世,林辰应运而生。这一世,他手掌至尊神器‘杀人书’,注定横扫六合
  • 拉太阳

    拉太阳

    南瓜秧在用完最后的精力后,哀怨地盯了一眼南瓜,缩成了绳。王老贵挪挪南瓜,掐脐带般掐断南瓜秧,田埂上的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南瓜集合在一起,围罩着大磨盘南瓜,享受着王老贵搓抚的待遇。刚脱了秧的南瓜不能直接存贮,需要经受太阳和夜露的几天垂青。太阳细细地滤过,夜风悠悠地吹过,蹲在田埂上的南瓜群依偎着,重温出土扯秧的日子。三天后,南瓜们的皮上有了岁月的味道。它们吸收在身上的阳光让肤色宁静成一张油画,有了一点粗糙。挪开其他南瓜,王老贵抱着大磨盘南瓜来到正房。正房不大,一般作为供奉祖先之地。家里的老人死了,停灵必须在正房。正房门对着院门,不住人,免得打扰先人们的进进出出。修粮仓时,儿子曾阻挡过王老贵。
  • 开封志怪(全集)

    开封志怪(全集)

    商纣无道,姬武取而代之。封神台下,姜子牙让出神位,甘为人间公侯,力保义女端木翠成仙。倏忽千年,大宋天下。包龙图坐镇开封府,为成包青天“审阴阳”之名,端木翠下界临凡,立门派“细花流”,梳鬼域章法,阻妖魔越界。四品带刀护卫展昭奉包拯之命,与端木翠“互通有无”,从此江湖骇浪,频添鬼影憧憧。六指绕红线,蚊栖梳妆台。上古妖兽行冥道,西岐月冷照沉渊。几番同生共死,情愫暗生,天上人间,能否共谱一曲细花流水长,还要仰仗换命的盘、华佗的线,以及……杨戬的安排。
  • 笔墨人寰

    笔墨人寰

    尽管收入的文章都是近20年的,也不能说作品就有多么成熟。原因在于,我一直想保持青涩的风貌。我以为作品的成熟和果实的成熟不乏同理,成熟了不是糜烂,就是坠落,惟有青涩才能永葆生机。因之,近年来我不断谋求散文的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贴近要表现的客体对象的形和神。这等于说,写质朴的物事,用质朴的语言;写绚丽的物事,用绚丽的语言。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作家的成熟,往往是语言的成熟,成熟即风格,形成风格后基本就固定不变了。所以,大凡阅读名家的作品,不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我这样要求自己未免苛刻,然而,如不这样就是跻身文坛也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这么做了。
  • 听不懂领导讲话,你就默默干到老

    听不懂领导讲话,你就默默干到老

    这是一本关系你职场前途的情商书,不仅讲“听”,更是讲其背后之道。本书献给迫切想赢得领导赏识和青睐的职场新人。会倾听是会说话、会办事的前提,也是官场和职场生存的基本技能。不论在职场还是官场,正确领会领导的话、听出领导的弦外之音、听出领导没说出来的话,都是办好事、好办事的第一要诀。本书针对“如何听”这一职场难题展开阐述,提供专业知识之上的沟通之道。本书作者实战经验丰富,通过大量的案例把下属如何听领导说话这一人人都想知道又人人都说不清的问题阐述得淋漓精致。
  • 弃妇田园将军宠妻

    弃妇田园将军宠妻

    一朝重生,成为被人抛尸荒野的小寡妇,邻里冷漠,家徒四壁,还多了一个黑不溜秋的拖油瓶含泪喊娘亲。林曦表示,不怕不怕,自己动手,撸起衣袖,赚大钱,神挡杀神,佛当杀佛,小日子过的风生水起!可突然来了一个美男世子自称孩子爹,还想拥她入怀?“别以为你长的像我儿子就骗的了我,先把家里农田耕了!”男人温柔一笑!
  • 神君饶命啊

    神君饶命啊

    夏妩刚刚飞升成仙便被妖女一击毙命,再度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成了妖女!这也就算了,为什么仙魔两界的人都要杀她?害得她只能每天都过着亡命天涯的日子!这也就算了,为什么那个凤卿神君明明第一次见她就要把她打入天牢?为什么那个树妖朱槿明明救了她却又一树枝把她刺了个透心凉?为什么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离羽每次出现都没什么好事还莫名其妙给她换了脸啊!苍天啊!她生前行善积德,只是为了好好做个小神仙而已!为什么……这么倒霉……
  • 天末凉风寄残秋

    天末凉风寄残秋

    作为H市的一大学霸,冷一有着自己的性格。脾气不好,爱玩手机,喜欢那些不务正业的东西。她经历的普通姑娘经历过的恋爱,甜蜜苦涩。爱恋和喜欢。只是最后这一生。究竟执手于谁。或许只是一笑回眸,那个温润如玉的人。
  • 天天营养百味:千古招牌菜

    天天营养百味:千古招牌菜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大国,其中有些菜式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荣升千古招牌菜之列。这些招牌菜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在今天依然长盛不衰,而且不断得到发扬和光大。《千古招牌菜》教你做从古至今的美味招牌菜肴,书中列出了每道食物所需的材料调料以及详细的烹饪步骤,让你成为大师级别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