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实验表明,凡是波长较长的色彩,都能引起扩张性的反应;而波长较短的色彩,则会引起收缩性的反应。
在不同色彩的刺激下,整个机体或是向外界扩张,或是向机体的中心部位收缩。实验表明的这种物理反应与康定斯基对色彩表象所作的分析是一致的。康定斯基在分析这种现象时曾说过,一个黄色的圆圈会显示出”一种从中心向外部的扩张运动,这种运动很明显地向着观看者的位置靠近。而一个蓝色的圆圈,则会造成一种向心运动(看上去像是躲在壳里的蜗牛),其运动方向是背离观看者的”。我们发现,在做这些有关色彩作用的实验时,必须使亮度与色彩绝对一致。在一个更早期的实验中,被试者要求做出一些单调的动作,如在不同的照明条件下用手指有节奏地进行敲击。在这个实验中发现,当光线变暗淡的时候,敲击的动作也就变慢了;当灯光变得明亮时,动作会变快,而当灯光的色彩发生变化时,动作则丝毫不受影响。这说明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的,光线、亮度、色彩属于同宗。”
阿恩海姆上述的这段阐述,归纳起来有这么一些要点:
一是强调对色彩反应的典型特征,是观察者的被动性和经验的直接性。所谓观察者的被动性实际上与人的生理反应有关,例如:法国的心理学家费厄发现,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在不同色光的照射下发生变化,蓝光最弱,随着色光变为绿、黄、橙、红而依次增强。还有人举例说,伦敦附近泰晤士河上的黑桥,跳水自杀者比其他桥多,改为绿色后自杀者就少了。这些观察和实验,虽然还不能充分说明不同色彩对人产生的各种各样的作用,但至少已能充分证明色彩刺激对人的身心所起的重要影响。
对色彩反应的典型特征,是观察者经验的直接性,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里,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当视觉经验与外来的色彩刺激发生对话时会形成同感效应。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具有明快感或兴奋感,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具有忧郁感或沉静感。色彩不但可以让人感觉到它的兴奋与活泼、沉静与忧郁,而且还可以让人感觉到它的华丽与朴素的性格。
另外,所谓经验的直接性还与人的年龄、性别的有关,与民族地域有关并且与个人的差异有关。
生理和心理学还告诉我们,感受器官能把物理刺激能量,如压力、光、声和化学物质,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到大脑而产生感觉和知觉,而人的心理过程,如对先前经验的记忆、思想、情绪和注意集中等,都是大脑较高级部位以一定方式所具有的机能,它们表现了神经冲动的实际活动。在神秘主义者科琳·海琳娜看来:金色是灵魂的光辉,干净的蓝色和淡紫色代表着高层次的灵魂发展的境界,橙色代表占统治地位的知性,纯粹的绿色代表同情的本性,纯粹的品红或玫瑰红色代表无私的、感动的本性,而暗灰色的伴随着棕色和红色的辉光意味着沮丧。
二是由于色彩的表现作用太直接,自发性太强,并不是理性积极活动起来之后的产物,所以不可能把它归结为是通过联想而得。这里说的太直接与自发性太强指的是人感觉的反应即直觉性。
直觉是一种单纯的感觉活动,它不涉及事物间的关系和概念,只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是通过灵感对对象进行内部直观的能力,具有瞬间整合的特点。如同人们在一看见、一接触某件事情、某个人、某种环境后,就立刻产生一种看法,得出一种结论,做出一种判断一样。你无法说清你的看法、结论、判断有什么依据,无法说出得出看法、结论、判断的过程。因此,直觉就是一种立刻得出结论而意识不知道过程、不知道依据的智力活动。它是有别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另一种认识事物本质的特殊能力,而且它的思维程序不是按照逻辑程序进行的。
与分析思维比较,直觉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1.直接性,即主体不通过一步步的分析过程而直接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2.快速性,思维的结果产生的很迅速,这种快速性以致思维者对所进行的过程无法作出逻辑的解释;3.坚信感,主体以直觉方式得出结论时,理智清楚,意识明确,这使直觉有别于冲动性行为,主体对直觉结果的正确性或真理性具有本能的信念。
联想与直觉不同,属于想象的基本形式。想象是指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对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作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按情感的逻辑进行活动的。联想是指欣赏者由眼前的人、事、景的触发,而唤起昔日的相关记忆,使得相同、相关、类似的情景相互交融,形成含蕴丰富的意象。联想的基本类型包括:接近联想,指两个物象之间在时间和空间非常接近,人们习惯于把二者联系起来,从而一感受到甲便自然联想到乙,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相似联想,指两个事物之间,在性质或状貌上的某种类似,人们习惯于把二者联系起来,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对比联想,指某一事物触发对另一种性质、状貌完全相反、相对事物的联想,从而强化两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三是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的,光线、亮度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先决条件。歌德在他的《色彩论》中说:”当一个明亮的区域或光源在一个多雾区域后面时,这个多雾区域将呈现黄色,当光源亮度增加时,多雾区域的黄色将变成橙色,再加强时则会变成红色,直到最后,这个多雾的区域将会变的很黑,比如一朵明亮的云,在一个黑色背景前时将会出现蓝色,当恰如其分的明亮光源出现时,这朵云将变成紫色”。
歌德的理论正是说明了视觉表象中色彩和光线及亮度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把颜色归属于某一物体的本身,把它作为某一物体所具有的属于自身的基本性质。
比如人们所常讲的那是一块红布,那是一张白纸等等。但在实际上,人们在眼中所看到的颜色,除了物体本身的光谱反射特性之外,主要和照明条件所造成的现象有关。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不同波长的可视光波具有相同的反射特性,我们则称这个物体是白色的。而这物体是白色的结论是在全部可见光同时照射下得出的。同样是这个物体,如果只用单色光照射,那这个物体的颜色就不再是白色的了。同样的道理,一块红布如果是我们在白天日光下得出的结论,那同样是这块布在红光的照射下,在人们眼中反映出的颜色就不再是红色的而是白色的。这些现象说明,在人们眼中所反映出的颜色,不单取决于物体本身的特性,而且还与照明光源的光谱成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在人们眼中反映出的颜色是物体本身的自然属性与照明条件的综合效果。
艺术家在寻找真实世界的过程中,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1840-1926)根据不同的光线作用,对同一场景--麦草堆、运河边的白杨树、大教堂的正面做了不同时间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教堂色彩形式的变化。在刻意忽视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同时,莫奈用他那双对色彩经验丰富的眼睛捕捉到了物体每一刻新鲜的变化。他说”这就是我的目的所在:首先,我需要真实和准确。对我来说,一幅风景画并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因为他的存在形式是时时变化的;同时它也存在于周围环境、空气和光线这些不断变化的事物之中。”
思考与练习:
一、色彩概念形成的过程与主要原因。
二、色彩表现性的内涵是什么?