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彩的要算师徒同台上课了,师傅上的是《秋天的怀念》一课,于老师很深沉的在课堂上讲了许多关于母亲的话题,分析了母爱就是生活中那不经意的一堆堆细节、一句句话语,最后于老师动情地说:“老师们,孩子们,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博大的,爱你们的母亲吧!”于是教者学者听者、台上台下产生共鸣,情感得到升华,孩子们哭了,女老师哭了,男老师也哭了,我那发烫的心也在震颤……
徒弟上的是《乡下人家》一课,城里的孩子对乡下的生活不够熟悉了解,智星步步为营,带领孩子们徜徉在乡下人家那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不断憧憬那诗意般的“乡下人家”,在憧憬中读书,在憧憬中思考,在憧憬中交流,心却早已飞去那美好的早已向往的乡下人家。此时的汪老师,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着智慧和机智,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整个教学结构就像是设计好的程序,组织严密,过渡自然,搭配合理,有条不紊,丝毫不带雕琢的痕迹。他还能针对学情,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使教学达到了高效率。最后以一首自编的小诗“乡下人家赞”结课,很有创意,给听课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看到汪智星的教学走向成熟,我的心得到了满足。
如果说送汪智星到深圳去上课是他教学生涯的一次风光、一次偶然的话,那么,这次能成为大师于永正的徒弟,能够把课上得如此极致,这绝非偶然。期间,汪智星如何认真读书勤奋努力,如何甘于寂寞潜心研究,如何虚心学习用心付出,他的执着、他的追求,我是最清楚不过的。
“映日荷花别样红”
从此,汪智星一发不可收拾。
他越走越远:走上饶,到南昌,奔武汉,闯广州;他越飞越高:市里,省里,全国;他越来越荣光:一等奖,一等奖,还是一等奖。无论是阅读课还是作文课,无论是《乡下人家》、《詹天佑》还是《畅想图书馆》、《字母组合》都储存了他的精彩与经典,彰显出他的才气和智慧。
从此,汪智星的教学日趋成熟,风格日渐形成。
由情感型“激情、务实、求活”到如今的情感加技巧型“智慧、本真、清简”,是语文课堂追求高效率且达到了较高境界的一种教学风格。
他的教学智慧,是科学的设计、巧妙的安排、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是智慧的感应、灵活的反映、机智的回应每个学生传递的信息,为学生创造极具教育内涵的学习氛围。他的教育智慧,就是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举手一投足间让学生享受到教学的智慧,潜移默化地浸润在美好的情境和意境中去。
我喜欢他阅读课上的细腻和智慧,喜欢他作文课上的严谨和自由,喜欢他依托文本又超越文本,喜欢他善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去发现、提炼、深化、激发并提升。
……
他的教学本真,是坚守语文本色,求课堂本真,遵循语言规律,把握语文教学规律,与学生一起读书,与文本一起对话,师生一道进行心灵远游。他的教学本真,是凭借自己深厚的语文素养和积淀,依托语文自身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言语运用的能力,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做人,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生之路影响得更加深远,更有意义,更显价值。
我喜欢他朗读训练扎实、形式多样,喜欢他引导学习视野独特、内容饱满,喜欢他读写结合设计精巧、链接无痕,喜欢他关注语言和情感同构、语言和精神共筑。
……
他的教学清简,是和谐相生、清新自然简朴的,追寻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轻松而又扎实的走近丰富繁杂的语文世界。他的教学清简,是把课堂上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置得恰到好处,从而使学生学得从容,学得自由,学得实在;是理解和处理文本内容相得相生、是关注言语形式和学会表达的相得相生。
我喜欢他的讲读课热情明快而不枝不蔓,喜欢他阅读课的厚重而不繁不杂,喜欢他的略读课简略而不浮不浅,喜欢他的阅读与写作兼容贯通。
……
在“智慧、本真、清简”的教学风格里,汪老师在处理不同的课文时,又表现出教学风格的多样性或某一方面的侧重,《畅想图书馆》《字母组图》似有简略而不简单之感,他的《詹天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给人以丰满灵动之感,《乡下人家》《钓鱼的启示》则表现出清新明快之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又有荡气回肠之感,《记金华双龙洞》更有引人入胜之感,虽然每篇课文给人以不同的印象,但百变不离其中,其总体教学风格也就由此逐步完善,并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和高度。
“智、真、简”三境课中品特色
——读特级教师汪智星教学感言
打开记忆的典籍,“百度”搜索,终于找到了几帧宝贵的画面:⑴夜深了,女儿已经进入梦乡,一个胖实的男子坐于案前,一手执笔,一手翻书,时而颦眉凝思,时而激奋疾书,似乎忘记了夜的深沉,忘记了疲倦困顿。⑵一个一脸灿烂阳光的男子,兴奋地拨打手机:“江老师,告诉你个好消息,你破格申报的小特高刚刚通过了评审,祝贺你!”⑶一个精神饱满的青年,面对上百位农村教师,讲述揠苗助长中的“揠”为什么不能用“拔”代替?拔只是把禾苗往上提,这样禾苗并不会死,而揠则是把禾苗的心苗拔出,禾苗才会死掉。原来如此,听着释然、欣然、钦然。
读第一帧画面,我感受到了智星老师对事业的执着忘我,对教学的严谨追求,对学生的关爱负责。读第二帧画面,我体会到了智星老师浓浓的关爱,真挚的友情,轻轻地一声“祝贺你”犹如一股暖流,每每在心头泛起。读第三帧画面,我领悟到了智星老师潜心文本,善于思考,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执着、挚友、智慧构建了智星老师的三维印象,再翻阅智星老师的篇篇教学实录、案例、感悟和故事,“智慧、本真、清简”的教学风格,犹如画卷般清晰地展现于眼前,令人观摩、留恋、感悟。
一、智生趣,慧养志,志趣课堂绽异彩。
智慧课堂,趣味情景。成功高效的课堂都离不开一个趣字,有趣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好效益。趣因智得,智因勤就。勤奋刻苦,执着不懈,练就智慧;多读多思,琢磨体悟,创设情境,境成趣生。
汪老师执教《假如没有灰尘》一课,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由对“灰尘的讨厌”,渐生对“灰尘的崇敬与喜欢”之情境,因势利导,就境施教,智慧生焉。教者抓住时机,让学生学后仿“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一句,以“时时,。”的句式练笔一番,要求表达出对灰尘的喜欢、崇敬之情。有“悱”“愤”在前,发挥便在瞬间,效益斐然:时时亲灰尘,不要厌灰尘。(万骏宇)/时时留灰尘,勿使太单调。(熊宇欣)/时时见灰尘,勿使尘埃走。(彭方园)/时时护环境,灰尘不可无。(陶泽林)/时时景万千,不离小尘埃。(施明豪)/时时风光好,勿使除尘埃。(曾啸)/时时向天望,灰尘岂能消?(段然)顺学而教,以学定教,讲究的就是临场发挥,机智应变。智慧课堂就是这样自然,活泼富于活力。
二、本生信,真养诚,诚信师生添绚丽。
务本信生,求真诚至。务本就是要务小学语文教学之本,即听说读写训练,知情意行培养,简言之阅读与写作。抓住了“阅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习作”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
说到阅读教学,汪老师自创了一套“智多星读书法”。该读法主要含这么几个方面的要求:1、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站到谁的身旁谁就开始读,站到谁的旁边谁就来回答问题。2、教师在课上会穿插指导写作文的方法,注重读写结合。3、在文本空白处,做批注写感受的时候特别强调写上“未来的某某家某某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读书与理想相结合,把读书与感受相融合,让学生在读书理想中得到激励,在感悟理解中得到发展,这才是“智多星读书法”的志趣所在。
汉字是表意文字,观其字,度其意。“信”人说话之意,立信就是立言。言而据本,言而求真,就是“本真”的境界所在。汪老师多年探索追求以“本真”为主旨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内化为他的教学素养,呈现为他独特的教学风格,培育为绚丽开放的朵朵花蕾。单看学生笔下的汪老师,学生眼中的智多星,学生心里的大男孩,就能感受到“本真”教学的力量意义。老师的一个《假如汪老师离开南昌》的习作训练,就像一块彩石,击破了孩子们内心的宁静。
于是就有了“我们需要您!我们喜欢您!我们舍不得您!”,“遇见这么好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啊!”,“这一年多来,汪老师为我们付出太多了,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虽然只是一次假如,但汪老师如果真的离开我们,还真舍不得呢”……的层层波纹。
于是就有了“假如汪老师有一天离开南昌,我是多么的舍不得啊!因为这一年多来,汪老师为我们付出太多了,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
“班上的气氛刹那间僵住了,原本有着轻轻讨论声的教室瞬间鸦雀无声。这是谁不会料到的,我们可以说是连想都没想过。”
“个个脸色苍白,愁眉苦脸,有的甚至哭了起来。”
“我难忘汪老师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批改我们的习作到深夜。我更难忘汪老师对我的句句鼓励:“你很有灵气!”“你真棒!”“我喜欢你!”等批语,像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心里。每当我被同学欺负时,汪老师会为我主持公道,使我受委屈的心得以抚慰,像父亲般的关心我们。”
“假如有一天,汪老师真的离开了南昌,我会做两件事情:一件是写一篇作文来赞扬和表达我对汪老师的想念,因为我是那么舍不得他离开南昌。另一件就是我会祝福汪老师,因为他是“人才”,他的教学水平已名扬在外。如果出于工作需要,他要调离南昌,到其他地方去传“经”送“宝”。虽然我们舍不得他,但是不管他走到哪儿,我都会永远祝福汪老师幸福、安康!我会永远记牢他——敬爱的汪老师对我的教诲。”……的粼粼涟漪。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学生的眷恋和赞许是最幸福的奖赏。从学生的依依不舍,我感动于汪老师对学生真挚关爱的感情;从学生的声声敬仰,我钦羡于汪老师本真扎实的教学艺术。
三、清生实,简养朴,朴实教学增效益。
清则简,简则实,自然简朴扎实的语文教学,是汪老师一贯的追求。“清简”中学生学会了做人,思考、读书、习作;朴实里学生懂得了要做自己喜爱的事,养成了个性化读书习惯。
著名特级教师张庆提出,阅读教学应遵循“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这八字方针,这与汪老师的尚简崇真的教学风格不谋而合,一脉相承。
执教《乡下人家》一课,汪老师创设了一个富于情趣童真的“院落晚餐图”教学片断:
师:乡下人家吃饭在哪里呢?
生:门前的场地上。
师:噢,乡下人家原来是在门前的场地上吃饭的。假如你在这样的地方吃饭,请你抬头向天空看,你会看到什么?
生:天边的红霞。
生:归巢的鸟儿。
生:快要落山的太阳。
师:假如你在这样的地方吃饭,请你放眼向远处看,你会看到什么?
生:远处的青山。
生:清澈的小河。
生:一块块平整的田野。
……
师:在这里吃饭,就像在画卷里吃饭一样,这就叫天高地阔地吃。(生齐读)
师:在这里吃饭,你还可能边吃饭,边做什么?
生:看看夕阳。
生:走下桌去逗逗小鸡。
生:在小河边去看看小鱼。,
生:和一同吃饭的人一边吃一边讲着话。
师:在这里吃饭,自由自在,不受拘束,随心所欲,这就叫天高地阔地吃。读。(生齐读)
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汪老师的教学就是这样自然、亲切、真实、简约。课堂教学既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既注重言语能力的训练,又立足学生情感发展的培养。
课如其人,人如其课,“智、真、简”三境既是汪老师教育人生的概要,也是他课堂教学精华的荟萃。“智、真、简”三境课就是一部厚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专著,徜徉其间,我们会不时惊羡于志趣课堂绽放出的流光溢彩;流连其间,我们会不时感动于诚信师生的真挚感情;沉入其间,我们会启悟于朴实语文教学的自然,简约。读汪老师的教学,我既情动于汪老师“认认真真育人”执著的教育追求,更感佩于汪老师“安安静静读书”的淡定精神。
(作者系省级骨干教师、小学特高级教师,江西省婺源县赋春中心小学)
智慧的教学务本的课堂
——特级教师汪智星课堂教学风格浅析
汪智星老师是胸怀大志的人。我与汪老师相识已有十年,每次一起交流,我常常被他的勤奋与执著所打动。
汪老师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有自己明确的教学追求和风格意识。记得2003年10月,我参加全县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汪老师是评委,赛后他对我说:“你的课总体还行,但是没什么特色。我们上课要力求上出自己的个性。”个性,或者说风格,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长期的磨练与积淀。汪老师自己的教学经历验证了这一点。
在我们朋友眼里,汪老师是个“拼命三郎”——他把全部的激情都倾注在读书思考和教学钻研上,心无旁骛,十几年如一日。在他的书房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教育教学书籍,还有一叠叠的稿纸和读书笔记本。这是汪老师的“练功房”,他沉静在此潜心研读,背诵经典诗文,夯实理论功底,改善知识结构,跟踪教改前沿。有一次,我向他借来《于永正教学精品录》和《小学语文教学新思维新策略》,看到他在书中或圈或划,还有许多随手记下的阅读心得,密密麻麻的,让我不禁感叹:汪老师如此用心于教学,有朝一日他一飞冲天是必然的事。
经过十几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磨砺,汪智星老师的语文课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智慧”则是汪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大特色。
首先,“智慧”表现在汪老师对课文准确而又颇为独特的解读上。研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他从“家家户户”“临街窗子”“花朵朝外”“花的海洋”“年年如此”这几处词句中读出了德国人种花的“奇特”,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线索清晰,效果甚佳。研读《钓鱼的启示》一课时,他抓住文本的中心:这条鱼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放或者不放,对作者父子来说都是一次艰难的“抉择”。然后他围绕人物内心的冲突展开教学,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倾诉,不知不觉间把学生带进了文本之中。《白鹅》一课,汪老师不仅关注白鹅,还留意到作者多处写狗这一细节,在课堂上他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这样安排的独特作用,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